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后勤部门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我国高校的发展要求。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并分析了这几种模式的优劣之处,提出了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项目化管理;实施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拓展,日益扩张的招生人数,使得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师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高校后勤工作已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我国高校的后勤改革拉开了序幕。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行政隶属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高校后勤运作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主。其缺点是这种模式校企不分,某些权力人物实行“统、包、管”的管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后勤缺乏自主性,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运行效率低,难以提升对广大师生的后勤服务质量。
第二,甲乙方管理模式,以合同的形式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后勤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将行政管理与经营实体分离,成立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甲方履行协议,后勤公司代表实体企业乙方实行自主经营。缺点是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高校和后勤企业的分离,但实际上,高校与后勤的关系相互交织,难以明确区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第三,法人实体模式。这种模式将后勤实体与学校摆在平等的法律地位层面,真正实现了企业化经营。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高校后勤不管是成为独资公司还是合资公司,公司可能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而高校后勤是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
第四,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将后勤部门作为一种资源,让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后勤,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来监督后勤服务。社会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后勤管理,建立了一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模式缺点是企业往往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一些不利于高校稳定发展的举措。
第五,校际联合模式,是指有些高校商议一起组建集团公司,一起承担投资费用,统一筹划后勤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模式缺点是各校对师生的后勤服务要求有所不同,加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出台,很容易引起高校间的矛盾。
三、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项目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项目化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沦,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2.项目化管理的先进性
首先,项目化管理的组织具有科学性。依据项目的管理流程,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集人力、物力、财力为一体,以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来完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其次,项目化管理的计划实行最优化。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来实现项目的优化设计,完善决策实施方案,设计变化对策,使项目的实施过程一直按照目标要求的方向不断进展。第三,项目化管理的控制实现有效化。项目实施的工期、资金、标准及风险都要有效地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要实现项目的这些目标,就需要不断调整项目的动态、信息反馈情况和监督检查信息等。
相对于其他的管理科学,项目化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项目化管理具有普遍性,项目管理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产领域,通过项目的方式产生了我们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第二,项目化管理具有独特性,项目管理与一般的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不同,它有其独特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与管理活动。第三,项目化管理具有综合性,相对于一般管理的专门性而言,项目管理强调管理的综合性,也就是集成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互相协调、配合。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其共性,他们都是采用了管理学科中理论和实践,都参与制定和实施决策。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又有其差异,企业管理的工作具有阶段性和继承性,通常是循环的;而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的,它对任何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管理的过程,它的项目目标、项目计划、项目控制手段都是一次性的。
四、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提高对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认识
高校后勤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要正确理解项目化管理模式对高校后勤改革的作用。首先,管理者要在实施高校后勤改革之前对项目化管理有充分的了解。项目化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实行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所以,在进行高校后勤改革之前,管理者要结合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要正确理解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其次,还要加强对项目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很多管理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了解项目化管理的先进性。所以,高校应多宣传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让大家明白高校后勤进行项目化管理是怎么一回事,它相对于传统的组织管理有什么好处,当大家都充分了解和接受项目化管理之后,再实施改革就会减少很多的阻力,也能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者对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
将项目化管理理念与高校后勤管理相融合,并在各组织进行项目化管理活动,增强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后勤部門的运用。将那些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和类似的活动进行划分,通过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把一次性的工作和任务运用项目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目标。此时,项目管理不仅仅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是组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其中心思想是把组织管理与项目管理相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组织的发展目标。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高等学校是公益部门,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质,所以高校后勤也有公益属性。高校后勤不管怎样改革与创新,都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高校后勤管理有利于保证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则,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二,坚持管理育人的原则,始终坚持为了师生服务的方向。第三,坚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服务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学生的扶持力度。所以,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要正确平衡好高校教育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处理好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与高校后勤收费的关系,避免在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中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防止企业因利益的诱惑而忽视了高校后勤的服务、教育功能。
4.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
进行高效后勤项目化管理,其目标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需求,提升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途径是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互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是指将高校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多个后勤项目目标,再一一完成高校后勤项目目标。后勤项目化管理包括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费用等,其基本要求是实现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相结合,通过后勤的目标管理来引导过程管理,再通过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高校整体改革與后勤改革相结合
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是高校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的步调要与整体高校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步调一致,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关系,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如果高校后勤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背离了大的宗旨,改革项目将难以实施下去,即使再好的改革模式也可能中途夭折。所以,高校后勤改革要与高校整体改革相结合。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理论界对如何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探索适合本国高校的后勤改革新方法。目前,项目化管理理念兴起,并且较适用于我国现代高校的后勤管理,在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理念推行的过程中,必将遇到一些挫折与阻力,道路是曲折的,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兴事物,前途必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张定忠.浅谈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261
