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无不克的独臂虎将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一野第1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17岁的贺炳炎一人一次就遮住了47个俘虏,并顺利押回驻地,被人称为“贺小龙”。
  1929年春,积雪初融,大地复苏。在湖北渔洋河一带的渔洋关、松木坪、江家湾等地,有一位身体瘦弱、衣衫褴褛、可怜巴巴的少年,跟随一位面黄肌瘦的兄长,走街串巷,为人打铁器,换一些食物维持生命。这位少年无论走到哪里,头一件事就是打听村子里有没有红军。
  这个少年就是贺炳炎。
  贺炳炎,1913年生,父亲贺学文是个靠帮工、背煤为生的穷苦人。贺炳炎的出生给贺家又平添了一分忧愁,多了一口,就多了一份负担,本来就近乎穷困潦倒的家庭,到哪里去寻新添一张嘴的口粮啊!
  大革命的洪流席卷而来时,贺学文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当了农民协会会员。大革命失败后,到处是白色恐怖,贺学文被迫背井离乡,在湘鄂交界一带四处躲藏。1929年春,贺龙率红军第4军来到澧县、松滋、宜都边境一带活动,贺学文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毅然参加了红军。
  不久,贺学文跟随部队到五峰、宜都、松滋边境的渔洋关、王家畈、松木坪、刘家场一带打游击,回到了家乡。父子相见,自然喜不自禁,贺炳炎恳求父亲带他去当红军。贺学文考虑再三,觉得他太小,一是参加队伍出不了力不说,弄不好会给队伍带来许多麻烦,便对贺炳炎说:“你先跟内兄兰良鉴学好打铁手艺,以后再来接你当红军。”
  贺炳炎见父亲说的在理,只好挑起担子,跟着内兄走乡串户去打铁。贺炳炎虽说打铁学艺,但心一直挂记着当红军的事。一天,他打听到附近有红军部队,于是在深夜里趁内兄睡熟,悄悄出门去追赶红军了。
  说来也巧,这支部队就是贺学文所在部队。贺炳炎竭力要求父亲带他参加红军。贺学文看了看儿子依然瘦小的身体,摇了摇头,用爱惜的口气说:“你娃子个子太低!”
  “个子低怕啥?我力气大,不信咱俩掰个手腕子看看,要是我赢了你,你就得答应我参加红军!”
  “这个我信,打了多半年铁,又多吃了半年饭,还能一点劲不长。可你实在是太矮了,连枪尖都够不着,咋当红军打仗?”
  “我说你不过,但有一条,反正我要当红军,替穷苦人打抱不平。”
  “你……”贺家父子,一个怕给红军添乱子,硬是抱住葫芦不开瓢;一个死磨硬泡,不达目的死不罢休。
  贺炳炎见文的不行,决定来武的。翌日深夜,他尾随红军,来到红军的新驻地。
  贺学文原以为儿子听了他的话回去了,不曾想在新驻地又见到了儿子的身影。贺学文要撵儿子回去,儿子犟着脖子就是不走。你拉他拽,贺学文所住的小院,热闹得开了锅。
  恰巧,贺龙军长来了。贺炳炎一看来了一位大首长,便往地上一躺,哭得更是伤心。
  贺龙问明情况后,动情地说:“收下,收下,发到宣传部去提浆糊桶子吧!”
  贺炳炎一听这话,“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学着红军的样子向贺龙敬了个军礼。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紧张,举起的竟然是左手,一时间把小院里的红军将士们惹得哈哈大笑。
  当时,贺龙等人初创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武装疯狂地进攻,企图将革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双方战斗十分频繁,每天都在行军打仗中度过。
  1930年7月下旬的一天,红军要在潜江渊博子口同敌军作战。大清早,枪炮就轰轰隆隆地响起来,顿时硝烟遮天蔽日。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为了取得胜利,贺龙总指挥决定在白军精疲力竭的时候把红6军预备队红6师投入到战斗中,从侧后再给白军狠狠揍上一拳。决心一下,贺龙冲此时担任自己警卫班长的贺炳炎一声吼道:“小鬼,快,传达我的命令,让红6师上!”
  “是,保证完成任务!”未等话说完,贺炳炎已窜出去十几米。
  红6师投入战斗后,白军腹背受击,丢尸弃械,抱头鼠窜。
  战斗结束后,许久没见贺炳炎回来。贺龙司令员接到报告后,命令警卫连长:“快,多派几个人到战场上去给我找,顺着红6师攻击的路线去找!这小鬼想打仗都想疯了,可能跑到战斗部队里去了。”
  果然,贺炳炎送罢信途经红6师阵地时,看到战友们打得正起劲,心里就痒得慌,顺手就从地上捡起一颗手榴弹,“嗖”地向白军投了过去,几个白军当场就被炸得飞上了天。
  此时,红6师的冲锋号响了,红军战士个个像老虎下山一样呼喊着冲入敌群。贺炳炎看得直眼红,想随战友冲上去,但自己的任务是传达完命令就回去保卫首长。他无可奈何地打消了这个念头,捡起几颗手榴弹朝腰里一别,提着驳壳枪抄小路急急忙忙地往回赶。
  贺炳炎刚跑下一个土坡,不禁惊叫一声,险些和几十名溜出包围圈的白军碰了正面。他灵机一动,闪身躲到一棵大树后。白军急于逃命,没发现有人追,便你争我抢地朝芦苇荡里窜。贺炳炎想,这茫茫无边的芦苇荡,钻进几十个白军还不像大海里掉了几根针,到时上哪儿去找?决不能让白军钻进芦苇荡,贺炳炎来不及多想,急中生智,“蹭”地一纵身从树后跳出,挡住了白军的去路。他一手紧扣驳壳枪,一手高举手榴弹,怒目圆睁,高喊一声:“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
  溜出包围圈的敌人,本来早就吓得掉了魂似的,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一下全都愣住了。
  贺炳炎不等敌人清醒过来,便指着前面干涸的水塘,大声命令:“把枪都放到培埂上,人都进塘里去,谁也不许乱跑,快,快,别回头!”
  俘虏中有一个当官的,他故意磨磨蹭蹭,用贼眼朝四下张望,发现面前的红军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便突然举起枪朝贺炳炎射击。
  贺炳炎毕竟当过大半年红军,特别是跟着贺龙当警卫员这一阵子,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他眼疾手快,扣动扳机,“砰”地一枪,撂倒了这个图谋反抗的军官。
  枪一响,几个想逃的白军士兵乘乱撒开腿便跑。
  “奶奶的,我叫你跑!”贺炳炎乘势掷出一颗手榴弹,“轰隆”一声,三四个逃跑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余下的听到爆炸声,赶忙卧倒,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了。
  “起来,都给我滚进塘里去!快!”贺炳炎趁着敌人慌乱,又从腰间拔出一颗手榴弹,拉出引线,厉声吆喝道:“再不老实,老子也送你们上西天!”
