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恶魔—舍恩藏品中的两河文明咒语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eng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恩藏品(The Sch?yen Collec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手稿(manuscript)收藏之一,主要收藏地点在英国伦敦和挪威奥斯陆,还有少量藏品外借到博物馆和高校展览和进行学术研究。经过长达百年的收集,收集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舍恩藏品超过2万份手稿,包括120种语言和185种文字,自苏美尔文明早期延续至当代,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


  舍恩藏品1920年由挪威历史学家马丁·奥尔森·舍恩(Martin Olsen Sch?yen,1896—1962)創立,经过40年的努力,他收集了从古至今超过1000卷各种版本的挪威语书籍以及其他古物。该收藏现任所有者是其子马丁·舍恩,他子承父业,继续收集古物并扩大藏品范围,收集各种版本的圣经乃至于死海古卷。1988年的一次佳士得拍卖会出现了78块珍贵的楔形文字泥板,这引起了他对原始史料收集的兴趣,在与其他博物馆的激烈竞争中,马丁只买到2块,其中一块就是记载了乌尔第三王朝5个国王以及伊辛第一王朝15个国王名称的王表,此为舍恩藏品收集两河文明古物之滥觞。此后被收藏的较有代表性的藏品还有苏美尔史诗《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的泥板。马丁对两河文明手稿的收集在21世纪初逐渐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刻有近东各种语言的泥板以及各种材质的石板。其中十分有特色的就是咒语泥板。
  咒语是指在宗教或者巫术仪式中使用的,用以辅助对人或物体施放法术的词语或句子。在实际使用中,它作为连接人与神(或是宇宙能量以及“道”等类似的抽象概念)的桥梁而存在。两河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孕育了以苏美尔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人类早期文明,也形成了朴素的多神教信仰。在两河流域民众日常生活中,咒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赋予仪式中所使用的“圣器”以神性,可以用来使妇女避免难产,可以用来加速伤口愈合,可以用来促进性爱,也可以用来驱逐代表不幸的恶灵等等。当然,咒语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最基本的泥板之外,还有各种石板以及玉髓等。


  咒语泥板
  MS 4549/1 驱毒治病
  早王朝时期(前萨尔贡时期)的苏美尔语咒语是两河流域有关咒语记录中最早的。舍恩藏品中保存的早王朝时期咒语泥板有三块,分别是MS 4549/1,MS 4549/2以及MS 4550,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S 4549/1。虽然这块泥板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碎片拼接起来的,但是拼接得十分完整,完全不影响对其内容的辨析。除舍恩藏品中的这块泥板外,同类型的泥板基本都是残片,所以更体现出它的珍贵。
  该泥板正反两面加起来共有9列115行,由书吏乌尔吉比尔(Urgibil)书写,其中有9条咒语,除了第一条之外每一条咒文都是以“en2-e2-nu-ru”作为开头,第一条咒语少了一个?u2,导致en2没写完整(en2是复合符号,由?u2和an组成),具体原因不明。
  泥板中有一部分讲述了恩基(Enki,水神,埃利都城守护神)之子阿萨卢希(Asarlluhi,Annunaki的成员,通过咒语驱魔以保护人类,后与巴比伦城主神马尔杜克合并)有一天外出时看到一条毒蛇,这条蛇咬了人,于是阿萨卢希请求恩基帮助,举行神圣仪式,使用混合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水的圣水治疗被咬患者(A.R. George编辑)。而在另外一部分里,同样是向父亲求助,解决方法也同样是混合两河的水,这次的目的是治疗一种疾病(?a3-gig)。在泥板的反面写着书吏以及另外四个人,与泥板正面的神不同,这些应该是真实的人名:书吏乌尔吉比尔、古尼杜(Gunidu)、歌手巴扎(Baza)、乌尔伊南那(Urinanna)以及阿马尔埃兹达,这些人应当是这个仪式的直接参与者和记录者。


  MS 3212魔药金合欢
  这是一块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医学泥板,所使用的药物则是gi?ki?ig,一般认为是阿拉伯金合欢,一种原生非洲、中东以及印度次大陆的植物,该植物在巴比伦时期的医学泥板中记录被用于熏蒸治疗,在泥板画面感极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使用咒语来联系神,以便强化金合欢的药效:
  “en-ni-nu-uru12(咒语)!金合欢,生机勃勃的植物,纯洁的植物,高地上的植物!你不在泥土中生长,不被盘点清算!神不收割你,你是涅伽尔(nergal,埃列什基伽勒的丈夫,冥界的主人)的,你是(有)强大力量的幽灵!金合欢,生机勃勃的植物!高贵的主人放置你在这里。他切下你的根,高贵的恩基放置你在这里,他切下你的树枝,从埃利都的阿卜祖处,恩基选中了你!en-ni-nu-uru12!”
  咒语通过描述金合欢生长于高处,不受核算,不被神收割,与“在泥土中生长”的其他植物(此处应该是指大麦等农业作物)形成对比。而提到涅伽尔和幽灵是通过咒语连接医生与神灵从而赐予金合欢以魔力,增强治疗效果。阿卜祖(Abzu)是恩基神庙的名称,该神庙位于埃利都(Eridu)城,此处的语境是指神的居所阿卜祖,因为两河流域的人们认为神庙是神的住所。而且,阿卜祖在苏美尔人的宇宙观中代表地下的淡水,是孕育生命之地,《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所谓长生不老的植物正是吉尔伽美什从“阿卜祖”处采来的。最后一句咒语则用来进一步加强金合欢的魔力。这块泥板中提到关于金合欢根和枝的用法,这使得植物的外用疗法上推到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而这也是咒语被用于与医学相关的仪式的有力证据。

