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易受消极情绪感染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杜绝不良情绪感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确保生产实习质量,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应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重塑学生的信仰。
【关键词】生产实习消极影响实习质量应对措施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02-02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link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target about personnal training. It play a key role in impro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e need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infection and properly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In production practice. Under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s, stud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duction quality should be ensured t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Production practicePassive influencePractice qualitypreventive measuresBelief
一、引 言
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大学持续扩招和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人群众,都因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对高校生产实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大中专学生的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他们自我意识强,自制力差,容易受到社会消极言论的蛊惑,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在工厂这样的大环境中,有不少职工信仰缺失、言语消极、牢骚满腹。在此情况下,前来实习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如何防止学生在实习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学校和社会应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实习学生易受消极影响的原因
实习期间,学生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内因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背景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而外因主要源于工人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存危机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两者相互结合,产生不良影响。[1]
1.学生成长的背景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
(1)学生养尊处优、辨识能力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的娇惯和百般呵护下成长,其生活的轨迹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两点,而生活内容除了学习就是电视和网络,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思考社会问题,[2]总是生活在理想的自我中,所以学习做事总是凭着一己之兴趣,刻苦精神差,应变能力不足,心理较为脆弱,情绪化现象十分严重,容易极端化。
(2)父母寄望过高、加重心理负担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唯一的寄托,每个孩子都背负着父母全部的希望,期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能实现父母未竟的心愿。这种被刻意拔高了的标准给予孩子极大的压力,当他们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便有一种不堪负重的感觉。
(3)大众化教育下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就生源来说,目前大众化教育体制下,学生对象群体相较于以往精英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5%的毛入学率决定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下降。所以,以往的精英教育的观念、方法、目标、价值观等早已不合时宜,可家长和教师仍以过去的指标在要求现在的学生,当学生无力达标时,便会有深深的挫败感。
2.工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存危机
就经济层面来讲,工人基本处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是社会生态结构中最脆弱的一环,无论是子女上学的教育经费问题还是众所周知的住房和医疗问题,都像巨石一般沉重地压在工人的心头,使其苦不堪言,而由此引起的无力赡养父母、夫妻感情失和、个人尊严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工人群体的处境更加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两极分化加剧,造成工人群众心理严重失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即便在企业内部,领导和群众、干部和工人收入差距也十分悬殊,再加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造成工人群众心理极不平衡;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不但使工人群众的生活举步维艰,而且造成精神上不能承受之压力,使得工人群众心理严重失衡,悲观和绝望之情随之而来,引起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2)企业领导素质良莠不齐,干群关系紧张。
有些企业领导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用家长式管理代替民主管理,一旦决策失误,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却要全体职工为其“失误”买单;也有些公司领导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夸大甚至虚报经营业绩,给不明就里的工人群体一种错觉:为什么业绩不断攀升而工资总不涨?等等。在这些企业里,劳动纠纷日益增多,工人群众在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日益复杂。企业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但引起了工人群众的极度不满,而且使干群关系恶化,造成信任危机。
(3)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工价值观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对市场经济的片面宣传和曲解,人们的劳动动机日渐经济化,工人群众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较低,上班干私活,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敬业观念趋向模糊,认为企业只是自己干活挣钱的场所,集体意识日益淡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工人群众对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缺乏热情,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也消极应对,对社会则充满了失望和抱怨,群体性地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这不利于前来实习的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学生和工人在实习交流中“同病相怜”、相互感染
一方面,工人把学生看作一个安全的倾诉对象,把许许多多的苦闷和现实的不满说给学生听,全然不顾对方是否成人,有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从而辨证地对待;而另一方面,学生把工人看作一个有经验的长者或者“过来人”,渴望进一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这一行当,他们心无城府、虚心求教,很容易全盘接受工人的说法。[3~4]
学生认为,尽管不在同一年龄段,但同样作为群众,他们与工人师傅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在人生的诸多压力和现实困境面前,他们同病相怜,深深地产生精神共鸣。所以,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是完全不设防的,他们敞开怀抱,接纳知识的同时,也被注入了很多的“精神垃圾”——负面的社会信息和悲观的人生信条,对此他们无力去辨识,更无力过滤其中的“有害成分”!
