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以《红楼梦》人物黛玉教香菱写诗为切入点,通过教学过程中二人的行为分析,从培训过程的笑语盈盈,到诗作点评的咄咄逼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后引领香菱在诗歌创作的境界上愈走愈高,展示出黛玉博学而睿智的培训能力。
【关键词】黛玉;香菱;培训实施;培训结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06-02
“香菱學诗”事件中,黛玉在接受了培训师的角色后,运用独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反馈与修正,最终让受训者拿出了人人满意的诗作,达到了理想的评估结果。整个培训项目完成的十分漂亮利索,显示了卓而不群的培训力。
一、培训过程不急不躁笑语盈盈
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可分为鉴赏力训练和创作训练两个阶段。
1.鉴赏力训练阶段
第一入门阶段,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阶段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
2.创作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黛玉这个阶段运用逐级提高训练目标的方式,一步步激发和培养出了香菱的诗感、诗情及诗魂。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可见,整个培训过程中,林黛玉的培训风格是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你竟作一首来。”……林黛玉不仅能够深谙培训的原理,而且做到及时检查反馈,纠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效果。
二、结果评估直击要害咄咄逼人
从香菱提交的三首诗歌作品,我们能看到她创作能力的逐级提升。
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红楼梦》中香菱的正式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早在香菱很小的时候时已有一僧一道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
“有命无运”四字暗示了英莲以后的命运基调。果然在五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后来被薛蟠抢去做小妾,改名为香菱,因夏金桂的出现而死。
可见,香菱的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被转卖,颠沛流离,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记得了。“红袖楼头,江上闻笛”“鸡唱更残,砧敲千里”“月里嫦娥,寂寞清冷”这些思乡与孤寂的情怀,与香菱的一生切合得十分紧密,诗作就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不再是空洞的堆砌了,而且用典浑化无迹,毫无雕琢之嫌。不能不说,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至此已经具备了非常高超成熟的创作技巧。
综上所述,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从培训过程的实施到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启功注释《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李丽娟,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黛玉;香菱;培训实施;培训结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06-02
“香菱學诗”事件中,黛玉在接受了培训师的角色后,运用独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反馈与修正,最终让受训者拿出了人人满意的诗作,达到了理想的评估结果。整个培训项目完成的十分漂亮利索,显示了卓而不群的培训力。
一、培训过程不急不躁笑语盈盈
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可分为鉴赏力训练和创作训练两个阶段。
1.鉴赏力训练阶段
第一入门阶段,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阶段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
2.创作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黛玉这个阶段运用逐级提高训练目标的方式,一步步激发和培养出了香菱的诗感、诗情及诗魂。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可见,整个培训过程中,林黛玉的培训风格是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你竟作一首来。”……林黛玉不仅能够深谙培训的原理,而且做到及时检查反馈,纠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效果。
二、结果评估直击要害咄咄逼人
从香菱提交的三首诗歌作品,我们能看到她创作能力的逐级提升。
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红楼梦》中香菱的正式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早在香菱很小的时候时已有一僧一道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
“有命无运”四字暗示了英莲以后的命运基调。果然在五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后来被薛蟠抢去做小妾,改名为香菱,因夏金桂的出现而死。
可见,香菱的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被转卖,颠沛流离,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记得了。“红袖楼头,江上闻笛”“鸡唱更残,砧敲千里”“月里嫦娥,寂寞清冷”这些思乡与孤寂的情怀,与香菱的一生切合得十分紧密,诗作就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不再是空洞的堆砌了,而且用典浑化无迹,毫无雕琢之嫌。不能不说,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至此已经具备了非常高超成熟的创作技巧。
综上所述,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从培训过程的实施到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启功注释《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李丽娟,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