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阐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提出针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应从意识培养、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大学生 终身体育 教育方法
  1.终身体育的提出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思想,脱胎于现代教育中的“终身教育”思潮,是一种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专家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不应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终结,应贯穿生命的全过程。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终身体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体育专家和体育工作者对终身体育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有的学者认为“终身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的教育思想;也有的学者认为终身体育就是终身健康教育。1995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终身体育就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体健康;终身体育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主导,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实现终身受益所进行的体育整体化、系统化的教育过程。
  2.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校体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体育也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体育面临的新课题。大学体育可以说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学期间,要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成为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者和社会体育的辐射源,植根于社会之中,推动整个社会全民健身运动。其次,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较为成熟的时期,是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由于文化层次较高,理性而自主能力较强,在此期间,结合兴趣爱好及身体条件和专业特点,学习自我锻炼身体的知识,发展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必能收到良好效果。最后,在这个阶段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有助于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衔接,使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健康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3.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3.1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学校体育转向社会体育的关键,是学与用的衔接点。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时间与质量都未达到要求,这与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密切相关。一方面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所以,要使终身体育深入人心,做到人人自觉健身,乐于健身,就必须提高全民对体育的认识。
  3.2进一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3.2.1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根本保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任务的完成质量。体育教师更应加强体育素质,因他们的工作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紧跟时代,适应社会需求,力争做一名“健康医生”。
  3.2.2立足学生,讲求实用,改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立足学生,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并兼顾实际教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大学体育中都开设了不同体育项目的选修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有的还加入了运动保健、卫生常识、体育欣赏等内容。
  3.2.3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原则,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力求最优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灵活机动,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有吸引力。要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收益。不但要探究教的方法,还要探究学的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应注重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2.4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环境是贯穿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总和。通常把前者称为“硬环境”,后者称为“软环境”。优化教学环境就是美化、协调“硬环境”,使“软环境”健康、和谐。和谐教学气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激情与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取决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频繁、多向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密切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互相切磋,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是为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从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3.2.5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学习。
  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与竞赛中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不仅反映在体育技术、技能的提高上,而且反映在体育知识的掌握、身体健康状态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克服困难获得进步与意志品质的增强,人们相互交往的快乐及体育本身带给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等方面。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体育技能、知识水平,还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协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
  3.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构筑健身平台,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3.3.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
  大学生课外时间相对充足,具有一定的自我运动与组织能力,健身氛围易形成。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形式、不同级别的比赛,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级别的学生参与,可在比赛时组织拉拉队、观众烘托气氛;注重培养体育骨干,依托校院系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小组等进行校内外体育交流,同时,体育教师加以指导;开办体育宣传栏,搞好健身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他们热爱体育、参与健身的情感,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3.3.2多渠道招商引资,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情。充足的、标准化的场地,先进、丰富的体育器材设施可形成美好的视觉、触觉,愉悦身心,延缓疲劳,防止运动损伤,以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因此,各级领导要想方设法,多渠道招商引资建设体育场馆设施。
  4.结语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一站,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折的衔接点,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其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根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础,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关键。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周景晖.终身体育观念和全面健身意识的对应统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刘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在课改大潮的推动下,我校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高效课堂的创建活动。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以此为契机,一面自己认真钻研,一面配合同事深入教研,在高中化学教学高效模式的探究中
期刊
故事是带领小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也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其对相关的事物展开探索和思考。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