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规划,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立足长远,特别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原则,通过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增长需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
生态城市围绕能源消耗、经济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生态城市规划的主旨是引领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并不是某类专项规划,而是在现有城乡规划法体系中,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
1、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指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建设保持较低水平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城市的道路、广场、办公区域、家庭、公园。家庭可以采用节能的抽水马桶,街道采用太阳能照明,旅馆、酒店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等。
2、将生态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的原因
2.1、世界范围中的大体趋势。近些年,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迅速,交通压力与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日渐严重都造成了碳排放量剧增的问题,并且为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来地球已经面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浓度高的问题,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各国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反而加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2.2、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需要。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因为其工业更为先进,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更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发达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主张生态城市理念的呼声开始越来越高,并将之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中。我国改革开放后也循序渐进的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规划开始重视生态城市理念的融入,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引人思考。2.3、我国发展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度关注经济发展速度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低碳城市的发展成为继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型问题,与此同时出现了诸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以及“新城市主义”等一系列相关概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是应对工业化社会后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向着更高标准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3、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缺失及问题
3.1、城市规划学科生态指向不明。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对现代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努力朝着生态城市规划的方向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按照对开拓生态化城市、走发展可持续性道路的要求进行规划,现代空间和土地改造本来就属于人力干预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现代城市规划师很难将改造自然和保证自然和谐这两种内容统一起来。因为范围广泛,生态概念模糊,指向不明。
3.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科学性不够。生态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城市规划工程中,会出现只注重生态环境,而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措施和发展方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来实现“生态型”目标,导致生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宏观性、笼统性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措施还不够明确。
4、生态城理念之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4.1、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生态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衡量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水资源,减少噪音污染,着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2)经济性。生态化城市规划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量和质量增加,并在原有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经济性需要是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率的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的方法都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办法。(3)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考虑到现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性和完整性,兼顾历史和原有城市本色,在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整体为城市规划需求服务。(4)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生态城市,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需要,充分体验城市整体功能,经过全方位调查和研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从以前单一的绿化变为注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注重城市建筑实用性、美观性。
4.2、生态城市规划的对策(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化城市建设是确保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也是科学编制生态城市的前提,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着重体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以城市建设活动为核心,形成协调发展统一推进的格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环境布局、生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始终兼顾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达到协调统一。(2)加强生态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严格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理念一体化理论,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利用修建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3)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原有生态系统之上的,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实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基础进行规划。原始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能够有很强的清洁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充分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的恢复系统和可再生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生态性的最大化,还能节省开发资源,降低资源使用。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既能够实现城市的生态功能,也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还包括尽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比如山、水等自然景观,是长期动植物活动的平衡空间,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系统是自然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它对城市整个生态服务功能都有控制作用,因此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4)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规划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以牺牲环境来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使我的生活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同时环境的污染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结束语
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全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城市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能够正确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现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能源使用问题,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能源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2]朱春玉.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D].中国海洋大学,2006.
[3]刘存发.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J].华中建筑,2014,12:94-96.
[4]王立新.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2007,05:181-183.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
生态城市围绕能源消耗、经济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生态城市规划的主旨是引领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并不是某类专项规划,而是在现有城乡规划法体系中,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
1、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指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建设保持较低水平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城市的道路、广场、办公区域、家庭、公园。家庭可以采用节能的抽水马桶,街道采用太阳能照明,旅馆、酒店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等。
2、将生态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的原因
2.1、世界范围中的大体趋势。近些年,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迅速,交通压力与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日渐严重都造成了碳排放量剧增的问题,并且为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来地球已经面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浓度高的问题,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各国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反而加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2.2、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需要。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因为其工业更为先进,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更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发达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主张生态城市理念的呼声开始越来越高,并将之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中。我国改革开放后也循序渐进的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规划开始重视生态城市理念的融入,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引人思考。2.3、我国发展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度关注经济发展速度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低碳城市的发展成为继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型问题,与此同时出现了诸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以及“新城市主义”等一系列相关概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是应对工业化社会后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向着更高标准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3、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缺失及问题
3.1、城市规划学科生态指向不明。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对现代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努力朝着生态城市规划的方向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按照对开拓生态化城市、走发展可持续性道路的要求进行规划,现代空间和土地改造本来就属于人力干预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现代城市规划师很难将改造自然和保证自然和谐这两种内容统一起来。因为范围广泛,生态概念模糊,指向不明。
3.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科学性不够。生态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城市规划工程中,会出现只注重生态环境,而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措施和发展方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来实现“生态型”目标,导致生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宏观性、笼统性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措施还不够明确。
4、生态城理念之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4.1、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生态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衡量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水资源,减少噪音污染,着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2)经济性。生态化城市规划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量和质量增加,并在原有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经济性需要是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率的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的方法都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办法。(3)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考虑到现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性和完整性,兼顾历史和原有城市本色,在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整体为城市规划需求服务。(4)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生态城市,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需要,充分体验城市整体功能,经过全方位调查和研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从以前单一的绿化变为注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注重城市建筑实用性、美观性。
4.2、生态城市规划的对策(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化城市建设是确保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也是科学编制生态城市的前提,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着重体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以城市建设活动为核心,形成协调发展统一推进的格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环境布局、生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始终兼顾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达到协调统一。(2)加强生态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严格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理念一体化理论,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利用修建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3)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原有生态系统之上的,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实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基础进行规划。原始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能够有很强的清洁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充分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的恢复系统和可再生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生态性的最大化,还能节省开发资源,降低资源使用。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既能够实现城市的生态功能,也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还包括尽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比如山、水等自然景观,是长期动植物活动的平衡空间,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系统是自然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它对城市整个生态服务功能都有控制作用,因此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4)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规划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以牺牲环境来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使我的生活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同时环境的污染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结束语
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全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城市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能够正确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现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能源使用问题,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能源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2]朱春玉.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D].中国海洋大学,2006.
[3]刘存发.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J].华中建筑,2014,12:94-96.
[4]王立新.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2007,0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