因此,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从而动摇学生的思想基础,对实习造成不良影响,使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实习健康有序进行。
三、采取适当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学生健康实习。
1.倾听学生的心声,抚慰学生的心理落差。
任何国家在社会变革时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而这种矛盾和困惑有其深层原因,不要说学生心理不适应,就是成年人也不适应。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漂泊不定的时候,没有成家,情感迷茫,工作无着落,对未来也没有安全感;[5]尤其从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孩子,他们希望能够进入高等院校之后改变人生,改变家庭,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使他们产生了焦虑和悲观情绪,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作为带队老师,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理解的基础给予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脚踏实地,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练就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这样就可以增强信心,有效抵制实习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2.师生通过有效交流,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实习中,学生往往根据看到的一切,直观地得出结论。但限于学生的阅历和层次,有些结论只是根据事情的表面得出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果实习老师不能和学生及时交流,正确引导其思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实习及将来的人生投下阴影。所以,实习老师要善于剖析时事、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老师现身说法,塑造敬业爱岗的典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多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有偿服务,却淡化了敬业爱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势必带来了一些斤斤计较、急功近利的现象。学生难免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不愿再踏踏实实地学习,而是一心避重就轻,寻找速成的方法,所以变得浮躁,甚至不思进取。
作为实习教师,身处一线,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作用最为关键,一定要做“爱岗敬业”的典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怎么做人、做事。实习老师要喜欢、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实习时应深入生产第一线,尽可能多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6~8]这样既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能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为企业做贡献,达到双赢的目的。
4.因势利导,重塑学生的信仰。
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所以,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一代新人。
在生产实习当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9]作为实习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家在加工制造以及现代化设备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他们勾画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使其更加坚定地相信党的方针政策,并要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这样就逐渐树立起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结 语
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10]因此,在生产实习中,我们需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正确地引导学生,杜绝不良情绪的感染,加强管理,在学校、实习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生产实习质量,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应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齐剑玲.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49
2 彭 英.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171~173
3 郑传治、郭钟宁.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7~178
4 胡戍方.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406~407
5 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5~17
6 夏毅敏、王 琴、何玉辉、彭 兰、胡均平.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7 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等.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3(2):68~69
8 董事尔.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校企共赢的实习基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15~16
9 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81~82
10 曹 刿、秦毅红、李青刚.生产实习——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J].现代大学教育,2003(5):104~106
【关键词】生产实习消极影响实习质量应对措施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02-02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link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target about personnal training. It play a key role in impro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e need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infection and properly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In production practice. Under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s, stud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duction quality should be ensured t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Production practicePassive influencePractice qualitypreventive measuresBelief
一、引 言
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大学持续扩招和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人群众,都因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对高校生产实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大中专学生的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他们自我意识强,自制力差,容易受到社会消极言论的蛊惑,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在工厂这样的大环境中,有不少职工信仰缺失、言语消极、牢骚满腹。在此情况下,前来实习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如何防止学生在实习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学校和社会应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实习学生易受消极影响的原因
实习期间,学生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内因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背景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而外因主要源于工人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存危机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两者相互结合,产生不良影响。[1]
1.学生成长的背景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
(1)学生养尊处优、辨识能力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的娇惯和百般呵护下成长,其生活的轨迹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两点,而生活内容除了学习就是电视和网络,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思考社会问题,[2]总是生活在理想的自我中,所以学习做事总是凭着一己之兴趣,刻苦精神差,应变能力不足,心理较为脆弱,情绪化现象十分严重,容易极端化。
(2)父母寄望过高、加重心理负担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唯一的寄托,每个孩子都背负着父母全部的希望,期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能实现父母未竟的心愿。这种被刻意拔高了的标准给予孩子极大的压力,当他们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便有一种不堪负重的感觉。
