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讲授与灌输,而应该是让学生透过历史知识去体会其中渗透的思想文化精神,以将优秀的历史文化继续地发扬与传承下去,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转變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固有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想素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德育教育;渗透;方式
前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应该走出传统的应试教学领域,将历史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以让历史与育人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用。所以,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历史故事,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有限,教师应该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优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思想,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图书馆获取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丰富和优化[1]。在选择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历史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素材,这样才能确保选择的故事内容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教师应该对历史故事内容进行精简,并将相关内容插入到教学课件之中,以方便学生阅览和学习。
以中学历史“远古的传说”等历史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穿插历史故事内容,以此来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比如说,在讲解其中的“炎黄联盟”等历史内容时,就可以穿插一些涿鹿之战的历史故事,以帮助学生了解华夏族的形成。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渠道收集一些故事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内容,并在电子课件中创建图片以及视频等链接,当讲解到具体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点击相关图片视频链接来讲解有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地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热爱民族的思想情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历史内容创设生动的德育教学情境
在以往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直接将课程知识灌输于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这不利于学生领会历史事件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思想。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素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内容,并根据历史课程内容提出与德育教育有关的研究问题,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来领会历史知识中的德育思想。此外,在提出情境问题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适合学生回答的德育问题,使得学生有效地走进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以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学内容为例,这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透过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对学生展开有效地德育教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鲜活的“五四运动”爱国影片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影片,以真正走入进“五四运动”爱国情境。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五四运动”提出相关的情境探究问题,如为什么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包含了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展开课程问题的研究,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探究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最终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究历史、领会其中的德育精神
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授课思维,学会利用发散性教学思维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历史、领会其中的德育精神。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其次,针对合作学习组员的需求及能力,提出合作研究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历史知识的探究。最后,教师要保障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细致地探讨,以真正领会其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精神。
以中学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来展开课文的阅读与学习,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然后,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去查找这部分知识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2]。同时,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相应的课程研究话题。比如,对于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若干组,基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提出中华民族战争的背景、发生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问题,以保障这一层次学生能够展开有效地课程研究,从而记住这段历史事件,进而体会该历史事件中渗透的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它能够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精神,使得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结合相关的教学手段,有效融入德育思想,使得学生既能学到有用的历史知识又能增强自身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永芹.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5,35(29):69-69.
[2]陈玉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1):98-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漳州市2020年度课题《德育教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研究》(zdy1901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德育教育;渗透;方式
前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应该走出传统的应试教学领域,将历史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以让历史与育人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用。所以,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历史故事,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有限,教师应该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优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思想,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图书馆获取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丰富和优化[1]。在选择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历史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素材,这样才能确保选择的故事内容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教师应该对历史故事内容进行精简,并将相关内容插入到教学课件之中,以方便学生阅览和学习。
以中学历史“远古的传说”等历史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穿插历史故事内容,以此来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比如说,在讲解其中的“炎黄联盟”等历史内容时,就可以穿插一些涿鹿之战的历史故事,以帮助学生了解华夏族的形成。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渠道收集一些故事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内容,并在电子课件中创建图片以及视频等链接,当讲解到具体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点击相关图片视频链接来讲解有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地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热爱民族的思想情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历史内容创设生动的德育教学情境
在以往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直接将课程知识灌输于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这不利于学生领会历史事件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思想。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素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内容,并根据历史课程内容提出与德育教育有关的研究问题,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来领会历史知识中的德育思想。此外,在提出情境问题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适合学生回答的德育问题,使得学生有效地走进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以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学内容为例,这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透过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对学生展开有效地德育教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鲜活的“五四运动”爱国影片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影片,以真正走入进“五四运动”爱国情境。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五四运动”提出相关的情境探究问题,如为什么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包含了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展开课程问题的研究,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探究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最终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究历史、领会其中的德育精神
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授课思维,学会利用发散性教学思维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历史、领会其中的德育精神。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其次,针对合作学习组员的需求及能力,提出合作研究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历史知识的探究。最后,教师要保障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细致地探讨,以真正领会其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精神。
以中学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来展开课文的阅读与学习,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然后,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去查找这部分知识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2]。同时,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相应的课程研究话题。比如,对于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若干组,基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提出中华民族战争的背景、发生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问题,以保障这一层次学生能够展开有效地课程研究,从而记住这段历史事件,进而体会该历史事件中渗透的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它能够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精神,使得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结合相关的教学手段,有效融入德育思想,使得学生既能学到有用的历史知识又能增强自身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永芹.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5,35(29):69-69.
[2]陈玉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1):98-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漳州市2020年度课题《德育教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研究》(zdy190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