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蔽油藏指受岩性(岩相)变化遮挡或匹配其他构造因素而形成的油藏。本文重点对东营凹陷现河庄、王家岗、牛庄、史南、郝家油田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隐蔽油藏,即岩性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分析了隐蔽油藏的沉积体系及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富集特征进行分析描述,对隐蔽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隐蔽油藏;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成藏规律
研究地区所管辖的现河庄、王家岗、史南、郝家、乐安5个油田构造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西段和南部缓斜坡,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特点是:1〉断层多,断块小,地质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2〉储层发育,油气富集高产,但储层纵横向变化大。3〉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4〉油藏類型为反向屋脊式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藏。现河地区经过多年的高速滚动开发,已基本上了解其宏观断裂展布,构造形态、各层系岩性特征、油气聚集规律等,所剩下待发现断块及其复合油藏主要在复杂断块区,小断块、储层分布不稳定的断块等,总体上待发现的油藏更隐蔽。为了挖掘隐蔽油藏的潜力,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作为指导,精确描述断块的构造形态,预测储层横向变化,进而结合钻井、试油、试采生产等动静态资料,分构造单元对断块进行分析评价,近两年来共评价出有利断块20个,部署井位80口,完成新的产能建设40×104t,新增石油地质储量600×104t。
一、隐蔽油藏特征
隐蔽油藏指受岩性(岩相)变化遮挡或匹配其他构造因素而形成的油藏,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本区主要有以下三种隐蔽油藏类型:a、夹于周围暗色泥岩中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岩砂岩透镜体,以周围泥岩为遮挡条件的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在单一储层单元控制的油藏主要是砂岩透镜体,分布于浊积岩储层中。b、砂岩向高部位尖灭或相变而形成的上倾尖灭油藏,在尖灭方向与构造抬起方向一致的地区已形成上倾尖灭油藏。c、由局部高点和岩性尖灭(或相变)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
在沉积体系发育的断层与局部构造内构造及断层走向与储层单元走向斜交,易形成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
二、隐蔽油藏描述方法
隐蔽油藏的描述是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地史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现有的钻井、物探、测井资料对隐蔽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工作。
1、分流河道油藏描述技术
分流河道砂体描述主要利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结合地质综合确定河道的空间展布并加以定量—半定量描述。分流河道油藏在现河地区主要是指以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的河道砂体为储层、成藏受断层和砂体横向尖灭线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该类油藏分布于复杂断块区内,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河道展布描述困难;构造复杂,油藏主要分布于以三、四级断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内;油藏受构造、储层变化双重控制,隐蔽性强。该类油藏在现河地区广泛分布。
2、测井约束反演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它以地震解释建立的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校正后的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对地质模型不断进行修正,使合成地震记录资料与实际地震资料尽可能接近。在沙三段岩性油藏及郝家地区沙二10的勘探中,为了提高勘探及开发效益我们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来预测描述砂体,利用现代试井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预测新区砂体大小及分布,对油藏的连通性进行分析。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3、岩相古地理分析技术
岩相古地理分析主要借助于岩心资料、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众多的钻井、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寻找目的层沉积时期的沉积中心,这类沉积中心是目的层段砂体分布有利地区,通过对砂体尖灭线的描述,结合构造圈定油藏的有效圈闭进行产能建设。依据岩心所反映的流水型斜层理,不对称波浪、槽模、沟模等构造标志,并依据消除构造倾角影响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红蓝模式,判断古流水方向及物源方向。
4、层序地层学技术
