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坑是放大了的欲望之井,作为闯入者和掠夺者的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利用和倾轧,但所得到的远小于所失去的。
在悬疑探险小说风靡的今天,要在鱼龙混杂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赢得市场的认可,不仅需要作家深厚的讲故事功底,还要揣度读者听故事的心理。韩学龙最新悬疑小说《天坑》,其亮点在于极为深刻地刻画了人们在欲望面前的心态。小说描写了一支探险队在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广西乐业天坑群里的探险经历,神秘消失的南明王朝军队、不可思议的奇特生物、令人毛骨悚然的蛊虫毒瘴、神出鬼没的蛊师家族、自然和人为力量的幕后操纵、勾心斗角的团队成员、血腥残忍的历史真相、瑰丽繁复的地下奇观……一系列离奇的遭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这个地下世界,不仅是传说和秘密的埋藏地,更是人性潜意识的象征,所有人心的阴暗面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释放,所有的欲望都可以摆上台面,成为交易和牵制的筹码。
“我”是欲望的主体,也是欲望的代表,“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整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通常只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面对扑朔迷离的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我”也难以判断是非对错,因此文中会出现一些独立的段落让“我”对遇到的局面进行清单式的梳理,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种有限叙述进一步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和复杂性,情节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事先未提供明确的线索,而是直接得出结论解释真相,揭露每个人的动机,完全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而“我”的叙述也是不可靠的,主要体现在“我”性格的对立和冲突上:一方面心思缜密,临危不惧不忘观察入微,不仅对地下环境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还能发现不少暗道机关让团队摆脱困境,实战能力相当出色;另一方面又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讨厌被人监视又想窥探他人的隐私、对谢婉心莫名的情愫、对丰厚酬劳和地下财富的短暂心动、历经艰辛后萌生的归隐之意、张口即来的“有木有”“萌”等流行用语乃至粗俗脏话,真实地反映了“我”现实得有些狡猾的一面。写景技巧的高超、分析判断的敏锐、陶然山水的淡泊和小市民式的私心、沉沦物欲的迷失、满口的网络用语产生了叙述上的矛盾,可以说,“我”是正面欲望和负面欲望的共同体。也正是这些欲望,迫使“我”去思考和探索,促成了“我”一步步的蜕变。像许多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一样,因为机缘巧合“被自愿”从平凡人变成救世主,从而获得个体的成长,而“我”就是这样一个被欲望驱使的揭秘者。
将这种欲望大而化之,则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神秘物种的猎奇心态。如今人类习惯了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却更加刺激了索取的欲望。一方面由于人定胜天的自大心理认为可以穷尽宇宙的奥秘,另一方面有感于高度物质化生活带来的情感空虚,因此在内心深处都渴望遇见一个纯粹的、原生态的桃花源来满足自己对宁静的追求,悬疑探险小说能大行其道正是迎合了大众的需要。天坑、海底、丛林、沙漠腹地等无人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令人难以企及,也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认知相去甚远。这种现实和心理上的落差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余地。在天坑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复杂的地下水系和溶岩地貌造就了其独特的环境系统和生物族群:草海、钻石洞、漩涡、鬼魂骷髅、剧毒蛊虫、血羊、人形怪兽……这些奇异的景观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自然界的弱肉强食、鬼斧神工都可以在作者的叙述中得到展现,而人们也可以将现实中被压抑的破坏欲转化为阅读的快感,尤其是珍奇宝藏往往长眠于地下的结局,那种虚无和幻灭对人类无节制的开发自然是很好的规劝和警醒。
欲望是一口井,人们可以在井中看到自己想获得的东西。但这些不过是水中的幻象,有些人伸手捞到一些碎片,发现不能全部占有便放弃了;有些人抵制不住诱惑跳下井寻找,就坠入深渊万劫不复。因此欲望是探索的动力,更是罪恶的根源。天坑是放大了的欲望之井,作为闯入者和掠夺者的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利用和倾轧,但所得到的远小于所失去的。天坑定格了某个远古时间段的生物和自然体系,希望在这个静止的进化隧道里,也能定格住人类的贪欲,对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对人性多一份洞察之见。
