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满腹诗书是指语言积累丰富,读过很多书且都记住了;能说会写是一种语文能力,它不会凭空产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1.培养良好语感,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新语文”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还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球运动员能够熟练盘带足球左冲右突,是因为其有良好的“球感”;歌唱家能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是因为其有良好的“乐感”。良好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能力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感”,它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语文教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中,几岁孩童未有理解先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读,这给我们以启迪: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2.理解感悟,深化语言积累。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单纯知识的机械累加。感悟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是提高学生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理解言语的基础上,才会读有所得,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积累的质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划出或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还要写下简要的感受,不求文字多少,多则二、三百,少则五十来字。这样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并有了情感参与。
我们不但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还要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悟出言中之理,言中之意,言中之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深化语言的积累。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语文”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前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习惯是最重要的积累目标,它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自主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3.1 激发自主积累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内在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巧用各种训练手段,如用儿歌、顺口溜、成语接龙、一字开花扩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多读,多找、多背的需要和欲望,从而产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3.2 培养自主积累的能力。自主积累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把学生困囿于课文里、教材中,我们应该像叶老说的那样,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作为抛砖引玉的砖,为学生引出更多、更美、更亮的玉来,使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拾掇起一颗颗闪亮珠子,把自己的知识领域装点得更璀璨夺目,光彩照人。
4.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扩宽语言积累途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还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等也都是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这些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充分地开发利用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积极创设语言积累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有效地促进语言积累,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 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满腹诗书是指语言积累丰富,读过很多书且都记住了;能说会写是一种语文能力,它不会凭空产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1.培养良好语感,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新语文”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还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球运动员能够熟练盘带足球左冲右突,是因为其有良好的“球感”;歌唱家能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是因为其有良好的“乐感”。良好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能力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感”,它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语文教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中,几岁孩童未有理解先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读,这给我们以启迪: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2.理解感悟,深化语言积累。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单纯知识的机械累加。感悟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是提高学生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理解言语的基础上,才会读有所得,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积累的质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划出或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还要写下简要的感受,不求文字多少,多则二、三百,少则五十来字。这样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并有了情感参与。
我们不但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还要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悟出言中之理,言中之意,言中之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深化语言的积累。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语文”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前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习惯是最重要的积累目标,它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自主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3.1 激发自主积累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内在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巧用各种训练手段,如用儿歌、顺口溜、成语接龙、一字开花扩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多读,多找、多背的需要和欲望,从而产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3.2 培养自主积累的能力。自主积累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把学生困囿于课文里、教材中,我们应该像叶老说的那样,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作为抛砖引玉的砖,为学生引出更多、更美、更亮的玉来,使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拾掇起一颗颗闪亮珠子,把自己的知识领域装点得更璀璨夺目,光彩照人。
4.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扩宽语言积累途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还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等也都是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这些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充分地开发利用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积极创设语言积累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有效地促进语言积累,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