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摄影界既经历了许多辉煌时刻,也留下不少引起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其间,风云激荡,令人感慨颇多。为更好地总结回顾一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整理回望摄影事业发展繁荣的脉络,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属的《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年鉴》、中国摄影手机报等媒体联合推出“2010年度中国摄影界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按发生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金像奖作品涉嫌“剽窃”,社会关注促业界反思』
2010年1月初,传媒曝出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桑玉柱的作品涉嫌“剽窃”,金像奖组委会展开进一步调查论证,并于1月11日做出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的决定。组委会认为,当事人声明的所谓“共同创作”的摄影作品无法真实地体现摄影家个体的创作水平及风格,不符合《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总则中关于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规定,也不符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第二条第1款中关于参评作品须是“体现本人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作品”的明确要求。
此事经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成为本年度摄影界社会影响最广泛的公共事件之一。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和中国摄协明确表示,反对所谓“潜规则”。来自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相关批评,对摄影艺术创作中不严肃、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提出了警示,对摄影界进行了法律意识、版权意识的普及教育,更对主办单位如何加大处罚力度、完善评奖措施等提出更高要求,对摄影事业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还取消了另外两位违规者的获奖资格。
『2.抗灾救灾冲在第一线,全国摄影人记录历史』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新疆暴雪、西南大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不少省区的洪水灾害??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每个抢险救灾的现场,都在第一时间冲向一线,与抢险救灾队伍并肩战斗的摄影人,用相机记录灾情,记录灾区人民的生活,为共和国历史留下宝贵的抗灾救灾影像史料。
2010年4月20日,中国文联、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协联合在京举办全球首个玉树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并向中央档案馆捐赠同题材影像史料。中国摄协还与云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了抗旱救灾主题摄影展览。
为鼓励、表彰摄影家积极参与抗灾救灾无私无畏精神,中国摄协首次专门批准213位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摄影人入会,并计划在2011年初隆重举行“2010年度抗灾救灾优秀摄影家”表彰大会。
『3.黄山布局摄影战略,推出百佳摄影景点』
作为国内与摄影渊源最为深厚的知名景区之一,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之际,黄山风景名胜区布局摄影战略,3月便着手推出百佳摄影景点,此后又出版了《风景如画——黄山市百佳摄影点行摄指南》,通过摄影活动宣传黄山,带动摄影点旅游热潮,最终成就富民工程。随着年末2010中国黄山(国际)风光摄影大展的圆满结束,黄山与摄影的不解之缘又揭开新的一页,书写新的篇章。
2010年初召开的黄山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就做出“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等高端文化体验旅游,做大摄影产业和艺术经济”的重大决策。黄山市领导更是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把黄山摄影产业做好。相关举措已初见成效。
把摄影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推广旅游的主要手段,黄山此举无疑具有一定导向作用。
『4.“微单”“单电”等新概念,市场受宠创造新商机』
业界专家称2010为“单电相机”元年,“单电”携“微单”等新概念相机,联手推动高性能相机进入微型时代。2010年5月,索尼推出的NEX-5C火爆热销,正式定义了“微单”相机的名号:打破传统相机外形,真正把卡片机与单反相机的优点结合起来,降低了机身尺寸的同时,还兼具可更换镜头的优势。
索尼“单电”相机的开山之作α55,以半透式固定反光镜结合EVF电子取景器,克服了单反相机拍摄时反光镜翻起的动作时滞限制,将数码相机的对焦和拍摄性能提升到了新高度。三星NX10和NX100以及旁轴复古设计、采用混合取景器的富士X100等同类产品,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相机。
微单、单电相机在功能方面迎合当代年轻摄影人的拍摄思路,影像质量也直追专业机型的高起点。“微单”“单电”相机等一经上市便受到追捧,创造出价涨量增的销售局面。
『5.全国影展创“世界纪录”,来稿量井喷、公示火爆』
