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解决策略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校通过对本县的中学老师发放心理问卷的方式,得出的一些数据来对教师的心理及问题进行分析,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吴思孝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唐绍文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_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9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我校在库车县随机抽取比较大的五所中学中的2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填写问卷。收回问卷后,调查结果显示的事实是:由于感觉心理压力较大,七成教师存在着经常失眠的情况。同时,在接受调查的89名教师当中,有近六成以上教师明确表示,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均超过8小时,有七成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有70.4%的教师容易失眠。还有少数教师经常出现少食、抑郁、烦躁、忍不住要发脾气等。
  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究
  1.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问题
  在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今天,教育教学的评估管理体系被蒙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评估重现象不重人;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内部管理。各种考试、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每天从早上九十点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却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教师们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沉重。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且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绩效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2.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各类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各类家长开放日公开课,以及各类的培训层出不穷)。一些教师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升。
  3.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据调查,某校45人,88.9%的教师认为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教师工作的特点,使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加之他们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因而社交技能与社交活动的需要不相适应,社交的成功率较低,从而使他们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心理上自我封闭。
  重、时间紧等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个人存在心理障碍。
  1、认知上的障碍。大部分教师独立性较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因此不太重视人际交往。另外,教师整天和学生打交道,所以业余时间渴望独处。
  2、行为方式上的障碍。中小学教师在长期和未成年人交往中形成特殊的态度和说话的方式、语气,当他们与其他人交往时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就会表现得“好为人师”,使他人不易接受。长期管理年龄小的学生使教师观察细致,考虑周到,如果不有意识地调整,在与人交往中便显得繁琐絮叨,不得要领,也影响他人情绪。这些不适合与成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导致教师人际交往的不成功。
  3、很多年轻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机会较少,领导派人出去学习年轻教师出去的较少,不能很快的提升自己,另外年轻教师,特别是小科教师评聘职称较困难,需要的时间较于其他科时间要更久。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对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有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与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的矛盾。
  4、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则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5、教师是特殊职业,受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约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职业倦怠也高于其他职业。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2、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热爱教育事业,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4、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5、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对教师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6、保持乐观心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人心理困境;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以,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顺利走出人生的困境。 7、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8、合理宣泄情感。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要及时地宣泄出来。合理宣泄情感的方式很多,如,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向亲友及时倾诉,打广播电台的心理热线,写日记倾吐,或者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都可使紧张的情绪趋向缓和。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9、换个角度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空。 10、做到宽容待人。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众多调查显示,目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与教师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心理健康观不无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创立合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来引导考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儿童,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01).
  [2] 边玉芳,藤春燕.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心理科学,2003(3).
  [3] 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辽宁教育,2000(9).
  [4] 李百珍,王凯,李焕稳.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5] 周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 王智.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教育学,2005(5)
  [7]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
  [8]教师人际关系培养——教育者指南
  [9]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春期的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校初中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急需得到成人的指导、培训和心理咨询干预。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担当起对初中生的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职责。  关键词:初中生;性知识;性心理;性伦理  青春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要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发展和转变。随着性器官
期刊
摘 要:中小学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关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教育事业中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论述了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浅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旨在培养中小学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领
期刊
【摘要】:个案记录了班主任教师对一名多动症儿童进行辅导和行为矫正的过程,并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不同强化方法对减少多动症儿童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的作用。矫正过程采用长期的追踪,如实地反映个案在校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其行为不断地调整矫正的策略。  关键词:多动症 行为矫正  一、个案的自然情况  陈某,男,9岁,就读于本校三年级, 成绩在班里排在最后几名,性格强势,常常固执冲动, 自控能力较差。任课教师普遍
期刊
摘 要: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所以在班主任中加强班会课的理念、理论的培养迫在眉睫。尤其是起始年级的班主任更应当身先士卒。本文从主题班会课到德育活动课的演变再到德育活动课的改革和实验以及德育活动课的效果显现,在起始年级班主任中进行了培训,起始年级班主任走在了实践、改革的前列,并成为德育活动课新理念、新模式的传播者、培训者和生力军。  主题词:主题班会、德育活动课、起始年级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对9 所初级中学7、8 年级共4843学生进行了抑郁、焦虑情绪、认知能力与语文学业成就关系的考察。结果表明,当单独考察消极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时,消极情绪对初中生语文成就具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变异的解释率为1%。消极情绪对语文成就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各种认知能力间接发生的,越高级的认知能力在消极情绪预测学业成就中的间接作用越大。  关键词:认知能力;语文成就;初中生;抑郁;焦虑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抑郁症在中学生中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很多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患有轻微的抑郁症,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要善于发现,把抑郁症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善于引导,把学生从抑郁症中解救出来。  关键词:中学生抑郁症认知矫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生机理很复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期刊
摘要: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我国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笔者选择互助县某小学四年级的3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而后选择了较为典型的两名同学作为本论文质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农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及矫正的途径,最终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质性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  青海省在全国范围内是属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具备积极的心理潜能,心理学应当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包括心理问题在内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理解和应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教师应排除传统偏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发掘学生的优势和资源,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力量,实现问题调适和积极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个体心理辅导,中学生  1前言  1.1新兴的积极心理学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
期刊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升学以及专业选择的时刻,专业选择合适与否对高中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中生职业兴趣特点,并揭示高中生职业兴趣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高中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职业类型以艺术型和企业型为主。(2)高中生职业兴趣类型中研究型、社会型和艺术型均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3)高中生职业兴趣类型中研究型和社会型均存在显著的文理科差
期刊
Summary(摘要)  Examination has always been used by professors to appraise the students regard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pecifically,a group of well-organized testing problems is able to reflect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