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中外美术史,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家所作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对时代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缩影。同时,艺术作品直观地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情感和价值观,借助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和时代的艺术家对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是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艺术家一旦有了这样的情愫,其作品中一定会有表达,这一群体会借助无声的力量对人民起到教化和感染的作用。研究中外艺术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承担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这个课题对我们当下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外美术史;艺术家;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一、艺术家所生存的政治环境是直接因素
艺术家所生存的政治环境是影响作品是否存在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直接因素。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的真实写照。中国历史上,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早的绘画理论家,他虽出身贵族,也与上层社会名流如恒温、恒玄等交往甚密,但是和其祖上相比,到他这一代身份地位并未有从前那般殊荣。他年轻时在瓦官寺绘制维摩诘壁画,表现出过人的才智,轰动一时,传为画史佳话。一个这么有才气的艺术家在当时的动荡年代,不得不跟随时代趋势频频更换侍主,一腔热血和浑身的才艺也不得不借助艺术作品在官场投石问路。顾恺之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创作的《女史箴图》共分为十二段,内容是劝解宫中妇女遵守封建道德规范,暗喻荒淫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后贾南风为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幅作品在当时赢得了好评。顾恺之绘制的另外一幅作品《列女传·仁智图》和《女史箴图》一样,同属儒学思想支配下的产物,是汉代传统绘画风格和题材的延续。通过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切合时代的绘画主题,顾恺之将统治阶级想要传达给民众的思想都融入自己的绘画中,体现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意义上对一个时代的人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再来看看被称为浪漫主义绘画先驱者的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18世纪80年代他担任了西班牙的宫廷画家,他的绘画深受宫廷的喜爱,也因他处事圆滑妥帖,有很多有权势的人愿意与之交往,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还称得上体面。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808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西班牙,戈雅和许多西班牙人都期盼占领者能够带来他们急需的自由改革,然而法军的暴行让这种希望破灭了,这激起了西班牙民众的强烈反抗。在这一事件背景下戈雅创造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这幅作品,刻画了为自由而就义的起义者的伟大形象,痛斥无视受害者的绝望和呼救的行刑者,这件作品是对战争残酷的有力控诉。拿破仑战败后,西班牙复辟王朝掀起了镇压民众的新高潮,1824年戈雅不得不背井离乡,最终客死波尔多。戈雅这种敢于言说的精神留给了后人很多勇气,像种子一样发芽、成长和蔓延。
中外美术史上像顾恺之、戈雅一样的画家还有许许多多。无论是为了宣传政治教义还是为了人民、为了自由而发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与那个时代的人民产生共鸣,为后世留下更多的历史参考文献。
二、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间接因素
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影响作品是否存在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间接因素。
中西方的传统思想孕育土壤有着天壤之别,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文化也相差甚大。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大相径庭,因此在对待“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几大传统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理念虽不同,但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如出一辙。与中国传统思想重视修身、养性、直觉、体验所不同,西方哲学思想较为重视实践、逻辑,因此很早形成了完整的学术分类和健全的逻辑体系。
不同思想体制引导下孕育出的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生命体验。总体而言,中国的艺术家更为含蓄,西方的艺术家更为直接,这对于他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被称为“文人画家”的群体,他们中一大部分在作品中都回避社会现实,绘画题材以山水、花木为主,以抒发个人的审美情趣,或表达对民族压迫和腐朽的政治统治的不满。他们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文学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如清代的八大山人,他是明代宗室,对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深,最终为了避祸逃生,选择出家,在他的山水和花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情感的宣泄。中國传统思想中含蓄、委婉的性格特点令画家“话不直言”,八大山人笔下的植物茂密也好,凋零也罢,个个都充斥着“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的意境,他笔下的鸟禽个个都怒目、白眼,充满了苍凉凄楚之情,笔墨沉郁含蓄,真正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同时代与八大山人惺惺相惜的文人骚客有很多,他们以笔会友,共同创造出了专属那个时代的特色,留存下来的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根据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理论,我们无法评判这种遗民画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他们个体本身是否值得,但是他们教会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忠于历史。
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年轻时曾是巴黎股票市场上一位富裕的经纪人,35岁时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和商务而成为一名画家,1891年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追求不受污染的生活,也在这个地方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在此期间创造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不得不说这是西方哲学对人灵魂的拷问。高更自己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
高更和八大山人同样都是在“避世”心态下创作的作品,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八大山人是被动避世,被时代潮流推着走的文人画家;那高更则是经受了生活打击和磨难后主动避世,以求心灵的真谛,高更作品中对宗教、生命、成长、衰老、死亡的感悟在当下可以引发公众深思。 中外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生活经历和生命的体验感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由其作品输出。这种价值观的间接传达其实是艺术家历史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的成果。
