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合理的动作方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不断演进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动作模式。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课余运动 训练
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合理的动作方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不断演进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动作模式。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像球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和体操、花样滑冰等综合性项目的比赛,均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短跑、投掷、跳跃等快速力量型项目,动作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发挥快速力量素质。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技术虽不如上述项目重要,但动作达到经济性和能量节省化的要求,能使运动员获得取胜的实力。运动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
一、技术分析是技术训练的前提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技术特征是不同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现技术状态的判定,均需对运动技术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一)动作基本结构分析。这是对运动技术作简单的描述。例如非周期性动作一般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单就对准备阶段的结构分析来说,非周期性动作的准备部分都有一个预摆动作,其动作方向与主要动作方向相反,投掷的预摆技术还有一个扭紧身体的问题,预摆结束有一个突然的制动,这是预摆阶段和主要阶段的分界线。这样描述虽简单,但对动作准备阶段的技术已基本清晰了。
(二)功能解剖学分析。利用功能解剖学分析某一动作是由哪些肌肉参加工作,肌肉以哪些方式参加工作,(静力或动力或综合)各肌肉参与工作的先后顺序等。
(三)生物力学分析。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了解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四)动作外形观察。教练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眼睛,临场 (或看录像)对运动员所做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对照动作规格,或若干指标的预定标准进行分析,提供技术训练的反馈资料。
二、实施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高度重视协调能力的培养。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将所具有的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感运用于技术训练中,使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从而可以按技术规格完成动作。对一个协调性差的人进行技术训练是很困难的。培养协调能力的具体做法有:1.采用非专项练习发展一般协调能力,如舞步和仿生练习等。2.对已习惯的动作做局部或完整练习,提出更严格、更复杂的要求。如镜面或反方向做练习;改变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要求创造性地改变动作方式或战术方案;改变完成动作的空间范围。3.在不习惯的配合下,完成习惯动作。如:运用不习惯的开始姿势,运用不习惯的组合进行练习。4.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使之协调适应。如:加重物做技术动作;利用自然条件,扩展动作技能。
(二)技术训练应全面、实用、准确、熟练。技术全面,即要求运动员掌握组成专项运动的各种技术。如篮球技术没有“弱手”,足球技术没有“弱脚”,能左右开弓。在全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培养几手“绝招”。技术实用是指技术朴实,符合实战要求,不搞花架子。技术准确是指按技术规格完成练习。技术熟练是指动作自如化,得心应手。应用技术时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注意力,大部分注意力用来分别兼顾比赛的各种任务。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一方的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争取比赛优胜的行动方案。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的训练过程。在集体项目中,战术把个人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行为,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战术,能使比赛处于主动地位,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在各种因素及特长充分发挥及外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1.战术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按执行战术的人数,可把战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和整体(全体)战术;按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和心理战术。
2.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训练。如初学者可采用消极防守和不加防守,练习进攻战术;在比正式竞赛更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训练。如:同高水平的“对手”对抗;限制时间、空间条件;在非正常气候等情况下训练战术;模拟“对手”,实施对策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比赛,贯彻战术意图,反复强化,加深理解;通过参赛、观赛、分析战例进行战术训练;在集体项目中可采用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术训练。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困难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个活动均属于战术行动,不能有与比赛目的无关的盲目行动。没有战术意识,无疑是练不好战术配合的。
对运动员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通常先引导他们熟悉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行为(如足球越位战术、篮球24秒战术等),使学生明确在场上角色位置的职责,例如,处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或防守等不同情况下个人的职责,使之具有职责配合意识。待到有了初步的、简单的配合意识后,应引导学生了解专项战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辩证的战术思维能力,使之自觉地做到个人行动服从局部战术,局部战术服从整体战术。
(2)基本战术训练与多种战术训练相结合。战术训练的内容应以反映本队风格(或优势)的一二套战术为中心,其他多种战术只是根据不同对手或比赛环境情况,在基本战术基础上作必要的变通。
