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网络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睡眠拖延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云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658份。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对其睡眠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由手机依赖导致的睡眠拖延越少。由此可见,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能够导致严重的睡眠拖延,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这种影响。
关键字:睡眠拖延;手机依赖;自我控制
1问题提出
根据《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虽然很多90后都认为“睡眠是每天精神充沛的来源”,但依旧有75.8%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才入睡,其中27.2%的人甚至在凌晨一点后入睡,许多人已经由于长期晚睡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喜临门,2018)。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和免疫中断,使人们面临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和神经精神疾病的风险。毋庸置疑,睡眠不足会对现代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问题有关,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幸福感降低(Ram,2010;徐妙哲,2016)。然而睡眠拖延依然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1.1睡眠拖延与自我控制
睡眠拖延是指在没有任何因素需要推迟睡眠,个体总是推迟睡觉时间的行为(Kroese,2014)。这个概念由荷兰学者Kroese等人在2014年首次提出,同时Kroese等人验证了自我调节、责任心和冲动性会对睡眠拖延的影响。Kroese等人在首次提出睡眠拖延时,初次验证了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Kroese,2014);同时KuhnelJana的日记研究显示,睡前的自我控制资源与睡前拖延呈正相关,即睡前的自控资源越少,个体的睡前拖延程度反而越低(Kuhnel Jana,2018)。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2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
手机依赖是指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或心理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Yen.C,2009)。具体而言,手机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个体过度沉迷于手机社交軟件进行人际交流沟通,过度沉溺于手机娱乐或游戏功能,以及利用手机不停地上网浏览或搜集信息。国内研究多发现睡眠拖延现象与手机依赖密切相关,孙凤梅等人的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晚睡拖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孙凤梅,2016);杨慧婷等人通过对杭州市414名的大学生调查同样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睡前拖延行为,70%的学生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娱乐而晚睡(杨慧婷,2016)。可见手机依赖会对人们的睡眠产生影响,此外,李宗波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其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李宗波,2017);而Kroese等人的研究发现睡眠拖延与一般拖延存在显著的的正相关(Kroese,2014)。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即H1: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
1.3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
自我控制是个体克服冲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反映的能力,它要求个体改变固有的或者习惯的行为与思维的方式,需要个体的努力与意识(Tangney,2004;谭树华,2008)。自我控制不仅包括健康的行为与思维习惯、在工作或学习方面的专注,更需要抵制诱惑,对冲动予以控制以及有节制的娱乐(Tangney,2004)。有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柴校运,2015;高晓倩,2020);李宗波等人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与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由手机依赖导致的拖延行为越少(李宗波,2017)。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睡眠拖延均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手机依赖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间接影响睡眠拖延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假设2,即H2:自我控制在睡眠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尝试探讨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睡眠拖延的影响机制,研究旨在丰富睡眠拖延的研究领域,并为睡眠拖延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某高校67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78份问卷,收回678份,其中根据重复率及题目回答缺失值情况回收有效问卷658份,回收率97.05%。被试的平均年龄在18~25之间(20.94±1.93),其中男生330人(50.2%),女生328人(49.8%)。
2.2研究工具
2.2.1睡眠拖延量表
采用Kroese等人编制的《睡眠拖延量表》,该量表共9个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计分方式,从1到5表示“从不”到“总是”。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该量表效度良好。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765。
2.2.2手机依赖量表
采用Leung修订的,经黄海等(2014)翻译及再次修订后的手机依赖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中文版,修定后的量表共包含17道题,由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个维度构成。问卷为5点计分,从“一点也不”到“总是”,得分越高,手机依赖的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879。
2.2.3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谭树华等(2008)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量表包括19个题项,由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5个维度构成。除了1、5、11、14题,其余反向计分,采用5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709。 3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3.1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自我报告,测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采用控制未测单一方法潜因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首先,建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M1,其次构建包含方法因子的模型M2。比较模型M1和模型M2的主要拟合指数得:?χ2/df=0.019,?GFI=0.002,?NFI=0.002,?TLI=0.002,?CFI=0.002,?RMSEA=0.003。各项拟合指数变化均小于0.03,因此,可以认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测量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连帅磊,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2015)。
3.2睡眠拖延、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相关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睡和眠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09,p<0.01);而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r=-0.802,p<0.01)。
3.3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
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的影响作用,以及自我控制对其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见表2。在直接效应的分析中,大学生手机依赖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其拖延行为(β=0.803,p<0.001),解释率为64.6%;相反地,自我控制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拖延行为(β=-0.10,p<0.01),解释率为0.4%。这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低,大学生的睡眠拖延就越严重。在调节效应的分析中,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的乘积项的回归系数显著(β=-0.113,p<0.01),表明自我控制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交互项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分别以高、低于自我控制均值1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了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趋势。调节效应详见图1。由此可知,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高时,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较弱;相反,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时,手机依赖倾向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这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在手机依赖影响拖延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了缓解作用。
4讨论
4.1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相一致,其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李宗波,2017)。说明手机依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可见合理使用手机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4.2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發现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且自我控制能够有效缓解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的消极作用。首先,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许多高校均已无线网络覆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使用手机时长的增加从而加剧了手机依赖,导致更严重的睡眠拖延。其次,自我控制的提高可以改变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减少手机依赖合理睡眠时间。存在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的个体可以通过培养和提高自我控制来调节自我。
参考文献
[1]喜临门.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R].北京,2018
[2]Saravanan Ram,,Hazem Seirawan,,Satish K. S. Kumar & Glenn T. Clark.(2010).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sleep disorders and sleep hab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leep and Breathing(1),. doi:10.1007/s11325-009-0281-3.
