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运用地图是提高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地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程;地图;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对它的综合运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具,也是学生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学具。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但怎样运用地图提高教学效果,却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结合多年的中学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识图
识图是形成地图学习能力的起点,包括判方向、定距离和识图例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地理教材、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在用这些地图册的基础上,我们要求高中学文科的同学每人手里要选用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
地图的三要素是识图的前提和根本。地图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面对一张地图,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方向;其次,要让学生能从地图上找到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估算图示范围大小及其内容详略,以便能准确使用地图;再次,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常见图例和注记,尤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和注记,为进一步快速准确地阅读分析地图打下基础。
二、读图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要遵循图文结合、精减、联系的原则,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要领,一般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分辨地图的类型,是区域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还是原理图;二是读出该图的主题;明确读图目的;三是看清图例,实际解决问题;四是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实现由地理现象到地理成因的深化;五是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六是进行图文转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进而逐步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境界。
三、填图
将知识搬到图中去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地图语言的作用,以图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发挥地图的直观教学作用,使教学深入浅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通过填图来熟悉国家、地区、区域轮廓、地形、河流等地理名称,要利用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引导学生注意方法和规则。比如:对于点状事物,填在圆圈处;对于线状事物,如山脉,要根据山脉走向来填写,河流要沿着流向来填写;对于区域地名,可以根据区域轮廓来确定书写。
四、绘图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绘图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只有通过亲自动手画,才能加强记忆,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自然成为活动课程重要题材。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绘图能力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如描摹、临摹、填绘、仿绘、图表绘制、漫画创作等形式。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要注意做好示范,“取其神似,大胆剪裁”,掌握图形特征、相关位置,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象。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
2、画地理知识联系结构图。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象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个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3、学生自制地图集,开展地图制作的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画图笔记本,作为地理课上必备的学具。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期末测评和学分评定中,并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进步,还会逐步养成画地理简图的习惯。
五、忆图
“忆图”,是先往头脑中输入简单的图像信息,再结合读图者自身原有的地理知识和经验,转为能理解的符号信息,然后输出经综合概括后的图像信息的过程,即建构自己的“脑图”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世界政区和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监督,使地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以图释图”可看作是图像再造回忆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看图、析图、填图、绘图的学习环境熏陶,有意无意中将一幅幅地理图像输入大脑,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工后形成地理表象,构成大脑图像系统。如一提到长江,头脑中会浮现出“树枝状”长江干流河道的大致图形,即上游的“V”字母加上中下游的“W”字母。
2、“以图释文”,是读图的逆过程,就是把文字转换为图像,以直观概括的图像来表达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以图释文”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意义、掌握地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形成图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养成以图引文、以图述文、以图换文、见图现文的想象和再忆联想习惯,做到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3、“以图代文”,就是用图像、图形来表达文字语言。当学生长期在看图、读图、析图、绘图的认识环境中锻炼,久而久之,图像就会被一幅一幅地输入储存在大脑之内,构成大脑图像知识体系,即“心理图像”。
六、析图
析图,是深入分析图像系统中的地理事象。先进行形象思维后,再经过抽象思维加工、处理,提炼出地理事象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等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获取新知识、得到正确结论的目的。
分析地图的基本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一般直读法即根据地图上的地图符号,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地区情况。量算解析法是经过图上量算,了解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对比分析法是指研究地图上任一事象,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联系周围其它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推理判断法是依据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对地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经过分析推理,判断某些在图上直接看不出的情况。
七、用图
地图作为一种工具,贵在使用,不能局限于课堂上使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运用,大量运用地图来阐释地理特征是地理教学的特征之一。各种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古人常说“左书右图”,说明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加强地图专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运用地图的习惯是关键,对地图的兴趣是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联系“生活情境”和热点新闻,培养社会生活中的用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事例,同时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除了要多了解自己身边的地理世界外,还要充分利用外出旅游、探亲等机会,尽可能多了解自己所在城市、地区难以感受到的一些地理事象,以开阔视野和形成更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更多的地理常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最有价值的教学工具,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技能。总之,应用地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这是地图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地图使用得好,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加强对地图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填图、绘图、忆图、析图和用图等多方面的地图学习能力,让地图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更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刘跃民《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2期
