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XX块为低粘度稠油,开采方式为蒸汽吞吐。胶结方式为孔隙胶结,成岩程度差,砂岩强度低,孔隙度高,油层具有易出砂的特性。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后,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急剧增大,加剧了地层出砂,严重影响区块油井产量。如何降低粘度及出砂影响已经成为该区块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稠油;粘度大;出砂
1概况
XX块兴隆台油层位于欢喜岭油田西南部,是一个含油面积仅有0.7km2,地质储量192×104t的小型稠油油藏。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油层埋藏深度-1070~-1170m,油层物性好,平均有效孔隙度28.3%,平均有效渗透率700×10-3μm2,泥质含量8.14%。该块油质为低粘度稠油,地层原油密度0.934g/cm2,平均粘度155mPa.s;地面原油密度0.9718g/cm2,地面原油粘度159∽2338 mPa.s,含蜡量1.99%,胶质+沥青质含量30.51%。地层水质为NaHCO3,总矿化度4491.06mg/L。
截止目前,XX块兴隆台油层共有油井26口,开井6口,日产液145.4t,日产油15.8t,综合含水89.13%。
2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油田开发的情况看,区块存在的原油粘度增大、出砂严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稠油产量稳定的主要矛盾。
2.1粘度增大
XX块为蒸汽吞吐开采,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后,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急剧增大,平均粘度由825.38mpa.s增加到1164.29mpa.s,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2.2出砂严重
XX块油层出砂严重,平均每年检泵井次在11井次,检泵周期120天。平均砂柱高度61.73米,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3现场管理措施
3.1利用电热杆加热技术,提高油井温度,降低原油的粘度
3.1.1电热杆加热技术的提出
XX块原油粘度较大,热采下泵后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性差。由于厂稀油量有限,掺油比较紧张,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掺油的需要,尤其冬天对稀油的需求更加紧张。而且掺稀油由于受泵压、天气温度、日常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波动造成卡井,同时掺稀油生产温度不平稳,急需一种新的工艺来替代现有的掺稀油生产方式,提高整个区块的开发效果。
我们对稠油粘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当油井出液温度达到某一临界温度后,稠油粘度降低的幅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温度点以上,其粘度已降低很多,与稀油流动性相似,易于开采。通過调研、论证,提出空心杆中频电加热采油技术。井口温度保证在40-50℃之间,电加热电流控制在60-80A。
电热杆加热工作原理:利用地面供电系统,将电流通过加热电缆与空心杆构成的回路,形成集肤效应加热体,实现对管内原油加热,产生的热量,随时被举升的油流带走,升温降粘,实现连续举升的目的。
3.1.2电热杆加热效果分析
我们在锦8-14-44井进行试验,上措施前原油粘度1067.1mpa.s,上措施后原油粘度783.6mpa.s,日增液6t,日增油1.4t,效果比较好。陆续又实施6口井,平均粘度由1136.4mpa.s降低为852.5mpa.s,日增液40t,日增油3.8t,累计增油2005t。数据表明,油稠影响油井产量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3.2细化管理,减少油井出砂
3.2.1应用变频柜,优化油井生产参数,延长出砂井检泵周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液流速度在提高一倍时,其携砂能力可提高64倍。稠油井要实现较快的液流速度,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泵效,而要实现高泵效,泵径、冲程、冲次一定要合理配合。目前,XX兴块稠油井普遍下入Ф44的管式泵,抽油机冲程为3米,需要经常调整的就是抽油机的冲次。基于提高液流速度,获得高泵效的前提,我们在调整油井冲次上下大力气,引进了抽油机变频柜,实现了油井抽汲参数的合理配合。以前的电机多为4次轮,调整冲次有时需要更换电机,且冲次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变频柜在不改变原电机的情况下,将抽汲冲次范围大大增加,上可调到1.2倍冲次,下可降到1-1.25以下,最大限度的使抽油泵与地下供液能力相匹配,降低了泵的漏失量,提高了泵的充满程度,增加了液流速度,减少了砂粒在井底的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地将油井产液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变频柜减少了抽油机附加动载荷,延长了机、杆、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意外事故停机引起油井砂卡事故的发生。
