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深阅读教学的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词语教学要厚实
  1. 解读数字。阅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出现了数字,这些数字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出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说明文中的数字,因为那是一种说明方法;然而,记叙文中出现的数字,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恰当地解读这些数字,就更能体会到数字——这一特殊的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 年龄的奥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写道:“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10岁”这个年龄,在这里有怎样的奥妙呢?我连问了学生3个问题: 10岁的孩子大概上几年级?一个10岁孩子的体能是比较弱的,经过长途旅行后不累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忙碌呢?经过这样一番解读,学生就能比较深入地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爱,读书的时候,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
  (2) 数字揭示厄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开头有这样一串数量词:“一百多里”“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这一连串数字反映了谈迁完成《国榷》的艰难。通常情况下,我们认真修改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还需要10分钟时间,《国榷》400多万字的修改量,相当于4万多篇习作的修改量。可想而知,修改6次要花多少时间!因此,这部《国榷》对谈迁来说,就是他20多年心血的凝结,就是他的“命根子”。学生有了上述的体会之后,就能够充分感受到谈迁完成这部《国榷》之后的喜悦。当《国榷》被小偷偷走之后,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的谈迁是难以面对这个现实的。这,对于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我想,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感受力,因为,往往几个重要的数字比千言万语更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2. 具象词语。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循文——识象——明意——悟言”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文识象,因象明意,由意悟言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品味,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就能有效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1) 在比较中具象。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第2自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段最后两句话做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贴”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换成那几个词好吗?这样,学生就可以由“贴”体会到,拉萨的天空之所以如此之蓝,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和天空的距离太近了,再加上没有空气污染,自然就会有作者的感觉。因为学生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南京的空气如果没有污染,天空也会如蓝宝石一样。也正因为这个“贴”字,作者才会感觉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那么,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样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斟酌语言表达的意识。
  (2) 在联系中具象。《灰椋鸟》一课,着重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喧闹与热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笔者认为,不仅要从数量与形态上表现出灰椋鸟归林的“壮观”,还应引导学生从速度及声音上感受“壮观”。课文有这样一句话:“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句话中的“投”字,一个“投”字表明灰椋鸟进入刺槐林时的速度是很快的。一只鸟或几只鸟很快地飞进刺槐林,不会让人感受到什么,但如果是一群一群的灰椋鸟、整群整群的灰椋鸟,以很快的速度飞入刺槐林,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怎一个“壮观”了得!还有一句话:“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老远”是多远?一只鸟、几只鸟的叫声,在“老远”的地方是听不到的,只有成千上万只小鸟的鸣叫,才能在“老远”处听到,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归林的灰椋鸟数量巨大、声传数里,迅速落林,由此,“壮观”一词变得立体起来。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带着想象去读,读出气势,读出惊叹,那么,学生的语感就会获得有效提升。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仅是在理解,更是在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精妙,把得“意”与得“言”统一起来了。
  3. 在还原中具象。《负荆请罪》一课,是两幕历史剧的剧本。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这个环节,当学生读到韩勃的台词时,我抓住“想当年”这个词,安排了一个课内外结合、开发课程资源的环节。我认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才对发生在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从而理清文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人物形象形成一个深刻的、立体的感知,进而在分角色朗读和剧本表演的环节,才会出现准确把握人物特点、特别投入、特别精彩的场面,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才会逐步丰满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个话剧剧本时,就有了一个理解的基点和平台,就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了铺垫。
  二、 句子教学要扎实
  1. 模仿范本写句。陶行知先生在《陶校长的演讲》中,谈了“每天四问”。教学这样一篇演讲稿,如何进行语言训练?除了课后的复述课文和用带点的关联词造句之外,还可以从发展语言、发展想象能力、提升认识能力的角度设计语言训练。如陶校长在“第一问”中说:“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健康到底有多重要?对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很难有具体而感性的认识的。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训练,模仿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健康的身体就像巨轮,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上扬帆远航。健康的身体就像飞机,_________________。健康的身体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训练中,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句子,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反映了他们想象之源已经广开,语言表达获得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其实,把学生写的句子排列起来,再加上开篇和结尾,就构成了一首生动的现代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奇妙,进一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2. 精心指导造句。《变色龙》的课后练习中有一个造句的练习,要求用“名副其实”造句。“名副其实”是说名称或名声与事实相符合。但学生在造句的时候,会出现“某某某,果然名副其实”这种有名无实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用好“名副其实”,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1) “名副其实”的“名”在文中指什么?“实”指什么?继而出示例句:“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身体的颜色,果然名副其实。”引导学生体会“名副其实”要有“名”有“实”。
