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商业日报》7月6日报道称,俄正在关注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可能性。报道披露,俄能源部副部长扬科夫斯基在6月初提到了成立这一机制的前景,能源部长诺瓦克随后表示,“俄正在积极讨论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对天然气销量和价格进行监管”。《消息报》也报道了诺瓦克的上述表态。受新冠疫情和经济停摆影响,今年1~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出口天然气收入为97亿美元,同比减少53%,实际出口下降23%。诺瓦克认为,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机构监管和协调。
这再次引起外界对相关国家谋划建立天然气卡特尔组织的关注。当前,新的天然气市场形势和格局确实为成立“天然气欧佩克”提供了一定有利条件,但来自某些方面的巨大阻力可能仍将使这一设想成为“镜花水月”。
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是俄谋划“天然气欧佩克”的主要依托。GECF是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01年5月成立于伊朗德黑兰,旨在通过就天然气相关问题交流信息和经验,加强合作。GECF目前有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埃及、赤道几内亚、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俄罗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等11个成员国,以及安哥拉、阿塞拜疆、阿联酋、伊拉克、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挪威、阿曼、秘鲁等九个观察员国。相较于1960年成立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GECF成立时间较晚,成立之初组织结构松散,是个典型的“论坛式”组织,直到2007年才开始机制化,制定了组织章程,并于2010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设立秘书处。GECF一直未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也未与天然气消费国建立有意义的对话。近些年,GECF成员国之间合作意愿在加强,一些成员国希望将其改组成“天然气欧佩克”。
俄是“天然气欧佩克”的主要支持者。早在2002年,普京总统就明确表示,希望建立一个天然气卡特尔。2006年,俄与伊朗共同提出,支持创建一个结构上类似于欧佩克的天然气卡特尔。2007年8月,GECF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由俄主持的专家小组,研究如何使GECF转变为具有实质功能的机构。但是,由于成员国尚未达成共识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力反对,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天然气需求锐减,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倡议遇冷。此后,为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联系,促进更具实质意义合作,首届GECF峰会于2011年12月在多哈举行。峰会提出成员国之间积极合作以应对全球和地区天然气市场挑战,并加强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对话,但未把建立“天然气欧佩克”作为目标。2013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届GECF峰会,普京试图在峰会上协调成员国共同向欧盟针对俄的反天然气垄断措施施压,并大力加强与委内瑞拉和伊朗的合作关系,效果并不理想。此后,GECF机制化建设逐步推进,但并未推出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重大举措,与设想中的“天然气欧佩克”也相去甚远。
当前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确实具备了一定有利条件。首先,GECF具有强大的天然气资源基础。根据GECF官方网站数据,该组织11个成员国天然气总探明储量占世界72%,产量占世界46%,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55%,LNG(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61%。从以上数据看,GECF完全具备影响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强大实力。其次,世界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取得长足进展。理论上讲,成立“天然气欧佩克”是完全可行的。与石油价格一样,天然气价格也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供应方如果通过调整天然气供应来平衡市场,降低价格波动,这对其具有吸引力。早在十几年前,俄就积极牵头制订章程,要把GECF变成一个有约束性和影响力的卡特尔,但一直未能实现。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天然气出口受到长期合同支撑,主要依靠管道运输,产量不易调整,且气价与油价挂钩,气价反映的是石油市场基本面,而不是天然气市场基本面,天然气交易很难形成像欧佩克那样的定价机制。因此可以说,建立“天然氣欧佩克”的愿景受到全球天然气行业结构的制约。但近年来,随着LNG贸易快速扩展,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当前LNG贸易中有1/3在现货市场上交易,气价不再像长贸合同那样与油价挂钩。由于买方更倾向于现货LNG,今后LNG现货贸易量还会增长。LNG现货市场繁荣将助推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和定价“去油价化”,有利于“天然气欧佩克”的形成。
相对于不断增加的有利条件,“天然气欧佩克”面临的挑战似乎更大。其中,最大阻碍就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消费国的反垄断政策。一个卡特尔组织要想成功,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即便产品价格高昂,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一直以来,欧佩克即得益于此。几十年来,运输领域仍没有很好的石油替代品。反观天然气,其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弹性,这意味着“天然气欧佩克”容易误判市场。目前,电力行业天然气消费占比近40%,气价上涨短期可能会导致消费向煤炭转换,长期则转向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高气价将大大抑制需求。
组建“天然气欧佩克”面临的第二个不利因素是各国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时会出台政策或法案,威胁惩罚涉嫌操纵油价的欧佩克成员国,甚至声称将解体欧佩克。欧盟也十分重视能源领域的反垄断,“天然气欧佩克”一旦成立,必然成为审查的重要目标。此外,随着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日益成为重要天然气进口国,这些国家对天然气市场垄断的警惕和反制,也将制约“天然气欧佩克”的建立。
第三个不利因素是内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既是天然气消费的重要市场,也已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主要供应方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不得不转而加入到争夺欧洲市场的行列,而欧洲天然气的传统供应国是俄罗斯、挪威、阿尔及利亚等国,这意味着GECF成员国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而且,天然气储量较大的沙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挪威等均不是GECF正式成员国,尤其产量世界第一的美国和重要LNG出口国澳大利亚也不是GECF成员国,这大大限制了“天然气欧佩克”成立的动力和影响。
目前天然气市场仍主要是受地理因素局限的区域性市场,天然气输送方式以及目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双重交易价格模式都不同于石油,因此限产不一定能够保价。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衰退时期,天然气出口国限制供气的手段能否产生拉抬价格的效果存疑。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报告指出,对天然气价格的任何操纵企图都可能吓跑需求方,使其转而投资于煤炭等更为廉价的资源。可见,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必要性值得认真权衡和推敲。
