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马成功学”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盐野七生刚开始写《罗马人的故事》时,司马辽太郎(日本作家)和林健太郎(近代德国史学者、评论家)曾经对她说:“在日本历史界,只有纯学术研究和历史小说两个领域,如今你的创作试图打通这两个领域,非常了不起。”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日本的书店很难把她的作品分门别类,不知道应该摆放在哪一类的书架上。
  盐野七生写罗马史的动机很简单,完全凭借个人的兴趣,也就是她所说的“写自己感兴趣的历史”。1937年出生于日本的盐野七生,在26岁那年前往意大利游学。在意大利游学两年后,盐野七生回到日本,但她始终觉得只有罗马能圆她的英雄梦。她认定研究历史的磁场非常重要,于是移居罗马,开始了写作罗马史的生涯。像《罗马帝国兴衰史》的作者吉本一样,盐野七生也曾经坐在罗马市中心——古罗马广场遗址倒塌的石柱上。她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她想知道古罗马人都是一些怎样的人,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大业?
  盐野七生远离日本,在罗马生活了近40年,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整整15年,她没有双休,也没有假期。她每天用5个小时写作,从早上9点写到下午2点,不吃午饭。为了保持写作状态,她只喝点儿茶,吃一些甜食。
  盐野七生完全凭借个人兴趣所书写的罗马史竟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套书从出版开始,就引起了日本和韩国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企业界,掀起了一股读史风潮。引进中国的两年,也得到了中国企业家的广泛好评。
  中国企业家的读史风潮
  “《罗马人的故事》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
  这是王石为《罗马人的故事》简体中文版图书写的推荐序中的一段话。因为对此书的强烈喜爱,王石开始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这套书,直至推荐到中信出版社这里。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历时近两年,中信出版社完成了《罗马人的故事》全套15册的引进与出版。从出版伊始,王石、俞敏洪、王巍等企业家就在社交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平台对这套书推荐有加。
  《罗马人的故事》之所以会引起众多中国企业家的关注,中信出版社第四分社社长王强认为:“一是因为盐野七生因为迷恋英雄恺撒移居罗马,并且写出这样一套恢弘的古罗马通史著作,很有传奇色彩;二是这本书写法很独特,既非学术也非草根戏说,更不是讲权谋,而是进行驻地研究,用非学者的笔触,使整套书故事性很强;三是贯穿内容的核心逻辑高明,着眼于制度设计、机制变革,探究为什么最早的七个山丘能够变成世界帝国,又用什么方式持续千年,最后到底为什么轰然崩塌——可能是这种清晰的大问题意识,吸引了做企业的人、做管理的人及各界精英的阅读与追捧。”
  王石在《罗马人的故事》推荐序中说:“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也在推荐序中谈到:“阅读盐野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两千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和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却是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的。现代人往往以仍然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与曾经衰落的罗马文明进行比照,发掘出许多文明之谜和文化冲突的理念。”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不仅为《罗马人的故事》撰写书评,在10月24日,他与原央视《经济半小时》主持人曲向东、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君共同来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参加读书会,与北大学子分享他们从《罗马人的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俞敏洪说:“我的第一本《罗马人的故事》是在机场买的。当时发现有王石的推荐,作者的文笔也不错,就买回去读读。结果读完第一本我觉得可以往下读,一直把这套书读完。这套书将故事和评论结合,所有的年代、人物都经过作者的论证考察,虽然叫做故事,却不是虚构的,同时也很好读。最重要的是,罗马帝国虽然解体了,但是罗马还在。罗马所有的政治体制、文化、艺术、交通道路建设、法律,全部变成了近现代欧洲的参照版本,也可以是我们的参照版本。”
  俞敏洪指出:“一个帝国的发展过程和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战略、布局、融合、合作,再加上优秀的人才,构成公司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我知道,中间任何一个部分出问题就意味着全局出问题。”
  身为行知探索文化传播董事长的曲向东对此也有同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这部书中既能看到征伐,也可以看到治理,恺撒和奥古斯都可以说代表着企业的不同风格,这是我们收获的。”