  “我们投降!我们缴枪!”
  剩下的敌人乖乖地放下武器,举起双手,耷拉着脑袋,挤进枯水塘,听从这位还带有奶气的小红军的指挥。
  贺炳炎用双眼扫了一下干塘里的白军,点了点数,一共47人。怎么能把这么多的俘虏押回部队呢?他朝四周看了看,没有红军走动,他想,看来这47人要全靠自己押解了。他正急得抓耳挠腮,忽然想起老战士瓦解敌人的做法,于是扯起嗓子学着贺总指挥作报告的架势,用手指着白军:“蒋军兄弟们!你们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是穷苦人,家里也是穷 得揭不开锅。你们大都是被迫当的兵,只不过是走错了队伍。现在,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跟我到前面红军队伍中。愿留下的可以当红军,愿回家的发给路费。红军保证优待俘虏,绝对不打骂你们。你们现在要是再跑,那我手中的手榴弹可不是摆设,到时候你老爹老娘哭瞎了眼不说,还落个坏名声。”
  革命的道理,朴素的话语,句句拨动着俘虏的心坎。他们顺从地按照贺炳炎的指挥,三人一排地站好队,朝红军驻地走去……
  “贺炳炎回来了!贺炳炎回来了!还押着几十号白军呢!”红军驻地一下子传开了。
  贺龙听到后,急忙放下手中的地图跑了出来,赞叹道:“浆糊桶看来是不用提了,该提提枪了。”
  红军从洪湖拉出来后,边走边打,一路来到大小洪山地区。为了摸清大小洪山地区的敌情,贺龙对贺炳炎说:“小鬼,给你一个任务,一天之内抓个‘舌头’来,条件是管作战的军官。”
  贺炳炎有了上次独自一人抓几十个俘虏的经历,心里便有点底,肯定地回答:“贺老总,你就等着吧。 ”
  贺炳炎化装成一个蓬头垢面、疯疯癫癫的小叫花子,哪里有白军他就往哪里钻。
  也该贺炳炎走运,路上他遇到几名白军军官拿着枪、地图和望远镜在看地形。他悄悄地爬在草丛里仔细观察白军的动静。
  贺炳炎突然发现敌军正前方有一只兔子,于是他悄悄地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
  白军军官见窜出一只兔子,早把察看地形的事抛到脑后去了,纷纷提着枪追赶。
  一个又肥又胖的军官追赶时连鞋都跑掉了,等到发觉后连忙返回去捡。贺炳炎看准机会,“蹭”地从树上溜了下来,顺手从地上抓起两把灰土,只听“叭叭”两声,敌军官一双眼睛被糊了个一片黑。接着,贺炳炎将一截树根朝敌军官腰上一顶,小声命令:“别嚷,嚷一嚷,就要你小子的狗命!”
  “啊,啊,长官,我不嚷,只要你饶我一条小命。”
  掌灯时分,贺龙叼着大烟斗,来回踱着步子,等待着贺炳炎的到来。
  不一会儿,贺炳炎押着敌军官回来了。
  贺龙抬眼看看俘虏,嗬,好大的块头,足足抵得上两个贺炳炎。俘虏解下围着眼睛的黑布,才发现眼前的贺炳炎如此矮小,心里还有一丝不服。
  贺龙高兴地说:“干得不错,快带你‘请’来的客人吃饭去。告诉炊事班,不要怠慢了‘客人’。”
  1932年春,贺炳炎调到湘鄂西军校当区队长。6月初,红3军主力部队已转移到外线作战,根据地中心只有一个警卫团和少量地方武装。
  川军乘机兵分三路向洪湖苏区奔袭。川军21军范绍增仗着人多势众、装备优越,大摇大摆地向湘鄂西中央分局及苏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陈砣子口压过来。贺龙急令段德昌率领红9师2个团不分昼夜赶回,同时命令军校学员参加阻敌作战。贺炳炎见参战的学员人多枪少,就主动把自己的枪让给身边的学员小高。
  贺炳炎跑到炊事班操起一把菜刀,在空中用力一挥:“学员们,跟我上!”
  战斗中,贺炳炎学着当年贺老总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样子,突入敌军阵地,左砍右劈,使得靠近他的几个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成了刀下鬼。贺炳炎顺势捡起敌军的一支枪,勇猛地向敌人射击。
  军校学员跟着区队长,越战越猛,锐不可当。川军不曾料到碰了个硬钉子,只好丢盔弃甲夺路回窜。
  战斗结束后,贺炳炎的英雄举动轰动了军校。学校嘉奖他,称他“胆大顽强”,学员们称赞他是“贺小龙”。贺炳炎一脸严肃地说:“我是贺炳炎,怎敢与贺老总比。以后大家不要再说了。”
  
  2.贺龙用手巾包起贺炳炎锯下的骨头,对旁边的战士们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将来革命成功了,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
  
  贺炳炎在红军里进步很快,1933年,年仅20岁的他已经是红军团长了。也就从这一年开始,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推行一条极“左”的路线。中央派到贺龙部队的党代表夏曦,“忠实”地推行这条错误路线,搞起了“肃反”。
  一时间,贺龙部队中的党组织被取消,大批在敌人屠刀下幸存的红军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成了“肃反”的牺牲品。整个部队内外交困,陷入了困境。
  进入1933年5月,“肃反”的阴云越来越浓,压得整个部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贺炳炎也有一种预感,觉得自己也有被牵连进去的可能。
  果不其然,5月13日这天,贺炳炎带着几个特务员爬上驻地旁边的山头,整整呆了一天。深夜回到驻地,刚刚拉被子躺下,五六个“肃反”队员“呼啦”闯了进来,不容分说又扭胳膊又绑腿,要带贺炳炎走。
  “你们为什么抓我,凭什么抓我?!”
  “凭什么?贺炳炎你给我听着。”领头儿的“肃反”队员鼻子“哼”了一下,掏出一张纸,展开念了起来:“贺炳炎犯有改组派罪行,即日起开除出党,进行隔离审查。中共中央湘西分局委员会书记夏曦。”
  “我反对,我抗议,你们拿出证据来!”
  “贺炳炎,你别嘴硬,证据你自己会招出来的!”
  改组派指的是由陈公博等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它是国民党内汪精卫派系与蒋介石争权夺利的一个小团体。随着汪派得到了几个职位,这个小团体早于1931年宣布解散了。叫人莫名其妙的是,这么个短命的东西,却在1932年被“左”倾路线搬到共产党里来了。
  贺炳炎毕竟是贺炳炎,不管采取什么样逼供的办法,他一直没有屈招。与此同时,与贺炳炎搭档的宋盘铭政委也因改组派问题同他关在一起。
  有一天,夏曦途经关押的所谓“改组派”、“奸细”的“改组派连”时,贺炳炎突然跨出队列,质问:“夏主席,你说我哪点是改组派?你凭什么说我是改组派?我连改组派是何物都不知道,你怎么平白无故地说我是改组派呢?”