  MS 3062神魔与爱情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咒语泥板保存下来的数量比其他时期更多,经坎宁安(G.Cunningham)1997年时的统计,苏美尔语咒文有236条,阿卡德语的有92条,两种语言混合的有6条,还有42条属于其他语言。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知的咒语数量接近400条,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MS 3062这块泥板是单列咒语泥板,27行文字被分为三部分。
  1—6行:“水属南筛(nanshe,恩基之女,丰饶与水的女神),银(ku3)属伊南那(inanna,金星女神),粪属草原,人立草原,仰首向天,(呼喊)gir3-pad-ra(咒語)!”
  “gir3-pad-ra”有骨头之意,在其他泥板中的用途是用来治疗骨伤的,从前几句中也能看出恢复正常之意。首先,南筛作为水神恩基之女,她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银是贵金属,这一句的意思可能是供奉给伊南那。“ku3”取另外的意思,纯洁或者闪耀,首先排除纯洁,伊南那作为性爱女神显然不纯洁,而闪耀较为适合,“闪耀归于伊南那”。第三,粪属草原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苏美尔文学作品《苏美尔和乌尔挽歌》(LSUr)第一章第44行这样描述“牛棚中不再产出奶油,地上也不再有(动物)粪便”,这是乌尔城失去众神宠爱后所出现的众多可怕后果中的一个。综上所述,前三行为并列结构,通过咒语连接神,试图使骨头也“恢复秩序”。
  7—16行:“我拔出了野草(ba?tam,一种带刺的植物),我将种下葡萄,朝着火焰,倒下水。爱我,像(爱你的)小羊一样!找我,像(寻找你的)羊群一样!amranni!(咒语)”
  有关第一句中的拔出野草,怀汀(R.M.Whiting)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扔出野草”是用来表达愤怒的习惯语,此处的野草应该可能是特指女方的情绪。种下葡萄猜测是表达爱意的行为,向火焰倒水意义不明,后半部分就比较明显了,“像爱你的羊羔一样爱我,像寻找你的羊群一样追求我”以及最后一句的爱情咒语“amranni”确定了这一部分的主题是女方通过咒语来确保爱情顺利。
  第三部分17—27行中的咒语“en-bar-udugmu-?(右下角缺损)”是苏美尔语咒语,具体用途不明,不过在最后两行的“愿它会像灯芯草的火苗一样熄灭”中可以推测该咒语是用来解决负面问题的,可能是疾病或是恶魔附体,也可能两者皆有。
  咒语护身符
  MS 2447恶神退散
  该护身符属于新亚述,也就是亚述帝国时期,材质为白玉髓,大约3.5厘米长,颜色略偏灰。正面雕刻着帕祖祖(Pazuzu,恶神,代表干旱的南风以及饥荒)的头,融合了人类和狮子的特征,反面底部刻有带翅膀的太阳圆盘,护身符顶部的突起处可以穿线便于悬挂。
  “愿辛神(Sin,月神),王冠之主,使你平息;武器之主,尼努尔塔(Ninurta,军神,暴风之神),摧毁你的武器;愿冥界之主,涅伽尔,在战斗中抓住你;愿埃阿和阿萨卢希截断你的毒液,远离(咒语)!”


  刻在护身符正面的帕祖祖虽然是恶神,但是因为他面目可憎,经常被雕刻到护身符以及青铜板上,有时候会直接制作成雕像,目的就是为了驱逐另一位恶神拉玛什图(lamashtu,天神Anu之女,危害产妇、婴儿,传播疾病),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把钟馗画像贴在门口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背面文字的翻译中也可以将这些保护神的行为与拉玛什图的形象一一对应:辛神平息她暴躁的脾性,尼努尔塔摧毁她的尖爪和手中的蛇,涅伽尔直接控制住她,埃阿和阿萨卢希截断她毒害产妇、儿童以及病人的攻击。
  MS 3001恶灵远离
  该护身符同样来自于亚述帝国时期,材质同样是白玉髓,略小于MS 2447,外形类似筒状,中间钻孔用来穿线,上面刻写八行楔形文字,前六行咒文用苏美尔语,后两行刻写持有者时用阿卡德语。
  “en2-e2-nu-ru(咒语)!恶灵远离!邪魔变弱!在领头羊宁努尔塔面前!我是宁努尔塔的人,不要靠近!en2-e2-nu-ru!(这个护身符)属于沙姆西伊鲁,所以神以及国王的愤怒不会影响沙姆西伊鲁。”


