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1-01
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支架以及对学生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的暗示,以便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地理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提出的很多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低效问题甚至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问题。问题简单、重复、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和科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经任何思考就可从教科书上寻找?到标准答案,甚至于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对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提问。
一、讲故事,引人入胜
学生对每节地理课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高一地理上期教材中的内容抽象而且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难以把握的内容,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一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讲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段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你们知道地理学家给他们说了什么吗?有许多地理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历史上的小故事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大气的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时,我们可以用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引入,讲到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密度流时,可以用二战时著名的狼群战术引入,往往在上课时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一讲,立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所以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很是关键。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更有实效。从而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二、以诗激趣,引导思维
很多地理事物和想象都可以和诗歌相联系。如果我们设问时把诗歌引入课堂教学中,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增加不少情趣,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入地理问题中的诗歌很多,如关于季风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关于锋面与天气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于水循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提问中适时引入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扮演角色,实践出真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进行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演出小品《地球诊断记》,讲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购物、生产等,明确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等。角色扮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通过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参与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行动中去。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内容往往很抽象单调,如,在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中,要提到天气系统问题时,首先问一问大家最近几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特点。我们多数学校在上到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块内容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11月份了。基本上典型的冷锋天气已经出现过了。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节中,围绕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提问。问题设置为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为由地球内力作用板块挤压上升。而珠穆朗玛峰按照其每年长高的速度来算现在应该有两万多米的高度,但是实际上现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8844.43米。又是什么原因?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或者能让学生主动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只要学生看书之后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这样的结果是由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从中学生也能很清楚地理解到,内力作用能使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凹凸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主要是使地表变得越来越平坦。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例子来说明问题。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很感兴趣,会觉得学习地理还是蛮有用的。
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支架以及对学生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的暗示,以便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地理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提出的很多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低效问题甚至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问题。问题简单、重复、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和科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经任何思考就可从教科书上寻找?到标准答案,甚至于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对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提问。
一、讲故事,引人入胜
学生对每节地理课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高一地理上期教材中的内容抽象而且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难以把握的内容,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一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讲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段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你们知道地理学家给他们说了什么吗?有许多地理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历史上的小故事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大气的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时,我们可以用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引入,讲到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密度流时,可以用二战时著名的狼群战术引入,往往在上课时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一讲,立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所以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很是关键。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更有实效。从而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二、以诗激趣,引导思维
很多地理事物和想象都可以和诗歌相联系。如果我们设问时把诗歌引入课堂教学中,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增加不少情趣,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入地理问题中的诗歌很多,如关于季风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关于锋面与天气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于水循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提问中适时引入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扮演角色,实践出真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进行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演出小品《地球诊断记》,讲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购物、生产等,明确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等。角色扮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通过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参与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行动中去。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内容往往很抽象单调,如,在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中,要提到天气系统问题时,首先问一问大家最近几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特点。我们多数学校在上到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块内容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11月份了。基本上典型的冷锋天气已经出现过了。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节中,围绕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提问。问题设置为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为由地球内力作用板块挤压上升。而珠穆朗玛峰按照其每年长高的速度来算现在应该有两万多米的高度,但是实际上现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8844.43米。又是什么原因?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或者能让学生主动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只要学生看书之后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这样的结果是由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从中学生也能很清楚地理解到,内力作用能使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凹凸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主要是使地表变得越来越平坦。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例子来说明问题。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很感兴趣,会觉得学习地理还是蛮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