中国摄协与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至2010年5月20日截稿,共收到了15114人次投送的183661幅作品,参评者和参评作品的数量均创全国影展50余年历史新高,在世界各类重大影展、影赛中也属首屈一指。本次全国影展的评委数量、两个阶段的评选时间等也均超越往届。
本次全国影展通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公示全部入选作品并开通评论,引发摄影界和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公示的作品“被评论”成为普遍现象;中国摄协网“中摄论坛”及其他网站中,有关本次“国展”的帖子也屡见不鲜。公示期间,中国摄协网流量剧增,甚至曾因超负载而难以访问。同时设置的网友投票推选“网络最高人气作品”等举措,成为全国影展这个新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摄影品牌的创新之举。
『6.全国影展“金奖”被取消,中国摄协将实施“禁赛”』
2010年8月14日,全国影展组委会在深入调查、专家论证、权威部门认定的基础上,依据征稿启事和有关规定,取消了侯谢的《明天的现实》所获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质收藏作品资格。
这幅作品是侯谢利用电脑后期技术将多个素材图片进行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但所用部分图片素材未取得合法授权,被版权界、法律界人士认为存在侵权行为。此事对提高摄影界人士的著作权意识,规范创作行为,无疑有着很好的警醒作用。
包括一些“改变原始影像”的纪录类作品在内,本届全国影展共先后取消了30余幅(组)作品的入选资格。主办方中国摄协明确表示,“公示有期,监督无期”,为规范文艺评奖,在今后的活动中将对违反章程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并根据情节给予取消参评及入选资格、两年以上直至终身“禁赛”的处罚。
『7.《挟尸要价》获奖引风波,传播严谨性值得思考』
从摄影界到广大公众,从线下到线上,从照片本身到其背后的新闻事件,一幅在2010年度多项评选中都有所斩获的新闻照片《挟尸要价》,引发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持续关注与各种热议。随着质疑者、当事人公布各自的声明主张,相关机构的调查分析,多家媒体的深入采访,被网友称为“罗生门”的有关这幅照片真假之争及其背后的新闻事件再次浮上水面。
尽管有关《挟尸要价》本身真假的争议,随着更多的事实和证据浮出水面,有关评选的主办单位认为,并没有更多证据证明其有造假的成分。但这张照片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读误导,却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有业界人士认为,由此所展开的讨论足以将此类新闻摄影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进而引起全行业思考与警惕;或将成为新闻摄影的自我反思,以及重新思考图像证据意义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8.中国“让影像告诉世界”,中华文化灿烂耀寰球』
2010年7月起,中国摄协先后在法国、越南、美国、南非、肯尼亚、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让影像告诉世界——灿烂的中华文化”主题摄影作品世界巡回展,并派团赴当地进行交流访问。
此次巡回展览的展出作品中,既有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精彩记录,也有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生动记录,还有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的作品等,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最直观、最真实的“国际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和今天的建设成就,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中国摄协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构建“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对外摄影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举措,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9.香港特区首办摄影节,国际摄影节走过十年』
2010年11月底,100张寿命超过百年的香港风景照片从欧美重返故里,拉开了香港首届摄影节大幕。这个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创的摄影节由香港摄影文化协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香港摄影节主题为“摄影为人人,人人为摄影”,努力将专业人士和那些在社区互动网站上贴图观图的爱好者们都聚拢到一处。两岸四地摄影师作品的集纳展示,体现着香港摄影节聚合力量、拓展交流的立意。
作为中国国际摄影节庆活动中坚持最久者,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走进第十个年头,其间,历经运营模式、当家人、主办机构等等微调或变革,仍在业界的期待与批评声中一路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遥已成为国内众多起起伏伏的国际摄影节庆活动的一个缩影。
『10.新媒体改变摄影传播,中国摄影手机报创刊』
摄影记者、知名摄影家们,纷纷开“微博”,图文发表得更迅捷,与同行交流更畅通,随时随地享受网络,精英自发地带动,宣告着微博时代已经到来。摄影的多媒体传播更为热闹,京华时报等开辟视频短片赏析及交易网站;摄影记者开始用照片制作短片;诸多传统媒体抢占手机报一席之位,甚至为iPhone、iPad专门打造服务插件,用户已可登录“App Store”下载《大众摄影》
