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对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到结为“秦晋之好”的“白金婚”夫妇,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否也有“七年之痒”?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能否天长地久?梁福深和麦见好夫妇用长达72年的“居家过日子”朴素爱情观让所谓的现代爱情羞色,他们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化解了很多邻里夫妻矛盾,成为邻人“和谐”家庭纠纷的一味“良方”。
老夫妻风雨同舟走过72载
72年前,经媒婆介绍,15岁的麦见好从马山头村坐上了一顶花轿子来到李松 村,与16岁的梁福深成亲。夫妻俩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72个年头。这72年里,他们从没有打过架,最难忘的两次争吵却成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两口子相互关爱、勤俭持家、共渡难关、和睦相处。如今,他们四世同堂,晚年的生活格外幸福安康。
麦见好老人今年87岁,小时候的她聪明伶俐、勤劳懂事,深得父母宠爱。但因为家庭贫困,父母长年有病,两个弟弟年幼,家里的农活杂务基本上落在这个女孩身上,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磨炼,才养成了她一生勤俭持家的好习惯,为她日后依靠勤劳双手编织恩爱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
15岁时,麦见好在马山头一带已是小有名气的大家闺秀了。因为长相出众,上门提亲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就连松岗、沙井也有人过来提亲。那段时间,情窦初开的麦见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也被这“踏破门槛”的阵势羞得不敢回家,整天在田里伺候庄稼。父母也催促过多次,让麦见好自己作主挑一个好人家嫁出去。麦见好并不着急,她似乎在等候一个能与她一生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好丈夫。
一头耕牛造就一段美满姻缘
那时候,麦见好的家里非常穷,不仅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要是家里人谁身体上有些病痛,连就医的钱都掏不出来。好几次,麦见好的父母因为病得严重,不得不向邻居家借钱治病。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谁都希望天上能掉馅饼,一夜成为暴发户。那时候,“财神爷”也很眷顾麦见好家,邻近几个村有几户大地主人家托媒婆来相亲,承诺只要将麦见好嫁过去,立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麦见好并不贪图金钱,年纪轻轻的她就觉得钱买不来幸福的婚姻,她只想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庄稼人,能居家过日子就行。
后来,在父母的催促和媒婆的一再撮合下,李松 村一位叫梁福深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听别人说,这个小伙子还读过几年书,不仅知书达理,人品也挺不错。其实,梁福深的家境也贫寒,唯一值钱的一件东西就是家里养了头耕牛。父母对麦见好说,“你自己看吧,如果你觉得适合,就嫁过去,至少有头耕牛,以后不愁种不上粮食,你一辈子也不会挨饿了。”
一顶花轿抬进未谋面夫君家
1940年,不满16岁的麦见好坐上了大花轿被抬到梁福深家。旧式婚俗,新婚男女在结婚前都不曾谋面,坐在轿子里的麦见好心乱如麻,一路上想象着未来夫君的模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一切都那么美妙,那么幸福,却又让人担心牵挂。
短短的几个时辰却成了麦见好内心最难熬的时光。喜宴结束宾客散去,小两口也被送进了洞房。当梁福深掀起麦见好的红盖头,发现眼前的妻子竟然如此漂亮,不禁喜上眉梢。可坐在床沿上的麦见好却有些失望了,眼前的丈夫竟然面无血丝,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后来一问才知,这位读过几年书的书生竟然刚刚久病初愈,难怪脸上的气色不太好。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传统观念在麦见好的心里根深蒂固,既然嫁给了他,就要一生相守。结婚后,两人踏踏实实地守候在李松 村,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靠种地为生,两人的生活非常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福深与麦见好先后育有七个小孩,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麦见好的父母和弟弟先后因病去世,而梁福深的父亲、哥哥与妹妹也因病撒手西去。痛失亲人的打击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梁福深一次次悲痛交加。加上1958年~1961年间,中国连续几年都遭受到自然灾害,这一时期,粮食失收,物价上涨,麦见好一家只好拿木薯、番薯、芋头,甚至要用黄狗头、芭蕉根、蔗渣磨成浆粉充饥,营养严重不足。为了让几个孩子吃饱饭,两口子常骗孩子们说两人先吃过饭了。等孩子吃过饭后,再偷偷把他们吃过的饭碗装一点水喝下去。因为长期喝这种“洗碗水”,梁福深和麦见好一度患上了水肿。尽管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二人从不吵架,相互鼓励,相互温暖,恩爱之情堪比新婚燕尔。
