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积极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时间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时间管理 有效教学目标
所谓“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其本质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既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时间保障,也要为其它课堂管理活动提供所需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科学支配、高效利用恒定的45分钟时间呢?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制定有效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时间效度
为使45分钟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目标要准确明晰、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1.目标要准确明晰。教师制定目标要从宏观整体上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从微观具体上深入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总体目标是如何在教材中逐一体现的,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准确明晰的目标体系。
如《江南的冬景》,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1)从《课程标准》上看,“阅读文学类文本,应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形象、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基于此,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加强审美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从单元教学目标上看,本专题的文章主要体现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把握文本审美意韵,进而激发学生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意趣。
(3)从作者的创作风格上看,郁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基于此,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及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之情;欣赏大自然的美,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
此目标准确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使课堂45分钟有了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
2.目标要层次分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使其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等的差异,绝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为此,在设计《蜀道难》教学目标时,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确定如下分层目标: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又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
二、利用最佳教学时间,确保学生“用功时间”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一规律,在不同时段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不同时段完成不同教学任务。如在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作了如下尝试:
在起始时区,通过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你流过眼泪吗?为什么流泪?有时候,一滴眼泪可以透视出人性的真假,美丑,善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一滴眼泪折射出人性世界丰富内涵的文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借此导语,让学生简单交流流泪的体验,调动其情感积累,使其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又因标题本身具有探究性,即一滴眼泪为何能换一滴水?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度过了注意力相对不集中的起始时区。
在兴奋时区,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渐入佳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兴奋时间并尽量延长这一时段,以便提高时间利用率。为此,针对课文的难点,我设计了2个问题:
1.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态度如何?
2.伽西莫多情绪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理清伽西莫多情感变化轨迹的同时,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其受刑前后周围人的表现上,从而引出“看客”及看客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表现,这样学生就真切体会“看客”身上揭示出的人性的丑陋及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美好。伴随着问题的纵深引入,解决了文章的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了“看客”的麻木、冷淡,体会了人性的丑陋,也提高兴奋时间的效率。
在调试时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鲁迅《药》中看客的描写片断和“冷血看客网聚生色网易新闻中心.htm”网页,用血淋淋的现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看客的麻木、冷漠和残忍。因提供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了疲劳波谷区。
在回归时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世纪人民”的冷漠,我又提出问题:看客一般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那么伽西莫多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受害人爱斯梅拉达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世纪人民”完全丧失人性的本质以及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的人性的善良,从而认识到“一滴水”的可贵。随后播放“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最感人的一幕,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理解人性的美好,从而把课堂推向新的高潮。
在终极时区,教师小结,并向深度扩展。我饱含激情吟诵:“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人性中的良知,她给仇人喂水,这正是对人性美的呼唤。随即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音乐声中为本节课划上圆满的句号。
教师依据课堂45分钟,学生生理、心理状态分布的规律,在不同时区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用功时间”的效率,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教学任务。
三、合理调控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节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以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巧妙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张弛相间、快慢有度的状态。教学节奏把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优化使用教学时间。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教师钻研教材,一是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二是要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和交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把握重、难点。
如研读《听听那冷雨》,《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借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进而发展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尤其要侧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听听那冷雨》以听雨为主线,借助典雅、细腻的语言,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感受到了游子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永恒理想的追求。基于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若能把握住上述内容,也就能准确提出教学要求,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知识容量,做到教和学的完善。
2.教学内容疏密相间,实现节奏张弛有度
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疏密程度。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使其保持旺盛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讲究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难点,要重锤敲,以体现一个“张”字,但应注意缓而不松,疏而不散;而教材中易懂的非重点内容,教师只需一言带过,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如《前方》,它是一篇哲理性的摄影散文,因其语言比较抽象,加之作者探讨的是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所以对于阅历比较浅,理解能力不高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放慢速度,化抽象为具体,比如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先引导学生分析钱钟书和丰子恺散文中的场景,通过文中形象化的诠释,学生不难归纳出这是实实在在的身体之苦,是“形而下”之苦,那么文中写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顺理成章就是精神之苦,是“形而上”之苦。借助具体的事例理解抽象的语言,调整了教学节奏,既让学生理解知识,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适当放松。这样根据教学内容来控制教学节奏,实现了节奏的张弛有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时间观和效率观是教师重视课堂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而课堂教学时间的低效或无效利用,就是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堂时间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玉华,朱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艺术探析.教育前言,2009,(2).
