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 典 再 现]
德·蓬丰先生走后,欧叶妮倒在扶手椅里大哭起来。一切都结束了。所长乘驿车于第二天晚上到了巴黎。次日清晨他去了德·格拉森家。法官把债主全部召集到存放债券的公证人事务所里,几乎没有人缺席。尽管他们全是债主,但应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他们都很准时。德·蓬丰所长以葛朗台小姐的名义将欠款连本带息付给他们。付清利息在当时的巴黎商界是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所长拿了收据,并把欧叶妮付给德·格拉森的五万法郎辛苦费交给他本人后就去德·欧布利翁公馆。他见到查理时正值公子哥受了岳父奚落后才回到家里。老侯爵刚才告诉他只有纪尧姆·葛朗台的债务全部还清后女儿才能嫁给他。
所长把下面这封信交给了查理:
堂弟,叔父的债务业已还清,现由德·蓬丰所长送上收据请查收,另一收据系证明我承认此款是您所付,人们疯传破产之事……我以为破产者的儿子不大可能娶德·欧布利翁小姐为妻。是的,堂弟,您对我的头脑和行为的评价令我信服:我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我既不懂他们的算计也不懂他们的习俗,您所期望的乐趣我无法给您。您以社会惯例牺牲了我们的初恋,我祝您幸福。我只能将叔父的名誉奉献给您使您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永别了,堂姐永远是您忠实的朋友。
欧叶妮
当这个野心家收到正式的文件时不由得欣喜若狂,所长见状微微一笑。
“咱们都有喜事相告了。”他对查理说。
“啊! 您要娶欧叶妮了。很好,我很高兴,她是个好姑娘。可是,”他脑子突然一转,问道:“那他很有钱啰?”
“四天前,”所长挖苦地说,“他有近一千九百万,但今天只有一千七百万了。”查理瞧着所长,两眼发直。
“一千七百……万……”
“是的,一千七百万,先生。葛朗台小姐和我结婚时,总共有七十五万法郎的收入。”
“亲爱的姐夫,”查理稍许镇定了些,“那咱们可得相互撑腰了。”
“没问题,”所长说,“这里还有一只小盒子,我必须亲自交到您手里。”说着,他把小盒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着梳妆用品。
“喂,亲爱的朋友,”德·欧布利翁侯爵夫人走了进来,根本没注意克律肖。
“可怜的德·欧布利翁先生刚才对您说的话,您可别放在心上,德·肖利欧公爵夫人把他的魂给勾去了。我再说一遍,您的婚姻无人能阻拦……”
“是的,无人阻拦,夫人,”查理说,“我父亲过去欠的四百万债昨天已经还清了。”
“用现款嗎?”她问。
“连本带息,全部用现款还的,我要为他恢复名誉。”
“真傻!”岳母叫道。“这位先生是谁?”她看见了克律肖,凑近查理问道。
“我的经纪人。”他低声回答。
侯爵夫人向德·蓬丰先生傲慢地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
“我们已经相互撑腰了,”所长拿起帽子说,“再见,堂弟。”
“他在嘲笑我,这个索木尔的混蛋,我恨不得拿剑刺穿他的肚皮。”
(摘自《欧叶妮·葛朗台》)
[经 典 深 读]
创作理念:现实主义
谈到19世纪的法国文学,巴尔扎克是不容忽略的一位巨匠。早年的经商失败,使他对现实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他日后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侧重点,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与再现生活。基于这种创作理念,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贪财好利、悭吝成癖的守财奴——葛朗台,使之成为与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齐名的“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通过塑造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揭露资本主义金钱至上原则的同时,也讴歌了反拜金主义者的崇高与伟大。
艺术特征
《欧叶妮·葛朗台》中,细节描写被大量运用。书中老葛朗台对日常消费的极端掌控,成为细节描写的典范:取暖用的柴火,是从田边的篱笆或烂了一半的老树上砍下来的。不到冬季极寒时期,木柴是绝不允许被放入壁炉的。再如,每日家中所点蜡烛必须由他亲自分发,不许擅自取用。葛老头在人情往来上表现如何呢?他从不去别人家,既不吃请,也不请吃。他从不发出声响,似乎一切都要节省。又如描述他的贪得无厌:老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字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