  (2) 出示梯度训练题:1大力士”沈奇龙______________,果然名副其实。2,___________,真是名副其实。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从模仿到半独立造句,再到独立造句,从易到难,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掌握了“名副其实”的用法。由此可见,造句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才能提高实效。
  3. 联系、推敲句子。再如六上《船长》一文中,有一些具有语言学习价值的句子。如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主语是不一样的。前者的主语是“船长哈尔威”,后者的主语是“哈尔威船长”。为什么对同一个人在相邻的两段文字中有如此不同的称呼?作者有什么用意呢?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涵泳、慢斟细酌:“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是作者想强调哈尔威面对突发的灾祸,临危不乱,通过有效地指挥、控制和领导,救出了除他之外的所有乘客和船员。他很好地履行了船长的职责,他是一名真正的船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强调“船长”;“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是作者强调哈尔威个人具有卓越的人格魅力,在灾难面前尽职尽责,敢于承担风险,表现得大智大勇。再联系到下一句中的“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就更加突出了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是他做人的一贯原则,可钦可佩,令人敬仰。正是在这样的联系、比较中,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实现了同构共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
其他文献
一、 课前谈话,走近儿童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第一次见面,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郭学萍老师。  师:所有熟悉我的人都会叫我什么呢?看看我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你头发很长。  师:哇,他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头发很长而且还扎着辫子,所以很多人都叫我——  生:长辫子老师。  师:知道我最喜欢做什么嘛?猜猜看,你来。  生:我猜你最喜欢的应该是古诗文吧?  师:他说我最喜欢古诗文
期刊
第一课时  一、 唤醒期待,初读课文抒感受  师: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字。(师板书:水)“水”字笔画少,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适当留有距离,这样字才显得舒展、灵气。一起读。(生读:水)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生:我不喜欢喝水,但是妈妈总是让我多喝水。  师:这也说明你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在“水”字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生:我想加
期刊
近日,听了南通市祝禧老师执教的《水》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做些赏析。  【片段一】  师:(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  生:“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  生:“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  生:“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心惊。  ……  【赏析】
期刊
一、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 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读懂文章的前提是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所以文章中的所有字词句必须都认识,特别是生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就要反复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直到将课文朗读流利为止。  2. 默读做记号,自查工具书、资料,解决难题。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上学过的方法给课文做记号,画出重点词句段,写写批注,不懂
期刊
迎来了六月的“考试季”,又送走了一批毕业的学生。看着毕业照上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再一次问自己:“三年了,我给了我的学生什么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教给他们语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应对考试的解题能力,可是,我总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读几篇课文,做几张卷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计,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同学们离开学校之后,还能保持阅读的兴趣,具有纯正的阅读趣味,尽情
期刊
怀念新四军战士胡伯伯  一、 教学设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充分发挥革命老区茅山的革命传统教育优势,我们拟开展“军号嘹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分为“小号手”“集结号”“冲锋号”“英雄号”“凯旋号”5个篇章,同学们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图片,唱英雄歌,颂英雄诗歌,听抗战老兵讲故事等活动,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
期刊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北麓。这里长眠着二战期间抗击侵华日军、捍卫中国领空的诸多烈士。继1995年中美苏韩四国首批3305名航空烈士名单刻录后,第二批990名烈士名单现已补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将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举行揭碑仪式。  航空公墓柏森森,  抗日丰碑铸忠魂。  大地幸埋飞将骨,  长天犹响战机声。  援华喋血驱狼虎,  守土捐躯泣鬼神。  酒奠英烈铭万代,  和平夙愿
期刊
[板块一] 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  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  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  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  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
期刊
有人问我:“你们班有几个学生创作儿童诗?”  我说:“每一个。五年级时是53个,六年级转进5个,全班一共是58个同学,个个都写儿童诗。”  “为什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创作儿童诗呢?”有很多人这样问过我。  原因很简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个,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眼中的首要关键词。  “全班每一个都参加,那么
期刊
一株幼苗,当它刚在山间、河畔萌发绿意,你怎么知道它会不会开出一朵花儿来呢?在戎敏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适当的教育,哪怕是一株野草,它也有开花的时刻。“珍视每一朵花,不要莽撞地碰落了它。”戎老师这样说。她也这样做到了。二十多年来,她以一位师长、一位母亲的心,去呵护每一株幼苗的成长。时光在流淌,花儿们次第开放。戎老师说:“当我陶醉于花开的美妙时,我也仿佛成为其中的一朵,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