老两口的子女个个都争气
因为梁福深身体不好,家里四五亩地的农活全部落在了麦见好羸弱的肩膀上,除了洗衣、喂猪、养牛、照顾七个没有成年的子女之外,还要给梁福深熬药、喂药、擦汗,还要不厌其烦地陪丈夫说话、讲故事,鼓励丈夫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同时,麦见好还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饮食。解放前,麦见好靠帮人家种几天地换取几个鸡蛋,然后打成鸡蛋汤给梁福深喝。梁福深舍不得喝又要让给几个正长身体的子女喝,一碗鸡蛋汤让来让去,最后是全家人一人一口地喝,喝的泪流满面,幸福四溢。但这段经历却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子女们都学会了做人,个个都很争气,从来没有给家里惹过是非,带回家都是一大摞奖状和邻人的称赞。
梁福深老人笑着说,自己算是修来了八辈子的福气,娶了一个好妻子,她不仅勤劳善良,还特别善解人意,是非常难得的、传统的好女人。“自从她进门后,我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总见她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麦见好也笑着说,“说实话,那段时间也是身心疲惫欲哭无泪,好想有人能帮一把,但是我娘家已经没人了,就只能一个人支撑,还得咬紧牙关、强作欢颜把里里外外打理好,不能让丈夫为此担心。”在此期间,麦见好的几个大一点的子女整天吵着要放弃学业,回家干活来减轻妈妈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但是被麦见好给骂回了学校。“一个人如果不读书识理就不会有出路。”麦见好朴素的理念成就了她七个子女,现今个个事业有成,有的在政府机关上班,有的在学校做领导,还有的在香港发展。
老两口互帮互敬身体硬朗
在麦见好的长年悉心照顾下,年近九旬的梁福深身体还挺硬朗,只是耳朵有点“背”。村里人说,要不是麦见好,以梁福深身体状况,很难活这么大岁数。改革开放后,麦见好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子女们都十分有出息。提起他俩的高寿和子女的成就,麦见好老人不停地夸,“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我们的生活才有甜头。”
10多年前,梁福深不慎摔了一跤,脚做了手术,在床上躺了三个月,麦见好包揽了所有的生活细节,帮他倒痰盂、擦身、递茶水,换药……子女们工作忙要请人来照顾二老,都被麦见好给婉拒。麦见好说,我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还是不要铺张浪费,再说我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请的人也不一定有我照顾得好。梁福深老人在老伴麦见好体贴入微的照顾下,脚伤渐渐康复。二老在社区工作的女婿也说,岳父就是在岳母的照顾下才“返老还童”。
如今,二老每天饭后还会手牵着手在村头的山坡上散散步,到村子里转转,就连隔壁邻居有喜事,他们也要过去帮忙,干活比有的年轻人还麻利。
每天晚上6点半,两位老人会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麦见好不识字但听力好,梁福深听力不好但能识文断字,两人“优势互补”相互充当“讲解”。如今,说起国家大事两位老人也头头是道。麦见好说,他们一辈子,斗嘴的机会只有两次,那时是因为无米下锅了才发发牢骚,过后就像没事了一样,谁也不会记在心上。李松 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日明是二老的外孙,在他的记忆中,二老从未争过嘴,在村里树立了一个楷模形象,村里偶尔有夫妇争吵时,这老两口还热情劝架,很受同村人尊敬。
二老是家庭纠纷的“良方”
梁福深家一个远房孙子因为经济条件好,常常在外打牌,还夜不归宿,两口子为此吵个不休,村干部也来调解了几次无果,两人甚至要闹离婚。梁福深和麦见好听说之后决定去找他俩。一见面,梁福深二话不说,上前就要打这个孙子,撵得这个三十几岁的孙子团团转,说如果再听说他在外面打牌就叫全村人过来打断他的腿。这位孙子也十分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爷爷,当下保证再也不打牌了,这才让这老爷子消了气。麦见好则和孙媳妇拉起了家常,谈他们过去的艰辛,如何熬过这些苦日子的,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的。一席话让孙媳妇打破了“五味瓶”,从此再也没有和丈夫闹过情绪,遇到事情也总是口气温和地讲道理。后来,这对夫妻提起二老的教诲无不羞愧难当,还说“我们早该向爷爷奶奶学习了,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居家过日子,实在没必要争吵,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像这样的事例,二老不知“和谐”了多少,只要梁福深和麦见好这两位老人亲自出马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这两位“和事佬”用自身长达72年的“居家过日子”朴素观念,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化解了很多邻里夫妻矛盾,被邻人称为“和谐”家庭纠纷的“良方”。
前不久,公明办事处妇联举办金婚庆典,作为公明婚龄最长的夫妻,梁福深夫妇也应邀参加。提起这件事,梁福深兴奋地说,这辈子没拍过婚纱照,在政府的主持与家人的见证下,我们今生能携手拍婚纱照,真是太难得了。最后,梁福深郑重地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从两个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吃一锅饭的一家人,就应该好好去珍惜这份缘,一生相守。
