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场所小史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2018级学生,爱好文学,曾参加2020中国诗歌新发现诗歌营。
  最近读的一本书,作者写到少年时代在树上读书的体验给他带来了建筑设计灵感,我的心仿佛被拨动了琴弦,记忆跟着耳机里的歌声铺陈在眼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变成了一件中规中矩的事情,充满了确定性,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我说起理想中的阅读情景,不管是朋友之间的交谈,还是用笔写在纸上的文字,都在表达我所向往的读书场所一定是安静、祥和、有仪式感的。茶、古典音乐、暖黄色灯光、书桌、椅子、纸质书,这些元素构成了我最近一年的阅读记忆。
  课外书真正大规模地涌进我的生活,是在初中。青春文学不必谈起,还是想回到刻骨铭心的读书场所上来。刚上初一,外婆家建房子,我放大周假回家,旧房子二楼拆掉重建,只留下一楼的天花板。附近的一个亲戚借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嘱咐我尽早还他。大雨初歇,我搬了一把木椅子,坐在光秃的充满积水的房顶上,一动不动地花一个下午读完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蓝色的封面开始,白色的封底结束。竹林比现在茂密,一楼有没有施工我没注意到,但那天下午,保尔·柯察金成了我忘不了的名字。过了七年,我的妹妹小学毕业,她坐在床上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她读书,我总会想起那个湿润又安静的下午。
  临近中考的那个初夏,我去一个同学家里玩,她奶奶跟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关系很好,那个老师借了两本书给我的同学看,其中一本是《活着》。我是一个很喜欢在熟人面前讲话的人,可那个下午,没有人讲话。闷热的出租屋里,电视放着湖南卫视的连续剧,屋后的溪水拍打着石头,楼上的牌客在搓麻将,我和同学却一声不吭地像活在另一个世界。我在同学家里看完了第一本余华的书,我不知道谁是余华,但《活着》让我认识他并钦佩他。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在火车上读之前没有读完的《红楼梦》白话本。田野、隧道、拥挤、喧闹、轨道被碾过、风景不断转换却高度相似、时而黑时而亮、昏睡又清醒。我放弃继续阅读,隔着一个人看窗外,二十个小時,忘记吃饭,忘记上厕所。
  上高中后,读书场所慢慢被限定,教室、宿舍、学习室、走廊、操场。
  没有分科前,我以为我要读文科,在数学课上读完了《平凡的世界》;读理科之后,在地理课上看完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每一次读到激动有感触时,探头看着老师的眼睛,我相信,我与他们的对视肯定充满了感情——因为总会被点名。有位同学带了一本《洛丽塔》到学校,我不知道它写了什么,便在大家背化学知识的时候借来读,知道了它大概写什么。班主任突然出现在我身后,拿起那本书,我的心被提了起来,担心他看到内容。班主任是一个擅长话术的老人。他用指尖拈住书的一角,向大家展示,封面对着第四排之后的人,内容对着第四排之前的人,当然也对着他。他说:“班长真勤奋,趁还没有上课,抓紧时间看书。”我不在意他是否在说反话,只怕他看到内容。四年过去了,我还是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担惊受怕。
  上高中后,我很少回家。星期天上午,我会到学习室刷题、看书。偶然买了一本《食草家族》与《蛙》的合本,那是我看的第一本莫言的书,也是唯一一本让我宁愿多做几道物理题的书——高一的我根本看不懂那本书。星期天下午,我会一个人去书店,找没有塑封的书,坐在地上看。看到下午五点,就该去吃晚饭,准备回学校上晚自习了。后来没有塑封的书越来越少了,有一次我找不到合适的书,竟然读了一本少儿歇后语故事。
  我并没有读很多书,但读过的书改变了我很多,与此同时,时间也改变了我很多。以前读书,有什么读什么,我从不会去选择,在这种无选择的阅读中,不得不说,我形成了到目前来看还算跟得上经典的阅读品味。有些东西,你总得亲身经历之后才能下一个中肯的判断。但如今,自以为是地认为好像专业了不少,看到一本书会想,看完之后我会得到什么?我在高一就接触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但到现在,我还没读完,不知道是什么阻止了我,总觉得有更亟须阅读的书在等着我,时间不够用,不够闲适,一切都要花最少的时间、保持最高的效率、收益最大化。我不喜欢这样。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告诉初中的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保持那份爱读书的单纯,不期望得到什么,就仅仅是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好。
  看到少年时代在树上读书这几个字,眼里有泪。这是一本轻松的书,但我却读到了属于自己的沉重。好像因为失去了什么而伤心,不是失去了少年时代,也不是失去了读书的权利,大概是失去了爬上一棵树的勇气吧。
  |推|荐|的|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其他文献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隔着衣衫,你没察觉而已。  风吹过来,这是大自然千
期刊
