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当前开发和抢占海洋已经迫在眉睫,而海洋人力资源的竞争则成为国际海洋竞争的主要领域,因此海洋事业要持久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先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立促使山东省青岛市率先通过相关政策、手段加强对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低,海洋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效率低的问题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以山东青岛市为例,论述青岛市海洋人力资源的引入和培育所存在的问题,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海洋;人力资源;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科技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引言
随着中央将海洋经济的大战略和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部署进入党、国家重大的决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为一个新战略,但是人才问题却是一个旧问题,新战略的提出,让旧问题的解决愈加迫切。因此山东省青岛市率先将如何吸引高端专业性海洋人才来青工作,如何培养实用型的基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在加强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低,海洋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效率低的问题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二、现状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率先通过相关政策、手段,将如何吸引高端专业性海洋人才来青工作,如何培养实用型的基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在加强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低,海洋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效率低的问题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1.高科技人才质量不高。由于海域宽广深邃,海洋生物、气候潮汐等变幻莫测,海洋环境不适合人类活动,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尤其是对深海的开发已成为人类开发的难题。因此,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开发技术的要求之高赋予了海洋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海洋人力资源应当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即优秀海洋人力资源必须是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
海洋科研 、教学机构 、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人员在山东的数量占全国的40%以上,青岛拥有海洋领域相关的两院院士17位,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以及28家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海洋人力资源数量上并不少。
但是,这些科技人员大多数只是纯粹在科研机构内做研究,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聊聊无几。因此,山东青岛虽然通过“蓝恰会”引进人才,但是在监测预报、深海资源的勘测开发、海洋生物的培育利用、海上运输的发展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发展的前沿地带,能以创业方式带领企业发展的人才屈指可数。
2.科技转化率低。目前许多企业得不到科研帮助,使得产业无法发展壮大。前海养殖由于人才难觅、知识匮乏、愿意到基层自主创业的实用型海洋技术人才缺少,导致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仍然比较低,大多数养殖场仍然集中在“靠天吃饭”阶段,严重拖后了海洋生物的培育利用打经济步伐。
如上文所述,有学历的海洋专业人才并不缺少,那么是什么导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难度较大?主要还是源于愿意到基层企业实干的海洋人才匮乏,而科研机构的海洋人才由于缺乏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仅在科研室内研究缺乏了科技转化的外部动力。
3.外部环境揽收。由于缺乏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以及资金支持,导致一些高科技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经济生产力是遇到重重困难,此外,由于省外环境支持,有大量青岛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广东等其他省份转化成为经济生产力。
三、存在原因——激励机制乏力,人才引入政策吸引力不足
人才的集聚首先应当要有较好的产业集聚,并且有适宜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完善的创业金融体系。
但是目前青岛海人才引入方面在区域竞争中仍然存在体制性障碍,比如政府引入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落实较难;引进方式不够灵活,服务工作不达标;人才管理机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统筹协调,未形成合力;企业内部体制排资论辈;没有定期给员工提供到国外进行培训的机会,导致高端人才的流失。因此导致集聚人才资源能力比较薄弱,从外地引进人才,往往难以留住,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
四、解决办法
1.突破体制性障碍。要实行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用人形式,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办法。对于人才的引进方式要灵活、多样,服务工作达到标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认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到招得来,用的好,留得住。
2.人才价格市场化。目前青岛市的海洋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价格还不能做到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存。(2)采用与身份挂钩的“论资排辈”法分配工资,按知识要素分配还未能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受到很大阻力,不能真正拉开分配档次,因此应当制定一个发挥个体潜能的激励机制。
另外企业内部应当让员工定期得到国内外培训机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海洋专业人才队伍。
3.引导本土人才深入基层,进行创业。调整海洋教育内部层次结构,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破除“高校学生无实践经验本领”格局,进行“工学结合”,并且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4.建立海洋科技人才知识库。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到中小城市里去工作导致不少县级市的涉海产业研究性人才急缺。然而研究成果是可以共享的,只有在共享过程中科技实力才能大增加。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是各自为政,知识共享体系尚未建立,许多科研项目交叉重复,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更加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应当建立一个海洋科技人才知识库,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科研共享。
5.宏观环境。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支持,提高政府对于人才引入的投入比例,同时积极鼓励产学研联合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争取设立市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于引入人才在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
6.完善金融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合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所以它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持续的资金投入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留住人才的机制。应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建立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大力促使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上的科研机构、中试机构、创投机构、生产企业、服务机构等以技术关联、产业配套、利益共享等方式,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应当完善金融体系,加快产业集聚,推动海洋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与产业结构统筹协调,使得三者形成合力。