2010年12月2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创办的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份手机报《中国摄影手机报》创刊,它将努力以其受众广泛性、内容草根性、途径多样性、传递即时性、对象精准性、信息可信性的独特之处,发挥摄影行业“第五媒体”的先导作用。
『1.金像奖作品涉嫌“剽窃”,社会关注促业界反思』
2010年1月初,传媒曝出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桑玉柱的作品涉嫌“剽窃”,金像奖组委会展开进一步调查论证,并于1月11日做出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的决定。组委会认为,当事人声明的所谓“共同创作”的摄影作品无法真实地体现摄影家个体的创作水平及风格,不符合《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总则中关于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规定,也不符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第二条第1款中关于参评作品须是“体现本人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作品”的明确要求。
此事经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成为本年度摄影界社会影响最广泛的公共事件之一。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和中国摄协明确表示,反对所谓“潜规则”。来自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相关批评,对摄影艺术创作中不严肃、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提出了警示,对摄影界进行了法律意识、版权意识的普及教育,更对主办单位如何加大处罚力度、完善评奖措施等提出更高要求,对摄影事业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还取消了另外两位违规者的获奖资格。
『2.抗灾救灾冲在第一线,全国摄影人记录历史』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新疆暴雪、西南大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不少省区的洪水灾害??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每个抢险救灾的现场,都在第一时间冲向一线,与抢险救灾队伍并肩战斗的摄影人,用相机记录灾情,记录灾区人民的生活,为共和国历史留下宝贵的抗灾救灾影像史料。
2010年4月20日,中国文联、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协联合在京举办全球首个玉树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并向中央档案馆捐赠同题材影像史料。中国摄协还与云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了抗旱救灾主题摄影展览。
为鼓励、表彰摄影家积极参与抗灾救灾无私无畏精神,中国摄协首次专门批准213位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摄影人入会,并计划在2011年初隆重举行“2010年度抗灾救灾优秀摄影家”表彰大会。
『3.黄山布局摄影战略,推出百佳摄影景点』
作为国内与摄影渊源最为深厚的知名景区之一,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之际,黄山风景名胜区布局摄影战略,3月便着手推出百佳摄影景点,此后又出版了《风景如画——黄山市百佳摄影点行摄指南》,通过摄影活动宣传黄山,带动摄影点旅游热潮,最终成就富民工程。随着年末2010中国黄山(国际)风光摄影大展的圆满结束,黄山与摄影的不解之缘又揭开新的一页,书写新的篇章。
2010年初召开的黄山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就做出“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等高端文化体验旅游,做大摄影产业和艺术经济”的重大决策。黄山市领导更是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把黄山摄影产业做好。相关举措已初见成效。
把摄影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推广旅游的主要手段,黄山此举无疑具有一定导向作用。
『4.“微单”“单电”等新概念,市场受宠创造新商机』
业界专家称2010为“单电相机”元年,“单电”携“微单”等新概念相机,联手推动高性能相机进入微型时代。2010年5月,索尼推出的NEX-5C火爆热销,正式定义了“微单”相机的名号:打破传统相机外形,真正把卡片机与单反相机的优点结合起来,降低了机身尺寸的同时,还兼具可更换镜头的优势。
索尼“单电”相机的开山之作α55,以半透式固定反光镜结合EVF电子取景器,克服了单反相机拍摄时反光镜翻起的动作时滞限制,将数码相机的对焦和拍摄性能提升到了新高度。三星NX10和NX100以及旁轴复古设计、采用混合取景器的富士X100等同类产品,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相机。
微单、单电相机在功能方面迎合当代年轻摄影人的拍摄思路,影像质量也直追专业机型的高起点。“微单”“单电”相机等一经上市便受到追捧,创造出价涨量增的销售局面。
『5.全国影展创“世界纪录”,来稿量井喷、公示火爆』
中国摄协与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至2010年5月20日截稿,共收到了15114人次投送的183661幅作品,参评者和参评作品的数量均创全国影展50余年历史新高,在世界各类重大影展、影赛中也属首屈一指。本次全国影展的评委数量、两个阶段的评选时间等也均超越往届。
