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表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用表扬的话语以此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但是我以为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种内容的批评,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批评技巧,有效地发挥批评的积极效应,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教师管理班级的威严。因此,聪明的教师不会因为严厉而让学生产生憎恶的感觉,也不会因为温和让学生有得寸进尺的行为。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尺度。
一、言教不如身教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有一定的模仿大人语言行为的心理,因此在学校中,教师的行为就成为了学生的风向标。大部分学生就是教师的缩影,他们的言行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形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孩子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我班的教室除了固定时间打扫卫生之外的时间,教室里还是经常看到垃圾,有废纸团、旧笔芯、小碎纸片等。多次的说教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于是我开始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分制,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但不久之后又“涛声依旧”。
无奈之下,我便感到无语,便自己弯下腰捡起了废纸团,这时我旁边的一位女同学马上就帮我一起捡了。这时我突然得到启发,以后经常主动去捡班里的垃圾。渐渐的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了,那些有乱扔习惯的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渐渐地改掉了这一坏习惯。可是我又发现一个问题,班级后面用于打扫卫生用的垃圾篓不多久就满了,而且周围也不是特别的干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每人守着一个垃圾篓是不是就好多了呢?所以,我在班里提倡每人准备一下垃圾袋,不乱扔垃圾,有垃圾直接入袋的习惯,收到了不错的卫生效果,自此,地面上再见不到任何废纸,教室环境清新不少。可见,教师的思想、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二、尊重为先,批评在后
现代的小学生,家庭子女的减少让他们都比较娇惯,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反之,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激化师生的矛盾。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尤其不能随意在课堂上和其他老师面前批评学生,令其尴尬和难堪。
语言中更不能有脏话、讽刺、挖苦学生,不能拿学生智力、身体方面做文章,更不能先入主为,不清事实,凭印象定论对错。要先调查清楚经过,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多采用事实道理,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批评中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带着宽容之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寬容。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强,学校工作的繁杂,许多老师失去对待学生的耐性,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事事听话,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学生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就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会才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待学生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局限于一个框框内,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彩多姿的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感觉:你仍是我的学生,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一定会改正。当然,在执行宽容这种批评方法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宽容,什么时候绝不姑息,是悄悄地宽容,还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事不过三,这些都是要有尺度的。
四、润物细无声式教育
班主任工作“在无声”中“润物”,还要研究“随风潜入”的道理。我们育人的“春雨”也应随着课堂教学、课余生活、社会实践等“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比我说你听,你批我“通”的教育更适宜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借助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剪纸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科技节活动的充分因势利导那些调皮大王,积极参加训练,增强其集体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也变得自尊自爱,有了纪律约束的自我要求。比赛获得的每一次成功,更使他们产生一种催人奋发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并将之迁移、渗透至学习中,从而促使学习热情及成绩的提高。
另外,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乒乓球、羽毛球、课间舞赛等等,让每位同学在集体活动逐渐学会团结合作,自觉遵章守纪、明白做人的道理,使歪风邪气无法滋长。班风有了明显好转。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不知不觉克服坏习惯、坏作风。在日常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素质中的优良部分去改造不良部分,就是一种滋润心灵、陶冶性情的潜移默化过程,他所带来的育人作用,绝非一顿痛快淋漓的批评教育所能代替的。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应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特殊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爱的体现。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班级里的“特殊生”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宽容之心、尊重之心来触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用师爱、同学爱、家长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对于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疲惫心理的孩子。我们应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工作日记,记录他们的成长,更加关心他们,使其从内心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爱心,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言教不如身教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有一定的模仿大人语言行为的心理,因此在学校中,教师的行为就成为了学生的风向标。大部分学生就是教师的缩影,他们的言行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形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孩子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我班的教室除了固定时间打扫卫生之外的时间,教室里还是经常看到垃圾,有废纸团、旧笔芯、小碎纸片等。多次的说教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于是我开始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分制,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但不久之后又“涛声依旧”。
无奈之下,我便感到无语,便自己弯下腰捡起了废纸团,这时我旁边的一位女同学马上就帮我一起捡了。这时我突然得到启发,以后经常主动去捡班里的垃圾。渐渐的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了,那些有乱扔习惯的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渐渐地改掉了这一坏习惯。可是我又发现一个问题,班级后面用于打扫卫生用的垃圾篓不多久就满了,而且周围也不是特别的干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每人守着一个垃圾篓是不是就好多了呢?所以,我在班里提倡每人准备一下垃圾袋,不乱扔垃圾,有垃圾直接入袋的习惯,收到了不错的卫生效果,自此,地面上再见不到任何废纸,教室环境清新不少。可见,教师的思想、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二、尊重为先,批评在后
现代的小学生,家庭子女的减少让他们都比较娇惯,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反之,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激化师生的矛盾。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尤其不能随意在课堂上和其他老师面前批评学生,令其尴尬和难堪。
语言中更不能有脏话、讽刺、挖苦学生,不能拿学生智力、身体方面做文章,更不能先入主为,不清事实,凭印象定论对错。要先调查清楚经过,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多采用事实道理,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批评中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带着宽容之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寬容。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强,学校工作的繁杂,许多老师失去对待学生的耐性,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事事听话,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学生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就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会才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待学生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局限于一个框框内,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彩多姿的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感觉:你仍是我的学生,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一定会改正。当然,在执行宽容这种批评方法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宽容,什么时候绝不姑息,是悄悄地宽容,还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事不过三,这些都是要有尺度的。
四、润物细无声式教育
班主任工作“在无声”中“润物”,还要研究“随风潜入”的道理。我们育人的“春雨”也应随着课堂教学、课余生活、社会实践等“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比我说你听,你批我“通”的教育更适宜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借助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剪纸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科技节活动的充分因势利导那些调皮大王,积极参加训练,增强其集体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也变得自尊自爱,有了纪律约束的自我要求。比赛获得的每一次成功,更使他们产生一种催人奋发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并将之迁移、渗透至学习中,从而促使学习热情及成绩的提高。
另外,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乒乓球、羽毛球、课间舞赛等等,让每位同学在集体活动逐渐学会团结合作,自觉遵章守纪、明白做人的道理,使歪风邪气无法滋长。班风有了明显好转。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不知不觉克服坏习惯、坏作风。在日常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素质中的优良部分去改造不良部分,就是一种滋润心灵、陶冶性情的潜移默化过程,他所带来的育人作用,绝非一顿痛快淋漓的批评教育所能代替的。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应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特殊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爱的体现。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班级里的“特殊生”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宽容之心、尊重之心来触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用师爱、同学爱、家长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对于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疲惫心理的孩子。我们应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工作日记,记录他们的成长,更加关心他们,使其从内心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爱心,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