根据测井曲线划分的旋回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使高分辨率层序得以准确划分和对比。井和地震结合的技术方法有效地杜绝了测井与地震信息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不匹配性,其方法有:时-深转换法、合成记录制作与标定法、vsP测井法、地震测井、井问地震和地层反演技术等方法。其中运用vsP资料、合成记录的精细标定方法简单易行,精确可靠。2)等时性地层单元的追踪对比。通过层位标定技术使钻井资料与地震时间剖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层位标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解释工作的成败。在三维地震资料上进行层位标定后,从骨干剖面出发,利用地震剖面闭合的原理首先在过井剖面和反射连续、相位稳定的剖面上进行地层的追踪,逐条剖面解释,并用联络线闭合,连井剖面验证,保证各个地层界面的准确性。从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如牛庄地区沙三上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三中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系,沙三下远岸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等,从而揭示砂体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层序地层分析,做到地震层序与地层层序的对比统一性,确定有利勘探目标区。
三、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实例
隐蔽油藏相对于断块油藏隐蔽性强,油藏类型多,认识难度大,对油藏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在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对于不同的隐蔽油藏类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油藏描述方法。通过应用隐蔽油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现河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开创了新领域,使现河地区打出了高效井,发现了一批新的含油砂体、断块及新的含油层系,增加了优质可采储量。例如:河80-斜61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鼻状构造向利津洼陷倾没处,构造简单,为向西倾没,自东抬起的正向鼻状构造。该区位于鼻状构造的局部高点上,地层东陡西缓,被NEE向北掉的河4同生断层切割。储层来自南部的斜坡浊积扇,由于受河4断层影响,断层两盘沉积物相明显不同。上升盘为扇中主水道发育区,水道与水道之间相互联通,呈大面积块状分布,而下降盘由于断层古落差大,砂砾被加速产生强烈下切,形成以辨状水道为主的储集类型。储层变化大,辨状水通宽度300-500m,水道之间被泥岩隔开,互不连通,为了了解辨状水道走向及砂体展布,寻找新的优质石油地质储量,我们将河4断块上升盘及下降盘河80地区沙二储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通过沉积微相划分和描述砂体,对成藏规律和条件重新认识,并用地震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储层做出进一步评价,描述了砂体及辨状水道走向,在辨状水道有力地区设计了河80-斜61井,钻遇沙二10油层24.5米/4层,油水同层5.5米/层,自喷412吨,后又设计两口井,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1×104t,建产能2.5×104t。
参考文献:
[1] 王秉海,钱凯. 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
[2] 信荃麟,张一伟. 油藏描述与油藏模型.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隐蔽油藏;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成藏规律
研究地区所管辖的现河庄、王家岗、史南、郝家、乐安5个油田构造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西段和南部缓斜坡,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特点是:1〉断层多,断块小,地质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2〉储层发育,油气富集高产,但储层纵横向变化大。3〉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4〉油藏類型为反向屋脊式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藏。现河地区经过多年的高速滚动开发,已基本上了解其宏观断裂展布,构造形态、各层系岩性特征、油气聚集规律等,所剩下待发现断块及其复合油藏主要在复杂断块区,小断块、储层分布不稳定的断块等,总体上待发现的油藏更隐蔽。为了挖掘隐蔽油藏的潜力,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作为指导,精确描述断块的构造形态,预测储层横向变化,进而结合钻井、试油、试采生产等动静态资料,分构造单元对断块进行分析评价,近两年来共评价出有利断块20个,部署井位80口,完成新的产能建设40×104t,新增石油地质储量600×104t。
一、隐蔽油藏特征
隐蔽油藏指受岩性(岩相)变化遮挡或匹配其他构造因素而形成的油藏,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本区主要有以下三种隐蔽油藏类型:a、夹于周围暗色泥岩中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岩砂岩透镜体,以周围泥岩为遮挡条件的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在单一储层单元控制的油藏主要是砂岩透镜体,分布于浊积岩储层中。b、砂岩向高部位尖灭或相变而形成的上倾尖灭油藏,在尖灭方向与构造抬起方向一致的地区已形成上倾尖灭油藏。c、由局部高点和岩性尖灭(或相变)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
在沉积体系发育的断层与局部构造内构造及断层走向与储层单元走向斜交,易形成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
二、隐蔽油藏描述方法
隐蔽油藏的描述是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地史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现有的钻井、物探、测井资料对隐蔽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工作。
1、分流河道油藏描述技术