  张建君教授分享了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的阅读感悟:“我读《罗马人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就是可以了解现代西方,比如西方法制精神怎么来的,我们从这套书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第二个收获,因为我是研究管理的,所以我从这套书里可以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怎样做领袖。比如你要做魅力性的领导人就读恺撒,要是做制度建设者就读奥古斯都,还可以从中学到比如罗马军团的组织、人才的培养等等。”
  那么,现代人究竟为什么需要读懂罗马史呢?曲向东称,今天的欧洲和世界很多政治制度的设计、法律思想,都是按照罗马帝国的思维来设计的。我们阅读罗马史,同样也是在阅读今天的欧洲和世界。
  领导者与企业兴衰
  日本日产CEO法国人卡洛斯·戈恩从小就喜欢历史,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历史教师。他读了盐野七生的作品,对罗马兴衰与企业存亡的关系产生兴趣。他认为“导致罗马灭亡的根源并不在外,而是在内。在最后的时刻,丧失战斗意志是最致命的。好比人哪怕活到110岁了,如果突然失去了内在的活力也会迅速枯萎”。   “天行有常。国家也好、民族也好、企业也罢,都各有其天命。天命尽则寿命归,这是不变的规律。”盐野七生这样回答戈恩。
  新日本钢铁集团总裁三村明夫也是《罗马人的故事》的忠实读者。在他看来,那些身处政治中心的皇帝与总司令,与今天企业的领导人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是类似的。
  盐野七生说:“在古罗马军队中,总司令一般会在大战前夕的作战会议上任命军团长、大队长,他们担任中间管理职责,管理手下的军团兵。一方面,所有人都非常在意总司令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总司令也充分了解每位士兵的名字和生活,因为如果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她在写作时注意到,作为领导必须成为全体部下关注的焦点,有点儿类似全民偶像。即使到了今天,民意的向背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也十分重要。
  选贤任能也是出色的领导者重要的工作。相比今天而言,古代的咨询比较落后,选中合适的人才替自己搜集情报十分关键。领袖们依靠这些情报了解对手,把握大局。
  领导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持自己地位的长期稳定。从历史上看,战斗中临战换将是非常危险的。罗马历史上的危机时刻,领袖频繁地更换对于应对外部攻击是很不利的。因此持续力是非常重要的。
  像西庇阿那样的罗马时代的总司令们,总是进行远距离的长期连续作战。这种搏命的精神其实和现在的企业家们很相似,都是常年处于带有危机感的状态。因此盐野七生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冷静”。
  “作为将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一定不能乱了阵脚。我在以领军人物的视角描写战争时,通常会在描述指挥官的能力时附上战争阵型图。从那些阵型图上可以看出,名将在布阵时,除了求得打败敌人获胜这一目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减少己方的损失。这是只有冷静判断才能做到的。”
  企业的强大,必须两者结合。一是在时代的大环境变化中仍能准确地判断出方向;另一个是以领袖的坚强意志为轴心的,全体企业职工的积极上进。
  “虽然人是既能耐心接受挑战,也能坦然享受安逸的种群。但面临困难的时候,人却能发挥超乎自身想象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必须发挥组织的动员和刺激作用。例如,每当恺撒给予身边那些被认为才能较低的人重任时,总是激励他们,最后收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另一个例子,是当时被推选出来的恺撒接班人屋大维,是个没有战斗经验的年仅17岁的少年,后来他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却迎来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代,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奥古斯都。”
  东方也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上司要看到下属的潜在能力,因人设用,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盐野七生表示,罗马亡国悲剧上演的原因,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挥人才的系统。
  对部下而言,上司除了有组织能力外,还要能给予他们支撑下去的动力。据说恺撒在每次战前都会亲自发表鼓动演说。“战前的指挥官,好比是音乐会上调和各种乐器让其发出美妙和声的乐队指挥。在5万士兵面前发表演说,这个总司令的声音一定很大,说的话也一定很动听,士兵们自然是备受鼓舞。”
  图:
  俞敏洪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读者分享《罗马人的故事》读后心得。
其他文献
微简介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不过她自己声称是7月7日)出生于墨西哥城南部城郊科瑶坎(Coyoacan)街区的“蓝屋”(她的生命开始和结束在同一个地方,如今已成为弗里达·卡罗博物馆)。她是混杂了犹太、印第安、西班牙、德意志等多种血统或文化的家庭中的一员。这位酷爱喝龙舌兰的艺术家,喜欢把长长的头发编成辫子顶在头上,她把头顶当作茂盛的土地,上面鲜花盛放。她有两道
期刊