三、艺术家应当驻足当下,勇担历史重任
随着近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艺术无论是从形式上還是理念上,较以前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也不同,不同也同。
19世纪末,欧洲的石印术传到了上海,画报兴起,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都被绘制成了连环画,同时也为讽刺漫画提供了传播的媒介。连环画艺术的大力发展深深地滋养着当时国民的心,这种精神上的富养为一个时代的人撑起了一片可以仰望的天空。当时连环画的内容以神怪、武侠居多,这和当时戏曲、电影上演的节目有很多关系,也与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贫困、精神上需要寄托等有关。在上海解放前夕,公开发行的连环画受到严重的阻碍,一批作者们仍然赶工制作揭示越剧红伶筱丹桂被恶霸张春帆逼死的真相的连环画,这说明连环画作者们与恶势力的斗争是坚持到底的,说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是勇挑历史重任的,这些富有时代烙印的艺术作品也值得后人纪念。1961年上映的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绘画大师齐白石作品,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美术片,其艺术水准对后人而言仿佛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是现当代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拥有的,我们要带着这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艺术真正融入生活,立足当下,寻求时代的意义,将历史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
放眼国外,1917年的杜尚在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的第一次年展上提交了他签名的小便池《泉》。他对这件作品的解释是:“艺术家是否亲手制作了这件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了它。”这种艺术理念在当时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并没有对艺术进行创造,而是对既有艺术传统做出反抗,将一个生活中的普通物品作为艺术品进行展出,物品的实用性在新的标题和视点下丧失了。事实证明杜尚的这一举动连同他的思想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艺术家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停滞不前,不能一直活在过去。
后续的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和表演艺术的萌生和发展也告诉我们,艺术的先驱者一直都在,他们可以很好地运用时代提供的多元的素材将艺术进行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因此不要畏惧新时代的到来,不要担心对成熟艺术的告别,要拓宽艺术思路,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四、结语
美术史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陈述美术历史发展的过程和道路,它更多的价值在于给后人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系或者价值判断体系,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很多由艺术家用人生演绎的艺术品。人们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去审视都会有一份新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家把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揉进了作品中,二者互相成就,互相影响,使得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艺术作品历久弥新。历史经验表明,成功的艺术家需要立足时代当下,有继承,有创新,有生命的体验和历史的责任感,方能将时代的接力棒稳妥交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当下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丈量世界,应带上该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尽早出发,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参考文献:
[1]文图里.欧洲近代绘画大师[M].钱景长,华木,佟景韩,等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2]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外美术史;艺术家;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一、艺术家所生存的政治环境是直接因素
艺术家所生存的政治环境是影响作品是否存在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直接因素。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的真实写照。中国历史上,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早的绘画理论家,他虽出身贵族,也与上层社会名流如恒温、恒玄等交往甚密,但是和其祖上相比,到他这一代身份地位并未有从前那般殊荣。他年轻时在瓦官寺绘制维摩诘壁画,表现出过人的才智,轰动一时,传为画史佳话。一个这么有才气的艺术家在当时的动荡年代,不得不跟随时代趋势频频更换侍主,一腔热血和浑身的才艺也不得不借助艺术作品在官场投石问路。顾恺之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创作的《女史箴图》共分为十二段,内容是劝解宫中妇女遵守封建道德规范,暗喻荒淫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后贾南风为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幅作品在当时赢得了好评。顾恺之绘制的另外一幅作品《列女传·仁智图》和《女史箴图》一样,同属儒学思想支配下的产物,是汉代传统绘画风格和题材的延续。通过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切合时代的绘画主题,顾恺之将统治阶级想要传达给民众的思想都融入自己的绘画中,体现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意义上对一个时代的人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再来看看被称为浪漫主义绘画先驱者的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18世纪80年代他担任了西班牙的宫廷画家,他的绘画深受宫廷的喜爱,也因他处事圆滑妥帖,有很多有权势的人愿意与之交往,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还称得上体面。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808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西班牙,戈雅和许多西班牙人都期盼占领者能够带来他们急需的自由改革,然而法军的暴行让这种希望破灭了,这激起了西班牙民众的强烈反抗。在这一事件背景下戈雅创造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这幅作品,刻画了为自由而就义的起义者的伟大形象,痛斥无视受害者的绝望和呼救的行刑者,这件作品是对战争残酷的有力控诉。拿破仑战败后,西班牙复辟王朝掀起了镇压民众的新高潮,1824年戈雅不得不背井离乡,最终客死波尔多。戈雅这种敢于言说的精神留给了后人很多勇气,像种子一样发芽、成长和蔓延。
中外美术史上像顾恺之、戈雅一样的画家还有许许多多。无论是为了宣传政治教义还是为了人民、为了自由而发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与那个时代的人民产生共鸣,为后世留下更多的历史参考文献。
二、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间接因素
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影响作品是否存在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间接因素。