[2]李世英《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3]黄兆法《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全面运用》.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4]刘咏梅《中学地理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程;地图;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对它的综合运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具,也是学生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学具。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但怎样运用地图提高教学效果,却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结合多年的中学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识图
识图是形成地图学习能力的起点,包括判方向、定距离和识图例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地理教材、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在用这些地图册的基础上,我们要求高中学文科的同学每人手里要选用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
地图的三要素是识图的前提和根本。地图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面对一张地图,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方向;其次,要让学生能从地图上找到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估算图示范围大小及其内容详略,以便能准确使用地图;再次,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常见图例和注记,尤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和注记,为进一步快速准确地阅读分析地图打下基础。
二、读图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要遵循图文结合、精减、联系的原则,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要领,一般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分辨地图的类型,是区域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还是原理图;二是读出该图的主题;明确读图目的;三是看清图例,实际解决问题;四是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实现由地理现象到地理成因的深化;五是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六是进行图文转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进而逐步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境界。
三、填图
将知识搬到图中去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地图语言的作用,以图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发挥地图的直观教学作用,使教学深入浅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通过填图来熟悉国家、地区、区域轮廓、地形、河流等地理名称,要利用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引导学生注意方法和规则。比如:对于点状事物,填在圆圈处;对于线状事物,如山脉,要根据山脉走向来填写,河流要沿着流向来填写;对于区域地名,可以根据区域轮廓来确定书写。
四、绘图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绘图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只有通过亲自动手画,才能加强记忆,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自然成为活动课程重要题材。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绘图能力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如描摹、临摹、填绘、仿绘、图表绘制、漫画创作等形式。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要注意做好示范,“取其神似,大胆剪裁”,掌握图形特征、相关位置,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象。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
2、画地理知识联系结构图。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象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个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3、学生自制地图集,开展地图制作的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画图笔记本,作为地理课上必备的学具。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期末测评和学分评定中,并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进步,还会逐步养成画地理简图的习惯。
五、忆图
“忆图”,是先往头脑中输入简单的图像信息,再结合读图者自身原有的地理知识和经验,转为能理解的符号信息,然后输出经综合概括后的图像信息的过程,即建构自己的“脑图”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世界政区和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监督,使地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以图释图”可看作是图像再造回忆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看图、析图、填图、绘图的学习环境熏陶,有意无意中将一幅幅地理图像输入大脑,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工后形成地理表象,构成大脑图像系统。如一提到长江,头脑中会浮现出“树枝状”长江干流河道的大致图形,即上游的“V”字母加上中下游的“W”字母。
2、“以图释文”,是读图的逆过程,就是把文字转换为图像,以直观概括的图像来表达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以图释文”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意义、掌握地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形成图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养成以图引文、以图述文、以图换文、见图现文的想象和再忆联想习惯,做到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3、“以图代文”,就是用图像、图形来表达文字语言。当学生长期在看图、读图、析图、绘图的认识环境中锻炼,久而久之,图像就会被一幅一幅地输入储存在大脑之内,构成大脑图像知识体系,即“心理图像”。
六、析图
析图,是深入分析图像系统中的地理事象。先进行形象思维后,再经过抽象思维加工、处理,提炼出地理事象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等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获取新知识、得到正确结论的目的。
分析地图的基本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一般直读法即根据地图上的地图符号,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地区情况。量算解析法是经过图上量算,了解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对比分析法是指研究地图上任一事象,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联系周围其它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推理判断法是依据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对地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经过分析推理,判断某些在图上直接看不出的情况。
七、用图
地图作为一种工具,贵在使用,不能局限于课堂上使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运用,大量运用地图来阐释地理特征是地理教学的特征之一。各种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古人常说“左书右图”,说明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加强地图专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运用地图的习惯是关键,对地图的兴趣是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联系“生活情境”和热点新闻,培养社会生活中的用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事例,同时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除了要多了解自己身边的地理世界外,还要充分利用外出旅游、探亲等机会,尽可能多了解自己所在城市、地区难以感受到的一些地理事象,以开阔视野和形成更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更多的地理常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最有价值的教学工具,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技能。总之,应用地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这是地图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地图使用得好,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加强对地图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填图、绘图、忆图、析图和用图等多方面的地图学习能力,让地图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更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刘跃民《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2期
[2]李世英《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3]黄兆法《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全面运用》.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4]刘咏梅《中学地理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