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目前学校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学校课外活动管理方面改革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学生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生素质;综合作用
当前学校的教育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教师在进行学生课外活动能力引导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还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架,从目前学校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学校课外活动管理方面改革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充分利用学校课外活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合理安排和利用好课外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动力不足
由于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序的管理,进而导致了自习课环境效果较差。当前,学校虽然针对课外活动学习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但没有明确的专人管理,特别是对于班主任的课外活动代班制度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生课外活动并没有纪律维护工作人员,班级自己课中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管理来落实纪律管理,没有专门的纪律巡查人员,而班主任并不是每天课外活动都到场,导致了课外活动就好比一团散沙四处流散。
2、學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认为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一是认为进行课外活动不仅仅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增加代班教师的管理使得教师教育成本增加,难以有效开展班级式教育。二是往往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的运用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1]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下,学校教育始终围绕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的“如何学”往往忽视。课外活动教学受制于管理和人力等方面的约束,开展的较少,对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教师往往带着极强的个人色彩,纠偏和斥责多,肯定和鼓励少,学生往往只能以静听的方式应对。学生学习中的散漫情绪严重,影响到课外活动学习的效果。
3、班主任方面的因素
课外活动管理关键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而可以达到约束学生和从严管理学生的目的。完善相关的作业制度和预习考试制度,让学生课外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的去学习。学校方面应支持班主任管理[2]。
二、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对策
1、引导课外活动的参与性
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不能靠强制性方法来完成,规章制度只能起到一定的约束的作用,但不能起到建设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应的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培养,采用更能让学生接受的形式来教育学生。通过良好的氛围来营造整体积极向上的趋势,硬性说教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而言,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环境育人。通过开展学习喜爱的各种多样性主题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熏陶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最终形成“多、快、好、帮”的良好氛围。比如:平时常常教同学们树立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次大清整、兵乓球、篮球等等活动的评比都要求他们看看最后的结果;二是质量取胜。通过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开展富有针对性和成效性的工作,寓教育于管理和服务过程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有效、贴近实际的优质服务,活动贴切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并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3]。
2、综合看待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统一的标准制定,而需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进而可以全面的去评价学生”。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而且学生的成长也呈现了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的要求,对学生在课外活动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课外活动堂教学来看,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防止对学生过于束缚。在进行课外活动堂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评价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所在。从评价范围来看,应从对个体学生的评价拓展到对整个班级或小组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团体综合评价效果,确保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理念贯穿到课外活动堂学习中,而其中和谐的课外活动范围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和谐课外活动文化和良好的课外活动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全面树立学生的健康人格,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尊和自立的品质要求,进而激发学生内在自主性发展的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和引导者,就必须要从树立学生全面人格培养入手,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我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成立学生思想教育中心等各种活动中心,并以此为落脚点,来深入开展学生自主性发展教育活动,倡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健康做人、规范做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思考,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班主任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管理
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要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课外活动是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实践方式是否是适合师生所感兴趣的;二是班主任修好内功,班主任是否对个人成长具有一定的魅力,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个人成长不具有一定的魅力的话,那么学生学习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学生和班主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内在基础性问题。通过发掘学生的主动行为,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进而不断的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总之,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都对引领学生课外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是学生人文文化的基础,也是学生社会文化的起步。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特点,开辟专题,逐步建立起符合学生特点要求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此为基础,积极构建出“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不断的推进课外活动的良好宣传效果。再次,要充分的发挥民主管理的特点要求,通过在课外活动管理中融入民主管理的方法,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积极的融入其中,自觉维护学校和自身的良好声誉。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关于自我意识发展轨迹的探索[J].心理科学通讯,2014(1)
[2]李晓文.成就动机研究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15(5).
[3]任义.试论学生自习课管理的主要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生素质;综合作用
当前学校的教育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教师在进行学生课外活动能力引导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还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架,从目前学校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学校课外活动管理方面改革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充分利用学校课外活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合理安排和利用好课外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动力不足
由于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序的管理,进而导致了自习课环境效果较差。当前,学校虽然针对课外活动学习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但没有明确的专人管理,特别是对于班主任的课外活动代班制度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生课外活动并没有纪律维护工作人员,班级自己课中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管理来落实纪律管理,没有专门的纪律巡查人员,而班主任并不是每天课外活动都到场,导致了课外活动就好比一团散沙四处流散。
2、學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认为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一是认为进行课外活动不仅仅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增加代班教师的管理使得教师教育成本增加,难以有效开展班级式教育。二是往往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的运用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1]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下,学校教育始终围绕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的“如何学”往往忽视。课外活动教学受制于管理和人力等方面的约束,开展的较少,对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教师往往带着极强的个人色彩,纠偏和斥责多,肯定和鼓励少,学生往往只能以静听的方式应对。学生学习中的散漫情绪严重,影响到课外活动学习的效果。
3、班主任方面的因素
课外活动管理关键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而可以达到约束学生和从严管理学生的目的。完善相关的作业制度和预习考试制度,让学生课外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的去学习。学校方面应支持班主任管理[2]。
二、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对策
1、引导课外活动的参与性
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不能靠强制性方法来完成,规章制度只能起到一定的约束的作用,但不能起到建设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应的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培养,采用更能让学生接受的形式来教育学生。通过良好的氛围来营造整体积极向上的趋势,硬性说教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而言,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环境育人。通过开展学习喜爱的各种多样性主题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熏陶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最终形成“多、快、好、帮”的良好氛围。比如:平时常常教同学们树立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次大清整、兵乓球、篮球等等活动的评比都要求他们看看最后的结果;二是质量取胜。通过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开展富有针对性和成效性的工作,寓教育于管理和服务过程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有效、贴近实际的优质服务,活动贴切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并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3]。
2、综合看待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统一的标准制定,而需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进而可以全面的去评价学生”。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而且学生的成长也呈现了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的要求,对学生在课外活动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课外活动堂教学来看,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防止对学生过于束缚。在进行课外活动堂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评价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所在。从评价范围来看,应从对个体学生的评价拓展到对整个班级或小组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团体综合评价效果,确保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理念贯穿到课外活动堂学习中,而其中和谐的课外活动范围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和谐课外活动文化和良好的课外活动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全面树立学生的健康人格,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尊和自立的品质要求,进而激发学生内在自主性发展的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和引导者,就必须要从树立学生全面人格培养入手,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我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成立学生思想教育中心等各种活动中心,并以此为落脚点,来深入开展学生自主性发展教育活动,倡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健康做人、规范做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思考,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班主任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管理
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要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课外活动是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实践方式是否是适合师生所感兴趣的;二是班主任修好内功,班主任是否对个人成长具有一定的魅力,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个人成长不具有一定的魅力的话,那么学生学习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学生和班主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内在基础性问题。通过发掘学生的主动行为,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进而不断的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总之,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都对引领学生课外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是学生人文文化的基础,也是学生社会文化的起步。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特点,开辟专题,逐步建立起符合学生特点要求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此为基础,积极构建出“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不断的推进课外活动的良好宣传效果。再次,要充分的发挥民主管理的特点要求,通过在课外活动管理中融入民主管理的方法,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积极的融入其中,自觉维护学校和自身的良好声誉。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关于自我意识发展轨迹的探索[J].心理科学通讯,2014(1)
[2]李晓文.成就动机研究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15(5).
[3]任义.试论学生自习课管理的主要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