除了细节描写,夸张手法的娴熟运用在小说中也随处可见。描写老葛朗台看着即将继承他妻子遗产的女儿的眼神:他还深情地凝视着她,仿佛她是金子做的。再如描述老葛朗台对时机的精准把控——说到捞钱,葛朗台就像一只猛虎,一条巨蟒:他善于躺在地上,蜷缩成一团,长时间地观察他的猎物,然后猛扑上去,张开钱袋的血盆大口吞下大量的金币,随后安安稳稳地去睡觉,好似一条撑饱了肚皮慢慢消化的蛇,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夸张手法生动传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也深化了小说的意蕴。
鉴 赏 方 法
这部小说可以从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三个方面展开阅读。
《欧叶妮·葛朗台》以19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建立初期为背景,描绘了资产阶级日益强大的社会景象。七月王朝时期,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强大,贵族阶层的衰落已成定局,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独具慧眼地审视着这一社会现象,并以现实主义笔法描绘出这一时期法国外省形形色色的社会风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尔虞我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金钱对人思想的影响。
《欧叶妮·葛朗台》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经典。女主人公欧叶妮,尽管生活在老葛朗台吝啬贪婪的魔爪之下,却拥有崇高圣洁的灵魂。她创办养老院、图书馆,竭尽所能资助慈善事业,关键时刻替深爱的堂弟查理偿还巨额债务,却又无法拥有早已被背叛的爱情。正如某评论所言:“欧叶妮用圣母一般的光辉成就了这个悲剧世界的一份大爱,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自己却甘心活在悲剧的阴影之下。”
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布局严谨,语言个性化十足。全书在不长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儿查理、欧叶妮与求婚者三条线索,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开始就把三者交织在一起描写,至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绝。至于葛朗台富于个性的悭吝语言,更令评论者百谈不厌。如葛朗台安排招待侄子的食谱的情景,除了吝啬地定好菜单,他连做烤饼都省了。“先生,给我点面粉和黄油,我给孩子们做个烤饼吧。”“为我侄子,你想把我吃穷吗?”“为您侄子并不比为您的狗更劳神,也不见得比您自己更费心,您不是只给了我六块糖吗?我需要八块。”
该篇节选部分中,欧叶妮在得知堂弟查理变得冷酷无情后,依旧选择帮他偿清债务。而因欧叶妮与堂弟查理爱情的了结,一夜之间成为欧叶妮丈夫的德·蓬丰,让情节产生了断崖式的发展,将小说引向了高潮。
(责任编辑 / 李晓静)
德·蓬丰先生走后,欧叶妮倒在扶手椅里大哭起来。一切都结束了。所长乘驿车于第二天晚上到了巴黎。次日清晨他去了德·格拉森家。法官把债主全部召集到存放债券的公证人事务所里,几乎没有人缺席。尽管他们全是债主,但应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他们都很准时。德·蓬丰所长以葛朗台小姐的名义将欠款连本带息付给他们。付清利息在当时的巴黎商界是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所长拿了收据,并把欧叶妮付给德·格拉森的五万法郎辛苦费交给他本人后就去德·欧布利翁公馆。他见到查理时正值公子哥受了岳父奚落后才回到家里。老侯爵刚才告诉他只有纪尧姆·葛朗台的债务全部还清后女儿才能嫁给他。
所长把下面这封信交给了查理:
堂弟,叔父的债务业已还清,现由德·蓬丰所长送上收据请查收,另一收据系证明我承认此款是您所付,人们疯传破产之事……我以为破产者的儿子不大可能娶德·欧布利翁小姐为妻。是的,堂弟,您对我的头脑和行为的评价令我信服:我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我既不懂他们的算计也不懂他们的习俗,您所期望的乐趣我无法给您。您以社会惯例牺牲了我们的初恋,我祝您幸福。我只能将叔父的名誉奉献给您使您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永别了,堂姐永远是您忠实的朋友。
欧叶妮
当这个野心家收到正式的文件时不由得欣喜若狂,所长见状微微一笑。
“咱们都有喜事相告了。”他对查理说。
“啊! 您要娶欧叶妮了。很好,我很高兴,她是个好姑娘。可是,”他脑子突然一转,问道:“那他很有钱啰?”