梁福深夫妇用他们一生的实际行动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告诉年轻人金婚是怎样炼成的。
老夫妻风雨同舟走过72载
72年前,经媒婆介绍,15岁的麦见好从马山头村坐上了一顶花轿子来到李松 村,与16岁的梁福深成亲。夫妻俩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72个年头。这72年里,他们从没有打过架,最难忘的两次争吵却成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两口子相互关爱、勤俭持家、共渡难关、和睦相处。如今,他们四世同堂,晚年的生活格外幸福安康。
麦见好老人今年87岁,小时候的她聪明伶俐、勤劳懂事,深得父母宠爱。但因为家庭贫困,父母长年有病,两个弟弟年幼,家里的农活杂务基本上落在这个女孩身上,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磨炼,才养成了她一生勤俭持家的好习惯,为她日后依靠勤劳双手编织恩爱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
15岁时,麦见好在马山头一带已是小有名气的大家闺秀了。因为长相出众,上门提亲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就连松岗、沙井也有人过来提亲。那段时间,情窦初开的麦见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也被这“踏破门槛”的阵势羞得不敢回家,整天在田里伺候庄稼。父母也催促过多次,让麦见好自己作主挑一个好人家嫁出去。麦见好并不着急,她似乎在等候一个能与她一生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好丈夫。
一头耕牛造就一段美满姻缘
那时候,麦见好的家里非常穷,不仅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要是家里人谁身体上有些病痛,连就医的钱都掏不出来。好几次,麦见好的父母因为病得严重,不得不向邻居家借钱治病。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谁都希望天上能掉馅饼,一夜成为暴发户。那时候,“财神爷”也很眷顾麦见好家,邻近几个村有几户大地主人家托媒婆来相亲,承诺只要将麦见好嫁过去,立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麦见好并不贪图金钱,年纪轻轻的她就觉得钱买不来幸福的婚姻,她只想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庄稼人,能居家过日子就行。
后来,在父母的催促和媒婆的一再撮合下,李松 村一位叫梁福深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听别人说,这个小伙子还读过几年书,不仅知书达理,人品也挺不错。其实,梁福深的家境也贫寒,唯一值钱的一件东西就是家里养了头耕牛。父母对麦见好说,“你自己看吧,如果你觉得适合,就嫁过去,至少有头耕牛,以后不愁种不上粮食,你一辈子也不会挨饿了。”
一顶花轿抬进未谋面夫君家
1940年,不满16岁的麦见好坐上了大花轿被抬到梁福深家。旧式婚俗,新婚男女在结婚前都不曾谋面,坐在轿子里的麦见好心乱如麻,一路上想象着未来夫君的模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一切都那么美妙,那么幸福,却又让人担心牵挂。
短短的几个时辰却成了麦见好内心最难熬的时光。喜宴结束宾客散去,小两口也被送进了洞房。当梁福深掀起麦见好的红盖头,发现眼前的妻子竟然如此漂亮,不禁喜上眉梢。可坐在床沿上的麦见好却有些失望了,眼前的丈夫竟然面无血丝,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后来一问才知,这位读过几年书的书生竟然刚刚久病初愈,难怪脸上的气色不太好。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传统观念在麦见好的心里根深蒂固,既然嫁给了他,就要一生相守。结婚后,两人踏踏实实地守候在李松 村,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靠种地为生,两人的生活非常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福深与麦见好先后育有七个小孩,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麦见好的父母和弟弟先后因病去世,而梁福深的父亲、哥哥与妹妹也因病撒手西去。痛失亲人的打击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梁福深一次次悲痛交加。加上1958年~1961年间,中国连续几年都遭受到自然灾害,这一时期,粮食失收,物价上涨,麦见好一家只好拿木薯、番薯、芋头,甚至要用黄狗头、芭蕉根、蔗渣磨成浆粉充饥,营养严重不足。为了让几个孩子吃饱饭,两口子常骗孩子们说两人先吃过饭了。等孩子吃过饭后,再偷偷把他们吃过的饭碗装一点水喝下去。因为长期喝这种“洗碗水”,梁福深和麦见好一度患上了水肿。尽管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二人从不吵架,相互鼓励,相互温暖,恩爱之情堪比新婚燕尔。
老两口的子女个个都争气
