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若干有效操作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合理的操作策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示例演练、巧设提问、多管齐下、设置悬念以及沟通课堂内外等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操作策略
  
  语文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中等职业学校中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支撑。学好语文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又有助于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学好语文是提高人们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表达能力,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基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本课程的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那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呢?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各地的中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中职学校的生源却大多是“分流生”, 只要初中毕业不用参加升学考试也可直接进入中职学校,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也只是勉强达标,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些学生上了中职后学习态度也大多不够端正。学生中自认为读职校目的是混日子的有之,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有之,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有之,自控能力较差的也不少。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以及自控能力较差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了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评价也较低,尤其是其表达能力更有待提高。教师方面的情况也比较糟糕。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一言堂”或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教得支离破碎,学得粗枝大叶。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烦锁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未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学生的胃口,学生上课讲话的有之,不喜欢语文老师的有之,直接造成许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后语文水平没有得到应有提高的后果。总之,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尚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尽可能改变老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发生,我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操作策略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分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等方面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长处和独特的优势。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是我一贯着力追求的教学境界。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以往那种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过程改变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发现过程。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①多种方式读:提倡学生写完后把自己的作文念几遍。可以同桌互念互听,可以小组合作念、听,也可以念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在此过程中以达到修改自己作文的目的,也可以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樂。②多重方法改:可以同桌互改,可以小组内互改,也可以师生同改。我们要引导学生作文时互相合作、取长补短,认认真真作文,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示例演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课堂教学的要务之一是使学生在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诱导启迪下掌握知识和技能,启而得法则诱之有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类比联想、问题悬念、以旧引新、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入所学内容,这些方法以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强烈求知欲为原则。通过引入、辅导、小结、检测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有指导的发现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当堂消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教师通过简要的提示或课上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教学思想方法。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要集体讲课,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要积极巡回辅导,经常走到“差生”身边,耐心地辅导。
  三、巧设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或者他们的求知欲望始于教师特定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他们的求知欲望取决于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是否得当关乎一堂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的提问各式各样,如何提问才能最大程度激活学生思维或者他们的求知欲望呢?科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已证明: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价值,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思考量;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务必适度,令学生处于可及又有提升能力空间的状态。审美情趣反映到课堂提问上,学生总喜欢迂回灵活、引人入胜的提问,希望进入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激起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因此,我提倡课堂曲问。曲问,即迂回提问。它不从概念出发,力避平直,而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灵活、具体、生动。
  四、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习惯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之一。它是指从事物的某一中心或定点出发,多路扩展,四面散射,展开联想,提出多种设想和方案。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其主要特点。多向、侧向、反向,是其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当注重角色换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和实施教与学的各个环节。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阐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习惯,使学生在概括、想象、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见解,促使学生思维系统化与深刻化;②提供联想的机会,启发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经常性地利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问题,为解题思路开路搭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发现,促进他们思维灵活性的提高;③帮助学生克服保守状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其思维过程,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营造互相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④广泛提问,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并通过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或错误,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变通能力的提高。
  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心理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通过设疑和解疑的活动,把学生逐步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促使他们的思维受到训练。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悬念,通过悬念的设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时候,悬念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当我们讲到教材的知识重点或难点处,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悬念,努力做到寓难于趣味中,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引导他们对知识重点或难点的关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意志品质,为学生带来探索活动的自觉行动。
  六、沟通课堂内外,提高有效语言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主张“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在做活动中获得真知。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变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为边学习边实践的活动,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课堂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 ①组织“5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前由学生轮流就关乎社会与民生的焦点问题进行演讲,阐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观点和困惑,如高房价问题、农民工被欠薪问题、官员贪污腐化问题、中国黑恶势力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生交往问题,等等。②组织“读书读报沙龙”或社会观察汇报会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报纸上有过这么一则报道:在南方沿海某地,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年青一代”。在读报活动中,有个学生读了该文后從“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引起不小反响。可见,只要加以适宜的引导,学生就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③组织讨论会、模拟招聘会、辩论会等更高形式的活动,形成一套多渠道、多手段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如朗诵诗文、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经典美文或语言片段,课堂谈话、小组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播音员朗读, 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朗读的理解和感受,无形中提高了自身内部语言组织和语言编码的能力,实现了从无声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属于弱势群体。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使他们毕业后能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8).
  [2] 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 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9).
  [4] 吴晓君.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8(26).
  [5] 王立平.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J].跨世纪,2008(3).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已多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历了不安、困惑到积极参与新课改教学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出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衔接上的问题与对策  这是高一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重要问题。初、高中课程衔接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初中课改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较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国培小学科学培训,通过学习对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假设,探究等等,这就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硬件、软件、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育功能等方面入手,转换角色,创
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这就使得高中阶段学生要经历因选科而多次经历班级调整。上一届毕业班,班级调整了三次,每次调整班级,最害怕的就是漫长的磨合,老师适应学生,学生适应老师,学生之间互相适应。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找准班级定位,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才。  一、面对新环境,班主任首先应该调整适应,积极应对新的问题  这次班级
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网络化运营的逐步实现,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网络化运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特性成为重要问题。从日客流、周客流、月客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