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静脉留置针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及合理封管的研究,以及对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的探讨,认为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传统的头皮针的替代产品,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既减少了小儿长期治疗中需要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尤其可以确保在抢救患者时及时输液和用药,对于1 d内需要多次输液、穿刺困难或者多次采血标本者应用优势尤其明显[1]。但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练、操作不成功;留置针堵塞、反复多次冲管、封管等,增加了耗材及工作量;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因此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加强管理,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1.1 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
1.1.1 病儿因素 患儿年龄小、可供注射的血管少、细;现在儿童大多营养过剩,身体偏胖,血管隐匿;有的患儿头皮静脉与动脉区分不清,穿刺时扎到动脉上,造成穿刺失败。1~3岁幼儿对穿刺惧怕而拒绝与护理人员合作,在给患儿穿刺时患儿哭闹,突然乱动造成穿刺失败;患儿高烧、脱水、四肢循环不良、回血缓慢,也是穿刺失败的原因。
1.1.2 护士因素 首先是有的护理人员的资历短,实践锻炼的机会小,穿刺技术差,造成的穿刺失败;也有的护理人员虽然穿刺技术过关,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又加上患儿家长在场,为患儿穿刺时精神高度紧张,影响穿刺质量;也有的护理人员在抢救患儿、快要下班急躁情绪以及有骄傲情绪时,穿刺技术下降,造成穿刺失败。
1.1.3 环境因素 病房内患儿的哭声,家属的吵闹声,都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操作,再就是穿刺时病房内的光线,也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1.2 对策
1.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在科内要给予多的穿刺机会,特别是血管条件好的、新入院的患儿需穿刺的留给年轻的护理人员操作,以增加穿刺机会,做到熟能生巧;组织业务讲座,加强操作培训,让年轻护理人员从理论上掌握操作要领,并与实践相结合;年轻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操作时为了提高自信心,可由高年资护理人员陪同。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教育,不要把情绪带到班上,工作时要认真,敬业,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排除干扰,冷静,自信,忙而不乱,有条不紊[3]。
1.2.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科室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配置了专门的注射室,注射室内光线适宜,安静,无菌条件好,又没有家属陪同,便于管理[4]。
1.2.3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在穿刺前可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家长与患儿沟通,是一个取得患儿信任的捷径。对于较大的患儿可多给予赞扬、夸奖的方式,满足患儿的自尊心,使患儿心情愉快,获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使穿刺顺利进行。对个别不合作的患儿,取得家长的同意,去专门的注射室进行穿刺[5]。
1.2.4 采用正确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术 仔细检查留置针大小号、质量、有效期、套管是否完整、扭曲、有无裂缝。备好药物,携至患儿床旁,选择血管,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合并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岁以内选择头皮静脉,如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较大患儿通常选择四肢浅静脉,如手背静脉、桡侧静脉、大隐静脉。若患儿高热,四肢冰冷,循环差,此时穿刺不易成功,可给患儿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再进行穿刺。正确的穿刺方法:打开留置针包装,取出套管针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头皮静脉剔除毛发),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两遍,范围在10 cm以上,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进针前先旋转松动留置针的外套管,以防此外套管与针芯粘连,左手绷紧患儿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在静脉上方以15~30°角进针,进针速度要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再沿血管走形方向进针约1 cm,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然后右手中指固定并钩住针芯,拇指与食指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形送入血管,打开调节器,观察点滴通畅后,拔出针芯,固定留置针外套管,针眼处无菌敷料贴覆盖,标记穿刺日期、时间,一般留置时间为72~96 h[6]。
2 封管液与封管
2.1 生理盐水封管 如有些出血性疾病以及有q8h医嘱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封管,采用5 ml生理盐水推注封管。
2.2 肝素稀释液封管 在250 ml生理盐水内加肝素钠12 500单位,配成1∶50单位的肝素稀释液,每次输液完毕后,抽取肝素稀释液5 ml从肝素帽处缓慢推入肝素液3 ml,在推注的同时将套管针上的小夹子夹住延长管的前1/3段。以保证留置针内充满肝素液,确保12~20 h后再使用。
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 注射部位渗漏 由于小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应加强巡视,不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外渗,而且还要观察注射部位以外的区域有无红肿,一旦发现外渗,应停止输液,延长按压时间,并抬高患肢,24 h内给予冷敷,可给予25%的硫酸镁局部湿敷。直至局部红肿消退。
3.2 静脉炎 造成静脉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等。预防: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高渗性、高黏稠性的液体时应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大血管,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封管液,无禁忌证时宜选择肝素液封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穿刺前用2%的碘酊,75%的酒精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超过无菌透明覆膜面积,穿刺后再次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待干后固定。如发现有静脉炎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直至局部红、肿、热、痛消失为止[7]。
通过学习,对比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住院患儿统计结果显示,穿刺成功率逐月提高,至2012年5月已达到95%,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逐月下降,自2012年以来无并发症发生,并每月随机抽取20例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由过去的90%提高到现在的96%,有了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了时间。然而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懈努力和探讨,不断学习和钻研国内外输液领域的先进理念,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日清,李清华,梁瑞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使用特点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185.
[2] 付群波,肖萍,朱吉翠.新生儿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10.
[3] 魏菊英,朱玲.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官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8.
[4] 秦凌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68.
[5] 王琳.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72-73.
[6] 惠亚莉,马陪芳.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学前沿,2011,1(8):37-38.
[7] 武坤莎,吴莉,刘培培,等.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对策[J].2012,20(4):110.