  夏曦装得漫不经心的样子:“哪点都是,你要老实交待,讲出你们的总头头来。”
  贺炳炎见夏曦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便与其展开了唇枪舌剑。
  正当双方舌战愈趋激烈时,前方忽然枪声大作,红军前卫部队与白军发生了激战。贺炳炎所在的红19团,因为他与政委宋盘铭都被打成“改组派”关了起来,因此整个团一开战便乱了套。师长芦冬生焦急无奈,赶忙派通信员到“改组派连”“借”贺炳炎和宋盘铭出山指挥作战。
  夏曦本不想让他们去,但又怕打了败仗,连自己都被俘虏进去,只好匆忙离开了,装着不知道此事一样。
  枪声就是命令。贺炳炎和宋盘铭待“肃反”队员解开绳子,马上抓起通信员送来的驳壳枪,朝响枪的地方冲去。
  战斗结束后,贺炳炎看着阵地前的白军尸体和成队的俘虏,一面高兴地指着头上的汗水,一面下意识地把驳壳枪朝腰里插。
  “把枪给我!”跟在贺炳炎后面的“肃反”队员冷冷地说,随即又送上一副闪亮的手铐。
  黑暗中,躺在又潮又湿的地铺上,贺炳炎陷于深深的思索中,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境贫寒,姐姐、哥哥被迫给了人;想到了在红军担任司务长的父亲不 久前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想到了自己一心一意为共产党跑前跑后,出生入死,为什么落得如此结局……贺炳炎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无愧于党,无愧于这支军队。贺炳炎坚信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想到这,他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丝光亮,身上也感到有了温暖。
  在贺炳炎被关押的第29天:贺龙总指挥行军途经“改组派连”,发现贺炳炎蓬头垢面在里面,便质问夏曦:“为什么要捆贺炳炎?他十四五岁就当红军,是我要的,是我亲眼看着他长大的,他的历史我最清楚!抓他为什么不问我,难道对我也不相信吗?”
  夏曦摘下近视镜,用手擦着镜片:“不要激动嘛,问题很复杂。这是党中央的决定,谁也不能给谁打保票。”
  “贺炳炎,我敢打保票。”贺龙将握住的拳头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你想过没有,他不怕苦,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我们还信不过,要抓,要杀,今后哪个敢跟我们干革命。谁还信任我们?!”  “那你说怎么办?”  “放,现在就放!”  “放可以,但不能让他当团长了,顶多只能当个管理员。至于党籍嘛,我是中央分局书记,我说了算,暂时还不能恢复。”
  贺炳炎终于被放了出来。
  1934年6月,为开辟黔东根据地,贺炳炎奉命带干部大队一个班到沿河县,以淇滩、凤翔一带为中心开展群众工作,组建地方武装。这个班的成员都是“肃反”中被诬为“改组派”的人。大家刚从“改组派”解放出来,工作热情极高。全班人马首先消灭了地主反动武装保安团,抓俘虏,缴枪支,壮大自己。
  部队迅猛发展,正式组建了沿河县独立团,贺炳炎任团长,熊仲清任政委。
  1934年9月,沿河独立团扩充为湘鄂川黔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独立师旋即又被编入主力红军,贺炳炎任红6师18团团长。
  正当18团发起湘西永顺十万坪战役时,夏曦发现了贺炳炎。于是,他又以军委分会主席的名义撤消了贺炳炎的团长职务,削官为兵。幸得贺龙、关向应等人全力相争,贺炳炎才当上总指挥部的管理科长。
  贺龙见到贺炳炎,安慰他说:“炳炎,委屈你了。”
  “没啥,革命工作总得有个分工,再小的工作都关系着大局,都少不了,都能为党做事。只要不剥夺我为党做事的权力,我贺炳炎无怨无悔。”贺炳炎望着老领导,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11月,贺炳炎带两名挑夫从大庸高梁坪远途挑盐。数日后,三人返回行至高梁坪山梁时,忽闻村内枪声大作。
  贺炳炎放下挑子朝村内一看,不好,白军正朝总指挥部蜂拥而去。他飞快地跑下山岗,朝指挥部大院一站,扯开嗓门叫喊:“机关的勤杂人员都跟我来!”
  勤杂人员呼呼啦啦跑出来一大片,有的拿一把铁锨,有的操一把菜刀……他们在贺炳炎的带领下,杀人立足未稳的敌阵,捅的捅,砍的砍,很快打退了偷袭的敌人。
  总指挥部保住了,贺龙、关向应等首长脱险了,贺炳炎却负了重伤,被送进了医院。伤愈出院后,夏曦仍然坚持不让贺炳炎当主官。贺炳炎深信只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党迟早会给自己一个公正评价的。
  非常了解贺龙和贺炳炎的廖汉生说:“贺炳炎是贺龙最喜爱的一员战将。打仗时碰到别人拔不掉的硬钉子时,贺龙就会不假思索地喊一声‘贺炳炎给我上’,贺炳炎绝无二话,转身就会冲上前去。结果钉子总会被拔掉。”
  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了十几个师和4个旅共10多万兵力,前来“围剿”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敌人分成6路,四面包围,妄图在桑植、永顺一带歼灭红2、红6军团。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红2、红6军团决定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再乘胜转入反攻。
  在后坪战斗中,敌人凭着人多势众和有利地形,阻止我军攻击部队。为了夺取制高点,红军部队先后派出两个突击组前去抢占,但皆因敌火力太猛,未能拿下来。眼看自己的将士一个个倒了下去,贺龙心急如焚。再看到歼敌计划就要落空,贺龙命令通信员将贺炳炎叫到跟前,命令道:“贺炳炎,你给我上!”
  贺炳炎受命后,一跃而起,在战友火力的掩护下,迅速接近了制高点。眼看就要至U达制高点了,突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贺炳炎倒下了。贺龙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令人心碎的一幕,惊得望远镜落到胸前,脑门上顿时浸出一层密密的汗珠。正当贺龙为贺炳炎的生命而担忧的时候,只见贺炳炎再一次跃起,连掷几颗手榴弹,随后乘着硝烟未散,猛地飞身上了制高点,只身突击成功。接着,贺炳炎忍受着伤口的剧痛,捡起一挺机枪和几枚手榴弹,一会儿扫射,一会儿投手榴弹,为大部队进攻创造了战机。全体将士迅速撕破突破口,大举反攻,很快击溃了敌人。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从而保证了主力完成歼敌任务。
  1935年6月,红18团与白军张振汉师苦战,伤亡很大,全团营以上干部仅剩下1营长曾庆云、团总支书记余秋里两人。团长高利国、政委朱绍田相继负伤。当时贺龙总指挥正在生病发高烧,任弼时政委对前去的贺炳炎和廖汉生下达了命令,要贺炳炎和廖汉生去18团代理团长和政委。
  廖汉生愉快地接受,但贺炳炎却不干了。他在永顺会议时被当作“改组派自首分子”,从18团团长位置上撤下来到管理科去打杂,因此对这个问题有气。
  贺炳炎对任弼时说:“我是自首分子,哪有资格当团长。”
  任政委很严肃地说:“你是共产党员!过去抓你的‘改组派’搞错了,可以给你道歉嘛!你是共产党员,现在党和红军处在困难时刻,党需要你出来工作!”
