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改革之我见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灌输,单纯记忆,使原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爱国情操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升学考试的工具,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成为师生认识事物、探究真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分层教学,有效提问艺术,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师生互动参与不断深入,教学双边关系不断生成,有力促进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破解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教学改革 见解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的瓶颈。
  一、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全凭嘴上硬功夫的课堂为现代教育手段辅助下的课堂
  当前由于初中教师受“考试”、“分数”的制约,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信息技术只不过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教学中更多使用的仍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教师认为这样大密度的课堂教学,既省劲儿又使教学成绩好。因此,绝大部分思想品德课堂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全凭嘴上硬功夫。再加上受信息技术硬件落后的制约,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念和水平有限,信息技术应用到思品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次数少,因而信息技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的优点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至今,计算机教室的配备尚不理想,条件差的学校教师也只能望“机”兴叹。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学条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变得声情并茂,丰富多彩。
  二、思想品德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构想与尝试
  1.情景导人。运用动作、声音、视频等手段,设置情景或利用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
  2.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演示平台为载体,以教师提供的简单资料或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为依托,以教材大纲内容为根本的研究范围,教师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提示帮助和设问引导为辅助,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互动的学习和探讨。
  3.学生练习和交流。让学生对有关经济、哲学、政治学观点针对有关事例型资料(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直接从网上获取)谈自己的看法,并发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旁作方向性疏导,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达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艺术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集想象和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能力。那么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是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艺术,关键是“三个度”的把握。
  1、灵活的提问角度
  初中思想品德课最贴近现实生活,最容易和学生的感触相联系。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提问首先应该敢于触及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灵活选择角度提出问题。
  2、合理的提问密度
  问题教学并不等于满堂提问,全盘提问。而是要讲究提问的频幅和效率。大量质量不高的提问。不但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反而使学生产生心理疲惫,丧失学习热情。因而教师要全面分析教材。设计出最优化的问题,用合理的密度进行提问。有的教师经常随意提出问题。不但提问意图不明确,难易程度也缺少分寸,针对也不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也有的教师缺乏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意识,习惯于自问自答,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反而易使学生滋生依赖性和惰性。合理的密度首先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量、有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善于在重点上设计问题:其次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要预先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或课后继续探讨,保持适当的提问空间。
  四、积极实施差异化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差异化教学方式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教师要意识到,思想品德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心呵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喻春娣;例析高效课堂的几个重要环节;2010年01期
  [2]李炳亭;高效课堂的“艺术”和“技术”中小学管理;2010年01期
  [3]杨兴华;;全方位构建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9.
  [5]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课题组. 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
  [7]孔锴:《 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和探讨对于制作Cerec CAD/CAM高嵌体时,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不同方法采集光学印模的过程中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本实验共选取64名患者,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
目的评价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采用降糖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与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为2型糖
【摘要】听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说、读、写等其他语言能力有促进和提高作用,而且是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了“活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及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活动教学法  一、“活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l突出了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地位。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指挥者和引领者;学生热情投身活动,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展示者
【摘要】通过对教师进行课文与习作教学中出现剥离现象的分析,找出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课文教学 习作教学 方式方法 整合资源 链接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教学从课文教学中剥离出来。他们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从始至终不提习作,在习作教学中也闭口不谈课文。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文教学就是课文教学,怎么可以把课文教学课上成习作教学课呢?正是教师在课文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旧思想品德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的发展,在思想教学中的要求也有很高的要求,现在初中思想教育中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通过结合理论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收集、运用、整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有思考能力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关注。案例教学由此营运而生,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我国棉花流通面向市场后。棉价一直处于低速状态;棉花生产也出现了严重滑坡。作者通过试验示范。寻求积极应对措施。得出在棉地套种西瓜和蔬菜不仅经济效益高、农药污染少。还
汉语写作水平是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综合反映,最能检验民族学生汉语知识运用能力和学生平时选词造句表达思想的水平,是衡量民族学生汉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民族学生中却普遍存在汉语作文无话可写、甚至畏惧厌烦,它严重地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帮助民族学生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兴趣  在汉语文修订版大纲中对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
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生育期间喷施几次不同的药剂对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效,但预防效果各不相同,预防效果在5.35%~49.55%。防效最好的是甲基托布津(49.55%)。其次是多菌灵(44.24%);预防效果最差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应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对化学实验内容及实验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过去学生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项实验技能、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