“四天前,”所长挖苦地说,“他有近一千九百万,但今天只有一千七百万了。”查理瞧着所长,两眼发直。
“一千七百……万……”
“是的,一千七百万,先生。葛朗台小姐和我结婚时,总共有七十五万法郎的收入。”
“亲爱的姐夫,”查理稍许镇定了些,“那咱们可得相互撑腰了。”
“没问题,”所长说,“这里还有一只小盒子,我必须亲自交到您手里。”说着,他把小盒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着梳妆用品。
“喂,亲爱的朋友,”德·欧布利翁侯爵夫人走了进来,根本没注意克律肖。
“可怜的德·欧布利翁先生刚才对您说的话,您可别放在心上,德·肖利欧公爵夫人把他的魂给勾去了。我再说一遍,您的婚姻无人能阻拦……”
“是的,无人阻拦,夫人,”查理说,“我父亲过去欠的四百万债昨天已经还清了。”
“用现款嗎?”她问。
“连本带息,全部用现款还的,我要为他恢复名誉。”
“真傻!”岳母叫道。“这位先生是谁?”她看见了克律肖,凑近查理问道。
“我的经纪人。”他低声回答。
侯爵夫人向德·蓬丰先生傲慢地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
“我们已经相互撑腰了,”所长拿起帽子说,“再见,堂弟。”
“他在嘲笑我,这个索木尔的混蛋,我恨不得拿剑刺穿他的肚皮。”
(摘自《欧叶妮·葛朗台》)
[经 典 深 读]
创作理念:现实主义
谈到19世纪的法国文学,巴尔扎克是不容忽略的一位巨匠。早年的经商失败,使他对现实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他日后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侧重点,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与再现生活。基于这种创作理念,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贪财好利、悭吝成癖的守财奴——葛朗台,使之成为与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齐名的“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通过塑造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揭露资本主义金钱至上原则的同时,也讴歌了反拜金主义者的崇高与伟大。
艺术特征
《欧叶妮·葛朗台》中,细节描写被大量运用。书中老葛朗台对日常消费的极端掌控,成为细节描写的典范:取暖用的柴火,是从田边的篱笆或烂了一半的老树上砍下来的。不到冬季极寒时期,木柴是绝不允许被放入壁炉的。再如,每日家中所点蜡烛必须由他亲自分发,不许擅自取用。葛老头在人情往来上表现如何呢?他从不去别人家,既不吃请,也不请吃。他从不发出声响,似乎一切都要节省。又如描述他的贪得无厌:老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字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
除了细节描写,夸张手法的娴熟运用在小说中也随处可见。描写老葛朗台看着即将继承他妻子遗产的女儿的眼神:他还深情地凝视着她,仿佛她是金子做的。再如描述老葛朗台对时机的精准把控——说到捞钱,葛朗台就像一只猛虎,一条巨蟒:他善于躺在地上,蜷缩成一团,长时间地观察他的猎物,然后猛扑上去,张开钱袋的血盆大口吞下大量的金币,随后安安稳稳地去睡觉,好似一条撑饱了肚皮慢慢消化的蛇,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夸张手法生动传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也深化了小说的意蕴。
鉴 赏 方 法
这部小说可以从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三个方面展开阅读。
《欧叶妮·葛朗台》以19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建立初期为背景,描绘了资产阶级日益强大的社会景象。七月王朝时期,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强大,贵族阶层的衰落已成定局,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独具慧眼地审视着这一社会现象,并以现实主义笔法描绘出这一时期法国外省形形色色的社会风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尔虞我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金钱对人思想的影响。
《欧叶妮·葛朗台》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经典。女主人公欧叶妮,尽管生活在老葛朗台吝啬贪婪的魔爪之下,却拥有崇高圣洁的灵魂。她创办养老院、图书馆,竭尽所能资助慈善事业,关键时刻替深爱的堂弟查理偿还巨额债务,却又无法拥有早已被背叛的爱情。正如某评论所言:“欧叶妮用圣母一般的光辉成就了这个悲剧世界的一份大爱,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自己却甘心活在悲剧的阴影之下。”
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布局严谨,语言个性化十足。全书在不长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儿查理、欧叶妮与求婚者三条线索,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开始就把三者交织在一起描写,至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绝。至于葛朗台富于个性的悭吝语言,更令评论者百谈不厌。如葛朗台安排招待侄子的食谱的情景,除了吝啬地定好菜单,他连做烤饼都省了。“先生,给我点面粉和黄油,我给孩子们做个烤饼吧。”“为我侄子,你想把我吃穷吗?”“为您侄子并不比为您的狗更劳神,也不见得比您自己更费心,您不是只给了我六块糖吗?我需要八块。”
该篇节选部分中,欧叶妮在得知堂弟查理变得冷酷无情后,依旧选择帮他偿清债务。而因欧叶妮与堂弟查理爱情的了结,一夜之间成为欧叶妮丈夫的德·蓬丰,让情节产生了断崖式的发展,将小说引向了高潮。
(责任编辑 / 李晓静)