[3]徐妙哲,张丹丹,&张红坡.(2016).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4(002),311-314.
[4]Kroese, F. M. , Ridder, D. D. , Evers, C. , & Adriaanse, M. A. . (2014).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introducing a new area of procrastin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611.
[5]Jana, K. , Syrek, C. J. , & D Anne. (2018). Why don't you go to bed on time? a daily di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ronotype, self-control resourc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77-.
[6]刘红,&王洪礼.(201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1),66-69.
[7]孙凤梅,朱莉,胡彩虹,&陈箫.(2016).大学生晚睡情况调查分析与研究.科教文汇,372(12),154-155.
[8]杨慧婷,忻美茜,张园园,&何晓芬.(2016).关于杭州市大学生睡前拖延现状的调查.中国保健营养,26(019),274-274.
[9]李宗波,梁音,&王婷婷.(2017).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心理研究(02),91-97.
[10]谭树华,&郭永玉.(2008).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468-470.
[11]黄海,牛露颖,周春燕,&吴和鸣.(2014).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005),835-838.
[12]高晓倩,刘聪,高歌,&李静.(2020).大学生空虚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0).
[13]张潮,翟琳,&王畅.(2017).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
作者简介
高兴慧(1997—),女,苗族,云南丘北人,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应用心理。
关键字:睡眠拖延;手机依赖;自我控制
1问题提出
根据《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虽然很多90后都认为“睡眠是每天精神充沛的来源”,但依旧有75.8%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才入睡,其中27.2%的人甚至在凌晨一点后入睡,许多人已经由于长期晚睡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喜临门,2018)。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和免疫中断,使人们面临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和神经精神疾病的风险。毋庸置疑,睡眠不足会对现代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问题有关,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幸福感降低(Ram,2010;徐妙哲,2016)。然而睡眠拖延依然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1.1睡眠拖延与自我控制
睡眠拖延是指在没有任何因素需要推迟睡眠,个体总是推迟睡觉时间的行为(Kroese,2014)。这个概念由荷兰学者Kroese等人在2014年首次提出,同时Kroese等人验证了自我调节、责任心和冲动性会对睡眠拖延的影响。Kroese等人在首次提出睡眠拖延时,初次验证了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Kroese,2014);同时KuhnelJana的日记研究显示,睡前的自我控制资源与睡前拖延呈正相关,即睡前的自控资源越少,个体的睡前拖延程度反而越低(Kuhnel Jana,2018)。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2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
手机依赖是指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或心理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Yen.C,2009)。具体而言,手机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个体过度沉迷于手机社交軟件进行人际交流沟通,过度沉溺于手机娱乐或游戏功能,以及利用手机不停地上网浏览或搜集信息。国内研究多发现睡眠拖延现象与手机依赖密切相关,孙凤梅等人的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晚睡拖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孙凤梅,2016);杨慧婷等人通过对杭州市414名的大学生调查同样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睡前拖延行为,70%的学生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娱乐而晚睡(杨慧婷,2016)。可见手机依赖会对人们的睡眠产生影响,此外,李宗波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其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李宗波,2017);而Kroese等人的研究发现睡眠拖延与一般拖延存在显著的的正相关(Kroese,2014)。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即H1: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
1.3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
自我控制是个体克服冲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反映的能力,它要求个体改变固有的或者习惯的行为与思维的方式,需要个体的努力与意识(Tangney,2004;谭树华,2008)。自我控制不仅包括健康的行为与思维习惯、在工作或学习方面的专注,更需要抵制诱惑,对冲动予以控制以及有节制的娱乐(Tangney,2004)。有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柴校运,2015;高晓倩,2020);李宗波等人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与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由手机依赖导致的拖延行为越少(李宗波,2017)。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睡眠拖延均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手机依赖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间接影响睡眠拖延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假设2,即H2:自我控制在睡眠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尝试探讨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睡眠拖延的影响机制,研究旨在丰富睡眠拖延的研究领域,并为睡眠拖延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某高校67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78份问卷,收回678份,其中根据重复率及题目回答缺失值情况回收有效问卷658份,回收率97.05%。被试的平均年龄在18~25之间(20.94±1.93),其中男生330人(50.2%),女生328人(49.8%)。
2.2研究工具
2.2.1睡眠拖延量表
采用Kroese等人编制的《睡眠拖延量表》,该量表共9个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计分方式,从1到5表示“从不”到“总是”。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该量表效度良好。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765。
2.2.2手机依赖量表
采用Leung修订的,经黄海等(2014)翻译及再次修订后的手机依赖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中文版,修定后的量表共包含17道题,由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个维度构成。问卷为5点计分,从“一点也不”到“总是”,得分越高,手机依赖的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879。
