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尝试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呢?那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以教学的客观载体——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的原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问题,然后或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或通过知识层面的拓展,或接受老师的点拨、讲解,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规律,最后联系社会实际,作能力迁移实践。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但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被动接受知识的定势已经形成,主动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因而要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营造一个积极、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大激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教学《麻雀》时,我讲道:“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了小麻雀,体现了伟大的母爱。”随即一个学生胆怯地说:“课文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地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了。大家再次深入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面向学生的一切,发挥探究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三、面向一切学生,实施探究学习的全员性
  
  语文探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少数语文尖子,不是偏向于少数特长学生的活动,而是要“面向一切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潜力,这种潜力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探究性学习又使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获得了很好的机会。尽管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过参与探究性学习获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扬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过程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索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后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千万不可以用成年人所谓的理智去律令孩子们。
  
  五、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成功、失败、挫折、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当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语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天性,开启关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会语文,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自2009年始,《历史教学》编辑部征集“以故事(细节)、材料和问题为思路的教学设计”,并陆续刊登了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解读文章。该设计通过故事和材料,丰富历史事实,丰满历史人物,让学生“神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也更有实效。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面对纷繁的历史故事感到难以取舍。那么在此模式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故事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没有真正“读书”,他们一般不是“看”就是“听书”,以为能理解文章的微言大义就行了。其实,光理解是远远不够的,理解还只是在破译别人的东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重复是语言学习之母。”要真正学好英语,就必须重视重复朗读。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    (一)还原口头语言。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
一、考点说明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本考点是考试大纲在教材主干知识点外补充的一个知识点,但它与教材很多知识点相衔接,因此这个知识点成为高考常考考点之一,是我们备考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考试中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考题题型主观题与非主观题均有可能,但大多会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入题。    二、本考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的主要联系点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    一、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一)导读(Pre-reading)  “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
普京宣布离婚后,一个俄罗斯网友的推特写得非常有意思:柳德米拉是俄罗斯唯一一个能够挣脱普京寻求自由的人。  2000 年初到俄罗斯采访,街头最流行的歌曲是“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但是这些年,出现了年轻的 Pussy Riot 这样的声音,是普京变了,还是俄罗斯社会变了,他却没有跟上?  政治人物的婚姻,会让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变成公众的问题,如果应对不当,甚至会影响一个政治人物的前程。不过想来想去,其
摘 要:美国高中地理教材《地球科学:地质学、环境与宇宙》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活动贯穿教材的内容编排,探究实验难度层层递进、形式多样,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内容的组织形式、内容的呈现都有其特色。  关键词: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特点  探究活动指的是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的观念和求真求实的态度。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自我知识构建的过程,探究活动
英语书面表达是一种测试考生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题型。如何才能写好英语作文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教学过程中我对写作的看法和感受,以供参考:  首先,写作的基础是阅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以不断的阅读作输入,才会有自然而然的最终输出,即写作。课本上的篇章结构、平时接触到的写作范文、练习题中的精彩语段都可以作为我们阅读的材料。当然,阅读应该是有目的的阅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去
新课改下由浙江省第一次自主命题的文科综合测试卷政治试题已与我们见面了,不难发现,2009年试题与过去的全国文综1卷政治试题基本上无多大差异,从感性上多少让人感到意外。但综合有关高考及新课程改革的众多因素,从理性上感到2009年的政治试题多少又在情理之中。笔者也试就此淡一些粗浅的看法,敬请同行多多指正。    (一)意料之外  1.有继承,创新不足。2009年的政治试题基本上继承了以往全国文综1卷的
在全球化趋势不可转,国际意识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国际意识教育,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占据先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历史学科与国际意识培养的主要媒介,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国际意识的主阵地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多地体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方面,上海、北京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开头的十分钟是很关键的,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也就容易进入佳境。本人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课艺术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谈谈导课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  这是一种在政治课教学中最普通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前一节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