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其新的评价理念也应用而生,从而提出了“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指的是课程实施意义上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判断,找出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过程性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及正确的观念。可以由日常性评价、表现式评价、任务性评价、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组成。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其优势在于,当评价和教学相互交融,有利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改错纠偏,有良好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当教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也就更高也更深入了。
评价结果的呈现我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手机与我们》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校园对高年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不敢去调查,我鼓励他大胆去做,要敢于迈出和陌生人打交道第一步,你就能成功。后来他拿着已经完成的调查表兴奋的对我说他成功了。在全班进行统计数据时,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你在这次调查活动中,能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勇敢的去和陌生人交流,你很棒,加油!”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纠偏,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是指在主题活动前一阶段结束,下一阶段即将开始之前,师生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是主题活动结束前对这个活动情况的反馈。和过程性评价一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同的是过程性评价是一种随机评价,在日常学习,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教师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及时的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我就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如果学生不敢大胆表现,我就投以信任的目光。有时,一个亲切的手势、一句幽默的回答等等,都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过程性评价。在阶段活动结束前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共同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整体评价,在关注全局的基础上关注细节,把相互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和思考如何在生活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时,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各种评价表来进行评价。它能对学生的表现通过星级呈现出来,比较直观,学生也乐于接受。这就是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在不同阶段的运用。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极力避免出现教师从头至尾用“好”、“不错”来简单的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只能是无价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最需要着力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建立多元交往方式,建立交互式、个性化、多样化的交流评价方式。让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崭露头角,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群体中获得启发与帮助,实现共同发展。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兼顾两头,因人施评。在阶段性评价中,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启发,引导学生对同伴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在操作中,针对学生喜欢挑刺的问题,教师提出1+1原则,至少说一个闪光点和一条建设性改进意见。
在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评价中,针对学生喜欢挑刺的问题,我提出了“评价1+1”的评价原则,也就是至少给被评价者说出一个闪光点和一条积极的改进意见。我在教学《节水行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节水方面的资料绘制成小报,最后把制作好的小报张贴出来,要学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口气评价了好几幅小报,第一幅色彩不鲜艳,第二幅布局有问题,第三幅抄写的内容太少了,总之就是挑毛病。班上的好多同学都笑了。被评价的同学脸上的表情也很不自在。他说完后我给他提出建议,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至少要说出一个闪光点和积极的建议,再指出不足。这样的评价易于接受。也让被评价者更多的关注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具有潜能并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评价活动中其他同学都能根据这一原则进行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为了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而不是关上所有的窗。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因此不一定处处给学生以唯一肯定的结论,可以装装糊涂,留个问题,多些省略号,少些问号。
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完成整个主题活动。在阶段性评价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应根据活动过程中做的比较详尽的记录,从 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上多维度对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不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促使学生反思,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让学生逐渐能自主开展主题活动。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判断,找出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过程性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及正确的观念。可以由日常性评价、表现式评价、任务性评价、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组成。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其优势在于,当评价和教学相互交融,有利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改错纠偏,有良好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当教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也就更高也更深入了。
评价结果的呈现我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手机与我们》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校园对高年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不敢去调查,我鼓励他大胆去做,要敢于迈出和陌生人打交道第一步,你就能成功。后来他拿着已经完成的调查表兴奋的对我说他成功了。在全班进行统计数据时,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你在这次调查活动中,能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勇敢的去和陌生人交流,你很棒,加油!”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纠偏,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是指在主题活动前一阶段结束,下一阶段即将开始之前,师生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是主题活动结束前对这个活动情况的反馈。和过程性评价一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同的是过程性评价是一种随机评价,在日常学习,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教师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及时的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我就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如果学生不敢大胆表现,我就投以信任的目光。有时,一个亲切的手势、一句幽默的回答等等,都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过程性评价。在阶段活动结束前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共同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整体评价,在关注全局的基础上关注细节,把相互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和思考如何在生活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时,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各种评价表来进行评价。它能对学生的表现通过星级呈现出来,比较直观,学生也乐于接受。这就是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在不同阶段的运用。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极力避免出现教师从头至尾用“好”、“不错”来简单的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只能是无价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最需要着力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建立多元交往方式,建立交互式、个性化、多样化的交流评价方式。让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崭露头角,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群体中获得启发与帮助,实现共同发展。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兼顾两头,因人施评。在阶段性评价中,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启发,引导学生对同伴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在操作中,针对学生喜欢挑刺的问题,教师提出1+1原则,至少说一个闪光点和一条建设性改进意见。
在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评价中,针对学生喜欢挑刺的问题,我提出了“评价1+1”的评价原则,也就是至少给被评价者说出一个闪光点和一条积极的改进意见。我在教学《节水行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节水方面的资料绘制成小报,最后把制作好的小报张贴出来,要学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口气评价了好几幅小报,第一幅色彩不鲜艳,第二幅布局有问题,第三幅抄写的内容太少了,总之就是挑毛病。班上的好多同学都笑了。被评价的同学脸上的表情也很不自在。他说完后我给他提出建议,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至少要说出一个闪光点和积极的建议,再指出不足。这样的评价易于接受。也让被评价者更多的关注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具有潜能并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评价活动中其他同学都能根据这一原则进行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为了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而不是关上所有的窗。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因此不一定处处给学生以唯一肯定的结论,可以装装糊涂,留个问题,多些省略号,少些问号。
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完成整个主题活动。在阶段性评价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应根据活动过程中做的比较详尽的记录,从 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上多维度对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不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促使学生反思,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让学生逐渐能自主开展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