  贺炳炎被任弼时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上前握住任弼时的手,说:“哪有组织道歉的道理,有政委你的一席话,党指向哪里,我贺炳炎就打向哪里!”
  贺炳炎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倔脾气。当你错整了他,他心里有气,有气就要发出来,他才不管你是谁呢!一旦你给他讲清楚,一旦党需要他站出来,他会把个人的冤屈统统抛到一边,坚决、勇敢地完成党的任务,就是掉脑袋他都干。
  接到命令,贺炳炎二话没说直奔火线,代表总指挥向余秋里传达提升他为团政治委员的命令。接着,他与余秋里一起一面指挥战斗,一面整顿部队,并于翌日清晨,根据敌情变化,在来凤地区巧布奇兵,一举伏敌1个营。随之,贺炳炎又率部突入敌阵,斩头掐尾,直插中央,最后用刺刀将敌全歼。
  忠堡战斗结束后,红2、红6军团迅速南下,包围了敌占区龙山县城,围困其40多天。这时贺龙获悉,敌85师正由北向南朝板栗园方向开来,企图解龙山之围。总部决定消灭这股敌人。1935年8月3曰,红军连夜奔袭到板栗园埋伏。贺炳炎率18团在南口东侧山上筑起工事。
  贺龙来到18团所在的阵地,幽默地对贺炳炎说:“贺炳炎,今天要你做个瓶塞子,就塞住这个瓶口。”贺龙用鞭梢指向两条山脉之间的那条大路要冲,告诉贺炳炎:“敌人一进来,我军前后一堵,来他个关门打狗。”贺龙边说边用两只手做了个关门的 动作。
  上午11时,敌人果然大摇大摆地开过来了。敌师长谢彬坐着滑竿,几十个枪兵前呼后拥跟着,好不威风。眼看敌人全部进了包围圈,贺炳炎将举起好半天的手臂狠狠往下一砍,司号员的号声立即震撼整个山谷。
  贺炳炎又令通信员向各营挥起旗语。霎时间,山摇地动,烟尘蔽日。
  战斗中,红4师师长受伤,指挥部令贺炳炎接替指挥4师,要求不惜代价消灭敌人。贺炳炎挺身而出,指挥部队冲入敌阵,与敌人短兵相接,最终将敌85师全部歼灭,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红军返回湘西,又在芭蕉索击溃敌10个团,从而粉碎·了敌人对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围剿”,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长征。贺炳炎任红5师师长。部队沿雪峰山西侧,经花园市直奔云南瓦屋塘,拟由此翻山越岭进入贵州。担任前卫的贺炳炎红5师第15团在翻越瓦屋塘的东山时,遭遇敌人的阻击,双方开始激战,乱弹如雨。为了彻底消灭敌人,保障红军主力通过,贺炳炎命令机枪掩护,提枪高喊:“同志们,跟我来!”指战员见师长冲锋在前,全都跃出简易战壕,与敌人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战斗。
  不幸得是,战斗中贺炳炎又一次负伤。在此之前他已经5次负伤。过去5次负伤,每次他都是简单包扎一下就像没事一样,这次他的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开始,贺炳炎还神志清醒,踉踉跄跄,挣扎着想去包扎,不料没走几步便一头栽倒在地,昏厥过去。
  王军医跑过去帮他止血。结果,急救包打开一个又一个,绷带缠了一条又一条,可血还是止不住。无奈,他大喊:“快,担架!”
  “不,我不能下去!”贺炳炎醒过来,想从担架上爬起来,但未等他坐起来就又晕了过去。
  “快送卫生部,找贺彪部长!”王军医催促着。
  贺龙随总部机关离开瓦屋塘,正向西疾进,听说贺炳炎身负重伤,急忙策马折回,来到瓦屋塘战地临时救护所。贺龙俯身担架旁,焦急而又轻声地问:“贺炳炎,你……”
  这时,贺炳炎在贺彪部长的抢救下,伤口不再流血,人也渐渐地清醒了。看到贺总指挥,他强忍着剧痛硬挤出一丝微笑:“贺老总,没……什么关系,……挂了……点花,我的血好,不碍事……”
  “很严重,右臂的骨头全打碎了。”贺彪背着贺炳炎悄悄地对贺龙说:“是汤姆子弹打的。”
  “你看清楚了没有?”贺龙仍抱着一线希望问。
  “弹头在右臂大骨处炸开的,只剩下几根筋连着。”
  “能不能保守治疗?”
  “不能,必须截肢!如果不立即截肢,还会有生命危险。”
  “手术需要多少时间?”
  “大概要3个/j、时。”
  贺龙转身对通信员说:“传达我的命令,命令全体再坚持打3个小时,保证给贺师长做手术的时间。”
  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
  就要动手锯臂了,医务人员将药箱翻遍了,竟然也找不到半点麻醉药。
  怎么办?大家正十分焦急时,有人提出用吗啡,并说多吃一些吗啡可以起麻醉作用。贺龙听后,问医生:“吃吗啡,有没有其他副作用?”
  医生回答:“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可能对大脑有损伤,再一个很可能上瘾。”
  贺龙自言自语道:“我还要贺炳炎给我冲锋呢,你们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这话被从昏迷中醒过来的贺炳炎听见了,他用左手将医生端上来的吗啡打翻在地,说:“吗啡,我不吃。关云长还能刮骨疗毒,何况我是共产党员!”
  医生找来4名力大体魁的战士,要他们按住贺炳炎。贺炳炎对医生说:“麻烦你们给我找块毛巾塞到我嘴里就行了,麻烦同志们把我绑在门板上。”
  医生开始用木锯锯贺炳炎的胳膊,贺炳炎看到医生的手在轻轻地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贺炳炎鼓励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
  开始锯臂了,贺炳炎忍住剧痛,豆粒大的汗珠直往外涌。他用受伤的左手死命地抠着床边,熬过那艰难的一刻……手术终于做完了,前后共用了2个小时又16分钟。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他咬得稀烂!