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先决条件虽已基本具备,但因面临重重障碍,预计成功概率仍然很低。应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俄仍需抓住机会,提升其在亚洲市场的份额。
这再次引起外界对相关国家谋划建立天然气卡特尔组织的关注。当前,新的天然气市场形势和格局确实为成立“天然气欧佩克”提供了一定有利条件,但来自某些方面的巨大阻力可能仍将使这一设想成为“镜花水月”。
设想早已有之
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是俄谋划“天然气欧佩克”的主要依托。GECF是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01年5月成立于伊朗德黑兰,旨在通过就天然气相关问题交流信息和经验,加强合作。GECF目前有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埃及、赤道几内亚、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俄罗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等11个成员国,以及安哥拉、阿塞拜疆、阿联酋、伊拉克、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挪威、阿曼、秘鲁等九个观察员国。相较于1960年成立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GECF成立时间较晚,成立之初组织结构松散,是个典型的“论坛式”组织,直到2007年才开始机制化,制定了组织章程,并于2010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设立秘书处。GECF一直未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也未与天然气消费国建立有意义的对话。近些年,GECF成员国之间合作意愿在加强,一些成员国希望将其改组成“天然气欧佩克”。
俄是“天然气欧佩克”的主要支持者。早在2002年,普京总统就明确表示,希望建立一个天然气卡特尔。2006年,俄与伊朗共同提出,支持创建一个结构上类似于欧佩克的天然气卡特尔。2007年8月,GECF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由俄主持的专家小组,研究如何使GECF转变为具有实质功能的机构。但是,由于成员国尚未达成共识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力反对,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天然气需求锐减,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倡议遇冷。此后,为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联系,促进更具实质意义合作,首届GECF峰会于2011年12月在多哈举行。峰会提出成员国之间积极合作以应对全球和地区天然气市场挑战,并加强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对话,但未把建立“天然气欧佩克”作为目标。2013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届GECF峰会,普京试图在峰会上协调成员国共同向欧盟针对俄的反天然气垄断措施施压,并大力加强与委内瑞拉和伊朗的合作关系,效果并不理想。此后,GECF机制化建设逐步推进,但并未推出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重大举措,与设想中的“天然气欧佩克”也相去甚远。
成立条件逐步积累
当前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确实具备了一定有利条件。首先,GECF具有强大的天然气资源基础。根据GECF官方网站数据,该组织11个成员国天然气总探明储量占世界72%,产量占世界46%,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55%,LNG(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61%。从以上数据看,GECF完全具备影响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强大实力。其次,世界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取得长足进展。理论上讲,成立“天然气欧佩克”是完全可行的。与石油价格一样,天然气价格也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供应方如果通过调整天然气供应来平衡市场,降低价格波动,这对其具有吸引力。早在十几年前,俄就积极牵头制订章程,要把GECF变成一个有约束性和影响力的卡特尔,但一直未能实现。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天然气出口受到长期合同支撑,主要依靠管道运输,产量不易调整,且气价与油价挂钩,气价反映的是石油市场基本面,而不是天然气市场基本面,天然气交易很难形成像欧佩克那样的定价机制。因此可以说,建立“天然氣欧佩克”的愿景受到全球天然气行业结构的制约。但近年来,随着LNG贸易快速扩展,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当前LNG贸易中有1/3在现货市场上交易,气价不再像长贸合同那样与油价挂钩。由于买方更倾向于现货LNG,今后LNG现货贸易量还会增长。LNG现货市场繁荣将助推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和定价“去油价化”,有利于“天然气欧佩克”的形成。
交易机制和消费国反垄断政策制约其成立
相对于不断增加的有利条件,“天然气欧佩克”面临的挑战似乎更大。其中,最大阻碍就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消费国的反垄断政策。一个卡特尔组织要想成功,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即便产品价格高昂,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一直以来,欧佩克即得益于此。几十年来,运输领域仍没有很好的石油替代品。反观天然气,其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弹性,这意味着“天然气欧佩克”容易误判市场。目前,电力行业天然气消费占比近40%,气价上涨短期可能会导致消费向煤炭转换,长期则转向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高气价将大大抑制需求。
组建“天然气欧佩克”面临的第二个不利因素是各国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时会出台政策或法案,威胁惩罚涉嫌操纵油价的欧佩克成员国,甚至声称将解体欧佩克。欧盟也十分重视能源领域的反垄断,“天然气欧佩克”一旦成立,必然成为审查的重要目标。此外,随着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日益成为重要天然气进口国,这些国家对天然气市场垄断的警惕和反制,也将制约“天然气欧佩克”的建立。
第三个不利因素是内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既是天然气消费的重要市场,也已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主要供应方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不得不转而加入到争夺欧洲市场的行列,而欧洲天然气的传统供应国是俄罗斯、挪威、阿尔及利亚等国,这意味着GECF成员国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而且,天然气储量较大的沙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挪威等均不是GECF正式成员国,尤其产量世界第一的美国和重要LNG出口国澳大利亚也不是GECF成员国,这大大限制了“天然气欧佩克”成立的动力和影响。
目前天然气市场仍主要是受地理因素局限的区域性市场,天然气输送方式以及目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双重交易价格模式都不同于石油,因此限产不一定能够保价。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衰退时期,天然气出口国限制供气的手段能否产生拉抬价格的效果存疑。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报告指出,对天然气价格的任何操纵企图都可能吓跑需求方,使其转而投资于煤炭等更为廉价的资源。可见,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必要性值得认真权衡和推敲。
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先决条件虽已基本具备,但因面临重重障碍,预计成功概率仍然很低。应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俄仍需抓住机会,提升其在亚洲市场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