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般教育原则而言,数学创新教育不应只是对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而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形成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可一概而论,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以其自身的特点,正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这种发展规律。
首先,小组合作教学,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教学中,教育对象由一个个的学生转变为一个个的小组,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上,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将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信息交流。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能够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并最终成燎原之势,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再次,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来体现,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是对小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尤其是把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把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考试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特别是把知识评价爱与创新能力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成绩册上已不单单是一个分数,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集中体现。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通过小组活动,创设竞争情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这就使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抓住时机,创设出一定的竞争情景,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讲述分式的符号法则一节时,用小组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得出了分式的符号法则,即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练习巩固以后,我紧紧抓住刚才小组讨论发言时,一名组员曾阐述分式的符号变化特点为:有一个负号时,可把它放在任意一个位置,有两个负号时,可把它们一起去掉。鼓励小组,能否把符号法则用口诀的形式表达出来。看哪个小组的口诀最精彩。这时高潮又起,小组讨论热烈,组员跃跃欲试,一个小组总结出:一个负号任意走,两个负号可去了。我肯定后鼓励说:“编的能再上口一些吗?”另一个小组抢着发言:一个负号任意跑,两个负号都去掉。我说:“用任意不太好,太随便了。”一个组长抢着说:“用随意,一个负号随我们的意到任何一个位置。”“一个负号随意跑,两个负号都去掉。”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不求其严谨性,单看在理解基础上的实用性。这是多么具有灵气和创新的句子啊!这是我在课前没有想到的。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的差异,经常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在教学中,我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恰当地变换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经常得到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走上课堂。对于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我安排小组长根据教学目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充分讨论,大胆构思,写出“教案”,然后登台表演,教师根据其语言、表演能力,知识的理解与创新,以及学生的反映作出评价。这种模式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在“备课”中,发现了创造性思维。
(2)设计“改错课”。在学诸如“整式的加碱”、“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方程”等有大量计算的教学内容时,每隔几节课我都安排一节专门的“改错课”,即布置各小组在课下讨论近几次作业中普遍的错误,然后每组设计出一道“错误累累”的问题,课堂上改正,并看哪个小组编的题错误更新颖、更有特色。这种课型需小组集体讨论,群策群力,需探索,需创造,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创造源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数学习作课
这种形式让习作进入数学教学,每學完一章或逻辑性较强的几节后,尝试安排一堂数学习作课,就是在课下每个小组对所学知识加以讨论剖析,再理解没,然后每人写出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感受和心得,并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在习作课上朗读。在习作时,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刚学知识进行归纳、试验、总结,然后将学习收获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一种内化。这实际上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在“艰苦”的反思中,学生的每个感受都有助于个性品质的养成。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将在每次超越中得到磨炼。
3、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怎样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怎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我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除对小组有一套细致的量化评比细则外,还专门对学生的创新表现给与及时的鼓励。如我在每月除公布优秀小组外还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评定出诸如“妙题精解奖”、“点子大王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计入小组考评,这种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独特构思的创作实例中,小组交流是最基本的因素,创造性人才是通过相互交流形成的。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小组合作教学将会更加完善,最终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般教育原则而言,数学创新教育不应只是对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而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形成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可一概而论,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以其自身的特点,正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这种发展规律。
首先,小组合作教学,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教学中,教育对象由一个个的学生转变为一个个的小组,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上,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将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信息交流。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能够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并最终成燎原之势,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再次,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来体现,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是对小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尤其是把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把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考试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特别是把知识评价爱与创新能力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成绩册上已不单单是一个分数,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集中体现。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通过小组活动,创设竞争情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这就使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抓住时机,创设出一定的竞争情景,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讲述分式的符号法则一节时,用小组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得出了分式的符号法则,即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练习巩固以后,我紧紧抓住刚才小组讨论发言时,一名组员曾阐述分式的符号变化特点为:有一个负号时,可把它放在任意一个位置,有两个负号时,可把它们一起去掉。鼓励小组,能否把符号法则用口诀的形式表达出来。看哪个小组的口诀最精彩。这时高潮又起,小组讨论热烈,组员跃跃欲试,一个小组总结出:一个负号任意走,两个负号可去了。我肯定后鼓励说:“编的能再上口一些吗?”另一个小组抢着发言:一个负号任意跑,两个负号都去掉。我说:“用任意不太好,太随便了。”一个组长抢着说:“用随意,一个负号随我们的意到任何一个位置。”“一个负号随意跑,两个负号都去掉。”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不求其严谨性,单看在理解基础上的实用性。这是多么具有灵气和创新的句子啊!这是我在课前没有想到的。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的差异,经常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在教学中,我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恰当地变换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经常得到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走上课堂。对于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我安排小组长根据教学目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充分讨论,大胆构思,写出“教案”,然后登台表演,教师根据其语言、表演能力,知识的理解与创新,以及学生的反映作出评价。这种模式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在“备课”中,发现了创造性思维。
(2)设计“改错课”。在学诸如“整式的加碱”、“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方程”等有大量计算的教学内容时,每隔几节课我都安排一节专门的“改错课”,即布置各小组在课下讨论近几次作业中普遍的错误,然后每组设计出一道“错误累累”的问题,课堂上改正,并看哪个小组编的题错误更新颖、更有特色。这种课型需小组集体讨论,群策群力,需探索,需创造,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创造源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数学习作课
这种形式让习作进入数学教学,每學完一章或逻辑性较强的几节后,尝试安排一堂数学习作课,就是在课下每个小组对所学知识加以讨论剖析,再理解没,然后每人写出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感受和心得,并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在习作课上朗读。在习作时,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刚学知识进行归纳、试验、总结,然后将学习收获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一种内化。这实际上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在“艰苦”的反思中,学生的每个感受都有助于个性品质的养成。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将在每次超越中得到磨炼。
3、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怎样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怎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我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除对小组有一套细致的量化评比细则外,还专门对学生的创新表现给与及时的鼓励。如我在每月除公布优秀小组外还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评定出诸如“妙题精解奖”、“点子大王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计入小组考评,这种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独特构思的创作实例中,小组交流是最基本的因素,创造性人才是通过相互交流形成的。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小组合作教学将会更加完善,最终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