覆盖着波兰三分之一土地的广袤森林于1813年成为波兰人对抗沙皇哥萨克骑兵的战略庇护所。因此,在民族起义失败后,比亚沃韦扎原始森林及其北边的奥古斯图夫森林、南边的圣十字森林,成了之后抵抗运动的要塞。  1860年,俄国政府企图禁止纪念11月起义三十周年的游行,因此触发了新一轮的镇压与反抗。1863年1月,这场绝望而无助的起义达到了顶峰。一如过往,临时集结起来的军队败给了俄军。起义军突围出城市,再次撤
期刊
沙士比亚作品数量众多,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最生动、最深刻、也最难懂的舞台角色。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一生所知甚少,同样,对于他笔下的人物,人们也很难说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这些人物却因莎士比亚而获得永生。  莎士比亚对前人的剧作、故事、神话进行了热情的重新加工,包括他同时代剧作家的剧作、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品、民间故事和编年史志。然而,无论什么材料,什么人物,经过他的妙笔,都具有超越地域和时代的普遍性。这些人物
期刊
2003年,美国东部时间8月14日晚上,平常灯火通明的大都市纽约一片漆黑。停电后,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是:会不会又发生恐怖袭击了?美国的空军也开始巡逻,“9·11事件”之后,他们担心恐怖分子会利用停电趁乱发动恐怖袭击。  这次发生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联合电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起因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的一家电力公司没能及时修剪树木,导致在用电高峰期时,高压电缆下垂,触到树枝引起短路。这次停电持续29小
期刊
在近几十年的娱乐圈里,日本的偶像少女组合是让人难以忽略的,其影响力延伸到整个东南亚乃至欧美。这些少女组合虽然风格不一,但都会涉及到一种给人带来清纯诱惑的服装——水手服。水手服由英国人发明,日本人改良和发扬,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演变为日本绝大多数中学的标准制服,成为无数人回忆“学生时代”最重要的凭借。在众多人眼里,水手服既代表少女最清纯的时期,也充满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  墙里开花墙外香——水手服风
期刊
二战的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歌手、插画家、音效师。他们用自己的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他们的工作是——愚弄希特勒。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几天后,两个法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美国陆军司令部第二十三特别部队的警戒线,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深感震惊:他们看见四个美国士兵抬起了一台约4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其中一
期刊
中国纪事  1月4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就钓鱼岛问题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日本政府对钓鱼岛采取所谓“租借”措施曝光后,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了谈话,表明中方的严正立场,亚洲司负责人随即向日本驻华使馆提出交涉,并要求日方作出澄清和说明。  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科技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温家宝总理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
期刊
喜爱沐浴的日本人  公共澡堂在日本称为“钱汤”或“风吕”。“汤”在汉字文言中是热水的意思,男澡堂称“男汤”,女澡堂称“女汤”,而“钱汤”则是收费的澡堂。在17世纪以后的江户(东京的旧称)时代,每次的浴资大抵是大人八文,小孩五文,每天都要去澡堂的可买称作“羽书”的月票。“风吕”的重点是洗蒸气浴,水烧沸后将热气导入密封的屋子,人在蒸气中出汗排垢。在日本旧籍《出云风土记》中说沐浴的目的是“一洗容貌端正,
期刊
自从《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流行之后,儒家文化便以中和精神为其核心理念之一。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更称自己为大和民族。那为何中节,谓之和呢?和,又何以成为天下之达道呢?至今并没有形成共识。  和字本身有两个原型:一个是从五味之和的烹调;另一个是从五音之和的古笛或箫。《礼记》:“甘受和,白受采。”《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期刊
1962年1月l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七千余人,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  四川绵阳地区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44人,当时由中共绵阳地委第一书记李林枝、地委书记范艾带队。当时我认为自己年纪轻、资格嫩,做梦也没想到我能有幸参加这样的重要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