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便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摆脱习惯,教师的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立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我认为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1)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同事物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课堂中的“自由度”高一些,让学生敢于发言、学会发言、善于发言,最高境界应是情不自禁地即兴表现出来,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教师的读中之错、讲中之误,就给予高度表扬。从而点燃起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孩子们这些“幼稚”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小时候曾被老师认为是“傻瓜”的爱迪生,最后不也成长为一个大发明家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不嘲讽,不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探究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及时“扶一扶”,适时“点拨”一下,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坚毅、积极的创新精神。
  (三)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许多学生读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狼就扑了一个空,掉进河里去了……众说纷纭。
  (四)培养并发展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探究该问题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一学生在课外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愚公太笨了,他不会搬家吗?搬家不是比搬山容易得多吗?”于是我组织学生就愚公是“笨”还是“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又如《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中有一句话:“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课文没有明确告诉谁在前、谁在后,但这一前一后却贯穿全文,对表达课文寓意极其重要。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教师这样启发提问“究竟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于是学生纷纷作答。有的说,因为我看见书上插图是这样画的;有的说:“前一节课里说狐狸带着老虎,不是老虎带着狐狸,所以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还有的说:“后面课文讲到先看见狐狸,后看见老虎,所以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最后一个学生发表意见说:“狐狸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如果说成我‘跟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把‘带’说成‘跟’,说错了一个字,它的诡计就可能被老虎戳穿!”显然,这位学生以独特的发散性思维深入解答了教师的提问。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在原有的思路无法解决问题时,冲出狭隘的经验与固定模式的局限,转换角度,包括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从而选取正确的答案。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会知识,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动学生创造性地继承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养成创新习惯,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2年佛罗里达州劳德达尔堡男子艾里克·巴托斯在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离婚后,将他的纯金结婚戒指套在了一条被他钓上岸来的旗鱼的嘴上,然后将这条鱼放回到海里,2004年1月22日,
摘要: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趣  对于语文课,许多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兴趣,说它犹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除了教材的不灵活外,还和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激趣,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与普通的幼师培养模式相比较,完胜于后者。其模式是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进行全局性的分析,十分适宜幼师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是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教育院校自身的一种专业优势。为此,笔者在对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一、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师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当前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李吉君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大胆的运用色彩,如同印象派画家一样,比较注重丰富微妙的光色变化,同一景色的四季变化用较为浓烈的彩表现出来,整个热烈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成语是汉文化独特的一种审美形式,语言精练,来源广范,内涵丰富.深入挖掘成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品读指导,引导学生领悟成语文化内涵,提高运用能力,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前言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或BZT)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供电的有效技术措施。当工作电源因故障断开后,备自投装置能自动并快速地将备用电源投入工作。我厂对保护装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精品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课堂.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能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法,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