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紧扣题目,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吉林松花江畔,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书写课题。(学生书空)师边书写边强调:“雾”要注意雨字头要宽一些,盖住下面的“务”字。同学们再观察“凇”字左边是两点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交流)
  2. 据《说文解字》中解释,两点水的含义是“水遇冷凝之形”,在这里“凇”的意思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伊始不经意间把“象形”“形声”的造字法以及指导写字渗透在教学中,巧妙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对雾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
  二、 图词对应,检查预习
  1. 请同学们欣赏着闻名天下的吉林雾凇奇观,(出示雾凇组图)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形容这些雾凇的四字词语吗?
  2.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 银松雪柳 琼枝玉树
  3. 大家边听边想,这些图片还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设计意图】赏心悦目的图片,不仅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氛围,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词,并很“快来到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提上,成为“画中人”。
  三、 解读成因、欣赏过程
  1. 理清条理,解读成因。
  (1)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上述问题。
  (2)(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仔细读,思考:这句话具体介绍形成雾凇需要哪几方面的条件?(板书:严寒季节、水汽饱和、遇冷凝结)
  (3)读课文,吉林的雾凇是不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呢?(学生思考,小组内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
  (4)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句、中心句)
  (5)试着根据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把第2自然段分成三层。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段落首句高度概括的中心句,让学生仔细品读,理清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段落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清了层次,培养了学生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品读语言,欣赏过程。
  (1)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雾的大、浓,圈画出关键词。
  (2)(课件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并显示重点词(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3)你能把这种雾大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美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象。通过感情诵读,在感受大雾的同时,也理解了词语。
  (4)这蒸腾的雾气,怎么就变成了雾凇了呢?(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仔细再读这句话,思考:这是怎样的“镀”?
  (5)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课件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相机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7)小结:大自然太神奇了,悄无声息地造就了这十里长堤的雾凇奇观,而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向我们揭开了雾凇形成的神秘面纱。(生自由练读,配乐个别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分两步来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既有答疑解惑,又有询词问句,还有品读文字,诵读感受,学生从多方面入手,学得主动、有趣。
  四、 再现奇观,升华情感
  1. (引读)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放眼望去,十里长提上——(生读)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引读)这洁白、晶莹、耀眼的雾凇更是婀娜多姿,观赏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生读)这真是“忽如一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播放雾凇美丽视频,学生静心欣赏。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此处让学生欣赏色彩鲜明、与课文息息相关的吉林雾凇,把学生再次带入课文情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诱发了他们倾吐的欲望。
  五、 模拟导游,学以致用
  作业:做一面导游旗,一个导游证,准备一只小喇叭,一顶旅游帽,学做一名导游介绍吉林雾凇,导游词可以是文章里的句子,包括雾凇的景色描写,雾凇形成的原因、形成的过程,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导游这一特殊身份,使学生身处其中,激情迸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三小)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词都是各朝各代的著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凝练的文字、特殊的格式、丰厚的韵味具有极大的张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伸展古诗词的张力。  一、 在自然巧妙的导入中开启张力  自然巧妙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产生张力。不同的诗词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如说理诗《观书有感》,诗人朱熹主要谈论读书的道理,因
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考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披露水平差异的来源,对推动企
一、 厘清三种误区,让备课更明晰  1.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2. 备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一、 创境导课——感知水乡美  1.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水乡,去细细欣赏那儿的美景!播放“水乡风光图”。  2. 谁能说说自己看到的?这里的水乡有什么不一样?(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设计意图】从欣赏水乡图开始,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水乡世界,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水乡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 精读品味——体验意境美  1. 学习第1节,领悟学法。  (1)指名读第
期刊
文本是有思想、有灵性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文本所写,与文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那么,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在亲密接触中自然地品情悟理、言意共生呢?这需要从备课开始。  一、 入情入境,力求和谐对话  解读教材不仅仅是读文字,更需要把学生引入境,这就需要教者在备课的时候就有情境意识,设计情境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让他们转变为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顽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甚至是被称为会计最为完善的美国企业也不断爆出会计造假的丑闻,例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