(收稿日期:2012-10-26)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传统的头皮针的替代产品,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既减少了小儿长期治疗中需要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尤其可以确保在抢救患者时及时输液和用药,对于1 d内需要多次输液、穿刺困难或者多次采血标本者应用优势尤其明显[1]。但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练、操作不成功;留置针堵塞、反复多次冲管、封管等,增加了耗材及工作量;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因此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加强管理,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1.1 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
1.1.1 病儿因素 患儿年龄小、可供注射的血管少、细;现在儿童大多营养过剩,身体偏胖,血管隐匿;有的患儿头皮静脉与动脉区分不清,穿刺时扎到动脉上,造成穿刺失败。1~3岁幼儿对穿刺惧怕而拒绝与护理人员合作,在给患儿穿刺时患儿哭闹,突然乱动造成穿刺失败;患儿高烧、脱水、四肢循环不良、回血缓慢,也是穿刺失败的原因。
1.1.2 护士因素 首先是有的护理人员的资历短,实践锻炼的机会小,穿刺技术差,造成的穿刺失败;也有的护理人员虽然穿刺技术过关,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又加上患儿家长在场,为患儿穿刺时精神高度紧张,影响穿刺质量;也有的护理人员在抢救患儿、快要下班急躁情绪以及有骄傲情绪时,穿刺技术下降,造成穿刺失败。
1.1.3 环境因素 病房内患儿的哭声,家属的吵闹声,都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操作,再就是穿刺时病房内的光线,也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1.2 对策
1.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在科内要给予多的穿刺机会,特别是血管条件好的、新入院的患儿需穿刺的留给年轻的护理人员操作,以增加穿刺机会,做到熟能生巧;组织业务讲座,加强操作培训,让年轻护理人员从理论上掌握操作要领,并与实践相结合;年轻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操作时为了提高自信心,可由高年资护理人员陪同。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教育,不要把情绪带到班上,工作时要认真,敬业,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排除干扰,冷静,自信,忙而不乱,有条不紊[3]。
1.2.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科室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配置了专门的注射室,注射室内光线适宜,安静,无菌条件好,又没有家属陪同,便于管理[4]。
1.2.3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在穿刺前可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家长与患儿沟通,是一个取得患儿信任的捷径。对于较大的患儿可多给予赞扬、夸奖的方式,满足患儿的自尊心,使患儿心情愉快,获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使穿刺顺利进行。对个别不合作的患儿,取得家长的同意,去专门的注射室进行穿刺[5]。
1.2.4 采用正确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术 仔细检查留置针大小号、质量、有效期、套管是否完整、扭曲、有无裂缝。备好药物,携至患儿床旁,选择血管,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合并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岁以内选择头皮静脉,如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较大患儿通常选择四肢浅静脉,如手背静脉、桡侧静脉、大隐静脉。若患儿高热,四肢冰冷,循环差,此时穿刺不易成功,可给患儿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再进行穿刺。正确的穿刺方法:打开留置针包装,取出套管针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头皮静脉剔除毛发),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两遍,范围在10 cm以上,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进针前先旋转松动留置针的外套管,以防此外套管与针芯粘连,左手绷紧患儿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在静脉上方以15~30°角进针,进针速度要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再沿血管走形方向进针约1 cm,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然后右手中指固定并钩住针芯,拇指与食指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形送入血管,打开调节器,观察点滴通畅后,拔出针芯,固定留置针外套管,针眼处无菌敷料贴覆盖,标记穿刺日期、时间,一般留置时间为72~96 h[6]。
2 封管液与封管
2.1 生理盐水封管 如有些出血性疾病以及有q8h医嘱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封管,采用5 ml生理盐水推注封管。
2.2 肝素稀释液封管 在250 ml生理盐水内加肝素钠12 500单位,配成1∶50单位的肝素稀释液,每次输液完毕后,抽取肝素稀释液5 ml从肝素帽处缓慢推入肝素液3 ml,在推注的同时将套管针上的小夹子夹住延长管的前1/3段。以保证留置针内充满肝素液,确保12~20 h后再使用。
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 注射部位渗漏 由于小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应加强巡视,不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外渗,而且还要观察注射部位以外的区域有无红肿,一旦发现外渗,应停止输液,延长按压时间,并抬高患肢,24 h内给予冷敷,可给予25%的硫酸镁局部湿敷。直至局部红肿消退。
3.2 静脉炎 造成静脉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等。预防: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高渗性、高黏稠性的液体时应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大血管,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封管液,无禁忌证时宜选择肝素液封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穿刺前用2%的碘酊,75%的酒精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超过无菌透明覆膜面积,穿刺后再次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待干后固定。如发现有静脉炎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直至局部红、肿、热、痛消失为止[7]。
通过学习,对比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住院患儿统计结果显示,穿刺成功率逐月提高,至2012年5月已达到95%,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逐月下降,自2012年以来无并发症发生,并每月随机抽取20例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由过去的90%提高到现在的96%,有了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了时间。然而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懈努力和探讨,不断学习和钻研国内外输液领域的先进理念,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日清,李清华,梁瑞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使用特点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185.
[2] 付群波,肖萍,朱吉翠.新生儿留置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10.
[3] 魏菊英,朱玲.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官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8.
[4] 秦凌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68.
[5] 王琳.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72-73.
[6] 惠亚莉,马陪芳.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学前沿,2011,1(8):37-38.
[7] 武坤莎,吴莉,刘培培,等.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对策[J].2012,20(4):110.
(收稿日期:2012-10-26)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