因为梁福深身体不好,家里四五亩地的农活全部落在了麦见好羸弱的肩膀上,除了洗衣、喂猪、养牛、照顾七个没有成年的子女之外,还要给梁福深熬药、喂药、擦汗,还要不厌其烦地陪丈夫说话、讲故事,鼓励丈夫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同时,麦见好还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饮食。解放前,麦见好靠帮人家种几天地换取几个鸡蛋,然后打成鸡蛋汤给梁福深喝。梁福深舍不得喝又要让给几个正长身体的子女喝,一碗鸡蛋汤让来让去,最后是全家人一人一口地喝,喝的泪流满面,幸福四溢。但这段经历却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子女们都学会了做人,个个都很争气,从来没有给家里惹过是非,带回家都是一大摞奖状和邻人的称赞。
梁福深老人笑着说,自己算是修来了八辈子的福气,娶了一个好妻子,她不仅勤劳善良,还特别善解人意,是非常难得的、传统的好女人。“自从她进门后,我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总见她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麦见好也笑着说,“说实话,那段时间也是身心疲惫欲哭无泪,好想有人能帮一把,但是我娘家已经没人了,就只能一个人支撑,还得咬紧牙关、强作欢颜把里里外外打理好,不能让丈夫为此担心。”在此期间,麦见好的几个大一点的子女整天吵着要放弃学业,回家干活来减轻妈妈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但是被麦见好给骂回了学校。“一个人如果不读书识理就不会有出路。”麦见好朴素的理念成就了她七个子女,现今个个事业有成,有的在政府机关上班,有的在学校做领导,还有的在香港发展。
老两口互帮互敬身体硬朗
在麦见好的长年悉心照顾下,年近九旬的梁福深身体还挺硬朗,只是耳朵有点“背”。村里人说,要不是麦见好,以梁福深身体状况,很难活这么大岁数。改革开放后,麦见好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子女们都十分有出息。提起他俩的高寿和子女的成就,麦见好老人不停地夸,“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我们的生活才有甜头。”
10多年前,梁福深不慎摔了一跤,脚做了手术,在床上躺了三个月,麦见好包揽了所有的生活细节,帮他倒痰盂、擦身、递茶水,换药……子女们工作忙要请人来照顾二老,都被麦见好给婉拒。麦见好说,我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还是不要铺张浪费,再说我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请的人也不一定有我照顾得好。梁福深老人在老伴麦见好体贴入微的照顾下,脚伤渐渐康复。二老在社区工作的女婿也说,岳父就是在岳母的照顾下才“返老还童”。
如今,二老每天饭后还会手牵着手在村头的山坡上散散步,到村子里转转,就连隔壁邻居有喜事,他们也要过去帮忙,干活比有的年轻人还麻利。
每天晚上6点半,两位老人会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麦见好不识字但听力好,梁福深听力不好但能识文断字,两人“优势互补”相互充当“讲解”。如今,说起国家大事两位老人也头头是道。麦见好说,他们一辈子,斗嘴的机会只有两次,那时是因为无米下锅了才发发牢骚,过后就像没事了一样,谁也不会记在心上。李松 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日明是二老的外孙,在他的记忆中,二老从未争过嘴,在村里树立了一个楷模形象,村里偶尔有夫妇争吵时,这老两口还热情劝架,很受同村人尊敬。
二老是家庭纠纷的“良方”
梁福深家一个远房孙子因为经济条件好,常常在外打牌,还夜不归宿,两口子为此吵个不休,村干部也来调解了几次无果,两人甚至要闹离婚。梁福深和麦见好听说之后决定去找他俩。一见面,梁福深二话不说,上前就要打这个孙子,撵得这个三十几岁的孙子团团转,说如果再听说他在外面打牌就叫全村人过来打断他的腿。这位孙子也十分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爷爷,当下保证再也不打牌了,这才让这老爷子消了气。麦见好则和孙媳妇拉起了家常,谈他们过去的艰辛,如何熬过这些苦日子的,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的。一席话让孙媳妇打破了“五味瓶”,从此再也没有和丈夫闹过情绪,遇到事情也总是口气温和地讲道理。后来,这对夫妻提起二老的教诲无不羞愧难当,还说“我们早该向爷爷奶奶学习了,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居家过日子,实在没必要争吵,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像这样的事例,二老不知“和谐”了多少,只要梁福深和麦见好这两位老人亲自出马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这两位“和事佬”用自身长达72年的“居家过日子”朴素观念,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化解了很多邻里夫妻矛盾,被邻人称为“和谐”家庭纠纷的“良方”。
前不久,公明办事处妇联举办金婚庆典,作为公明婚龄最长的夫妻,梁福深夫妇也应邀参加。提起这件事,梁福深兴奋地说,这辈子没拍过婚纱照,在政府的主持与家人的见证下,我们今生能携手拍婚纱照,真是太难得了。最后,梁福深郑重地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从两个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吃一锅饭的一家人,就应该好好去珍惜这份缘,一生相守。
梁福深夫妇用他们一生的实际行动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告诉年轻人金婚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