[2]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3]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4]刘华锦,姚便芳.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时间管理 有效教学目标
所谓“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其本质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既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时间保障,也要为其它课堂管理活动提供所需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科学支配、高效利用恒定的45分钟时间呢?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制定有效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时间效度
为使45分钟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目标要准确明晰、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1.目标要准确明晰。教师制定目标要从宏观整体上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从微观具体上深入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总体目标是如何在教材中逐一体现的,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准确明晰的目标体系。
如《江南的冬景》,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1)从《课程标准》上看,“阅读文学类文本,应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形象、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基于此,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加强审美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从单元教学目标上看,本专题的文章主要体现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把握文本审美意韵,进而激发学生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意趣。
(3)从作者的创作风格上看,郁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基于此,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及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之情;欣赏大自然的美,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
此目标准确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使课堂45分钟有了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
2.目标要层次分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使其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等的差异,绝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为此,在设计《蜀道难》教学目标时,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确定如下分层目标: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又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
二、利用最佳教学时间,确保学生“用功时间”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一规律,在不同时段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不同时段完成不同教学任务。如在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作了如下尝试:
在起始时区,通过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你流过眼泪吗?为什么流泪?有时候,一滴眼泪可以透视出人性的真假,美丑,善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一滴眼泪折射出人性世界丰富内涵的文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借此导语,让学生简单交流流泪的体验,调动其情感积累,使其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又因标题本身具有探究性,即一滴眼泪为何能换一滴水?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度过了注意力相对不集中的起始时区。
在兴奋时区,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渐入佳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兴奋时间并尽量延长这一时段,以便提高时间利用率。为此,针对课文的难点,我设计了2个问题:
1.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态度如何?
2.伽西莫多情绪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理清伽西莫多情感变化轨迹的同时,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其受刑前后周围人的表现上,从而引出“看客”及看客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表现,这样学生就真切体会“看客”身上揭示出的人性的丑陋及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美好。伴随着问题的纵深引入,解决了文章的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了“看客”的麻木、冷淡,体会了人性的丑陋,也提高兴奋时间的效率。
在调试时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鲁迅《药》中看客的描写片断和“冷血看客网聚生色网易新闻中心.htm”网页,用血淋淋的现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看客的麻木、冷漠和残忍。因提供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了疲劳波谷区。
在回归时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世纪人民”的冷漠,我又提出问题:看客一般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那么伽西莫多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受害人爱斯梅拉达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世纪人民”完全丧失人性的本质以及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的人性的善良,从而认识到“一滴水”的可贵。随后播放“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最感人的一幕,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理解人性的美好,从而把课堂推向新的高潮。
在终极时区,教师小结,并向深度扩展。我饱含激情吟诵:“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人性中的良知,她给仇人喂水,这正是对人性美的呼唤。随即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音乐声中为本节课划上圆满的句号。
教师依据课堂45分钟,学生生理、心理状态分布的规律,在不同时区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用功时间”的效率,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教学任务。
三、合理调控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节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以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巧妙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张弛相间、快慢有度的状态。教学节奏把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优化使用教学时间。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教师钻研教材,一是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二是要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和交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把握重、难点。
如研读《听听那冷雨》,《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借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进而发展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尤其要侧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听听那冷雨》以听雨为主线,借助典雅、细腻的语言,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感受到了游子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永恒理想的追求。基于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若能把握住上述内容,也就能准确提出教学要求,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知识容量,做到教和学的完善。
2.教学内容疏密相间,实现节奏张弛有度
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疏密程度。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使其保持旺盛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讲究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难点,要重锤敲,以体现一个“张”字,但应注意缓而不松,疏而不散;而教材中易懂的非重点内容,教师只需一言带过,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如《前方》,它是一篇哲理性的摄影散文,因其语言比较抽象,加之作者探讨的是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所以对于阅历比较浅,理解能力不高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放慢速度,化抽象为具体,比如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先引导学生分析钱钟书和丰子恺散文中的场景,通过文中形象化的诠释,学生不难归纳出这是实实在在的身体之苦,是“形而下”之苦,那么文中写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顺理成章就是精神之苦,是“形而上”之苦。借助具体的事例理解抽象的语言,调整了教学节奏,既让学生理解知识,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适当放松。这样根据教学内容来控制教学节奏,实现了节奏的张弛有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时间观和效率观是教师重视课堂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而课堂教学时间的低效或无效利用,就是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堂时间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玉华,朱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艺术探析.教育前言,2009,(2).
[2]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3]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4]刘华锦,姚便芳.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