本次全国影展通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公示全部入选作品并开通评论,引发摄影界和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公示的作品“被评论”成为普遍现象;中国摄协网“中摄论坛”及其他网站中,有关本次“国展”的帖子也屡见不鲜。公示期间,中国摄协网流量剧增,甚至曾因超负载而难以访问。同时设置的网友投票推选“网络最高人气作品”等举措,成为全国影展这个新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摄影品牌的创新之举。
『6.全国影展“金奖”被取消,中国摄协将实施“禁赛”』
2010年8月14日,全国影展组委会在深入调查、专家论证、权威部门认定的基础上,依据征稿启事和有关规定,取消了侯谢的《明天的现实》所获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质收藏作品资格。
这幅作品是侯谢利用电脑后期技术将多个素材图片进行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但所用部分图片素材未取得合法授权,被版权界、法律界人士认为存在侵权行为。此事对提高摄影界人士的著作权意识,规范创作行为,无疑有着很好的警醒作用。
包括一些“改变原始影像”的纪录类作品在内,本届全国影展共先后取消了30余幅(组)作品的入选资格。主办方中国摄协明确表示,“公示有期,监督无期”,为规范文艺评奖,在今后的活动中将对违反章程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并根据情节给予取消参评及入选资格、两年以上直至终身“禁赛”的处罚。
『7.《挟尸要价》获奖引风波,传播严谨性值得思考』
从摄影界到广大公众,从线下到线上,从照片本身到其背后的新闻事件,一幅在2010年度多项评选中都有所斩获的新闻照片《挟尸要价》,引发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持续关注与各种热议。随着质疑者、当事人公布各自的声明主张,相关机构的调查分析,多家媒体的深入采访,被网友称为“罗生门”的有关这幅照片真假之争及其背后的新闻事件再次浮上水面。
尽管有关《挟尸要价》本身真假的争议,随着更多的事实和证据浮出水面,有关评选的主办单位认为,并没有更多证据证明其有造假的成分。但这张照片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读误导,却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有业界人士认为,由此所展开的讨论足以将此类新闻摄影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进而引起全行业思考与警惕;或将成为新闻摄影的自我反思,以及重新思考图像证据意义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8.中国“让影像告诉世界”,中华文化灿烂耀寰球』
2010年7月起,中国摄协先后在法国、越南、美国、南非、肯尼亚、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让影像告诉世界——灿烂的中华文化”主题摄影作品世界巡回展,并派团赴当地进行交流访问。
此次巡回展览的展出作品中,既有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精彩记录,也有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生动记录,还有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的作品等,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最直观、最真实的“国际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和今天的建设成就,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中国摄协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构建“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对外摄影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举措,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9.香港特区首办摄影节,国际摄影节走过十年』
2010年11月底,100张寿命超过百年的香港风景照片从欧美重返故里,拉开了香港首届摄影节大幕。这个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创的摄影节由香港摄影文化协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香港摄影节主题为“摄影为人人,人人为摄影”,努力将专业人士和那些在社区互动网站上贴图观图的爱好者们都聚拢到一处。两岸四地摄影师作品的集纳展示,体现着香港摄影节聚合力量、拓展交流的立意。
作为中国国际摄影节庆活动中坚持最久者,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走进第十个年头,其间,历经运营模式、当家人、主办机构等等微调或变革,仍在业界的期待与批评声中一路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遥已成为国内众多起起伏伏的国际摄影节庆活动的一个缩影。
『10.新媒体改变摄影传播,中国摄影手机报创刊』
摄影记者、知名摄影家们,纷纷开“微博”,图文发表得更迅捷,与同行交流更畅通,随时随地享受网络,精英自发地带动,宣告着微博时代已经到来。摄影的多媒体传播更为热闹,京华时报等开辟视频短片赏析及交易网站;摄影记者开始用照片制作短片;诸多传统媒体抢占手机报一席之位,甚至为iPhone、iPad专门打造服务插件,用户已可登录“App Store”下载《大众摄影》
2010年12月2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创办的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份手机报《中国摄影手机报》创刊,它将努力以其受众广泛性、内容草根性、途径多样性、传递即时性、对象精准性、信息可信性的独特之处,发挥摄影行业“第五媒体”的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