  做完手术,贺炳炎含着眼泪问贺龙:“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
  贺龙紧紧地握住老部下的左手,用自己的袖子擦去贺炳炎脸上的汗水,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说:“怎么不能打仗,你还有一只手嘛!只要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贺龙用一块手巾包起了贺炳炎锯下的骨头,对旁边的战士们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将来革命成功了,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
  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又勒马率部驰骋沙场了。
  
  3.毛主席对参加七大的贺炳炎说:“你只有一只手,从今往后,敬礼你就免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8曰,中共中央向全国通电发出了抗日宣言。当时,贺炳炎因左臂内有一颗子弹头伤着神经未取出来,正在西安广仁医院治疗。闻讯后,他不等伤病痊愈,执意要离开医院奔赴前线。
  贺炳炎担任了由红6师改编而成的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率部挺进到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10月,贺炳炎和团政委廖汉生接到贺龙、关向应的指示,带716团直插敌后,首战雁门关。奉命后,贺炳炎率部进行3天的急行军,部队按时到达雁门关西南10多里的才窝村。部队赶到后,贺炳炎利用战斗间隙,立即组织工作队,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关于抗日的主张,并派出部队帮助老百姓秋收。
  10月16日,根据群众送来的情报和我军的侦察,得知日寇从大同集结了300多辆汽车,满载武器弹药准备运往忻口。贺炳炎随机决定在雁门关以南打伏击。他一面派人继续监视敌人行动,一面和廖政委一起对部队作战前动员。
  为了打好对日作战的第一仗,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政委请3营营长王祥发和11连政治指导员胡觉三在会议上向连队主官讲述日军血洗宁武城的暴行:11连连部驻的那家8口被杀了7口,连不满3岁的小孩子也被刺刀戳死了,只剩下痛不欲生的老太太。
  贺炳炎望着群情激昂的连队主官们:“怎么样,你们说打不打?”
  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激昂的喊“打”声,各连连长纷纷代表本连表示要争当突击队、敢死队。
  廖汉生接过话头说:“是的,我们一定要为死难的同胞报仇!打好对日作战的第一仗!要把敌人血洗宁武的罪行作为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的材料,掀起复仇杀敌高潮!”
  任务下达后,整个部队沸腾起来了,指战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为死难同胞报仇!打好对日作战第一仗!”的战斗口号喊得震天动地。
  10月18日,鸡叫头遍时,部队沿着羊肠小道, 静静地进入阵地。
  此沟南低北高,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头,汽车路顺沟由南向北而上,南端有一座小石桥。这是个扪·伏击的绝好地方。
  上午10时,敌人的汽车队拖着滚滚烟尘像长蛇一般自北向南而来,渐渐地进入我军伏击圈。贺炳炎镇定自若,用左手架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整个敌军车约有百十辆之多,前面的几辆拉着伤兵、死尸和护卫的武装士兵,后面都是空车。
  待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贺炳炎举起的左手使劲往下一砸,顿时,全团官兵从山上朝着公路猛扑过去,步枪、机枪一直发出怒吼。敌人遭到这迅雷不及掩耳的袭击,惊恐万分,有的还没来得及跳下车就送了命。弹药车被打着了,火光冲天,爆炸声响成一片,更使战场平添激烈的气氛。敌人整顿了一下,端着枪企图反扑。未等敌人队形散开,我军英勇的指战员就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
  在这次战斗中,贺炳炎驳壳枪的子弹打完了,就随手捡起一支日军丢弃的长枪,用左手一个猛刺,刺死了一名欲逃的日本兵。随即,他又端枪朝远去的日军射击。
  “叭!”子弹打偏了。逃跑的3个日军扭头一看,见打枪的竟是个独臂,以为6只手对付一个“一把手”还不是轻松?于是又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龇牙咧嘴朝他扑来。
  日军想抓活的回去请功。贺炳炎“嘿”地大吼一声,紧握长枪依然前进,准备迎战。
  “嗨!”一名跟随着贺炳炎的战士冲了过来,一个猛劲挑开了敌人的两把刺刀。老炊事班长舞动着鬼头大刀也赶过来助战。11连指导员胡觉三也带领战士冲了上来。三下五除二,3名曰军命归黄泉。
  战斗正进行得激烈之时,在黑石头沟北边担任警戒的分队报告,从广武方向又开来日军车队,也有百多辆车,满载着向忻口增援的弹药和士兵,急急驶进黑石头沟。日军现已跳车登山,顺着西边的山梁转到我军左侧,向在公路上出击的我军射击,天上也飞来4架敌机助战,对我军构成极大威胁。
  贺炳炎闻讯后,及时调整作战计划,立即把部队重新拉上山。在这个过程中,我军的伤亡骤然增大,贺炳炎的警卫员被敌人机枪打倒,负了重伤。贺炳炎的胸前也被一颗子弹横着穿过,把他的皮袄穿—了两个洞。
  贺炳炎看到伏击目的已经达到,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遂主动撤出战斗。
  经过激战,我军歼灭日寇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多辆。黑石沟里黑烟滚滚,击毁的汽车从南北两头把路堵死了,日军南北两个车队300来辆车被阻在沟里,动弹不得。
  雁门关伏击战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争既锻炼了部队,振奋了民族精神,又用敌人的武器装备了自己。贺炳炎因此获得了统一战线政府的通令嘉奖。海内外报纸也大力宣传雁门关伏击战的战果,称之为“雁门关大捷”。
  伏击战后,贺炳炎又带领七八十名八路军干部和1个骑兵排,尾随120师开赴冀中,扩编部队,组成师游击第3支队。随即,他又与长征中失去右臂的余秋里政委率部开辟大清河畔根据地。两个“一把手”的部队,首战板家窝大获全胜,敲了日军一闷棍;二战朱占魁,给了土匪队伍一记响亮的耳光;三战柴恩波,平息了独立2支队的叛乱。
  3支队频频出击,连战告捷,很快在大清河地区打开了局面。附近的一些民众自卫军自发参加抗日武装,纷纷投靠八路军要求改编,但有一支队伍对改编一事出尔反尔。这支队伍就是由江东生司令带领的华北民众自卫军。为了使这支农民武装真正走上抗日道路,贺炳炎对余秋里政委说:“我去会一会江东生,他的人马多,要是改编成了,对抗日很有利。 ”
  “不过,这个江东生自恃人多,价码要得很高,要当我们的司令员哩!”
  “只要他江东生真心实意和我们合作打日本,3支队司令员的位置就让给他,我心甘情愿给他当副手。”
  贺炳炎告别余秋里,在联络员刘宾陪同下,来到华北民众自卫军的驻地。
  江东生听说威震冀中的八路军3支队贺司令员到来,赶忙整衣戴帽,出门迎接。不料,一见贺炳炎只握了个空袖筒,贺炳炎略带歉意地对江东生说:“江司令员,咱们只能握左手,失礼失礼!”
