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先周或西周早期空心砖已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使用。其使用时间一直持续到东汉中期。春秋战国时期,空心砖出现在大型建筑以及陶窑中,战国晚期开始出现在新郑及周边地区的墓葬中;西汉时期达到鼎盛,东汉逐渐消失。早期空心砖主要发现于中原及关中地区,后逐渐扩展到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湖广等地区,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徐州地区汉代空心砖虽发现较少,却极具特色。
发现
徐州地区已发掘汉墓数量约2000座,但出土空心砖的墓葬极少,目前可知仅发现于狮子山汉墓与北洞山汉墓,两座墓葬均被认为是西汉早期的楚王墓。此外,在狮子山汉墓周边存在一定规模的陵园建筑,在这些建筑遗址中,亦有空心砖出土。另一处发现空心砖的遗址为汉代“彭城”城址。
狮子山汉墓
狮子山汉墓中发现空心砖16块,主要位于甬道内东三侧室(原编号E4)室门及周边,发现时尚有2块空心砖立于室门位置。因该墓曾遭盗掘,原用于封堵室门的空心砖遭到破坏。这些空心砖呈长方形,长端与宽端均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口,有带花纹的空心砖和素面空心砖两种。
带花纹的空心砖有14块。标本1,砖体三端模印花纹,砖体正面模印6组回纹与菱形纹组合,交错排列。长端与宽端的闭口端均模印菱形纹。长端开口端为4组半椭圆形孔,宽端开口端为长方形孔。
标本2,砖体三端模印纹饰,砖体正面三边饰连续“X”形组合几何纹,中间主体纹饰为5排小连珠紋与网格纹密集交错,长端与宽端的闭口端纹饰组合与正面相似,唯主体纹饰数量较少,只有1排。长端开口端为4组半椭圆形孔,宽端开口端为长方形孔,在与长端开口处有一段相接。
标本3,砖体只在长端闭口处模印少量纹饰,正面在长端与宽端的闭口端边缘进行减地处理,各形成一条下凹的细长条。砖体正面素面,长端闭口端模印少量“L”形交错拼接短条状纹,宽端闭口端饰两条贯穿弦纹。长端开口端为2组半椭圆形孔,宽端开口端为长方形孔,在与长端开口处有一段相接。
素面空心砖有2件。标本4,砖体中部较两端略高,形成轻微的“凸”字形。砖体各面都没有纹饰。长端开口端为2组半椭圆形孔,宽端开口端为长方形孔,在与长端开口处有一段相接。
北洞山汉墓
北洞山汉墓空心砖主要发现于附属墓室,数量较多。考古报告记载:“用于附属墓室第3室、第9室内厕间的隔墙,砌法不明。清理时,仅发现残块。1978年村民进入附属墓室时空心砖悉被取出,现存较为完整者皆为当时徐州博物馆征集。根据两室隔墙的宽度和高度推算,当时使用的数量近百块。”
北洞山残存空心砖皆素面,与狮子山汉墓素面空心砖较为接近。考古报告提到空心砖长度不等,有96厘米、67.4厘米两种规格。空心砖呈长方形,背面均开大孔。
狮子山陵园建筑遗址
狮子山汉墓陵园内已发现多处建筑遗址,主要位于陵园东侧,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砖瓦。其中陶砖以实心小长方形砖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方形铺地砖及空心砖。方形铺地砖及空心砖均带有几何形纹饰。
汉代“彭城”遗址
“彭城”遗址近徐州市区,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的都城,历来在徐州城市建设中有所发现。2005年,在金地商都二期施工中发现了大型汉代夯土台基,同时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铺地砖及空心砖。金地商都发现的铺地砖较为完整,但空心砖已残。铺地砖与空心砖均为模制,铺地砖正面凸出矩形方块,排列整齐有规律,长86厘米,宽56厘米,厚6厘米。空心砖模印纹饰,器型、纹饰均与上述狮子山标本1花纹砖相同。
起源
考古资料显示,战国秦汉时期,空心砖最流行的区域为关中及中原地区。关中地区的大型建筑遗址中、中原地区的大量墓葬中都有空心砖出土。从地域上看,徐州地区西临中原,空心砖的使用当受中原地区影响,其空心砖主要发现于陵园建筑遗址、城址,即便墓葬中的空心砖,也并非为营建墓室专门烧制。而从空心砖的形制看,徐州地区出土的空心砖平面均呈长方形,纹饰有素面和几何纹两种情况,此类空心砖中原及关中地区均有发现。依此推测,徐州地区汉代空心砖的烧制技术或受中原地区影响,但功能上确与关中地区建筑使用的空心砖相似。
作用
徐州地区的空心砖同时发现于地上建筑和墓葬。从全国范围看,空心砖确有用于地下和地上建筑两种作用。
空心砖是否在地上建筑的用途较广,历来说法不一。但根据咸阳城、长安城的考古发掘资料看,空心砖多数用作铺设高台建筑的踏步;从辽宁石碑地秦汉宫殿遗址及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发掘资料看,空心砖可用于修建排水设施;战国中山灵寿城的考古发现显示,空心砖可能作为铺地砖使用;郑韩故城制陶作坊遗址中发现空心砖用来砌筑长池;秦雍城豆腐村遗址发现带有兽面纹的空心砖,或为相关建筑的装饰配件。以上发掘资料显示,空心砖在地面建筑中主要用于铺设高台建筑的台阶、踏步,这与当时流行高台建筑有关。同时,空心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也运用于其他各类建筑中,徐州地区发现的空心砖也是如此。发现于狮子山陵园建筑遗址的空心砖与铺地砖同出,此空心砖也可能用于铺地,但不排除存在其他用途的可能。“彭城”遗址出土的空心砖已遭破坏,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及功能。但该遗址同样出土有铺地砖,依此推测,作为建筑材料,铺地是空心砖的一种重要使用方式。
与战国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以空心砖筑墓不同,徐州地区未发现类似的空心砖墓。徐州地区西汉时期大型墓葬一般为横穴岩洞墓,其次为竖穴石坑或竖穴石坑洞室墓,再次为土坑墓。在已发掘的墓葬中,仅北洞山汉墓与狮子山汉墓出土空心砖,两墓均为横穴岩洞墓,是王级大墓。狮子山汉墓空心砖用于侧室封门,根据遗物情况推测侧室为放置殉人的墓室,由于墓室被盗,空心砖多已脱离原来位置,发掘时侧室封门处有并排两块未移动的空心砖,显然作封门之用。推测E4、E5两侧室原均使用空心砖封堵墓门。北洞山汉墓空心砖,原报告根据出土情况认为是用作厕间隔墙。两墓出土的空心砖显然并非为营建墓室而生产,而是作为建筑材料移用于此。
徐州为西汉楚国都城、高祖刘邦故乡,已发现各类汉墓约2000座,汉代遗址数十处。但空心砖发现却极少,从目前发现情况分析,徐州地区空心砖主要作为地上建筑材料使用。同时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使用方式并不固定,亦可以用作墓室构建。
(作者均为徐州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