我们先后在出砂严重的4口井(15-042、14-045、16-40、16-41)安装了变频柜,实现重点井的重点控制,砂埋、砂卡现象明显降低,检泵周期明显增加。平均检泵周期由140.5天延长到273.5天
3.2.2细化地面管理,确保设备最佳运行状态
油井在正常生产时,砂粒在油流中呈上升状态,停抽时,砂粒则由上升状态改变为下降状态,如果停抽时间过长则易造成沉砂卡井。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油井因为检修抽油机等日常操作而造成卡井的情况。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提出了各项工作以油井停产周期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做各项工作尽量大可能的利用油井作业、检修电路等间歇时间进行,比如要求保养抽油机等操作安排在检修电路时进行。对于更换盘根等不可避免的日常操作,要求员工必须在工具准备齐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尽量减少停抽时间。同时,推广了标准化操作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推行标准化操作以前,个别员工加皮带采取不卸固定螺丝而硬套的办法,速度虽然提高了,但皮带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容易造成生产中停机故障而卡井,执行标准化操作后,杜绝了加皮带图轻快省事而忽略质量的问题,确保了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年初到现在,没有一例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
3.2.3防砂控砂办法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防砂控砂办法,XX块检泵次数降低了11次,平均砂柱高度降低了13.2m。数据表明,出砂严重的主要矛盾得到了改善。
4实施效果
截至目前,通过细化油井管理,电热杆加热技术实施7井次,累计增加油井产量1005t,防砂控砂措施减少因出砂造成的检泵11井次,节约作业费用70万元,共创效310.4万元。
5结论
1、电热杆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井的产量。
2、油井冲次等工作制度需根据不同油井,不同生产阶段,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油井在最佳状态下生产.
3、现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合理的日常管理可有效地减少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减少不必要的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1]陶延凌.采油技术问答汇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采油工.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
关键词:稠油;粘度大;出砂
1概况
XX块兴隆台油层位于欢喜岭油田西南部,是一个含油面积仅有0.7km2,地质储量192×104t的小型稠油油藏。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油层埋藏深度-1070~-1170m,油层物性好,平均有效孔隙度28.3%,平均有效渗透率700×10-3μm2,泥质含量8.14%。该块油质为低粘度稠油,地层原油密度0.934g/cm2,平均粘度155mPa.s;地面原油密度0.9718g/cm2,地面原油粘度159∽2338 mPa.s,含蜡量1.99%,胶质+沥青质含量30.51%。地层水质为NaHCO3,总矿化度4491.06mg/L。
截止目前,XX块兴隆台油层共有油井26口,开井6口,日产液145.4t,日产油15.8t,综合含水89.13%。
2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油田开发的情况看,区块存在的原油粘度增大、出砂严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稠油产量稳定的主要矛盾。
2.1粘度增大
XX块为蒸汽吞吐开采,进入蒸汽吞吐末期后,随着地层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急剧增大,平均粘度由825.38mpa.s增加到1164.29mpa.s,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2.2出砂严重
XX块油层出砂严重,平均每年检泵井次在11井次,检泵周期120天。平均砂柱高度61.73米,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3现场管理措施
3.1利用电热杆加热技术,提高油井温度,降低原油的粘度
3.1.1电热杆加热技术的提出
XX块原油粘度较大,热采下泵后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性差。由于厂稀油量有限,掺油比较紧张,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掺油的需要,尤其冬天对稀油的需求更加紧张。而且掺稀油由于受泵压、天气温度、日常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波动造成卡井,同时掺稀油生产温度不平稳,急需一种新的工艺来替代现有的掺稀油生产方式,提高整个区块的开发效果。