  江东生面对贺炳炎,顿生傲慢之意,甚至连投奔八路军的初衷也要改变。江东生和贺炳炎,一个生得高大,一个长得矮小,一个两臂健全,一个只有左臂而且还疤伤累累。贺炳炎看出了江东生瞧不起他这个其貌不扬的独臂人。
  贺炳炎没有生气,也不着急,只是微笑地先用目光示意刘宾沉住气,然后悠闲地喝着茶,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热情的态度,幽默的语言,一下子把江东生的心给抓住了。江东生的各路精英,也连连点头称是。江东生本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满脸的傲气渐渐地退去……
  午宴中,江东生拿出陈年老酒,大摆酒席,以显示独占一方的气魄。正当江东生与贺炳炎喝交杯酒时,江部一个侦察员匆匆跑进屋报告:“有日本鬼子一个中队朝我们开来!”
  江东生和他的部下一个个惊得脸上没了血色,江东生手中的酒都洒了几滴在身上。江东生一看,如此局面实在有失民众自卫军的尊严,连连叫喊了几声:“慌什么?!慌什么?!”贺炳炎接过话头:“对,大家不要慌,有江司令在,我们不要慌。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我和江司令喝交杯酒。”
  喝完了交杯酒,贺炳炎不动声色地站起身来,神情自若地说:“江司令,鬼子只有一个中队,大不了100多人,您手下不是好几千人吗?”
  “对,对,我有7000人……就是从来没有和鬼子交过手。”
  贺炳炎诚恳地劝说:“江司令,这一仗不妨打打看,我们比敌人多几十倍,鬼子纵然长着三头六臂,也抵不住我们十个、几十个去打他一个嘛!再说,鬼子也并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怪物。鬼子送上门来,恰好给我们今天的宴席添了一道稀罕菜,你还能驳了小鬼子的面子?”
  江东生见八路军的独臂司令员又沉着又有见地,便顺水推舟地说:“贺司令,听说你打小日本有绝招,今天我江某人倒想见识见识。我看贺司令是个痛快人,这一仗不妨交给你指挥咋样?”
  “哪里,凭江司令的本事,这百十号小日本哪在话下。还是江司令指挥吧!”
  “贺司令,今天如照顾不周,请多包涵。与小日本作战,本人从未有过,经验不足,还是请贺司令出面吧,就当帮我一把。”
  “江司令既然这样说了,那也好,就让我再试一回。”贺炳炎认为这是个用实际行动做联合、收编工作的好机会,于是便满口应承。
  站在一旁的联络员刘宾向贺炳炎、江东生二人要求说:“这么个小战斗,用不着贺司令员来指挥,江司令如果信得过我的话,你们各位尽管喝酒、吃饭,只要给我1000人马,保证把小日本打得稀里哗啦!”
  。
  江东生望了望贺炳炎,贺炳炎略作停顿问:“江司令,你意如何?”
  江东生感激地说:“你贺司令定。”
  贺炳炎端起酒杯提议:“江司令,我们共同为刘宾出战敬一杯壮行酒吧!”   刘宾从自卫军中挑选了1500人马,埋伏在曰军的必经之路,并亲自指挥自卫军战士架好大炮。
  日军趾高气扬地大踏步前进,5里、3里、1里,“好!”刘宾亲自操炮,“轰”地一发炮弹落人敌群,接着又连着放了4炮,炮炮在敌群中开花。同时,刘宾命令江东生部下,将为今天庆祝贺司令前来的鞭炮放在空油桶里点着。日军遭到远距离炮弹的袭击,以为碰上了八路军大部队,便赶忙拖着10多具尸体逃回了据点。
  自卫军大获全胜,凯旋而至。此时,贺炳炎和江东生的酒桌依然热气腾腾。江东生连连招呼:“让伙房再上几个热菜,我要和这位刘老弟喝上几杯。”
  江东生琢磨,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刘宾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将日军赶回据点,可想而知,贺炳炎的威力该有多大。他当即要求收编。
  1944年,贺炳炎受命由抗日前线转到延安军事学院学习。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贺炳炎光荣地参加了大会。休息时,毛泽东主席笑盈盈地朝他走来,贺炳炎激动地站了起来,挺了挺胸脯,举着左手,向毛主席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毛主席连忙用右手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吧!”
  “主席,你不要我当兵了吗?我还有一只手,能够冲杀!”
  毛主席把他的手握得更紧了,又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严肃而又肯定地说:“要,怎么能不要呢?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好好学习,等革命胜利了,你还要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呐!”
  “可我是个穷矿工的儿子,从小放牛打铁,什么也不懂啊!”
  毛主席很满意他的朴实谦逊,热情地鼓励说:“我小时候也放过牛呀。咱们都是在牛背上长大的,看来有共同语言。不要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你现在指挥打仗,日军都怕‘一把手’到来,这就是才能,你就算得上是人才,军事人才嘛!至于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学嘛!你要好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多学多记多问。相信你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相信你一定会学得好!”
  “是,我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教导,好好学习!”贺炳炎起立,两脚跟用力“啪”地一靠,又用左手敬了个军礼。
  
  4.贺炳炎和彭德怀总指挥在电话里吵了起来,一急之下,贺炳炎把电话给摔了。
  
  1946年11月,贺炳炎率晋绥军区第5旅等部,向晋北阎锡山部龟缩的同蒲沿线的几座县城发起了强有力的攻坚战。这时,贺炳炎所在部队不仅缺乏攻坚经验,而且装备很差,没有重型武器。
  贺炳炎深深懂得,攻城与平原或野外作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拿过去的作战经验对付守城之敌,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组织部队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试验,终于选择了“爆破”攻坚法,并在实战中不断改进,继而发扬推广。
  摆在贺炳炎面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攻城最大的困难是敌人居高临下,战士攻城需要用攀城的梯子,但那样伤亡太大。迫击炮够得着,但威力太小。炸药包威力大,但城高又够不着。如果有一个抛投器就好了。一段时间里,贺炳炎满脑子都装着这个问题。
  有一次,贺炳炎路过迫击炮排训练场。面对迫击炮,贺炳炎突发奇想,何不用迫击炮弹来投递炸药包呢?贺炳炎说出这一想法,但该排排长却推翻了他的想法,原来如果将炸药包放在追击炮口,当追击炮弹发射时会引起炸药包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贺炳炎抓了抓头皮说:“对,对,不过我们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让追击炮弹长个翅膀带着炸药包飞到敌人窝里?”
  贺炳炎坐在小马扎子上,让从国民党部队投诚的战士小张当着他的面,将迫击炮拆散了并讲解其构造及原理。小张既兴奋又紧张,用了整整一个上午,将迫击炮里里外外讲得明明白白。
  贺炳炎突然提出:“小张,追击炮引信是靠撞击炮筒底部的顶针才点火的,我们要是把迫击炮弹装上个长长的身子,让它头探出炮筒口外,然后把炸药包绑在炮弹头外侧,这样炮弹不就能把炸药包带飞了吗!”
  小张一拍脑袋:“对对,还是贺长官高明!”
