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艺术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是否具有艺术魅力,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具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艺术魅力。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就可以让学生模拟百货商店的情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一演一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便得到了提高。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超凡的口才,敏捷的思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每当与新接手的学生交流学习语文的困惑时,学生感慨最多的就是作文难写。初中生的生活单调乏味,面临中考的压力,每天几乎是两点一线,学校和家,社会阅历少,往往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就是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很难写出佳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为每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模式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重视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它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勇敢地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让师生之间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境 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创设教学情景或者发掘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
期刊
教学中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 兴趣 主体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
期刊
摘要:本文从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抓住要点,培养学生语音知识,语言知识,练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听力训练 听力 听写 英语教学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往往用听来吸收有声语言。因为交际的过程要在甲乙双方进行,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是交际过程进行下去的前提。据美国兰金(Racon)的统计,美国人在日常生活的概况是45%用于听,30%用于说,16%,9%用于
期刊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极差,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方法很有问题,有必要优选教法。  一、优选教法的必要性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成果却很不理想,不少初中毕业生,读写成问题,学用两张皮,难怪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探寻,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反映的记忆规律,对“日期法”进行科学,系统地阐述,旨在真正找到一个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日期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效率 积累    一、“日期法”的内涵  所谓“日期法”,是依据“艾宾
期刊
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 高中英语教学要么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 过分强调语法在语言的学习或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要么就淡化语法教学,认为新课标只强调语言的听、说等的运用能力,很多教师在讲解语法时无从下手, 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见长。  一、语法该不该教  关于语法到底该不该教, 教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在我国,语法翻译法曾经长时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人学了
期刊
摘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 合作 交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探究性型学习?下面,我就结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