我们对稠油粘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当油井出液温度达到某一临界温度后,稠油粘度降低的幅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温度点以上,其粘度已降低很多,与稀油流动性相似,易于开采。通過调研、论证,提出空心杆中频电加热采油技术。井口温度保证在40-50℃之间,电加热电流控制在60-80A。
电热杆加热工作原理:利用地面供电系统,将电流通过加热电缆与空心杆构成的回路,形成集肤效应加热体,实现对管内原油加热,产生的热量,随时被举升的油流带走,升温降粘,实现连续举升的目的。
3.1.2电热杆加热效果分析
我们在锦8-14-44井进行试验,上措施前原油粘度1067.1mpa.s,上措施后原油粘度783.6mpa.s,日增液6t,日增油1.4t,效果比较好。陆续又实施6口井,平均粘度由1136.4mpa.s降低为852.5mpa.s,日增液40t,日增油3.8t,累计增油2005t。数据表明,油稠影响油井产量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3.2细化管理,减少油井出砂
3.2.1应用变频柜,优化油井生产参数,延长出砂井检泵周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液流速度在提高一倍时,其携砂能力可提高64倍。稠油井要实现较快的液流速度,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泵效,而要实现高泵效,泵径、冲程、冲次一定要合理配合。目前,XX兴块稠油井普遍下入Ф44的管式泵,抽油机冲程为3米,需要经常调整的就是抽油机的冲次。基于提高液流速度,获得高泵效的前提,我们在调整油井冲次上下大力气,引进了抽油机变频柜,实现了油井抽汲参数的合理配合。以前的电机多为4次轮,调整冲次有时需要更换电机,且冲次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变频柜在不改变原电机的情况下,将抽汲冲次范围大大增加,上可调到1.2倍冲次,下可降到1-1.25以下,最大限度的使抽油泵与地下供液能力相匹配,降低了泵的漏失量,提高了泵的充满程度,增加了液流速度,减少了砂粒在井底的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地将油井产液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变频柜减少了抽油机附加动载荷,延长了机、杆、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意外事故停机引起油井砂卡事故的发生。
我们先后在出砂严重的4口井(15-042、14-045、16-40、16-41)安装了变频柜,实现重点井的重点控制,砂埋、砂卡现象明显降低,检泵周期明显增加。平均检泵周期由140.5天延长到273.5天
3.2.2细化地面管理,确保设备最佳运行状态
油井在正常生产时,砂粒在油流中呈上升状态,停抽时,砂粒则由上升状态改变为下降状态,如果停抽时间过长则易造成沉砂卡井。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油井因为检修抽油机等日常操作而造成卡井的情况。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提出了各项工作以油井停产周期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做各项工作尽量大可能的利用油井作业、检修电路等间歇时间进行,比如要求保养抽油机等操作安排在检修电路时进行。对于更换盘根等不可避免的日常操作,要求员工必须在工具准备齐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尽量减少停抽时间。同时,推广了标准化操作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推行标准化操作以前,个别员工加皮带采取不卸固定螺丝而硬套的办法,速度虽然提高了,但皮带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容易造成生产中停机故障而卡井,执行标准化操作后,杜绝了加皮带图轻快省事而忽略质量的问题,确保了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年初到现在,没有一例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
3.2.3防砂控砂办法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防砂控砂办法,XX块检泵次数降低了11次,平均砂柱高度降低了13.2m。数据表明,出砂严重的主要矛盾得到了改善。
4实施效果
截至目前,通过细化油井管理,电热杆加热技术实施7井次,累计增加油井产量1005t,防砂控砂措施减少因出砂造成的检泵11井次,节约作业费用70万元,共创效310.4万元。
5结论
1、电热杆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井的产量。
2、油井冲次等工作制度需根据不同油井,不同生产阶段,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油井在最佳状态下生产.
3、现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合理的日常管理可有效地减少因设备原因造成的油井故障,减少不必要的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1]陶延凌.采油技术问答汇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采油工.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