  于是,迫击炮弹一改“短小精悍”,而成为瘦削的“大高个”。整个炮弹的身子与炮筒等高,炮弹头露在炮口外面。炮弹外面裹着炸药包。如此一来,迫击炮弹的作用远远超过过去的威力。
  时间一长,贺炳炎发现当目标很近时,迫击炮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如果既能平射又能高射该多好!当贺炳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炮兵排后,战士们七嘴八舌,纷纷说好是好,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即迫击炮炮弹主要是将炮弹从炮口滑入炮管与底部击针相撞才引起点火,如果平射就没有撞击力,没法点火。贺炳炎提出能否将击针改为像手枪那样,用幸口动扳机的办法。贺炳炎一席话,使战士们茅塞顿开,随即开始试验,不长时间便成功了,当需要平射时可采取拉动击发,当高射时又可撞击。
  这一变,改变了迫击炮的整个作战功能,直到今天,追击炮仍能发挥一炮多用的作用。
  除此之外,贺炳炎还领导部队制作了“爆炸杆”、“爆破桶”、“坑道爆破绳”等,形成了门类齐全、作用广泛的“爆破运动”,数月内连克朔县、宁武、崞县诸城,并对以后的蟠龙、清涧等地攻坚都起了很大作用,以至成为后来西北战场攻坚作战中的有力武器。
  1947年3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白白输掉65个旅之后,仍然野心不死,于是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分别实施所谓的“重点进攻”。蒋介石在高级军官作战部署会议上说:“这叫哑铃战术,哑铃一头砸向陕甘宁,捣毁共匪的老窝,恬捉老毛;另一头砸向山东。哑铃杆就是整个陇海线。两头并进,用拉网式的办法将共军赶向华北地区,最后包它个饺子!”蒋介石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尖尖的脑门上浸出密密的一层汗珠,他为他形象的比喻而沾沾自喜。
  在陕甘宁边区,蒋介石调集了胡宗南、马步芳部队23万多人,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1947年3月19日下午,蒋军占领了空城延安。胡宗南十分骄狂,大肆宣扬他所捏造的“俘虏敌5万众,缴获武器弹药无数”的所谓“辉煌战果”。21日,蒋介石致电嘉奖胡宗南,说:“吾弟苦心努力,赤忱忠勇,天自有以报之也,时阅捷报,无任欣慰!”并授以二等大绶云麾勋章。蒋军被虚假的“大捷”冲昏了头脑,四处蠢动蛮进,叫嚣“3个月内消灭共军”。
  国民党军占领延安,背上了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包袱,而西北野战军则兵力更加集中,提高了机动作战的能力,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为了选择有利地形,制造与捕捉战机,把全局的劣势转化为局部的优势,集中兵力歼敌有生力量,打击敌军的疯狂气焰,彭总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指示,把延安东北地区选作初期作战的战场,准备在这一地区连续打几个胜仗,以煞煞 胡宗南的威风,同时增强全国人民的信心。
  于是,我军在运动中于3月底、4月中旬分别发起了青化砭、羊马河战役,胡宗南两战皆败。
  5月4日黄昏,蟠龙再传大捷的喜讯。胡宗南存放在蟠龙补给基地的1.2万袋面粉、4万套军装、上百万发子弹、千余匹骡马以及药品、望远镜等大量战略物资全部补充了我军。
  在缴获的骡马中,有一头骡子原是贺炳炎的坐骑,是被敌人抢去的。那还是在战前,当时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独立5旅旅长的贺炳炎调任第1纵队副司令员。贺炳炎从蟠龙东面的野战军司令部到西边的1纵走马上任,要从敌我之间穿过。野战军司令部首长派了一个排护送贺炳炎,但被他婉言谢绝。贺炳炎的胆子大,只带了一个警卫员和一头大骡子、一匹马就上路了。
  走到中途时,迎面撞上了敌人的保安队。敌保安队见贺炳炎披着大斗篷,骑着大骡子,身后还跟着护兵,以为是他们国民党正规军的大官,没敢动他。
  贺炳炎开始也把对方误认为是自己人,亲切地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仔细一看,不对!他忙跳下骡子,带着警卫员顺着山沟跑回去了。
  保安队醒悟过来,追了一段没追上,只好把贺炳炎扔下的骡子牵走了。
  到了8月,贺炳炎和廖汉生率领1纵又去打榆林。
  榆林城位于晋陕绥边界地区,濒临长城和沙漠,是敌人在我边区北面的战略要地,由邓宝珊部第22军和胡宗南部第28旅及保安队共1.5万人把守。
  从8月6日起,西北野战军集中1纵、2纵、3纵和教导旅、新4旅及警备第4、第6团扫清了外围,包围了榆林城。10日到11日,我军连续两天爆破登城但都未能成功。
  榆林被围后,蒋介石急得直飞延安督令胡宗南主力北上救援,敌36师沿长城外侧的沙漠地带避开我军阻援部队,快速插到榆林。贺炳炎和廖汉生一见榆林一时半刻难以攻下,且调动敌主力北上之目的已经达到,遂请示后撤下来转至榆林与佳县之间等待时机。
  此时,贺龙、习仲勋正率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后方机关向黄河东岸的晋绥边区转移,胡宗南急令四军军长刘戡率5个旅北上、36师南下,夹击我军于黄河与无定河之间的狭小地区。
  敌36师师长钟松驰援榆林有功,得意忘形,马不停蹄地紧追我军身后,声称要“一战结束陕北战争!”野战军司令部决定抓住孤军冒进的敌36师狠狠地揍它一顿。这时党中央也恰好从靖边县小河村转到这一地区,与野战军主力会合。
  战前,野战军司令部召开各纵各旅干部开会,毛主席、周副主席也来参加。自从撤出延安后,贺炳炎和许多野司干部都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周副主席。今天见到领袖,激动之情不言而喻。毛主席握着贺炳炎的手说:“眼前陕北的处境,就像我们湖南人常说的‘过山坳’,快爬到山坳坳上了,千万不能松劲,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地爬上去,往后的道就好走了。”贺炳炎左手握住毛主席的手说:“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不松劲,坚决爬上山坳去!”
  8月18日,贺炳炎率部和兄弟部队对路经沙家店向东运动的敌36师发动突然攻击,敌军匆忙收缩,但因突降暴雨,战斗只好中止。
  8月20日,贺炳炎率1纵和2纵在沙家店向敌36U币师部及165旅发起攻击,3纵和绥德分区4团、6团阻击前来增援的刘戡部。
  战斗中,贺炳炎向全纵队宣读了彭总发出的动员令:“彻底消灭36师是我西北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是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开始。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继续发扬你们无限英勇的精神,立即消灭36师,活捉钟松,号召你们本日黄昏以前胜利的完成战斗任务!”
