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这告诉我们,作为学校必修的音乐课的这个角色应该扮演得更好,也可以扮演得更好。我们音乐课,有这个责任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对音乐课的兴趣的重要任务。而流行歌曲,是初中生非常感兴趣的一块音乐领域,如果将流行歌曲与我们的中学音乐课堂结合,能在培养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方面起到非常可观的作用。
1、挑选优秀的流行音歌曲进入初中音乐课堂
首先,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刻,绝大部分的学生逐渐进入变声期。针对青春期的生理特征,认真做好初中生的嗓音保护工作,是初中音乐的重要责任。尤其忌大喊大叫、声带过度劳损,不宜演唱音域过宽、乐句跃动过大、音量或力度过强、作品篇幅过长的流行歌曲。教师可尽量选择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的中声区的歌曲,一般以平缓优美的流行歌曲为主要唱歌曲目。
其次,是对流行音乐歌词内容的挑选。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为青春期而变得极为丰富,他们常常把自己投影到吟唱的流行歌曲中,这种情感移入也是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之一。对流行歌曲而言,其中确实不乏感情真挚、格调清新的上乘之作,还有流行歌曲唱出了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山河的崇敬之心。
最后,完成了对优秀流行音乐的挑选,还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到音乐课堂当中。尽量挑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流行音乐,用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形式呈献给同学们。既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掌握课本内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点和内容起到了带动作用。
2、流行音乐与课本中西方传统音乐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们来说,西方传统的古典音乐是有距离感的,难以理解的。也许她们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会有几分喜爱,但说到西方以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乐派或是以舒伯特肖邦为代表的浪漫乐派,状况再好的学生恐怕也會过耳即忘。
但如果挑选合适的流行歌曲与其进行结合,也许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例: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第三课——《饮酒歌》
《饮酒歌》出自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在结尾用流行音乐做一个拓展
方案一:日本剧场导演铃木忠志重新编排了经典名作《茶花女》故事,他大胆选用邓丽君、洪一峰等台湾歌手代表作品《爱拼才会赢》、《何日君再来》等,打造出了一台跨地区、跨文化的流行新歌剧。教师可以选择几幕优秀的片段给学生们欣赏,做一个与正文相关的拓展,与原版歌剧做一个对比,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方案二:因为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饮酒歌》,可以寻找几首和酒有关的流行歌曲来带领同学们学唱。如:周华健的《朋友》、田震的《干杯朋友》等。
3、流行音乐与课本中我国民族音乐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对于初中生们来说,相较西方的古典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要熟悉得多。从小在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的熏陶影响下,有部分同学是喜爱民族音乐的,也有小部分同学可能在课外学习民族的乐器。从另一方面来讲,应该说民歌本就是在我国民间流传的流行歌曲。
例: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
其实有一些经典的民歌一直以来在被不同年代的歌手翻唱流传,由王洛宾搜集整理的《青春舞曲》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之作。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它开始大范围地流传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其充满维吾尔族的西域风味,并且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由于其活泼动感,又不失中国特色,在华人乐坛一直被人翻唱。包括了香港的四大天王、台湾音乐人罗大佑、西部歌手刀郎、选秀歌手周笔畅等等。
不一定每次都拿不同的流行作品来与课本结合,有时让同学们听听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的民歌,也是提高学生兴趣度,能让同学们展开联想的好方法。在学唱《青春舞曲》之前,给同学们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如台湾音乐人罗大佑改编的《青春舞曲》。罗大佑版的《青春舞曲》全曲的基本旋律和欢快感保持不变,只是在细节出改动了节奏,但小小的变化让全曲风格焕然一新。尤其是A段每句的头两个八分音符改成了附点十六分音符,明显增添了一种摇摆的有些许类似于爵士的现代感。
4、流行音乐与课本中乐理知识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有些观点认为,音乐课程偏重唱歌技巧的训练,重视兴趣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乐理知识的传授,殊不知在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欣赏音乐,才能更深层次的领悟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但乐理知识比较枯燥,若仅仅用简单刻板的普通乐理教学模式,恐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改变方式,可以采用流行音乐作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乐理知识和技能。
例: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银杯》
《银杯》(附录4)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唱这首歌曲。因为,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过这首歌曲,所以,同学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这个时候,课时也许会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的空余,正好可以用来做一个知识拓展和训练。
可以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看着书本写出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音(分别为1、2、3、5、6)。正好是民族五声调式的“宫、商、角、徵、羽”。借此机会,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见附录6)
只是这样,同学们也许对五声调式的印象不够深刻。此时,可以举例一首流行歌曲,向同学们分析,如流行歌曲《High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张伟演唱了这首歌曲后,让此曲人气爆棚。我在实习的初中组织班会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要求我给他们播放这首歌曲,可见其在初中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最重要的是,这首听似前卫的流行音乐其实充满了中国元素。
小结