2.2.3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谭树华等(2008)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量表包括19个题项,由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5个维度构成。除了1、5、11、14题,其余反向计分,采用5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本研究中为0.709。 3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3.1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自我报告,测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采用控制未测单一方法潜因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首先,建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M1,其次构建包含方法因子的模型M2。比较模型M1和模型M2的主要拟合指数得:?χ2/df=0.019,?GFI=0.002,?NFI=0.002,?TLI=0.002,?CFI=0.002,?RMSEA=0.003。各项拟合指数变化均小于0.03,因此,可以认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测量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连帅磊,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2015)。
3.2睡眠拖延、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相关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睡和眠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09,p<0.01);而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r=-0.802,p<0.01)。
3.3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
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的影响作用,以及自我控制对其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见表2。在直接效应的分析中,大学生手机依赖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其拖延行为(β=0.803,p<0.001),解释率为64.6%;相反地,自我控制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拖延行为(β=-0.10,p<0.01),解释率为0.4%。这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低,大学生的睡眠拖延就越严重。在调节效应的分析中,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的乘积项的回归系数显著(β=-0.113,p<0.01),表明自我控制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交互项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分别以高、低于自我控制均值1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了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趋势。调节效应详见图1。由此可知,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高时,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较弱;相反,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时,手机依赖倾向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这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在手机依赖影响拖延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了缓解作用。
4讨论
4.1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睡眠拖延,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相一致,其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李宗波,2017)。说明手机依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可见合理使用手机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4.2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睡眠拖延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發现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且自我控制能够有效缓解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的消极作用。首先,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许多高校均已无线网络覆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使用手机时长的增加从而加剧了手机依赖,导致更严重的睡眠拖延。其次,自我控制的提高可以改变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减少手机依赖合理睡眠时间。存在手机依赖与睡眠拖延的个体可以通过培养和提高自我控制来调节自我。
参考文献
[1]喜临门.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R].北京,2018
[2]Saravanan Ram,,Hazem Seirawan,,Satish K. S. Kumar & Glenn T. Clark.(2010).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sleep disorders and sleep hab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leep and Breathing(1),. doi:10.1007/s11325-009-0281-3.
[3]徐妙哲,张丹丹,&张红坡.(2016).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4(002),311-314.
[4]Kroese, F. M. , Ridder, D. D. , Evers, C. , & Adriaanse, M. A. . (2014).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introducing a new area of procrastin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611.
[5]Jana, K. , Syrek, C. J. , & D Anne. (2018). Why don't you go to bed on time? a daily di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ronotype, self-control resourc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77-.
[6]刘红,&王洪礼.(201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1),66-69.
[7]孙凤梅,朱莉,胡彩虹,&陈箫.(2016).大学生晚睡情况调查分析与研究.科教文汇,372(12),154-155.
[8]杨慧婷,忻美茜,张园园,&何晓芬.(2016).关于杭州市大学生睡前拖延现状的调查.中国保健营养,26(019),274-274.
[9]李宗波,梁音,&王婷婷.(2017).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心理研究(02),91-97.
[10]谭树华,&郭永玉.(2008).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468-470.
[11]黄海,牛露颖,周春燕,&吴和鸣.(2014).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005),835-838.
[12]高晓倩,刘聪,高歌,&李静.(2020).大学生空虚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0).
[13]张潮,翟琳,&王畅.(2017).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
作者简介
高兴慧(1997—),女,苗族,云南丘北人,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应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