假期我和爸爸坐飞机,看到了不一样的祖国。  随着飞机慢慢升上空中,我惊奇地发现,大地渐渐变得像一幅地图。  看着窗外,一朵朵洁白的云就在我身边,它们像一朵朵刚做好的胖胖的棉花糖,我好想咬上一口,试试到底是不是甜的。  低头看地面,一个个池塘变成一块块长方形的明亮的镜子,倒映着蓝蓝的天空和一朵朵白云,我很好奇,如果使用这样的镜子,是把我照得更大还是更小呢?一棵棵大树早已缩成小草一样大小,我心想,如果
期刊
《三十只鸟儿正飞过》是一部自然观察笔记式的散文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以粤港澳大湾区自然生态为创作背景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作者何腾江立足广东本土,结合数十年来对野鸟、昆虫、植物的观察积累,描写了45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在带领小读者“多识草木鸟兽之名”,普及自然人文知识的同时,将少年儿童在大自然中生活、学习、成长的美好图景诉于文中,写出自然之趣、乡野之趣、童年之趣。  恋旧的家燕年年春天来这里 
期刊
每当我行肃穆礼,仰望着迎风飘扬的国旗高唱国歌时,我的脑海里就会回荡着老师的教诲:旧中国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领导中国的战士们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新中国。  每当我戴着红领巾,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敬礼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英勇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
期刊
摘 要:抗击疫情本身就是一堂生动、鲜活、深刻的思政大课。讲好“抗疫”故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有利于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高校思政课要以“抗疫”故事为切入点,从提升故事叙述者的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性、创新故事呈现方式等入手,厚植爱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责任担当,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关键词:思政课;“抗疫”故事
摘 要: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在社区治理中,社区教育负有对社区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使命。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对培养社区民众的民族精神、厚植其爱国情怀以及增强社区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其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社区教育要把传承红色文化和培养时代新人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传承红
规避社区居民道德风险,有利于提高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的生态保护效果。从国家公园管理方与社区居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分析角度,利用博弈论工具,解释了社区居民出现“违约”道德风险的行为决策过程,提出了规避道德风险的治理制度设计关键。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实际监督概率,让“守约”成为社区居民的最优行为决策是国家公园管理方进行制度设计的关键。并且,根据居民行为在“被监督到”与“违约被识别”的难易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国家公园管理方应采用有差别的治理制度。对于“被监督到”困难但“违约被识别”容易的居民行为,采用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
那天是我生日,我回到教室,看到桌面有一个箱子,很漂亮,上面放着一张卡,写着:“生日快乐!”虽然没写落款,但看字迹我就知道是我的好朋友小秀寫的。我很感动,因为她是第一个送我礼物的人。  我打开一看,是一个用黏土做的秋千,上面坐了两个小孩,一个长发,一个短发,真像我们俩啊!两个小孩坐在秋千上,手拉着手,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正当我还在观察这份珍贵
期刊
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建构科学的人生价值体系,培育一生的成长成才动力.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授
①那是一個夜晚,我正骑着自行车回家。然而就在我启程没多久,几颗雨滴滴在脖子上,远方吹来了阵阵凉风,漆黑的天幕被撕开了一道恐怖的白色裂痕,轰隆隆的雷声震动耳膜。要下大雨了,我穿上雨鞋,披上雨衣,加快了骑车的速度,只想着尽快回到家中。  ②不久雨越来越大,从原本可以看清雨滴变成了天地之间一片朦胧。风中雨中,我只能听见雨声,全然听不见其他声响。我又用余光瞥向周围,人们要么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路,要么不顾外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