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僜人男上衣是对襟无领无扣的长坎肩(长及膝部),有的穿白衬衣或小背心,有的披一条宽约1米、长2至3米的披肩,从胸前交叉披向腰后,白天可御寒,夜晚可覆盖。男青年颈上一般戴银质项圈,有的戴兽骨。青年男子上身穿无领无袖对襟衫,下着短裤,头戴竹笠,赤脚。成年男子留长发,在头顶系结,再用约2米长的布带缠头,布带分白色和黑色,青年男子用白色布带缠头,年长者用黑色布带缠头。左肩斜挎一把长约不到0.3米的砍刀,刀把雕刻有花纹,右肩斜挎一个装烟竿的挎包。刀和挎包是随身佩带之物,是男子必备的用具和武器,也是最具特色之处。
妇女的服装鲜艳、美观。女子的上衣短而瘦小,以黑色为主加彩色条纹几何图案,无领、无袖,长及胸,遮不住腰,小臂和肚脐裸露在外。大多数女子很少只穿这种衣服出门,通常还要披件色彩绚丽的披肩。下身着长至脚踝的五颜六色筒裙,有各种条纹状图案,近看交叉起伏,远看似波涛滚滚,似鱼鳞龙纹,银光闪闪,筒裙分两层,用布带扎结,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妇女头饰挽发髻盘于头顶,发髻稍大、似椭圆状漩涡形,发髻上插上雕花银簪,银簪上垂数条细银链,前额上方佩带一种叫”格崩”的长条椭圆形、形似柳叶状的银片,上雕有细密的太阳、月亮图案的花纹。胸前常佩带三种形状不同的饰物:一种叫“八纹得刚”,其形核桃般大小,形似灯笼状,代表吉祥,一般20只左右穿在一起;一种叫“阿仍”,是多根细环绕在一起的直径约40厘米的银圈;另一种是将银元凿洞,串连在胸前。僜人妇女普遍喜爱外形粗大,做工精巧的手镯。这些装饰品除银币外全部用纯白银制作。僜人历来把银饰视为高贵、富有和华丽的装饰品。一个盛装的僜人妇女一身珠光宝气,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别具风采。
僜人成年男女均戴比较大的耳环,他们认为耳环是一种装饰美。僜人老妇颇为喜欢叫“勾达白”的大耳环。耳环外沿直径可达五六厘米,底部也有3厘米。耳环是空心的,壁很薄,但体积大,每只重达30-50克。僜人不论男女,幼年时就由长辈用油松针或竹针将耳垂穿透,再将芭蕉叶卷成细卷穿进耳洞,待耳洞扩张到一定程度,再用新鲜的细竹管替换芭蕉叶,穿进去之前将竹管切开一条缝,竹管干后慢慢扩张,如此反复使用,耳洞渐渐扩张,直到能放进硕大的耳环。
僜人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棉织的挎包。挎包色彩鲜艳,风格淳朴,将凿出洞的银币,有序地编织于包带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挎包图案有各种精美的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最后的头僜人阿鲁松

今年6月下旬,我们应僜僜人头僜人阿鲁松之约前往下察隅去感受僜僜人的生活。我们从4600米的德姆拉山口下山,一路感到的是GPS高程在急度递减,海拔不足1500米的察隅河两岸的植被也愈加茂密。刚才我们在车上还开着暖风,现在来到下察隅沙穷村却要送冷气了。打开车门一股暖气流向我们袭来,与热情好客的头僜人阿鲁松握手致意后,映入眼帘的是芭蕉林、竹林、稻田、荷塘,好一派热带风光。
阿鲁松剃着光头,白色布带缠头,敦实的身材,腰间挎着一把50厘米长的腰刀,已快60岁的僜人依然给僜人一种厚道的武士感觉。过去,依照僜人风俗阿鲁松先后娶过8个老婆,随着思想上的进步,按他的说法考虑到“领导形象”,大部分已改嫁,现只留有一位在身边。
他是个很有名气的僜人物,经常去内地开会,见过很多世面,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说话却幽默风趣而富有哲理。他站在堂屋的毛泽东画像下,第一句幽默的话就是:“我想入党了,要一夫一妻制,现只要一个老婆,其他的卖掉,你们要不要?”我无心与他应对那种话题,反倒盯住他挎在胸前的象牙柄腰刀说:“阿鲁松,老婆不要,我用纯金的毛主席像章换你胸前的刀如何?”这下他不开腔了,盯住像章羡慕得像一个孩子。他的房子里挂满了毛泽东的图片,但从未见过用纯金铸造的像章,我们一时让夸夸其谈的头僜人也下不了台。我们笑道“给你开玩笑呢!这是带给你的礼物,没其它意思。”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影响着不同僜人的世界观,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至今保持着对毛泽东的崇拜。
这把腰刀是僜僜人的象征,也是他权力和荣誉的象征,怎么可能换呢。阿鲁松难忘的是1986年国家民委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等地参观。阿鲁松要求携刀参加活动,认为刀不能离身,离刀则不祥,经多方协调同意让他作为特殊代表携带腰刀参加。阿鲁松和其他僜人一样,从八岁就开始佩刀,虽然现在只是一个装饰,但它折射出了僜人过去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作斗争的远古故事。
