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对当代民族工作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民族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鲜活最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有一个逐步地历史的形成过程,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升华、深化和系统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关于民族工作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形成
  民族问题关系到边疆巩固和祖国统一,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不辞辛劳,连续奔赴到湘西、内蒙古、新疆、延边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对我国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看法和新主张,并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向着伟大理想去奋斗。”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其若干会议精神和谈话要点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逐渐形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观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意识范畴,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的集中反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观的现实依据。科学认识民族现象,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这是民族观的基本内涵。只有准确理解我国民族观的基本内涵,才能自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在世界民族之林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同时,承认和尊重56个民族在文化、语言和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这就是所谓的“多元”。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所指向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大家庭内的每个民族都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因为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庭内百花齐放、文化多样,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同时,每个家庭成员也要和睦相处地交往、和衷共济地交流、和谐发展地交融,共同维护大家庭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本要求,这种尊重多元、认同一体的民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归宿就是尊重差异、缩小民族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让各民族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即共有的物质家园。同时,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在差异性和多样化中力求做到和谐和统一,营造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即中华民族,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即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两个关键,特别是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用好精神力量的作用,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战略任务。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事关我国的民族工作、边疆安全、国家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主要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局,一切工作将无从谈起。因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可见,民族团结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只要56个民族能够牢牢抱成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实现不了的梦想。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包容各民族的多样化,挖掘每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力。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珍惜我们现在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证明:党所制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党所领导的民族工作是成功的。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的坚强领导,任何时候只要是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民族关系就不会偏离正常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民族问题总会迎刃而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同时,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民族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尤其是需要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这支干部队伍既要对党忠诚,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民族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占有特殊的地位,民族工作顺利的开展在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民族干部,特别是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中国特色,不需要照搬西方模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坚持做好“八个坚持”,是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归根结底无法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发展和复兴中国唯一的正确选择。这条道路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它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是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道路。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这段论述深刻阐述了解决民族问题最核心的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只有道路走对了,把握对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民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解决。
  (四)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决民族问题,既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
  我国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都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散发异彩。因此,我们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这体现“多元”。尊重差异性、多样性,是因为差异性、多样性是创新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同时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者,这体现“一体”,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文化认同的最高层次就是国家认同,而国家认同的实质就是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是不认同的结果,反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是认同的标志。只有文化认同解决好了,在此基础上才会巩固和深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 ]。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习近平同志两次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新的论述,使这一概念更加系统和完善。“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是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付诸实践,也是在民族工作中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要以民族平等为前提,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石,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加固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但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也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因此,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精神实质,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事关边疆巩固和祖国统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参考文献】
  【1】【2】【3】【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5】【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
  【6】闵言平:八个坚持是对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N].贵州民族报,2014年12月9日,第A02版.
  【7】【8】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
  【10】习近平在湖南考察[Z].新华网,2013-11-05.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GSP-002)。
  作者简介:
  李鲲鹏 男 回族 河南鹿邑人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16级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普布次仁 男 藏族 西藏山南人 西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构图、技巧、用色方面分析《明人肖像册》的艺术特色,进而看到《明人肖像册》的中西技法的混合运用已经十分完美,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绘画又有别于西方绘画的新风格。  【关键词】:明人肖像册 肖像画 造型意识  《明人肖像册》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纸本,共计有十二页,作者不详。册页入藏南京博物院前为近代苏州鉴藏世家潘承厚(1904—1943)旧藏,每像后对开册页都有他的题记和印章。包括人物的生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党的十九大站在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立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飞跃。只有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
期刊
【摘要】:孙绰是东晋名士,出身于太原孙氏。孙绰的思想有着浓厚的道家倾向、儒家意识,也深受佛教影响,表现为儒道佛兼容,这种思想杂糅的倾向集中体现在他的作品《喻道论》中。  【关键词】:孙绰 名士 思想 杂糅  孙绰,字兴公,东晋太原人,历任著作郎、永嘉太守、散骑常侍等,并袭长乐侯。孙绰擅长诗文,崇尚隐逸,纵情山水,与众多高僧、名士有往来。受东晋时期三教融合思潮的影响,孙绰在思想上儒道佛兼容。  一、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顾颉刚的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大讨论,在讨论中顾颉刚的弟子白寿彝还表达了重新叙述中国民族史的期望。翦伯赞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民族观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有别于顾颉刚等人的基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上的“中华民族”概念,同时正视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史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翦伯赞 中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家 爱因斯坦 素养 家国情怀  一、设计缘由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为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5课内容,本课从两个大方面论述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一是通过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及科学成就解释其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二是通过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为反战和平事业做出的贡献树立其“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形象,整课内容逻辑清晰,主线
期刊
对开关电源的检测是开关电源电路设计的关键,并能影响到  开关电源的应用性能。为了对开关电源的检测技术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简要对比分析了开关电源检测的技术,并着重分析了常用的几种电流检测技术,分析了电流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电流检测技术在开关电源检测中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易于操作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技术的简要分析归纳提出了根据开关电源不同的应用情况来选择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技术的
期刊
【摘要】: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接近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互联网普惠化成果显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多人倾向于通过网络弥补现实中信息缺失、传统交流形式的不足。知网、博客、经管之家论坛等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共享、个性化以及随时访问数据和信息的实际需要。互联网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本文从知识共享简介、文献综述梳理
期刊
【摘要】:学生的情绪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本个案中的陈薇(化名)由于对往事的放不下,加上对新学校的不适应,她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无法安心读书,人际也受到影响。本案例中,心理辅导老师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让陈薇的情绪得以好转,重新树立在新学校开始新生活的信心。  【关键字】:怀旧 情绪 适应  个案呈现:陈薇(化名)是我校高一的一名女生,新学期开始不到一个
期刊
近日,国外研究机构OpenSignal对全球各地Wi-Fi下载速度与移动网络下载速度进行研究对比后发现,澳大利亚、德国、希腊、缅甸等33个国家的移动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超过了当地Wi-Fi的下载速度。基于此,有人甚至给出“Wi-Fi将死”的判断。  那么,在移动网速不断刷新纪录的时代,Wi-Fi何去何从?  “Wi-Fi将死”并非危言耸听  Wi-Fi本质上是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替代方案,在移动网络资
期刊
一、黑客技术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  黑客技术是Internet上的一个客观存在,对此我们无须讳言。和国防科学技术一样,黑客技术既有攻击性,也有防护的作用。黑客技术不断地促使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供应商不断地改善他们的产品,对整个Internet的发展一直起着推动作用。法律不能禁止个人拥有黑客技术。  二、应该辨证地看待黑客技术  它的作用是双面的。和一切科学技术一样,黑客技术的好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计算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