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铁路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本文侧重论述在铁路物流企业中与风险防范联系紧密的业务层面的控制。
关键词:物流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其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促使与现行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保证”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我们国家借鉴国际惯例、立足我国国情, 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全面定义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对企业层面与业务层面的控制进行了全面规范。
现阶段铁路物流正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功能性物流企业转变,在此基础上,依据规模优势,积极发展代理物流服务,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阶段将给铁路物流业将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针对当前铁路物流企业风险意识较弱,抗风险能力不高的的现状,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资产安全、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以下将针对资金风险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与铁路物流企业紧密相关的这三方面业务层面的控制分别论述其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资金风险控制:资金,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1.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资金活动频繁,资金活动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2)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
2.针对资金风险,企业应当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控制。(1)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和资金链断裂。(2)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由于物流企业要生存壮大就需要多方寻找货源,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方式,尤其是铁路运费的垫付,数额巨大,风险很高。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对客户建立信用档案,按照回款情况定期进行评价,结合评价情况,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企业应当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大额资金实行联签制度。印章的保管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二、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财务活动、投资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1.对于物流运输企业这样业务环节分散的行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各个环节的处理和评价,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从整体进行考虑与分析,从而强调系统性和互动性。铁路物流企业在年度经济业务开展之前都会编制本企业的全面预算,但是在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风险:(1)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项目不完整,预算标准不科学,预算分解和预算调整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难以实现。(2)预算分析不正确,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针对预算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企业应当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期间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物流行业市场状况、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對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预算方案。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2)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认真严格执行预算,使每项业务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3)严格考核,强化考评和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和奖惩制度,明确奖惩方法,落实奖惩措施。任何制度都必须通过有效地考核激励来保证其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通过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使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指标有保证,节奖超罚,奖惩分明,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考核内容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应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关键业绩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也应纳入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
三、合同管理控制。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企业应当关注与合同管理有关的下列风险:(1)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
2.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企业应当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控制。(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合同管理员,建立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制度,保证合同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由于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等基本情况,签订重要合同前主办部门预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并按规定报上级合同主管部门审查。(3)合同签订应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4)合同履行阶段。合同主办部门、财务部门坚持定期检查、督促,及时掌握合同履行动态,并侧面了解其经营动态,发现对方轻微违约或部分不履行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变更合同时均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合同补充协议。
总之,铁路物流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市场因素和内部需求,修订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变化,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关键词:物流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其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促使与现行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保证”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我们国家借鉴国际惯例、立足我国国情, 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全面定义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对企业层面与业务层面的控制进行了全面规范。
现阶段铁路物流正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功能性物流企业转变,在此基础上,依据规模优势,积极发展代理物流服务,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阶段将给铁路物流业将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针对当前铁路物流企业风险意识较弱,抗风险能力不高的的现状,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资产安全、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以下将针对资金风险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与铁路物流企业紧密相关的这三方面业务层面的控制分别论述其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资金风险控制:资金,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1.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资金活动频繁,资金活动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2)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
2.针对资金风险,企业应当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控制。(1)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和资金链断裂。(2)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由于物流企业要生存壮大就需要多方寻找货源,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方式,尤其是铁路运费的垫付,数额巨大,风险很高。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对客户建立信用档案,按照回款情况定期进行评价,结合评价情况,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企业应当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大额资金实行联签制度。印章的保管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二、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财务活动、投资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1.对于物流运输企业这样业务环节分散的行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各个环节的处理和评价,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从整体进行考虑与分析,从而强调系统性和互动性。铁路物流企业在年度经济业务开展之前都会编制本企业的全面预算,但是在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风险:(1)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项目不完整,预算标准不科学,预算分解和预算调整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难以实现。(2)预算分析不正确,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针对预算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企业应当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期间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物流行业市场状况、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對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预算方案。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2)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认真严格执行预算,使每项业务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3)严格考核,强化考评和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和奖惩制度,明确奖惩方法,落实奖惩措施。任何制度都必须通过有效地考核激励来保证其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通过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使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指标有保证,节奖超罚,奖惩分明,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考核内容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应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关键业绩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也应纳入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
三、合同管理控制。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企业应当关注与合同管理有关的下列风险:(1)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
2.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企业应当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控制。(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合同管理员,建立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制度,保证合同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由于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等基本情况,签订重要合同前主办部门预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并按规定报上级合同主管部门审查。(3)合同签订应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4)合同履行阶段。合同主办部门、财务部门坚持定期检查、督促,及时掌握合同履行动态,并侧面了解其经营动态,发现对方轻微违约或部分不履行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变更合同时均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合同补充协议。
总之,铁路物流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市场因素和内部需求,修订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变化,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