  这个护身符的主人沙姆西伊鲁是亚述国王沙尔马纳瑟尔三世(Shalmaneser III,?—前824年)治下仅次于国王的亚述军队指挥官,她所处的时代离最后的苏美尔人王朝—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已经有1200年了,苏美尔语早已从日常口语中消失,退化成仪式中使用的宗教语言。有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使得苏美尔语在驱魔咒语中“更有效力”,或者说至少给人们更强的心理安慰作用。再回过头来看MS 4549/1这块早王朝的泥板,王朝早已灭亡,但是文字和历史的影响仍然贯穿千年,在泥板玉髓等各种材料上留下痕迹,这也是不朽的两河流域文明的魅力所在。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夏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国际视野下从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中国考古学问题的先河。相较夏鼐在专业领域内的崇高地位,学界关于夏鼐生平事迹和学术经历的论述则显得单薄,除2010年出版的《夏鼐先生纪念文集——纪念夏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一书齐全地收录诸多纪念文章外,仅有2016年出版的胡文怡著《认识夏鼐——以为中心》。新近出版的王世民
期刊
窗棂是应用于窗子之上起到加固、隔挡、装饰等作用的木构元件,是古代窗子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时还能使窗子具有美感,在建筑中起到点睛作用。对于窗棂发展演变的过程,学者往往重点放在宋代及以后,中国早期窗棂的研究近乎空白。由于早期文献及考古实物材料的不足,窗棂产生时代、形式演变脉络等问题仍然模糊。  窗子的产生及原始形式  从考古出土材料上来看,今天中国境内最早的房屋建筑约产生于八千多年前,如甘肃秦安大
期刊
1974年陕西临潼县西阳村的村民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沉睡千年的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真人大小、形态逼真的兵马俑不但为世人呈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才伟略,也赋予了史书典籍以鲜活的生命,让秦文化变得立体化、真实化、生活化。  2020年初,山东博物馆联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全国24家文博单位,打造“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力图通过宏大的叙事展现秦国和秦朝的历史、大一统的秦王朝对中华民族2
期刊
巨野文庙  巨野文庙原建于山东菏泽巨野县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据《巨野县志》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陶友仁因旧址重建文庙,旋被淹没。后县丞吕让移置城东门内,即今址,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正统(1436—1449)、成化(1465—1487)、正德(1506—1521)年间相继修葺,“天启二年(1622)二月郓城、巨野地震。……巨野城垛口、垣墙翻覆过半
期刊
为配合寿县新城区路网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寿县文物局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对状元南路项目涉及寿春城遗址八里村地点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八里遗址处于寿春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中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前期考古钻探发现有灰坑、灰沟及疑似夯土基址等遗迹现象。出于探索重点遗迹分布范围和形制结构等问题的考虑,本次发掘实际揭露面积约2900平方米,发现夯土建筑基址(群)1处、灰坑2
期刊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国土面积80%左右,东北部被天山山脉环绕,西南部被帕米尔高原环绕,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这样的天然屏障对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起到了保护作用。境内天山东西横亘,将该国分割成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地域,人们集中居住在北部以楚河谷地为中心的平原地带和南部费尔干纳盆地周边地区,由此逐渐形成了吉尔吉斯斯坦政治文化传统上的南北差异。  因其在地理位置上连接了欧亚大陆,也是丝
期刊
龍崖城遗址位于重庆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山,又名龙岩城、马脑城、马颈关、蟠龙寨、天城山。2019年11月,为了配合龙崖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龙崖城遗址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完成口述史调查、城防结构、城址布局、重要建筑的分布、现状测绘、保存状况评估等工作。  龙崖城遗址宋代遗迹较为丰富,保存情况较好。城墙基本都构筑于基岩之上,在基岩缺口或是地势低洼处均筑有城墙,城墙根据地势呈不
期刊
成立于1930年的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简称AAPA)是一个以促进和推动體质人类学研究、教育和公共宣传为目标的活跃的专业协会,它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体质人类学学科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le? Hrdli?ka 1930—1931年就职于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协会,是协会第一任主席,也是创建协会的
期刊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  【美】布赖恩·费根 著,袁媛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  本书第一部分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考古学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考古理论到年代测定技术,从科学的发掘流程到全球各地的田野挖掘实践经验;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250万年的人类史—史前人类如何从非洲扩散至全世界?为什么有些社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另一些则发展出了农业或是更高级的城市文明等等。  《苏秉琦、张光直、俞伟超论良渚
期刊
2013年中澳合作了“东南亚晚更新世人群扩散及相关气候环境的变迁”、澳大利亚北部领地卡卡杜国家公园岩画研究保护国际项目(Mirarr Rock Art Project),应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保罗教授(Paul S.C.Ta?on)邀请,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我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国际联合野外岩画考古调查,旨在为当地原住居民建立岩画遗产数据库。  卡卡杜国家公园  调查第一站是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阿纳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