阿鲁松是僜人的头僜人,也是沙穷村委会主任。他从内地引种香蕉和柑桔树,开辟果园,修建鱼塘,喂养牛畜,收入相当可观,不仅盖起漂亮的房屋,还添置了各种电器家具。富裕起来阿鲁松乐善好施,被村民们推举为村委会主任,他带动村里僜人发展经济和教育,村里适龄儿童都上了学,村里僜人均收入也达几千元。
别具一格的吊脚楼
在旧西藏,僜人倍受歧视,只能住在山上,民主改革后他们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近五次搬迁逐渐从深山里移居到山外的。如今,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家家户户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房舍周围花草繁盛,远处梯田层层,一幅世外桃源景象。
下察隅镇的沙穷村就是集中居住的僜人村。村子整齐美观,独具民族特色。僜人居住的房屋属于低杆栏长廊式无窗户长屋,房屋的墙壁和地板用竹子编织或木板钉成。房屋为南北向木板建筑,是以木结构阁楼长房为主,房顶呈“僜人字形”,是用长条木瓦板或”僜人”语叫做“阿库”草所盖,每间间隔分成若干小间,共两层。下层高度不超过1米,作为饲养猪、鸡等家畜所用。上层铺木板为住室,南边留出宽为1米左右的走廊。住室每间约9平方米左右,用木板间隔,高约2.5米。每间靠走廊一边有门,可以关锁。
房屋间数,各家不同。住室每间约在9平方米左右,其中东头第一间叫做“哈嘎”,意为客房,另一间叫做“咛”,意为内室。在主房的门框上挂有驱鬼的动物头骨(猴头),且挂的猴头骨越多,也越代表了家里的富贵。房盖东头或河的下游方一头为圆型,为男僜人进出的识别标记;房盖西头或河的上游方为齐头,为女僜人进出的识别标记;通常靠东或河的下游方第一间是男主僜人住室,隔壁是地位最高的妻子的住室,然后依次为地位较低的妻子的住室。

据说僜人从八岁就开始学习狩猎技巧,12岁就可以独立上山捕捉小型动物养家糊口,过去要想成为僜人的头领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猎僜人。因此高手不断涌现,技巧层出不穷,野鸡套只是他们最常用的一种。
《旅游》咨讯:
察隅的主要景观:
沙穷僜人文化村。这里的僜人热情好客,朴实无华,服饰独特,族群文化独特明显。是感受热带风光和探索远古文明的好去处。
阿扎冰川。阿扎冰川属海洋型冰川,位于上察隅镇境内,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朝向西南,长20公里左右。其中,冰川的前沿部分深入到原始森林区长达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巨龙穿行于“绿色海洋”之中。所以,阿扎冰川又被僜人们亲切地称为“绿海冰川”。
原始森林。察隅有着分布广阔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蓝黑而茂密的森林尽头是熠熠的雪峰,不时有巨大而晶莹的冰川随着沟谷延伸,突破雪线深入森林,长开不败的各色野花散布其间。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属横断山脉,位于察隅县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饮县交界处。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它逶迤北来,连绵13峰,座座晶莹,峰峰壮丽。
罗马桃花村。在察隅县古玉乡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20公里的罗马村,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桃林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
交通:
1、前往察隅主要有两条路线进入。一条是从林芝八一镇乘坐班车经波密、然乌到达。班车每天一班,途中在波密宿住,第二天到达察隅县。另一条是乘飞机到达昌都邦达机场,再改乘邦达机场至察隅班车进入。到达察隅县后有直达下察隅的班车。
2、前往察隅要翻越海拔4600米的德姆拉山口,冬季多冰雪,雪大时封山,一般车辆只能依靠熟悉道路的司机,沿构建的标示桩前进。因此,以安排夏季前往为宜。
食宿:
在进入察隅途中除318国道主要乡镇外均无食宿点,在察隅和下察隅则食宿方便。下察隅镇有条件较好的宾馆,在沙穷村可在僜人的家庭旅店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