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安然事件六教训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处理金融危机的成本相比,在监管上付出是值得的
  
  5月25日,美国休斯顿地区联邦法院的一次宣判,标志着过去一百多年中美国最重要的公司丑闻之一——安然事件将要画上句号。安然公司的前董事长肯尼斯雷和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决犯有欺诈、共谋等罪行;这些行为,被认为造成了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Enron)的崩溃。
  从安然事件中,我们能够汲取哪些监管教训呢?
  第一个教训是,如果一件事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那么它很可能就不是真实的。安然的管理层意识到如果不能够靠日常运营赚到高利润,也能够靠会计操纵“创造”利润。依赖于虚假信息,除了纯粹的运气,没有投资者能够做出好的决策。
  第二个教训是,以股价为业绩指标的股票期权计划容易造成激励扭曲,诱使管理层去获取短期利润。如果一个公司的CEO卖掉公司最好的资产以提升短期利润,很快就可以通过执行股票期权套现,并在公司利润开始下滑以前离开。这显然将损伤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更不用说许多CEO诉诸财务欺诈了。
  第三个教训是,如果管理层认为可以从伪造账目或会计欺诈中摆脱干系,他们就会去那样做。管理层在决定是否从事不当行为时,会有一番成本-收益计算。股票期权提供的诱惑如此之大,以至于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成员都对不当行为视而不见,不去“检举”。事实上,安然事件的诸检举人还被其同事指控造成他人失去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司立法都涉及了对检举人的保护条款。
  第四个教训是,要有效制止公司不当行为,就一定要使得违规的边际成本——被发现的概率乘以惩罚的力度——高于违规者的收益。这就是为什么监管机构要定期采取执法行动,以强化规则的可信性,“杀鸡儆猴”。如果法律规则不能够积极地执行,违规者就认为自己会免于惩罚。
  第五个教训是,仅仅修订法律以及增加对违规公司的惩罚,并不必然会改变市场行为。经合组织(OECD)曾经研究了有效监管的问题,指出“许多立法者常常将立法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公共行为,而不是将其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监管的膨胀侵蚀了所有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不相称地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并造成了行政自由裁量的滥用和腐败的蔓延。”
  人们日益认识到,监管和合规都是有成本的。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施,使得一些公司放弃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IPO的计划而转道伦敦和香港。我认为萨班斯法案是有必要的,尽管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看起来过于严格;但这个法案的确使公司高管开始意识到,监管者是来真的,不当行为将不再会被容忍。
  关于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案提高了监管成本的讨论,集中于三类,但不是每一种成本都可以简单测算:第一种成本是监管者的直接成本,这很容易测算;第二种成本是证券发行者和中介机构的合规成本,也是可以测算的;第三种成本被称为“机会损失”,亦即监管妨碍了竞争或者延缓了创新。这种成本的测算比前两种要困难得多。
  当然,监管收益的测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常常把监管的成本看做为某个事件而付出的年度性保险费,该事件或者是市场中介机构的破产,或者是某种市场危机。一个市场不可能达到没有机构破产倒闭的状态。最好的监管也不能防止单个公司或者企业集团在危机中破产。但是,好的监管应该有助于减小破产的规模。如果我们不在监管上有所花费,危机的成本将会变得非常大。
  在亚洲众多国家和地区中,只有监管比较完善的香港银行业较好地应对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危机的成本能有多高呢?金融危机后,印尼用了高达GDP50%的成本来清理银行。而在1990年泡沫破灭后的15年中,日本估计花费了GDP的15%来减少银行业的不良贷款。
  因此,从安然事件得到的第六个教训是,安然事件不是孤立的现象,类似的事件很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眼前。安然事件出现于一个经济泡沫的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利率很低,新技术不断出现,以及公众迎接21世纪的情绪都导致了这次非理性的繁荣。
  这说明,好的监管不应只关注单个公司或者某个行业,而应该把整个宏观经济状况和市场周期都考虑进去。监管过度可能会是顺周期的,在萧条阶段会加剧危机,阻碍产生超额利润的创新,而创新正是市场逆转的关键。在泡沫阶段,监管不足则会导致公司敢于冒不适当的风险,甚至参与欺诈。
  在监管的收益和成本中取得合适的平衡,是摆在每一个监管者面前的最大的挑战。
其他文献
即便一切顺利,赖昌星被遣返的时间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如稍有波折,则可能路也遥遥    加拿大渥太华联邦地方法院于6月1日作出裁定,暂缓执行加拿大移民局对赖昌星作出的“遣返令”,以审议决定是否接受赖昌星提出的对其遣返前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司法审查的请求。  由此,赖昌星被遣返回中国再次遭受阻碍。    遣返司法程序启动    逃亡七年之久的中国最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被遣返回中国的希望,在5月中旬时,似乎已