  动员令一宣读,部队顿时士气倍增,随即向敌人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按照彭总的命令,我军在黄昏前全部攻占了敌军阵地,敌师长钟松和165旅旅长李日基等少数残敌趁天黑下雨化装逃跑。胡宗南最精锐的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就这样被歼灭了。
  沙家店大捷是西北战场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我军从此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
  10月1日,贺炳炎率1纵攻占清涧南面的三十里铺。10月4日,1纵和3纵包围了清涧。
  清涧是咸榆大道上的要冲,驻守着敌整编第76师师部、第24旅旅部和一个多团的兵力。
  10月6日,1纵、3纵分别从西面和东面向清涧进攻。经过3个夜晚的连续突击,我军相继攻克城西高地的大部分阵地,只剩下耙子山主阵地。
  耙子山是清涧城的天然屏障,又是俯瞰全城的制高点,南北长约百余米。守敌将数丈高的天然陡壁加以人工切削,形成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构成我军夺取清涧的最大障碍。10月9日晚,贺炳炎指挥用搭人梯、挖踏孔的办法登上山的南端,以土工作业一点点迫近敌碉堡和小庙,而后发起强攻,但因地形受限、火力不足,攻了几次都未能成功,部队伤亡较大,指战员们都非常着急。
  从我军攻击一开始,清涧城里的廖昂就频频向胡宗南呼救。敌29军军长刘戡率5个半旅从延安来援,已接近清涧,与教导旅、新4旅等阻击部队展开激战。耙子山攻不下来必然影响整个战役进程。
  这时,贺炳炎接到野战军司令部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彭总焦急地对贺炳炎喊道:“为什么还没有打下来?我命令你赶快把耙子山给我拿下来!”
  贺炳炎正在为部队伤亡太大、进攻受阻而大伤脑筋,一听彭总的话他也喊了起来:“部队伤亡太大,有困难!”
  贺炳炎和彭总在电话里吵了起来,一急之下,贺炳炎把话筒给摔了。
  彭总放下电话坐不住了,心想敢跟我彭德怀摔话筒的贺炳炎是第一个。他知道贺炳炎从来都是不打一点折扣的人,今天竟然跟他顶了起来,这说明进攻困难确实太大。于是,彭总带着野司副参谋长王政柱直接到了贺炳炎的指挥所,指示部队调整部署,重新组织攻击。
  10月10日上午,部队终于拿下了耙子山敌军主阵地。
  战后,彭总带着旅长们察看敌军防御工事又一次来到耗子山前,他感慨地对贺炳炎说:“像这样坚固的工事,像我们这样的装备,要不是革命的军队,任何队伍都是拿不下来的。我在电话中有些话……”
  贺炳炎抢过话头:“彭老总,摔电话是我的错,我要向野战军总部写检讨。”
  彭德怀连连摆手说:“贺炳炎,免了,免了……”
  战后,彭总对贺炳炎,既没有批评也没表扬,就像没有发生过此事一样。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的当天,贺炳炎率第1军挺进青海。
  9月5日,第1军前锋部队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进入西宁。西宁由此得到解放,西宁人民获得新生。
  西宁解放两天后,贺炳炎军长和廖汉生政委率1军军部进驻西宁。
  9月17日,青海省委成立。贺炳炎和廖汉生、余秋里等人组成省委领导班子。同时,贺炳炎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结束后,贺炳炎已是重病缠身,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关节炎、肾脏病等缠住了贺炳炎,但贺炳炎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向伤残、疾病展开了另一场战斗。
  1952年,贺炳炎调任四川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和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5年3月,贺炳炎担任中共成都部队委员会书记、成都部队司令员,同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同志在成都病逝,年仅47岁。
其他文献
舟山群岛中的东山岛上,陈列着38座烈士坟墓,除了正面树立一块书写着“1385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的青石碑外,别无任何事迹介绍。这个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眺望着茫茫东海。  原来,这38位烈士是中国海军建立后第一次潜艇失事的牺牲者,那是在遥远的1959年12月1日,那是永远的中国418号潜艇。  上世纪末,中央电视台15集电视剧《波涛汹涌》讲述的潜艇悲歌,就是以在40多年前沉没的418号
期刊
东山岛地处台湾海峡西部最南端,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比金门和厦门岛稍大,与厦门、金门、海坛(平潭)并称为福建沿海“四大海岛”。  东山岛东距澎湖98海里,距高雄166海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山岛海岸的地形、地貌很像台湾的西海岸,岸线较直,海滩较平缓,非常适合举行三军联合性质的登陆作战演习。岛上地形多为丘陵高地,四面环水,环境与台湾岛接近。  历次东山岛军演之所以选在每年六
期刊
周士第,海南省琼海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代理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8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在周士第的军旅生涯中,一系列耀眼的任职,足以令人骄傲。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行列中,像周士第这般老资历的并不多。    周士第又名周士悌,海南省琼海县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见习官、副队长、队长。大革
期刊
编者按:海南岛登陆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配合,只有落后的运载工具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我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该战役体现了我军指战员和海南人民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大公无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毛泽东三次电示四野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金门与舟山。  首
期刊
邓华,湖南人,1927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79A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4军军长。抗羌援朝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林彪要是听取邓华的建议,三战四平就不会打得那么残酷。    在战争年代里,在当年东北黑土地上,谁都知道邓华和他指挥的部队,人们把“辽吉纵队”——“七纵”——“44军”习惯地称之为“邓华纵队”。这支部队是四野的十大
期刊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许光达说:“我念及与你同窗情谊,不忍亲睹城破之日你身陷囹圄,故陈说利害,劝兄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榆林战役。  许光达当时担任第3纵队司令员。3纵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扫清敌军外围据点高家堡。高家堡位于榆林东北方向,是从东面通往
期刊
纵观中国现代史,毛泽东的识才智慧和驭人之术可谓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驭人术并非只是帝王之道,皇家专利,领袖也是需要的,这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没有这种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稳江山的。  历史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
期刊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29年加入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1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办事有板有眼,举止文质彬彬,说话有条有理,不像一壁虎将那样威猛,却长期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官。    李天佑,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在红军队伍里当过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在八路军队伍里当过团长、旅长,是平型关大战中主攻团的团长,后来,他到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期刊
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传出后,曾引起外界猜测纷纭,流言四起。有的称飞机是被导弹击落,有的说飞机上发生过搏斗,等等。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蒙古方面认为,该机是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由于自身不明的原因,进行紧急降落,试图用飞机腹部着陆失败;右翼撞地折断,引起爆炸燃烧。据蒙方提供的气象资料称,9月13日凌晨2时,肯特省依德默格县上空无风沙、无雾,只有2~4级的云,能见度为50公里。这就是说:飞机失事地点上空
期刊
在西子湖畔,一个建造已数十年的建筑群,一直被神秘之光所笼罩,这里面机关重重,同时风景秀丽,请看——  31年前,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建设于南、北高峰之间的几栋别墅,曾经作为军事禁区,于幽静中透出一丝神秘。这几栋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别墅,如今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纱,开始对游人开放。人们才知道这就是林彪的七零四行宫,别墅下面是林彪为篡党夺权而建设的大型地下军事指挥中心。近日,笔者在友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