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运动训练的其他内容的交织、融合,构成运动训练内容的整体。
【关键词】课余运动 训练
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合理的动作方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不断演进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动作模式。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像球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和体操、花样滑冰等综合性项目的比赛,均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短跑、投掷、跳跃等快速力量型项目,动作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发挥快速力量素质。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技术虽不如上述项目重要,但动作达到经济性和能量节省化的要求,能使运动员获得取胜的实力。运动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
一、技术分析是技术训练的前提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技术特征是不同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现技术状态的判定,均需对运动技术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一)动作基本结构分析。这是对运动技术作简单的描述。例如非周期性动作一般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单就对准备阶段的结构分析来说,非周期性动作的准备部分都有一个预摆动作,其动作方向与主要动作方向相反,投掷的预摆技术还有一个扭紧身体的问题,预摆结束有一个突然的制动,这是预摆阶段和主要阶段的分界线。这样描述虽简单,但对动作准备阶段的技术已基本清晰了。
(二)功能解剖学分析。利用功能解剖学分析某一动作是由哪些肌肉参加工作,肌肉以哪些方式参加工作,(静力或动力或综合)各肌肉参与工作的先后顺序等。
(三)生物力学分析。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了解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四)动作外形观察。教练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眼睛,临场 (或看录像)对运动员所做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对照动作规格,或若干指标的预定标准进行分析,提供技术训练的反馈资料。
二、实施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高度重视协调能力的培养。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将所具有的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感运用于技术训练中,使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从而可以按技术规格完成动作。对一个协调性差的人进行技术训练是很困难的。培养协调能力的具体做法有:1.采用非专项练习发展一般协调能力,如舞步和仿生练习等。2.对已习惯的动作做局部或完整练习,提出更严格、更复杂的要求。如镜面或反方向做练习;改变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要求创造性地改变动作方式或战术方案;改变完成动作的空间范围。3.在不习惯的配合下,完成习惯动作。如:运用不习惯的开始姿势,运用不习惯的组合进行练习。4.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使之协调适应。如:加重物做技术动作;利用自然条件,扩展动作技能。
(二)技术训练应全面、实用、准确、熟练。技术全面,即要求运动员掌握组成专项运动的各种技术。如篮球技术没有“弱手”,足球技术没有“弱脚”,能左右开弓。在全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培养几手“绝招”。技术实用是指技术朴实,符合实战要求,不搞花架子。技术准确是指按技术规格完成练习。技术熟练是指动作自如化,得心应手。应用技术时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注意力,大部分注意力用来分别兼顾比赛的各种任务。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一方的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争取比赛优胜的行动方案。战术训练是指学习和掌握战术的训练过程。在集体项目中,战术把个人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行为,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战术,能使比赛处于主动地位,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在各种因素及特长充分发挥及外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1.战术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按执行战术的人数,可把战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和整体(全体)战术;按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和心理战术。
2.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训练。如初学者可采用消极防守和不加防守,练习进攻战术;在比正式竞赛更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训练。如:同高水平的“对手”对抗;限制时间、空间条件;在非正常气候等情况下训练战术;模拟“对手”,实施对策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比赛,贯彻战术意图,反复强化,加深理解;通过参赛、观赛、分析战例进行战术训练;在集体项目中可采用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术训练。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变、困难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个活动均属于战术行动,不能有与比赛目的无关的盲目行动。没有战术意识,无疑是练不好战术配合的。
对运动员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通常先引导他们熟悉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行为(如足球越位战术、篮球24秒战术等),使学生明确在场上角色位置的职责,例如,处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或防守等不同情况下个人的职责,使之具有职责配合意识。待到有了初步的、简单的配合意识后,应引导学生了解专项战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辩证的战术思维能力,使之自觉地做到个人行动服从局部战术,局部战术服从整体战术。
(2)基本战术训练与多种战术训练相结合。战术训练的内容应以反映本队风格(或优势)的一二套战术为中心,其他多种战术只是根据不同对手或比赛环境情况,在基本战术基础上作必要的变通。
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运动训练的其他内容的交织、融合,构成运动训练内容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