分流河道砂体描述主要利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结合地质综合确定河道的空间展布并加以定量—半定量描述。分流河道油藏在现河地区主要是指以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的河道砂体为储层、成藏受断层和砂体横向尖灭线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该类油藏分布于复杂断块区内,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河道展布描述困难;构造复杂,油藏主要分布于以三、四级断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内;油藏受构造、储层变化双重控制,隐蔽性强。该类油藏在现河地区广泛分布。
2、测井约束反演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它以地震解释建立的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校正后的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对地质模型不断进行修正,使合成地震记录资料与实际地震资料尽可能接近。在沙三段岩性油藏及郝家地区沙二10的勘探中,为了提高勘探及开发效益我们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来预测描述砂体,利用现代试井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预测新区砂体大小及分布,对油藏的连通性进行分析。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3、岩相古地理分析技术
岩相古地理分析主要借助于岩心资料、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众多的钻井、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寻找目的层沉积时期的沉积中心,这类沉积中心是目的层段砂体分布有利地区,通过对砂体尖灭线的描述,结合构造圈定油藏的有效圈闭进行产能建设。依据岩心所反映的流水型斜层理,不对称波浪、槽模、沟模等构造标志,并依据消除构造倾角影响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红蓝模式,判断古流水方向及物源方向。
4、层序地层学技术
根据测井曲线划分的旋回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使高分辨率层序得以准确划分和对比。井和地震结合的技术方法有效地杜绝了测井与地震信息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不匹配性,其方法有:时-深转换法、合成记录制作与标定法、vsP测井法、地震测井、井问地震和地层反演技术等方法。其中运用vsP资料、合成记录的精细标定方法简单易行,精确可靠。2)等时性地层单元的追踪对比。通过层位标定技术使钻井资料与地震时间剖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层位标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解释工作的成败。在三维地震资料上进行层位标定后,从骨干剖面出发,利用地震剖面闭合的原理首先在过井剖面和反射连续、相位稳定的剖面上进行地层的追踪,逐条剖面解释,并用联络线闭合,连井剖面验证,保证各个地层界面的准确性。从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如牛庄地区沙三上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三中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系,沙三下远岸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等,从而揭示砂体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层序地层分析,做到地震层序与地层层序的对比统一性,确定有利勘探目标区。
三、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实例
隐蔽油藏相对于断块油藏隐蔽性强,油藏类型多,认识难度大,对油藏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在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对于不同的隐蔽油藏类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油藏描述方法。通过应用隐蔽油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现河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开创了新领域,使现河地区打出了高效井,发现了一批新的含油砂体、断块及新的含油层系,增加了优质可采储量。例如:河80-斜61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鼻状构造向利津洼陷倾没处,构造简单,为向西倾没,自东抬起的正向鼻状构造。该区位于鼻状构造的局部高点上,地层东陡西缓,被NEE向北掉的河4同生断层切割。储层来自南部的斜坡浊积扇,由于受河4断层影响,断层两盘沉积物相明显不同。上升盘为扇中主水道发育区,水道与水道之间相互联通,呈大面积块状分布,而下降盘由于断层古落差大,砂砾被加速产生强烈下切,形成以辨状水道为主的储集类型。储层变化大,辨状水通宽度300-500m,水道之间被泥岩隔开,互不连通,为了了解辨状水道走向及砂体展布,寻找新的优质石油地质储量,我们将河4断块上升盘及下降盘河80地区沙二储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通过沉积微相划分和描述砂体,对成藏规律和条件重新认识,并用地震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储层做出进一步评价,描述了砂体及辨状水道走向,在辨状水道有力地区设计了河80-斜61井,钻遇沙二10油层24.5米/4层,油水同层5.5米/层,自喷412吨,后又设计两口井,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1×104t,建产能2.5×104t。
参考文献:
[1] 王秉海,钱凯. 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
[2] 信荃麟,张一伟. 油藏描述与油藏模型.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