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尔有一次翻阅到邵勇胜先生著的《大邵村纪事》,不忍释卷,一连三天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一个个栩栩如生、淳朴善良而又聪明勤劳的父老乡亲形象浮现于我的面前。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中国农村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所描述的祖父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农民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集中反映在书中描述的祖父的精神上。祖父的精神,是一种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精神;是一种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父老乡亲而义无反顾的精神;是一种能够坚持做人原则,为大众谋福利的精神;是能够把握机会,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是一种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种深谋远虑,可以合理安排全局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精神世代相传,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的伟大复兴。
  如果说祖父的精神体现了民族的精神,践行这种精神的庄稼汉们则是中国农村的主人。他们的勤劳,可以使贫瘠的土地长出茂盛的庄稼,他们的奉献精神,促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主要力量来自于农民,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参加者。正是这些有着祖父精神的庄稼汉们,为了寻求自身的自由和解放,穿上了军服去打天下。也正是这些农民出身的解放军战士,在历经了一场场诸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战役以后,又脱下军装回到了农村,继续耕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不就是祖父一样的庄稼汉们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吗?
  解放以后的中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领导实际上也是在不自觉地运用祖父精神去处理农村工作。他们工作起来可以雷厉风行,也可以随机应变,适当变通;既知道真抓实干,又会适当做自我宣传;他们既能够清正廉洁,又擅长调节人际关系;工作中,既能坚持原则,又能以理服人。
  鲁迅先生几十年前曾经在其名著《阿Q正传》中,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存在于国民精神中的阿Q精神。不可否认,阿Q精神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世世代代处于劣势的、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无奈的阿Q们只好运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艰难地在夹缝中生存。阿Q是旧中国的农民,但是祖父精神则远远超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范畴,它是长期存在于农民中的那种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阿Q精神的反面。也正是这种潜在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有可能并实现了觉醒和复苏,能够最终把握自己的命运。
  一次读《毛泽东自传》时,记得他在书中提到,“我继续读中国文学中的古传奇和小说。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偶然发现一件可注意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这件事使我奇怪了两年,于是我便分析这些故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赞美人民的统治者的武士,他们用不着耕种田地,因为他们占有土地,显然是叫农民替他们工作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的价值。
  邵先生的这本书虽然是一本散文集,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关于农民的传记。这本书是对中国农民精神世界的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的价值应该远远超出了作者本人的预期,对这种精神的剖析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突破。
  (作者系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8日。近年来,北京出版集团着力打造各类品牌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承办方之一,北京出版集团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打造20场核心活动及重点活动。在此期间,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就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出版集团发生的转变以及承办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各项活动的情况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与体会。  《新阅读》:
期刊
《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铁凝  《十月》的创刊与发展是时代与人民的需要  1978年,中国文坛正是满目疮痍,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是一派萧瑟的景象。就在这时,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本名为《十月》的大型文学期刊悄然面世。  创刊号刊发的作品散发出强烈的时代信号。茅盾、臧克家、杨沫等文坛大家以文学宣示,刘心武的
期刊
摘要:期刊是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传播载体、交流平台和学习园地,无论是纸媒发行时期还是数字化出版时代,其推动全民阅读实践的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互联网、“两微一端”等的普遍应用,期刊业只有坚持以内容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同向发力,提升自身发展潜力,把准用户的需求变化,加快内容生产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全民阅读实践。  关键词:期刊 融合发展 全民阅
期刊
我喜爱书,是从孩童时代的好奇心开始的。小时候,我们家茶几下总摆放着几本书,父亲总会在晚饭过后津津有味地读几页,这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想要探究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外婆家有个大书柜,每天外公下班回来一有空闲便从书柜中抽出本书着迷地读起来。我在想:书中有什么奇妙的东西让外公因为看书把我也给忽略呢?  上了育红班,终于识字了。当时的课外读物是从同学那里接触到连环画,比如《西游记》《金刚葫芦娃》。看完
期刊
我的这一生,和书、图书馆有着许多故事。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大关县悦乐镇新寨村水银村民小组,洒鱼河从这里流过,曾经这里称为鱼米之乡。实际上农民收入以种稻谷、玉米、养植、务工等为主。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离城镇较近农民思想素质高,离城镇较远的农民素质偏低,掌握1门至2门实用技术的农民不多,1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的先辈们深深认识到,只有文化教育和文
期刊
世人称嗜书如命的人为“书虫”。在我们胶东乡下,书虫倒很少,“懒虫”却很多。20世纪90年代末,我还是一个穿着开裆裤的不知廉耻之人,从日常行为上看,很有成为一只“懒虫”的危险。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装着几本教科书的书包扔得远远的,甚至希望它识相一点,自己长腿,从我的世界里消失。扔掉书包后,我必要去储物间里找到自己的“木剑”。那本来是一根长条木板,父亲砌墙用的。一个月黑风高夜,我潜入储物间,擅作
期刊
浩浩荡荡本是形容大江大河,“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编完16卷《张仃全集》后,我脑中浮现的就是一条大河的意象,而且跳出的就是这八个字 :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先简要介绍一下《张仃全集》的规模:全彩色印刷,大8开,精装套函。共16卷。包括漫画·设计、装饰画、水墨画、焦墨画、焦墨设色、册页、卷、长卷·壁画、速写、书法、晚年小品·年谱。  《张仃全集》由张仃先生夫人理召女士担任顾问,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
期刊
学术文化系列图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人文社科出版领域的一条特色产品线。多年来,该产品线基于大百科丰厚的学术资源积累和严谨的学术出版规范,将出版重心集中在口述历史、人物传记、主题出版以及经济学、传播学、跨文化等特色学科学术出版领域。所出图书既有学术含金量高的大家之作,又有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学术读物,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出版一道“风景线”。  找准定位,有为有不为  意大利的著名出版家卡拉
期刊
“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宗旨是:以探寻文学初心,迈向创作高峰为目标,聚拢当代名家,筑牢创作基础,厚植作家土壤,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优秀作品创作提供重要保障。此项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如今已成为北京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将以“文学与时代同行”为主题,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文学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与繁荣进步局面,并结合文学精品生产机制建设,为北京文学创新发展进一步凝聚力量。本次活动
期刊
清朝嘉庆元年(1796),湖北爆发白莲教起义,后发展到陕西、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历时九年,史称川楚白莲教乱。为镇压白莲教,清政府前后投入了16省的约20万军力,花费了超过两亿两的白银,一时间,国库为之一空。清政府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加强对川陕鄂边区的治理,于道光元年(1821),命陕安道严如熤勘查川陕鄂三省边防。湖南溆浦人严如熤,先后任洵阳知县、定远厅同知、汉中府知府、陕安道、陕西按察使。严如熤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