在悬疑探险小说风靡的今天,要在鱼龙混杂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赢得市场的认可,不仅需要作家深厚的讲故事功底,还要揣度读者听故事的心理。韩学龙最新悬疑小说《天坑》,其亮点在于极为深刻地刻画了人们在欲望面前的心态。小说描写了一支探险队在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广西乐业天坑群里的探险经历,神秘消失的南明王朝军队、不可思议的奇特生物、令人毛骨悚然的蛊虫毒瘴、神出鬼没的蛊师家族、自然和人为力量的幕后操纵、勾心斗角的团队成员、血腥残忍的历史真相、瑰丽繁复的地下奇观……一系列离奇的遭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这个地下世界,不仅是传说和秘密的埋藏地,更是人性潜意识的象征,所有人心的阴暗面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释放,所有的欲望都可以摆上台面,成为交易和牵制的筹码。
“我”是欲望的主体,也是欲望的代表,“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整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通常只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面对扑朔迷离的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我”也难以判断是非对错,因此文中会出现一些独立的段落让“我”对遇到的局面进行清单式的梳理,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种有限叙述进一步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和复杂性,情节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事先未提供明确的线索,而是直接得出结论解释真相,揭露每个人的动机,完全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而“我”的叙述也是不可靠的,主要体现在“我”性格的对立和冲突上:一方面心思缜密,临危不惧不忘观察入微,不仅对地下环境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还能发现不少暗道机关让团队摆脱困境,实战能力相当出色;另一方面又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讨厌被人监视又想窥探他人的隐私、对谢婉心莫名的情愫、对丰厚酬劳和地下财富的短暂心动、历经艰辛后萌生的归隐之意、张口即来的“有木有”“萌”等流行用语乃至粗俗脏话,真实地反映了“我”现实得有些狡猾的一面。写景技巧的高超、分析判断的敏锐、陶然山水的淡泊和小市民式的私心、沉沦物欲的迷失、满口的网络用语产生了叙述上的矛盾,可以说,“我”是正面欲望和负面欲望的共同体。也正是这些欲望,迫使“我”去思考和探索,促成了“我”一步步的蜕变。像许多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一样,因为机缘巧合“被自愿”从平凡人变成救世主,从而获得个体的成长,而“我”就是这样一个被欲望驱使的揭秘者。
将这种欲望大而化之,则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神秘物种的猎奇心态。如今人类习惯了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却更加刺激了索取的欲望。一方面由于人定胜天的自大心理认为可以穷尽宇宙的奥秘,另一方面有感于高度物质化生活带来的情感空虚,因此在内心深处都渴望遇见一个纯粹的、原生态的桃花源来满足自己对宁静的追求,悬疑探险小说能大行其道正是迎合了大众的需要。天坑、海底、丛林、沙漠腹地等无人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令人难以企及,也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认知相去甚远。这种现实和心理上的落差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余地。在天坑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复杂的地下水系和溶岩地貌造就了其独特的环境系统和生物族群:草海、钻石洞、漩涡、鬼魂骷髅、剧毒蛊虫、血羊、人形怪兽……这些奇异的景观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自然界的弱肉强食、鬼斧神工都可以在作者的叙述中得到展现,而人们也可以将现实中被压抑的破坏欲转化为阅读的快感,尤其是珍奇宝藏往往长眠于地下的结局,那种虚无和幻灭对人类无节制的开发自然是很好的规劝和警醒。
欲望是一口井,人们可以在井中看到自己想获得的东西。但这些不过是水中的幻象,有些人伸手捞到一些碎片,发现不能全部占有便放弃了;有些人抵制不住诱惑跳下井寻找,就坠入深渊万劫不复。因此欲望是探索的动力,更是罪恶的根源。天坑是放大了的欲望之井,作为闯入者和掠夺者的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利用和倾轧,但所得到的远小于所失去的。天坑定格了某个远古时间段的生物和自然体系,希望在这个静止的进化隧道里,也能定格住人类的贪欲,对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对人性多一份洞察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