作者简介:
齐晓明(1976-),女,山东人,大专,助理会计师,后勤管理。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项目化管理;实施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拓展,日益扩张的招生人数,使得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师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高校后勤工作已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我国高校的后勤改革拉开了序幕。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行政隶属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高校后勤运作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主。其缺点是这种模式校企不分,某些权力人物实行“统、包、管”的管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后勤缺乏自主性,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运行效率低,难以提升对广大师生的后勤服务质量。
第二,甲乙方管理模式,以合同的形式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后勤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将行政管理与经营实体分离,成立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甲方履行协议,后勤公司代表实体企业乙方实行自主经营。缺点是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高校和后勤企业的分离,但实际上,高校与后勤的关系相互交织,难以明确区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第三,法人实体模式。这种模式将后勤实体与学校摆在平等的法律地位层面,真正实现了企业化经营。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高校后勤不管是成为独资公司还是合资公司,公司可能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而高校后勤是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
第四,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将后勤部门作为一种资源,让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后勤,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来监督后勤服务。社会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后勤管理,建立了一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模式缺点是企业往往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一些不利于高校稳定发展的举措。
第五,校际联合模式,是指有些高校商议一起组建集团公司,一起承担投资费用,统一筹划后勤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模式缺点是各校对师生的后勤服务要求有所不同,加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出台,很容易引起高校间的矛盾。
三、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项目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项目化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沦,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2.项目化管理的先进性
首先,项目化管理的组织具有科学性。依据项目的管理流程,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集人力、物力、财力为一体,以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来完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其次,项目化管理的计划实行最优化。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来实现项目的优化设计,完善决策实施方案,设计变化对策,使项目的实施过程一直按照目标要求的方向不断进展。第三,项目化管理的控制实现有效化。项目实施的工期、资金、标准及风险都要有效地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要实现项目的这些目标,就需要不断调整项目的动态、信息反馈情况和监督检查信息等。
相对于其他的管理科学,项目化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项目化管理具有普遍性,项目管理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产领域,通过项目的方式产生了我们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第二,项目化管理具有独特性,项目管理与一般的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不同,它有其独特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与管理活动。第三,项目化管理具有综合性,相对于一般管理的专门性而言,项目管理强调管理的综合性,也就是集成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互相协调、配合。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其共性,他们都是采用了管理学科中理论和实践,都参与制定和实施决策。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又有其差异,企业管理的工作具有阶段性和继承性,通常是循环的;而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的,它对任何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管理的过程,它的项目目标、项目计划、项目控制手段都是一次性的。
四、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提高对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认识
高校后勤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要正确理解项目化管理模式对高校后勤改革的作用。首先,管理者要在实施高校后勤改革之前对项目化管理有充分的了解。项目化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实行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所以,在进行高校后勤改革之前,管理者要结合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要正确理解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其次,还要加强对项目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很多管理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了解项目化管理的先进性。所以,高校应多宣传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让大家明白高校后勤进行项目化管理是怎么一回事,它相对于传统的组织管理有什么好处,当大家都充分了解和接受项目化管理之后,再实施改革就会减少很多的阻力,也能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者对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
将项目化管理理念与高校后勤管理相融合,并在各组织进行项目化管理活动,增强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后勤部門的运用。将那些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和类似的活动进行划分,通过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把一次性的工作和任务运用项目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目标。此时,项目管理不仅仅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是组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其中心思想是把组织管理与项目管理相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组织的发展目标。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高等学校是公益部门,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质,所以高校后勤也有公益属性。高校后勤不管怎样改革与创新,都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高校后勤管理有利于保证高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则,要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二,坚持管理育人的原则,始终坚持为了师生服务的方向。第三,坚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服务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学生的扶持力度。所以,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要正确平衡好高校教育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处理好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与高校后勤收费的关系,避免在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中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防止企业因利益的诱惑而忽视了高校后勤的服务、教育功能。
4.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
进行高效后勤项目化管理,其目标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需求,提升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途径是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互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是指将高校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多个后勤项目目标,再一一完成高校后勤项目目标。后勤项目化管理包括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费用等,其基本要求是实现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相结合,通过后勤的目标管理来引导过程管理,再通过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高校整体改革與后勤改革相结合
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是高校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高校后勤项目化改革的步调要与整体高校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步调一致,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关系,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如果高校后勤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背离了大的宗旨,改革项目将难以实施下去,即使再好的改革模式也可能中途夭折。所以,高校后勤改革要与高校整体改革相结合。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理论界对如何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探索适合本国高校的后勤改革新方法。目前,项目化管理理念兴起,并且较适用于我国现代高校的后勤管理,在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理念推行的过程中,必将遇到一些挫折与阻力,道路是曲折的,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兴事物,前途必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张定忠.浅谈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261
作者简介:
齐晓明(1976-),女,山东人,大专,助理会计师,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