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是师生交流的钥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起着激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育的成败。它是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情感 研究性学习 师生关系 高中英语
一、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谈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感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让学生感悟成功而树立自信心,从而有信心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获取更大成功!我国清代文学家王筠在《教童不法》一书中指出:“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德国人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要特别注重和学生进行情感对话,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明白“成功”其实是个模糊概念,学生感到成功还是失败,这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期望的标准)有关。其次,与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研究性学习中,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只不过这种体验有程度差别。有些学生获得的成功“大”些,有些“小”些。教师还应有慧眼识别“差生”进步的能力。有的学生,明明是成功了、进步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要让学生十分清楚自己已取得了成功,更要特别注意让“差生”体会到每一个微小的成功。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及时地鼓励“差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一个“能”字。一个人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才能有信心、有兴趣去干某事,才能有成就感,才能产生持久的热情。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差生”树立自已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情感互动。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常常可以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双向反馈。事实证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仔细观察,因势利导,对后进生那怕是最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他们从教师的赞扬和肯定中得到鼓励。二是感化性原则。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要对学生,尤其是“差生”,从内心满怀期望,充满真情。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的。如果教师讲课时没有真实情感,那么学生对他们所讲的知识就不会产生共鸣。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它还是情感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和反应,在愉快条件下,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也会巩固;在沮丧状态下,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值得珍惜的体验。在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也是极其重要的。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予以纠正,不能一概而论,避免使学生产生受挫折和失败的消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宽容态度,多鼓励多表扬,只要有进步,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并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时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保持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是研究性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意志力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具有坚定意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地抑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质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难的念头,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同时,还应结合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多开展单词竞赛、阅读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竞争,让他们强化自控力、集中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学好英语。
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研讨过程,教师在课题设计上一定要让课题具有趣味性,并让学生始终对课题保持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倾全心去琢磨、去研究。对涉世浅、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的学生,兴趣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更应带给学生情感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标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育的宗旨不再是生产“学习机器”,而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者,也就是培养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这和我们倡导“教育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做到做好“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呢?
美国心理学博士戴尔·斯科特·里德利著的《自主课堂》一书告诉我们: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创造积极课堂环境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得到满足的愉悦。从理论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负起责任,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等诸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同时,课堂上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兼重“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课堂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为获得学习意义而共同努力的“工作空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巴里·J·齐默尔曼在《自我调节学习》一书对“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而深入的探讨。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和戴尔·斯科特·里德利博士都十分强调学生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看作是学生个体的自主行为。他在书中对“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有着富有实践意味的研究。他认为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1.自我评价与监控:学生根据先前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分析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要使用的学习策略;3.策略执行与监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使用策略,并监控其执行;4.策略结果的监控:学生分析某种策略与某种结果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使用策略的有效性。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认为,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的循环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在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的视野里,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被置于极高的地位。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载体,而维系这一载体正常运行的是情感的力量。
三、怎样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好每一个要研究的课题或话题,让课题或话题具有趣味性;
2.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加强感情教育,诱导兴趣;
3.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多运用电教媒体,把活动过程创设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研究性学习要利用比赛,展开竞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研究性学习要强化成功的愉快,巩固学习兴趣;
6.研究性学习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空间;
7.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管理心理》,陈安福、何毓智编著
[2]《教学动力论》,李森著
[3]《现代教学论》,刘克兰著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5]《大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关系的研究》,吴福元著
[6] 张肇丰. 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7] 文可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色及构成要素[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2009(9).
[8] 周文胜. 研究性课程探析[J]. 教育理论研究,2003,5.
[9] 冯新瑞.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0,5.
[10] 顾锡平.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1] 刘蜿华,罗朝猛. 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
【关键词】 情感 研究性学习 师生关系 高中英语
一、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谈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感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让学生感悟成功而树立自信心,从而有信心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获取更大成功!我国清代文学家王筠在《教童不法》一书中指出:“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德国人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要特别注重和学生进行情感对话,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明白“成功”其实是个模糊概念,学生感到成功还是失败,这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期望的标准)有关。其次,与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研究性学习中,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只不过这种体验有程度差别。有些学生获得的成功“大”些,有些“小”些。教师还应有慧眼识别“差生”进步的能力。有的学生,明明是成功了、进步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要让学生十分清楚自己已取得了成功,更要特别注意让“差生”体会到每一个微小的成功。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及时地鼓励“差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一个“能”字。一个人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才能有信心、有兴趣去干某事,才能有成就感,才能产生持久的热情。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差生”树立自已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情感互动。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常常可以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双向反馈。事实证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仔细观察,因势利导,对后进生那怕是最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他们从教师的赞扬和肯定中得到鼓励。二是感化性原则。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要对学生,尤其是“差生”,从内心满怀期望,充满真情。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的。如果教师讲课时没有真实情感,那么学生对他们所讲的知识就不会产生共鸣。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它还是情感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和反应,在愉快条件下,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也会巩固;在沮丧状态下,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值得珍惜的体验。在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也是极其重要的。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予以纠正,不能一概而论,避免使学生产生受挫折和失败的消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宽容态度,多鼓励多表扬,只要有进步,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并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时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保持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是研究性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意志力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具有坚定意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地抑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质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难的念头,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同时,还应结合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多开展单词竞赛、阅读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竞争,让他们强化自控力、集中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学好英语。
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研讨过程,教师在课题设计上一定要让课题具有趣味性,并让学生始终对课题保持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倾全心去琢磨、去研究。对涉世浅、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的学生,兴趣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更应带给学生情感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标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育的宗旨不再是生产“学习机器”,而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者,也就是培养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这和我们倡导“教育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做到做好“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呢?
美国心理学博士戴尔·斯科特·里德利著的《自主课堂》一书告诉我们: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创造积极课堂环境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得到满足的愉悦。从理论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负起责任,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等诸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同时,课堂上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兼重“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课堂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为获得学习意义而共同努力的“工作空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巴里·J·齐默尔曼在《自我调节学习》一书对“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而深入的探讨。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和戴尔·斯科特·里德利博士都十分强调学生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看作是学生个体的自主行为。他在书中对“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有着富有实践意味的研究。他认为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1.自我评价与监控:学生根据先前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分析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要使用的学习策略;3.策略执行与监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使用策略,并监控其执行;4.策略结果的监控:学生分析某种策略与某种结果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使用策略的有效性。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认为,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的循环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在巴里·J·齐默尔曼教授的视野里,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被置于极高的地位。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载体,而维系这一载体正常运行的是情感的力量。
三、怎样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好每一个要研究的课题或话题,让课题或话题具有趣味性;
2.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加强感情教育,诱导兴趣;
3.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多运用电教媒体,把活动过程创设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研究性学习要利用比赛,展开竞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研究性学习要强化成功的愉快,巩固学习兴趣;
6.研究性学习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空间;
7.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管理心理》,陈安福、何毓智编著
[2]《教学动力论》,李森著
[3]《现代教学论》,刘克兰著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5]《大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关系的研究》,吴福元著
[6] 张肇丰. 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7] 文可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色及构成要素[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2009(9).
[8] 周文胜. 研究性课程探析[J]. 教育理论研究,2003,5.
[9] 冯新瑞.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0,5.
[10] 顾锡平.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1] 刘蜿华,罗朝猛. 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