(3)大众化教育下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就生源来说,目前大众化教育体制下,学生对象群体相较于以往精英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5%的毛入学率决定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下降。所以,以往的精英教育的观念、方法、目标、价值观等早已不合时宜,可家长和教师仍以过去的指标在要求现在的学生,当学生无力达标时,便会有深深的挫败感。
2.工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存危机
就经济层面来讲,工人基本处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是社会生态结构中最脆弱的一环,无论是子女上学的教育经费问题还是众所周知的住房和医疗问题,都像巨石一般沉重地压在工人的心头,使其苦不堪言,而由此引起的无力赡养父母、夫妻感情失和、个人尊严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工人群体的处境更加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两极分化加剧,造成工人群众心理严重失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即便在企业内部,领导和群众、干部和工人收入差距也十分悬殊,再加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造成工人群众心理极不平衡;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不但使工人群众的生活举步维艰,而且造成精神上不能承受之压力,使得工人群众心理严重失衡,悲观和绝望之情随之而来,引起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2)企业领导素质良莠不齐,干群关系紧张。
有些企业领导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用家长式管理代替民主管理,一旦决策失误,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却要全体职工为其“失误”买单;也有些公司领导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夸大甚至虚报经营业绩,给不明就里的工人群体一种错觉:为什么业绩不断攀升而工资总不涨?等等。在这些企业里,劳动纠纷日益增多,工人群众在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日益复杂。企业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但引起了工人群众的极度不满,而且使干群关系恶化,造成信任危机。
(3)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工价值观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对市场经济的片面宣传和曲解,人们的劳动动机日渐经济化,工人群众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较低,上班干私活,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敬业观念趋向模糊,认为企业只是自己干活挣钱的场所,集体意识日益淡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工人群众对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缺乏热情,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也消极应对,对社会则充满了失望和抱怨,群体性地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这不利于前来实习的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学生和工人在实习交流中“同病相怜”、相互感染
一方面,工人把学生看作一个安全的倾诉对象,把许许多多的苦闷和现实的不满说给学生听,全然不顾对方是否成人,有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从而辨证地对待;而另一方面,学生把工人看作一个有经验的长者或者“过来人”,渴望进一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这一行当,他们心无城府、虚心求教,很容易全盘接受工人的说法。[3~4]
学生认为,尽管不在同一年龄段,但同样作为群众,他们与工人师傅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在人生的诸多压力和现实困境面前,他们同病相怜,深深地产生精神共鸣。所以,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是完全不设防的,他们敞开怀抱,接纳知识的同时,也被注入了很多的“精神垃圾”——负面的社会信息和悲观的人生信条,对此他们无力去辨识,更无力过滤其中的“有害成分”!
因此,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从而动摇学生的思想基础,对实习造成不良影响,使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实习健康有序进行。
三、采取适当措施,多管齐下,确保学生健康实习。
1.倾听学生的心声,抚慰学生的心理落差。
任何国家在社会变革时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而这种矛盾和困惑有其深层原因,不要说学生心理不适应,就是成年人也不适应。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漂泊不定的时候,没有成家,情感迷茫,工作无着落,对未来也没有安全感;[5]尤其从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孩子,他们希望能够进入高等院校之后改变人生,改变家庭,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使他们产生了焦虑和悲观情绪,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作为带队老师,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理解的基础给予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脚踏实地,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练就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这样就可以增强信心,有效抵制实习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2.师生通过有效交流,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实习中,学生往往根据看到的一切,直观地得出结论。但限于学生的阅历和层次,有些结论只是根据事情的表面得出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果实习老师不能和学生及时交流,正确引导其思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实习及将来的人生投下阴影。所以,实习老师要善于剖析时事、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老师现身说法,塑造敬业爱岗的典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多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有偿服务,却淡化了敬业爱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势必带来了一些斤斤计较、急功近利的现象。学生难免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不愿再踏踏实实地学习,而是一心避重就轻,寻找速成的方法,所以变得浮躁,甚至不思进取。
作为实习教师,身处一线,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作用最为关键,一定要做“爱岗敬业”的典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怎么做人、做事。实习老师要喜欢、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实习时应深入生产第一线,尽可能多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6~8]这样既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能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为企业做贡献,达到双赢的目的。
4.因势利导,重塑学生的信仰。
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所以,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一代新人。
在生产实习当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9]作为实习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家在加工制造以及现代化设备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他们勾画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使其更加坚定地相信党的方针政策,并要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这样就逐渐树立起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结 语
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10]因此,在生产实习中,我们需改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正确地引导学生,杜绝不良情绪的感染,加强管理,在学校、实习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生产实习质量,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得到应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齐剑玲.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49
2 彭 英.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171~173
3 郑传治、郭钟宁.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7~178
4 胡戍方.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406~407
5 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5~17
6 夏毅敏、王 琴、何玉辉、彭 兰、胡均平.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7 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等.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3(2):68~69
8 董事尔.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校企共赢的实习基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15~16
9 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81~82
10 曹 刿、秦毅红、李青刚.生产实习——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J].现代大学教育,2003(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