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与新接手的学生交流学习语文的困惑时,学生感慨最多的就是作文难写。初中生的生活单调乏味,面临中考的压力,每天几乎是两点一线,学校和家,社会阅历少,往往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就是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很难写出佳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为每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根据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有利于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引导写作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智能不足。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自由写作走进学生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真情可言,写作成为其情感宣泄的一种载体。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下笔千言如有神助。学生自然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日记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坚持写日记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凡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包括人、事、物、景、理,只要学生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说,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学生没有过多的写作压力,可以直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写起来自然容易些。只要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记,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日积月累,也会由点到面,形成优美文章的雏形,从而解决了作文无从下笔言之无物的状况。天天动笔,越练越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善用教材指导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能够入编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写作手法等无疑是最好的,让学生模仿教材中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会让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和领悟写作的真谛。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在这方面著名教师魏书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每学一篇课文,他都让学生模仿去写,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会了经典名家写作的精髓。
三、阅读积累丰富写作
仅有的生活阅历和教材范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开卷有益,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扣题、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谋篇、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等。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还要进行积累。可以摘抄精彩的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有计划有目的的分门别类的摘抄。在摘抄的基础上,将摘抄的内容背诵下来,存储到大脑中,以便在写作中随时取用。不仅要摘抄,还要模仿写作。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四、多写多练学会写作
作文常写才能会写,会写才能乐写,平日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无疑给学生应多写多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经常写经常练,才能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刻意学习各种写作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五、勤改善改提升写作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两干多年前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复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好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每写完一篇文章,应要求学生养成自己修改的习惯。不仅要自己修改,还要请家长老师帮助修改,还可以采用小组自主合作修改的形式进行作文修改。只有反复推敲,方能改出佳作。
六、注重评价激励写作
学生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他们的感情和心血,教师在批改中应肯定其写作的优点和成功处。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大力表扬,不吝惜分数,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多给分,多给予正面评价。同时多采用学生互评师生合作评议的形式,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对于佳作和进步大的作文要当众范读或进行班级展评,让学生有写作的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励他们爱上写作。
以上六个方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些许成功经验。当然,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这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引导写作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智能不足。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自由写作走进学生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真情可言,写作成为其情感宣泄的一种载体。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下笔千言如有神助。学生自然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日记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坚持写日记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凡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包括人、事、物、景、理,只要学生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说,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学生没有过多的写作压力,可以直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写起来自然容易些。只要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记,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日积月累,也会由点到面,形成优美文章的雏形,从而解决了作文无从下笔言之无物的状况。天天动笔,越练越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善用教材指导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能够入编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写作手法等无疑是最好的,让学生模仿教材中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会让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和领悟写作的真谛。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在这方面著名教师魏书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每学一篇课文,他都让学生模仿去写,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会了经典名家写作的精髓。
三、阅读积累丰富写作
仅有的生活阅历和教材范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开卷有益,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扣题、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谋篇、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等。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还要进行积累。可以摘抄精彩的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有计划有目的的分门别类的摘抄。在摘抄的基础上,将摘抄的内容背诵下来,存储到大脑中,以便在写作中随时取用。不仅要摘抄,还要模仿写作。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四、多写多练学会写作
作文常写才能会写,会写才能乐写,平日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无疑给学生应多写多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经常写经常练,才能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刻意学习各种写作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五、勤改善改提升写作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两干多年前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复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好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每写完一篇文章,应要求学生养成自己修改的习惯。不仅要自己修改,还要请家长老师帮助修改,还可以采用小组自主合作修改的形式进行作文修改。只有反复推敲,方能改出佳作。
六、注重评价激励写作
学生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他们的感情和心血,教师在批改中应肯定其写作的优点和成功处。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大力表扬,不吝惜分数,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多给分,多给予正面评价。同时多采用学生互评师生合作评议的形式,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对于佳作和进步大的作文要当众范读或进行班级展评,让学生有写作的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励他们爱上写作。
以上六个方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些许成功经验。当然,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这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