中西方的传统思想孕育土壤有着天壤之别,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文化也相差甚大。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大相径庭,因此在对待“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几大传统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理念虽不同,但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如出一辙。与中国传统思想重视修身、养性、直觉、体验所不同,西方哲学思想较为重视实践、逻辑,因此很早形成了完整的学术分类和健全的逻辑体系。
不同思想体制引导下孕育出的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生命体验。总体而言,中国的艺术家更为含蓄,西方的艺术家更为直接,这对于他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被称为“文人画家”的群体,他们中一大部分在作品中都回避社会现实,绘画题材以山水、花木为主,以抒发个人的审美情趣,或表达对民族压迫和腐朽的政治统治的不满。他们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文学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如清代的八大山人,他是明代宗室,对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深,最终为了避祸逃生,选择出家,在他的山水和花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情感的宣泄。中國传统思想中含蓄、委婉的性格特点令画家“话不直言”,八大山人笔下的植物茂密也好,凋零也罢,个个都充斥着“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的意境,他笔下的鸟禽个个都怒目、白眼,充满了苍凉凄楚之情,笔墨沉郁含蓄,真正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同时代与八大山人惺惺相惜的文人骚客有很多,他们以笔会友,共同创造出了专属那个时代的特色,留存下来的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根据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理论,我们无法评判这种遗民画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他们个体本身是否值得,但是他们教会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忠于历史。
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年轻时曾是巴黎股票市场上一位富裕的经纪人,35岁时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和商务而成为一名画家,1891年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追求不受污染的生活,也在这个地方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在此期间创造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不得不说这是西方哲学对人灵魂的拷问。高更自己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
高更和八大山人同样都是在“避世”心态下创作的作品,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八大山人是被动避世,被时代潮流推着走的文人画家;那高更则是经受了生活打击和磨难后主动避世,以求心灵的真谛,高更作品中对宗教、生命、成长、衰老、死亡的感悟在当下可以引发公众深思。 中外艺术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生活经历和生命的体验感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由其作品输出。这种价值观的间接传达其实是艺术家历史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的成果。
三、艺术家应当驻足当下,勇担历史重任
随着近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艺术无论是从形式上還是理念上,较以前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也不同,不同也同。
19世纪末,欧洲的石印术传到了上海,画报兴起,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都被绘制成了连环画,同时也为讽刺漫画提供了传播的媒介。连环画艺术的大力发展深深地滋养着当时国民的心,这种精神上的富养为一个时代的人撑起了一片可以仰望的天空。当时连环画的内容以神怪、武侠居多,这和当时戏曲、电影上演的节目有很多关系,也与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贫困、精神上需要寄托等有关。在上海解放前夕,公开发行的连环画受到严重的阻碍,一批作者们仍然赶工制作揭示越剧红伶筱丹桂被恶霸张春帆逼死的真相的连环画,这说明连环画作者们与恶势力的斗争是坚持到底的,说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是勇挑历史重任的,这些富有时代烙印的艺术作品也值得后人纪念。1961年上映的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绘画大师齐白石作品,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美术片,其艺术水准对后人而言仿佛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是现当代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拥有的,我们要带着这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艺术真正融入生活,立足当下,寻求时代的意义,将历史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
放眼国外,1917年的杜尚在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的第一次年展上提交了他签名的小便池《泉》。他对这件作品的解释是:“艺术家是否亲手制作了这件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了它。”这种艺术理念在当时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并没有对艺术进行创造,而是对既有艺术传统做出反抗,将一个生活中的普通物品作为艺术品进行展出,物品的实用性在新的标题和视点下丧失了。事实证明杜尚的这一举动连同他的思想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艺术家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停滞不前,不能一直活在过去。
后续的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和表演艺术的萌生和发展也告诉我们,艺术的先驱者一直都在,他们可以很好地运用时代提供的多元的素材将艺术进行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因此不要畏惧新时代的到来,不要担心对成熟艺术的告别,要拓宽艺术思路,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四、结语
美术史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陈述美术历史发展的过程和道路,它更多的价值在于给后人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系或者价值判断体系,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很多由艺术家用人生演绎的艺术品。人们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去审视都会有一份新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家把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揉进了作品中,二者互相成就,互相影响,使得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艺术作品历久弥新。历史经验表明,成功的艺术家需要立足时代当下,有继承,有创新,有生命的体验和历史的责任感,方能将时代的接力棒稳妥交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当下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丈量世界,应带上该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尽早出发,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参考文献:
[1]文图里.欧洲近代绘画大师[M].钱景长,华木,佟景韩,等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2]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