期刊
我们不得不去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道德局面:即社会集体道德对待卖淫者实施处罚的道德正当性,在这个特殊的卖淫群体面前不再有效。而让这种卖淫行为合法化,又会强烈地与这种主流性伦理相冲突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卖淫嫖娼案件,江苏省公安厅制定了一份指导意见,其中特别规定,对于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者,应该从轻处罚。从轻处罚的理由,亦不难揣测,无非是这些人犯法卖淫,实属无奈,情有可恕,因此才专门写入指导意见,指
期刊
要闻    A股重启IPO    【本刊讯】(记者 赵逸荻)6月1日,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同煤业)成为A股重新启动IPO(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只在上交所招股的企业。  大同煤业计划发行约2.8亿股A股,募集资金19.5亿元左右。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大同煤矿集团年产煤1500万吨的塔山煤矿及配套的选煤厂。大同煤业还计划在香港发行H股,筹资约20亿元,最终实现
期刊
经济增长稳定、低通胀、低利率的时期至少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最近几周,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变得非常不稳定。一方面,人们对当前全球经济扩张的可持续性具有信心;另一方面,又害怕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市场情绪就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美国经济达到“拐点”的自然反应;但同时,人们的担心也在加重,害怕全球经济在过去20年的非凡表现——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
期刊
焦点    下阶段货币政策取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6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6年5月31日  2006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其原因有三:  一是各地新开工项目持续增加,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逐步提高,“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导致贷款需求持续上升;二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上市后,扩张贷款的动机增强;三是外汇流入较多,货币环境宽松。从投向看,流
期刊
中行的备受追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当归功于时间窗口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激起了香港和上海两个证券市场的空前关注。  在香港,中行在6月1日正式挂牌后不久,即行使超额配股权(亦称绿鞋),最终以112亿美元的筹资额,成为迄今全球第四大IPO(首次公开发行);在内地,6月9日中行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发审会,正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登陆A股市场。  
期刊
内地和香港航空公司最大一次股权重组,对两地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长达年余的猜测、谈判乃至争吵,终于尘埃落定。  6月9日上午,连日阴霾的香港大雨倾盆,气象台挂出了最高级别的“黑色暴雨警报”。港岛香格里拉酒店31层富丽堂皇大厅里,内地三大航空企业之一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董事长李家祥,与香港头号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国泰)总裁陈南禄等人共同宣告:两大航空公司已进一步结成“伙伴
期刊
6月1日,江苏省公安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实施了“关于办理卖淫嫖娼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卖淫嫖娼行为与其他行为的界限。卖淫嫖娼是指不特定的异性之间或者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性关系(包括口淫、手淫、鸡奸等)的行为。行为主体之间主观上已经就卖淫嫖娼达成一致,已经谈好价格或者已经给付金钱、财物,并且已经着手实施,但
期刊
近一年来市场反弹的领头羊是那些盈利状况不佳的企业,说明A股市场已开始从注重基本面慢慢转移到概念性投资中    不知不觉,上证A股指数已从2005年7月中的约1060点上升了大概66%,逼近1700点(截至发稿前),远超同期H股指数约33%的上升幅度。  当然,与2001年2300点的最高峰相比,这还有一定的距离。对大多数A股投资者来说,由于股市经过四年多的熊市后才开始反弹;现在就对他们说A股市场已
期刊
在宏观调控全面展开以及微观层面利润下滑、增长放缓的双重夹击下,中资股股价表现将会持续反复    国企股在“五一黄金周”假期结束后踏进了调整期。笔者相信,这轮调整才刚刚开始。未来三个月国际股票市场前景不明朗;由于加息风险上升,环球资金流向将更加波动,投资者会提高股票的风险溢价。这意味股票价格仍有下调的空间。  国务院在5月17日推出针对房地产行业过热的六项调控措施,为新一轮宏观调控正式掀开序幕。5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