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改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一次新的挑战和新的学习体验。本文从学生角色定位、学习方式、学习负担等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改;影响
一、 学生角色转换
新课程要求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增强交流,希望打破教师主导课堂模式下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代之以师生的热烈讨论、教学相长。于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跟随者、附和者,而是主导者、思考者,是与教师站在平等地位上,与其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者。随着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达个人对化学有关理论和实验的见解和发现,可以拥有自主思考和讨论的课堂时间,对相关问题讨论并形成自我的结论。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得到提高和保护,不必强行接受老师的观点。
二、学习方式转变
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然后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加以巩固练习,虽然在知识的获得上相对直接方便,但是容易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偏重解题而忽视了理解,更加无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称为“探究性学习”,其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获得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努力思考获得知识也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如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等,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释放其潜能。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给出相关信息创设问题情景:一瓶700毫升的矿泉水,如何得知其所含水分子的个数。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类比长度、质量等及其对应单位,给出可以联系质量m与粒子数目N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并建立m与N的转化关系,从而可以感知物理量的概念。进一步地,教师针对限时阅读教材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单位是什么?”“如何表示是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书目的关系”,对讨论产生分歧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n与N的关系。知道水的质量就可以知道18g水的物质的量,进而推导出水分子的个数,各组学生计算并得出数据,进行结果比对,联系已学知识,讨论归纳其中的规律:1mol 粒子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上相等,概括出关系式:M=M×n。最后,结合上述谈论,学生相互补充、谈论归纳出N、m、n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700毫升水含有多少水分子。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讨论、相互补充、类比演绎、归纳总结中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宏观质量、体积与物理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负担加重
新课程虽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主动权,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课时不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是因为虽然课程教学实施了新课改,但是高考模式却没有改变,无法与新课程相适应。高考始终是一个实现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只能回归到大量重复的练习中,同时还要应付探究式学习,由于学生讨论占据了讲解和练习的时间,不得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接受度也并不理想。表现为新课改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跨度过大,学生在必修中获得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其学习选修课的内容;教材充斥大量实验内容,而同时课时有限,加之不少学校并不具备小班教学的条件,难以兼顾每个学生,实验课往往收不到预计的效果,学生难以真正通过自主思考讨论获得知识,结果还是得自己课下花时间回归到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再次学习。
四、结论
化学是一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科,高中化学新课改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改变了学生的地位和学习方式,使之获得更多主动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但同时,新课程教材缺乏配套的升学制度,与现行高考制度不适应,教材知识层次跨度较大等问题都给学生带来了更沉重的学习负担。总之,新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定要继续努力探索,相信一定能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对学生最有利的学习模式,师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宁均.基于中学化学新课标理念的学生个
性发展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
2 陈荣坤.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2)
3 曹春梅.高中化学新课改探究性学习[J],科
教文汇(下半月),2006(09)
4 吴传琴.贵州高中化学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模
式的影响浅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5 王振工,赵泽建,段春生,王彤.高中化学新
课改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改;影响
一、 学生角色转换
新课程要求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增强交流,希望打破教师主导课堂模式下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代之以师生的热烈讨论、教学相长。于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跟随者、附和者,而是主导者、思考者,是与教师站在平等地位上,与其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者。随着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达个人对化学有关理论和实验的见解和发现,可以拥有自主思考和讨论的课堂时间,对相关问题讨论并形成自我的结论。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得到提高和保护,不必强行接受老师的观点。
二、学习方式转变
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然后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加以巩固练习,虽然在知识的获得上相对直接方便,但是容易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偏重解题而忽视了理解,更加无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称为“探究性学习”,其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获得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努力思考获得知识也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如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等,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释放其潜能。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给出相关信息创设问题情景:一瓶700毫升的矿泉水,如何得知其所含水分子的个数。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类比长度、质量等及其对应单位,给出可以联系质量m与粒子数目N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并建立m与N的转化关系,从而可以感知物理量的概念。进一步地,教师针对限时阅读教材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单位是什么?”“如何表示是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书目的关系”,对讨论产生分歧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n与N的关系。知道水的质量就可以知道18g水的物质的量,进而推导出水分子的个数,各组学生计算并得出数据,进行结果比对,联系已学知识,讨论归纳其中的规律:1mol 粒子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上相等,概括出关系式:M=M×n。最后,结合上述谈论,学生相互补充、谈论归纳出N、m、n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700毫升水含有多少水分子。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讨论、相互补充、类比演绎、归纳总结中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宏观质量、体积与物理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负担加重
新课程虽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主动权,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课时不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是因为虽然课程教学实施了新课改,但是高考模式却没有改变,无法与新课程相适应。高考始终是一个实现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只能回归到大量重复的练习中,同时还要应付探究式学习,由于学生讨论占据了讲解和练习的时间,不得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接受度也并不理想。表现为新课改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跨度过大,学生在必修中获得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其学习选修课的内容;教材充斥大量实验内容,而同时课时有限,加之不少学校并不具备小班教学的条件,难以兼顾每个学生,实验课往往收不到预计的效果,学生难以真正通过自主思考讨论获得知识,结果还是得自己课下花时间回归到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再次学习。
四、结论
化学是一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科,高中化学新课改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改变了学生的地位和学习方式,使之获得更多主动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但同时,新课程教材缺乏配套的升学制度,与现行高考制度不适应,教材知识层次跨度较大等问题都给学生带来了更沉重的学习负担。总之,新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定要继续努力探索,相信一定能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对学生最有利的学习模式,师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宁均.基于中学化学新课标理念的学生个
性发展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
2 陈荣坤.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2)
3 曹春梅.高中化学新课改探究性学习[J],科
教文汇(下半月),2006(09)
4 吴传琴.贵州高中化学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模
式的影响浅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5 王振工,赵泽建,段春生,王彤.高中化学新
课改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