关键词:海洋;人力资源;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科技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引言
随着中央将海洋经济的大战略和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部署进入党、国家重大的决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为一个新战略,但是人才问题却是一个旧问题,新战略的提出,让旧问题的解决愈加迫切。因此山东省青岛市率先将如何吸引高端专业性海洋人才来青工作,如何培养实用型的基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在加强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低,海洋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效率低的问题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二、现状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率先通过相关政策、手段,将如何吸引高端专业性海洋人才来青工作,如何培养实用型的基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在加强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率低,海洋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效率低的问题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1.高科技人才质量不高。由于海域宽广深邃,海洋生物、气候潮汐等变幻莫测,海洋环境不适合人类活动,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尤其是对深海的开发已成为人类开发的难题。因此,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开发技术的要求之高赋予了海洋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海洋人力资源应当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即优秀海洋人力资源必须是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
海洋科研 、教学机构 、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人员在山东的数量占全国的40%以上,青岛拥有海洋领域相关的两院院士17位,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以及28家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海洋人力资源数量上并不少。
但是,这些科技人员大多数只是纯粹在科研机构内做研究,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聊聊无几。因此,山东青岛虽然通过“蓝恰会”引进人才,但是在监测预报、深海资源的勘测开发、海洋生物的培育利用、海上运输的发展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发展的前沿地带,能以创业方式带领企业发展的人才屈指可数。
2.科技转化率低。目前许多企业得不到科研帮助,使得产业无法发展壮大。前海养殖由于人才难觅、知识匮乏、愿意到基层自主创业的实用型海洋技术人才缺少,导致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仍然比较低,大多数养殖场仍然集中在“靠天吃饭”阶段,严重拖后了海洋生物的培育利用打经济步伐。
如上文所述,有学历的海洋专业人才并不缺少,那么是什么导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难度较大?主要还是源于愿意到基层企业实干的海洋人才匮乏,而科研机构的海洋人才由于缺乏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仅在科研室内研究缺乏了科技转化的外部动力。
3.外部环境揽收。由于缺乏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以及资金支持,导致一些高科技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经济生产力是遇到重重困难,此外,由于省外环境支持,有大量青岛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广东等其他省份转化成为经济生产力。
三、存在原因——激励机制乏力,人才引入政策吸引力不足
人才的集聚首先应当要有较好的产业集聚,并且有适宜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完善的创业金融体系。
但是目前青岛海人才引入方面在区域竞争中仍然存在体制性障碍,比如政府引入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落实较难;引进方式不够灵活,服务工作不达标;人才管理机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统筹协调,未形成合力;企业内部体制排资论辈;没有定期给员工提供到国外进行培训的机会,导致高端人才的流失。因此导致集聚人才资源能力比较薄弱,从外地引进人才,往往难以留住,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
四、解决办法
1.突破体制性障碍。要实行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用人形式,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办法。对于人才的引进方式要灵活、多样,服务工作达到标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认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到招得来,用的好,留得住。
2.人才价格市场化。目前青岛市的海洋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价格还不能做到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存。(2)采用与身份挂钩的“论资排辈”法分配工资,按知识要素分配还未能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受到很大阻力,不能真正拉开分配档次,因此应当制定一个发挥个体潜能的激励机制。
另外企业内部应当让员工定期得到国内外培训机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海洋专业人才队伍。
3.引导本土人才深入基层,进行创业。调整海洋教育内部层次结构,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科技海洋人才,破除“高校学生无实践经验本领”格局,进行“工学结合”,并且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4.建立海洋科技人才知识库。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到中小城市里去工作导致不少县级市的涉海产业研究性人才急缺。然而研究成果是可以共享的,只有在共享过程中科技实力才能大增加。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是各自为政,知识共享体系尚未建立,许多科研项目交叉重复,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更加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应当建立一个海洋科技人才知识库,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科研共享。
5.宏观环境。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支持,提高政府对于人才引入的投入比例,同时积极鼓励产学研联合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争取设立市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于引入人才在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
6.完善金融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合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所以它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持续的资金投入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留住人才的机制。应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建立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大力促使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上的科研机构、中试机构、创投机构、生产企业、服务机构等以技术关联、产业配套、利益共享等方式,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应当完善金融体系,加快产业集聚,推动海洋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与产业结构统筹协调,使得三者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