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h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教育理念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教育实践中,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仍很普遍。在儿童教育领域,双语教育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非常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自然教育思想丰富了教育理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它深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意涵


  1.教育的来源
  卢梭提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内在能力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认为应该以自然教育为中心,是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2.教育目的观—培养“自然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看来,专制社会里的人的自然本性受到 了扭曲,但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这种扭曲,“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的使人改变他的天性……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之上。”所以教师最重要的问题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3.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强调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卢梭把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婴儿期—出生到2岁;第二期:儿童期—2岁儿童到12岁;第三期:少年期—从12岁到15岁;第四期:青年期—15岁到成年。在不同的时期对儿童教育的重心是不同的,应注意儿童的自然发展。
  4.消极教育
  为了保证儿童天性的发展不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卢梭极力提倡消极教育,他系统阐述了消极教育的思想,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强调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能力施教,人生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有他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它的需要、欲望、情感、和爱好,教育应该以此作为基点,不能把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儿童有它自身的地位。 从这来看,这种消极教育事实上并非消极,而完全是积极的,它循序渐进地施与孩子应有的教育。

三、教育启示


  (一)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发挥主体性
  卢梭认为人的良心最基本、最自然的是爱,爱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纽带。爱的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通过爱的教育,激发儿童内在的良知。使幼儿把对爸爸妈妈的爱扩展到对周围事物的爱,结合母亲节开展爱妈妈献爱心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发言,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表现。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二)顺应儿童的天性
  儿童与成人处于同一生命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的天性,这是自然主义教育给我们今天教育最大的启示。
  1.遵循儿童自身发展规律
  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自然进程的理解,在,《爱弥儿》一书中将儿童的成长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应学习不同的内容。教育应在儿童有相应的接受能力,有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否则,教育很可能是徒劳的。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更趋科学。我们的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看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可急于求成。
  2.正确的看待儿童,守护儿童的世界
  在对儿童的认识过程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帮助我们提高了对儿童的认识。儿童从完全被成人忽视,到重新被发现,这是一种进步。把儿童看作儿童,守护儿童的世界,仍是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基本工作。
  把儿童看作儿童,与儿童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要求教师能经常与孩子换换位,多想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时泛灵性的、诗的、艺术的 、游戏的、梦想的、童话的……而成人的发展水平则已处于主客体相分离状态。我们要真实地感受儿童的世界,走进儿童的生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嬉戏,保持童心,把自己的生命和儿童的生命融为一体;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构建更有意义的生活。
  (三)尊重儿童
  1.尊重儿童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儿童理性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保护他们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玩耍,给他们提供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玩中学习,乐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尊重儿童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儿童也有同样的需要。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细心引导不合理的需要,充分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
  3.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儿童天然就存在着差异,有的安静,有的好动,有的不善于言辞而偏于思考,有的则语言流畅,可以侃侃而谈……”。教师在教育儿童时应充分尊重他们的这种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孩子心灵的形式去指导他们。
  (四)重视感觉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强调感觉教育的作用,提倡运用事物教育和事實教育的方法。他主张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应该灌输教育,可以实行“自然后果”的原则。卢梭说:“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全文刊登
其他文献
什么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作文抄袭、仿作、套作等“二手”假作文比比皆是,现在仍有大多学生的作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
期刊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要求与内容”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  幼儿园科学教学内容的生成方式由教师生成、幼儿生成、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三种形式。我所带的小班刚从小小班升入,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己
期刊
语文教材是人文和情感的丰富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在语文课堂这片蓝天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儿童生命灵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奏响课堂实效的音符。一、找准情感激发点 
期刊
在每堂课基本都会听到老师会问“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这么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作者怎么会这样写……这些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我们课堂的始终。既然探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怎样去提问才有效?一、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是有效问题  1.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或过难,适合本班学生认知就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文章是不是这样写的呢?”、“这道题对不对?”、“这么读好不好?”等,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经;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作为彝族学生占85%以上的民族小学来说,在学生那里本民族语言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彝母语俨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根深蒂固。这制约着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方面面,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地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为了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文明进化足迹记录;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贯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人才,学校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高人为峰,海尽天是岸”。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  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总结。一、“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形成争取在阅读教学中实现  “语
期刊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業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就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  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很多是深山区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寄宿期间课余生活以学习为主。借助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趣味类课余生活指导,能够让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了解必要的物理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崇尚科学精神,在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对寄宿制学生进行科技类趣味课余生活指导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意义、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期刊
六岁,十二岁,这两个亲切的数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着不一样的亲切感。六年前,一群孩子承载着欢乐,来到了这里,六年后,这群孩子满载收获,又将离开这里。这不同寻常的六年,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时刻……如今,他们将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回顾六年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浮现眼前,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深深扎根——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让他们在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