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谈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val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下面以《电磁铁》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电磁铁》一课通过制作一个电磁铁,让学生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有多有少,促使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各小组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不同?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比较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寻找有关证据,进行猜测,并想办法验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案,自己合作操作,自己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科学探究过程。
  一、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正在进步。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引导他们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发现问题。本课要研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多少与什么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由谁决定?是老师还是学生?我认为,应该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决定。
  师:你们做的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吗?
  生:能!
  师: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一样多吗?
  生:吸引的大头针的个数不一样多,有的吸得多,有的吸得少。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电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
  师:想一想,磁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可能跟导线有关。
  生:可能与缠绕在大铁钉上的导线的圈数有关。
  生:我认为可能与电池有关。
  生:也可能与导线的粗细有关。
  对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跟什么有关,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测,这些猜测不是学生凭空想象的,是在玩了之后,比较各小组的电磁铁之后发现的,是有根据的。
  二、方案由学生自己确定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去做。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研究的问题确定后,谁来设计方案呢?当然是学生!学生提出种种猜想后,我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思考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不同条件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
  生:我们组选择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的节数是否有关这个问题来研究。我们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增加1节电池、2节电磁。试一试,看哪一次吸的大头针多。
  生:我们组选择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大铁钉上缠绕的圈数是否有关这个问题来研究。我们组先在大铁钉上缠绕5圈、10圈,然后试一试,看哪一次吸的大头针多。
  生: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的粗细有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用几种粗细不同的导线,缠绕的圈数相同,电池的节数也相同。试一试,看哪一次吸的大头针多。
  各小组方案确定后,领取相应的材料和实验记录表,分工合作,進行实验。实验中,孩子们发现了磁力大小的秘密,一个个欢呼雀跃,十分激动。
  三、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
  分组实验结束之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的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变化吗?
  生:我们组做了3次实验。在大铁钉上缠绕10圈、20圈、30圈,吸大头针的个数分别是5个、12个、23个,说明磁力大小确实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生:我们组也做了3次实验,分别用1节电池、2节电池、3节电池来做,发现吸大头针的个数分别是6个、15个、24个,说明磁力大小与电池的节数有关,电池的节数越多,磁力越大。
  生:我们组也做了多次实验,分别选了不同粗细的导线,缠绕的圈数相同,电池的节数也相同,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导线的粗细有关,粗的吸得多,细的吸得少。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比较研究前的猜测与现在得出的结论,从而领悟科学的本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测到研究问题,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就是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善于引导,多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丰富多彩,科学探究活动就不会流于形式,科学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以杭州市机场路综合整治工程为例,介绍了隔离带装饰块设计的文化背景、图案设计、尺度控制、形式突破、材质选择及加工工艺等。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分析了道路景观小品
磁铁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玩具,三年级孩子在生活中已经和磁铁有过许多接触,有了许多感性认识。为了让孩子们对磁铁的磁性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我们应当对学生、教材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使科学课堂具有“磁性”,牢牢地吸引孩子们。  一、研读教材,明确目标  三年级学生多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发展属于具体操作阶段,能够利用物体完成简单的逻辑操作,如分类、排序。他们正向着维果
道路工程中经常遇到软土路段,其特点是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非常不利于施工和满足使用功能所具备的力学性能。通常的处理方式有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法、砂
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联合厂房楼面现浇板施工放弃了传统的满堂脚手架支模方法,采用无支架施工技术。该技术力学计算简单,搭设方便,使用安全;材料、人工投入少,经济效
介绍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发展趋势,并对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点和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如光伏方阵的建筑设计、发电系统设计、结构安全性与构造设计等。该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