作为一位教师,只要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帮助的动作,就应该去探索尝试。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生们每一年都在更换,随着时代变换,学生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去思考当下的学生有哪些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然后想办法去满足学生们的这些需求。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挑选优秀的流行音歌曲进入初中音乐课堂
首先,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刻,绝大部分的学生逐渐进入变声期。针对青春期的生理特征,认真做好初中生的嗓音保护工作,是初中音乐的重要责任。尤其忌大喊大叫、声带过度劳损,不宜演唱音域过宽、乐句跃动过大、音量或力度过强、作品篇幅过长的流行歌曲。教师可尽量选择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的中声区的歌曲,一般以平缓优美的流行歌曲为主要唱歌曲目。
其次,是对流行音乐歌词内容的挑选。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为青春期而变得极为丰富,他们常常把自己投影到吟唱的流行歌曲中,这种情感移入也是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之一。对流行歌曲而言,其中确实不乏感情真挚、格调清新的上乘之作,还有流行歌曲唱出了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山河的崇敬之心。
最后,完成了对优秀流行音乐的挑选,还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到音乐课堂当中。尽量挑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流行音乐,用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形式呈献给同学们。既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掌握课本内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点和内容起到了带动作用。
2、流行音乐与课本中西方传统音乐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们来说,西方传统的古典音乐是有距离感的,难以理解的。也许她们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会有几分喜爱,但说到西方以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乐派或是以舒伯特肖邦为代表的浪漫乐派,状况再好的学生恐怕也會过耳即忘。
但如果挑选合适的流行歌曲与其进行结合,也许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例: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第三课——《饮酒歌》
《饮酒歌》出自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在结尾用流行音乐做一个拓展
方案一:日本剧场导演铃木忠志重新编排了经典名作《茶花女》故事,他大胆选用邓丽君、洪一峰等台湾歌手代表作品《爱拼才会赢》、《何日君再来》等,打造出了一台跨地区、跨文化的流行新歌剧。教师可以选择几幕优秀的片段给学生们欣赏,做一个与正文相关的拓展,与原版歌剧做一个对比,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方案二:因为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饮酒歌》,可以寻找几首和酒有关的流行歌曲来带领同学们学唱。如:周华健的《朋友》、田震的《干杯朋友》等。
3、流行音乐与课本中我国民族音乐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对于初中生们来说,相较西方的古典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要熟悉得多。从小在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的熏陶影响下,有部分同学是喜爱民族音乐的,也有小部分同学可能在课外学习民族的乐器。从另一方面来讲,应该说民歌本就是在我国民间流传的流行歌曲。
例: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
其实有一些经典的民歌一直以来在被不同年代的歌手翻唱流传,由王洛宾搜集整理的《青春舞曲》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之作。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它开始大范围地流传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其充满维吾尔族的西域风味,并且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由于其活泼动感,又不失中国特色,在华人乐坛一直被人翻唱。包括了香港的四大天王、台湾音乐人罗大佑、西部歌手刀郎、选秀歌手周笔畅等等。
不一定每次都拿不同的流行作品来与课本结合,有时让同学们听听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的民歌,也是提高学生兴趣度,能让同学们展开联想的好方法。在学唱《青春舞曲》之前,给同学们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如台湾音乐人罗大佑改编的《青春舞曲》。罗大佑版的《青春舞曲》全曲的基本旋律和欢快感保持不变,只是在细节出改动了节奏,但小小的变化让全曲风格焕然一新。尤其是A段每句的头两个八分音符改成了附点十六分音符,明显增添了一种摇摆的有些许类似于爵士的现代感。
4、流行音乐与课本中乐理知识结合的实践性探索
有些观点认为,音乐课程偏重唱歌技巧的训练,重视兴趣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乐理知识的传授,殊不知在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欣赏音乐,才能更深层次的领悟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但乐理知识比较枯燥,若仅仅用简单刻板的普通乐理教学模式,恐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改变方式,可以采用流行音乐作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乐理知识和技能。
例: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银杯》
《银杯》(附录4)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唱这首歌曲。因为,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过这首歌曲,所以,同学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这个时候,课时也许会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的空余,正好可以用来做一个知识拓展和训练。
可以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看着书本写出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音(分别为1、2、3、5、6)。正好是民族五声调式的“宫、商、角、徵、羽”。借此机会,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见附录6)
只是这样,同学们也许对五声调式的印象不够深刻。此时,可以举例一首流行歌曲,向同学们分析,如流行歌曲《High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张伟演唱了这首歌曲后,让此曲人气爆棚。我在实习的初中组织班会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要求我给他们播放这首歌曲,可见其在初中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最重要的是,这首听似前卫的流行音乐其实充满了中国元素。
小结
作为一位教师,只要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帮助的动作,就应该去探索尝试。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生们每一年都在更换,随着时代变换,学生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去思考当下的学生有哪些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然后想办法去满足学生们的这些需求。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